登陆注册
1254800000007

第7章 做了北大的旁听生

银闸胡同,坐落在北大红楼的南边,步行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为着便宜,沈从文租的房子比会馆的还小,是由一个贮煤间稍加改造而成的。房间仅可容身,床前再也挤不下一张小写字桌,潮湿的地面,就只剩了仅仅可以小心插足的地方。沈从文将姐姐送的那两床棉被放在木板床上,快乐地招呼表弟:“村弟,坐下歇歇。”

黄村生坐下,目光还在打量着房子。房子确实太差劲了些,没有窗,没有暖气,这余下的冬日,可不好过。这么想着,心里正有点儿歉意,却听沈从文高兴地说:“真是太好了,我简直是进入天堂了。没想到这辈子还真能去北大听课!住这里太有意思了,我想这会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大转折,我想给这间屋子取个名。”

“取名?”

“对,一定要取个名,村弟,你帮我想想。”

黄村生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说:“表哥,这种事我不在行,想不出来。”

“你想不出来,我想出来了。这屋子又窄又霉,我就给它个大号叫‘窄而霉小斋’,你看好不好?”

“倒是符合实际,只是不太雅。”

“乡下人取名就只要名副其实,要雅的待以后再取就是。”

沈从文的心里充满自信与希望,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就这不雅的斋名,从此竟如影不离地追随着他往各处迁徙,一路下来相伴了他整整五十四年。一直到“文革”后的1978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的他,才有幸搬进了北京前门东大街三号社科院的宿舍楼。

社会对于这位天才的作家,似乎太过不公,只是就沈从文当时的感受而言,又实在是太好了。这次仅仅只有十几里之遥的搬迁,其实际意义甚至可以超出他从偏僻湘西千里迢迢地奔来北京。

酉西会馆给他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但却没能给他提供足够的社会参与可能。人首先是社会的,一个游子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参与当地社会生活,否则就不可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事实上,不只沈从文,当时公寓中许多旁听和“正听”的求学者,原本都是可以住“会馆”的。只是由于科举的废除以及新式学校的兴起,新一代知识分子需要自己新的聚合方式。当短期受试的试子变为长期求学的学生,学校住宿制度和公寓的兴起,渐渐就替代了往日的会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时来大城市求学的青年,之所以大都情愿自己掏钱来住公寓,主要是因为大家在年龄、性格、想法上都比较接近,又都不愿在会馆里受那些往来商人或前来办事者的同乡骚扰。

更重要的是,在公寓里,一大批富有朝气的青年人能够真正远离原来的社会网络,参与到动荡的现代社会中,在一个新的城市关系中安置下自我,并由此获得一种新的身份认同。

乡下人沈从文就这么凭了对自己的信仰和坚持,进入了北京新兴的文化空间,他另一种的文化学习和文学创作生涯,也由此有序地展开。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收获坚持的过程,每一种坚持都会有一个结果。沈从文去找过大舅黄镜铭,他去了一次,又去了第二次,然后就不坚持了。非常明显,倘若他在这事上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另一样的人生,成为另一个人。人们只要提到坚持就会说出毅力这两个字,事实上很多看似很小却能影响人的一生的事情,坚持与否似乎与毅力无关,主要是信仰与兴趣。

沈从文在求人帮忙这类事上很少耐心,虽然他在北京多少还有几个可以依仗的人,除了找黄大舅,还可以找熊希龄。这些人都会给他提供一些帮助,然而他偏不,结果就成不了那种要依靠他人帮助生活的人,而是注定要走上一条艰辛的独立之路。沈从文之所以在“窄而霉小斋”一住就是五十四年,这不能不说与他的这种独立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送走黄村生,沈从文在“窄而霉小斋”满足地啃着烧饼,津津有味地读着《圣经》和《史记》,极有耐心地等待着,像北大的新生等待着开学一样。

当这激动人心的一天终于到来时,天刚亮,沈从文就起床了。他走出公寓,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了三个馒头,一边吃一边四处张望。去北大的路,他已然走过好多回,已经再熟悉不过,但他还是选择跟着人一道走,一直走进课堂里去。

有几个青年人走出来了,一路谈着朝南边走去。沈从文心中窃喜,他不知道这些人要去听谁的课,要听什么,只紧紧地跟在他们后面,当馒头全塞进了肚子时,居然已经进到了课堂。

课堂里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挤得满满的时,一位老先生进来了,沈从文见了很是吃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北京大学课堂上的教授,一个个应该是位西装革履的学者。谁知道,这会儿走上讲台的,却是一位拖着一根细小焦黄辫子的老先生。

满脸皱巴巴的模样,应该是过了花甲靠向古稀的人了,还身穿着一件湘色小袖绸袍,头戴一顶青缎子加珊瑚顶瓜皮小帽,腰系一根蓝色腰带,再加上他背后拖的那根细小焦黄的辫子……

唉,即使在我们湘西的私塾,这样的遗老装束也是少见的,更何况在这大都城北京的最高学府?这样的人,会有什么高论呢?沈从文心里纳闷,很想笑,却又不敢表示出来。就在这时,他听到有学生在笑了,开始是窃窃的,不知是谁带头,突然就哄堂大笑起来。

沈从文反而不想笑了,只睁大眼睛非常同情地看着这被学生讪笑的老先生。

老先生却像山一样镇定,他半闭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笑声终于低下来,一丝儿都没了,挤满了学生的教室鸦雀无声了,老先生这才一甩辫子,微微一笑,用他那有点儿嘶哑却也不小的声音从容不迫地说道:“同学们!你们是笑我这小小尾巴,对吧?不要笑,一个人的一点嗜好一点坚持罢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告诉你们,我这根受之父母的辫子,要剪下它极其容易;只是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想去掉可能就不是很容易了。”

说到这里,老先生又一甩辫子,说:“好吧,你们既然笑我的辫子,这堂课我就先从我的辫子讲起。一次我在英国旅行,坐在火车上,当时我是剪了辫子西装革履的,正巧左边有两个留长辫子的中国人,刚想与他们打个招呼,就听到两个英国人用英文在骂他们是猪,我听了就责问他们为什么这么野蛮,他们却说:你看中国人身后拖着的那条小辫子,难道不像猪的尾巴?我很气愤,唯一报复他们的方法就是将手中的英文报纸当着他们的面倒过来看。这俩英国佬却很笨,竟没能看出我的用意。我气愤难平,当时就在心中发誓,一辈子都要留一条长辫子。从那以后,我开始重新蓄发,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了。”

老先生说到这儿,将辫子又一次甩到胸前,轻轻地抚摸着。这回,讲台下再没有谁笑。

沈从文听了这故事,心头一震,竟忍不住鼓起掌来。好在没人响应,他刚鼓一下,立即感到自己失态,马上脸红了。这情景,不想都被身边的一位高大的青年学生看在眼里,还会意地笑了一笑。

老先生讲完自己关于辫子的故事,开始讲课。他那些奇特的审美观点,沈从文听得津津有味,在心里不断叫绝。

下课了,老先生对学生友好地挥挥手走了,学生们陆续地离去,沈从文还沉浸在老先生刚才的讲课里,他回味着老先生讲过的话,仿佛还在听课。

“怎么,不想走?”那高大的青年来到他身边,友好地问道。

“真是讲得太妙了。”沈从文脱口而出。

“我也很喜欢听辜教授的课。”

“他姓辜。”

“对,姓辜。你是新来的吧?”

“我是个旁听生,今天第一次偷偷地跟了人来。”

“旁听生,偷偷的……”高大的青年笑了,露出满嘴整齐的白牙。

沈从文也憨憨地笑了,再一次感慨地说:“辜教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刚才我看你听了他辫子的故事,还拍手。”

“第一次,不懂规矩。”

“你为什么要拍手?”

“这个,实话说,他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产生一种信心,还让我明白,独立思考对于工作的长远意义。”

“想不到你有这样的见解,我跟你差不多。你是哪儿毕业的?”

“我,没读过什么书,就小学毕业,在家乡当一个小兵。”

“一个小兵,你家是哪里的?”

“湖南湘西镇竿城。”

“这么远?就一个人跑到北京来?”

“是啊,我原本想做一个学生,结果考了许多学校都没考上,没用处,现在幸好可以旁听。”

“你叫什么名字?”

“沈从文。”

“沈从文,你好!我叫陈翔鹤,四川重庆人。我们现在算是认识了,以后多聊。”

沈从文听了陈翔鹤的话,连声说“好”,可待陈翔鹤刚转身要走,他又忍不住说:“现在我还想问你,刚才那位辜教授是什么来头,怎么知识这么渊博。”

“他名叫辜鸿铭,人称‘清末怪杰’,他不但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九种语言,还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曾创造性地翻译了《论语》《中庸》和《大学》,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在向西方人传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方面,他有太大的贡献。在西方,甚至有‘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沈从文听得目瞪口呆,连声说:“难怪,难怪听他一堂课收获这么多。”

事实上,辜鸿铭的这一堂课对沈从文的影响确实很大。使他明白灵魂的束缚是最难以摆脱的困顿。后来沈从文做了教授之后,还经常对学生讲述辜鸿铭关于辫子的开场白。晚年沈从文去美国各大学演讲,更是将其作为一个富有思辨色彩的掌故一再引用。

一个留着细小焦黄辫子,既喜欢中国女人包小脚又欣赏慈禧的“清末怪杰”,竟然也被提倡现代教育的蔡元培召进北京大学,与那些时髦的新青年的提倡者们诸如陈独秀、胡适之他们在一起,来教诲学生。西装革履与马褂小辫并立在北大的讲台,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襟!而蔡元培敞开学校大门让好学者可以来听课,又凭空地造就了多少社会人才!

沈从文到了晚年,在陈翔鹤已作古之后,还在他的《忆翔鹤》一文中,对北大这种博大胸襟赞不绝口,他颇有感触地写道:

近人谈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伟大处时,多只赞美他提倡的“学术自由”,选择教师不拘一格,能兼容并包,具有远见与博识。可极少注意过学术思想开放以外,同时对学校大门也全面敞开,学校听课十分自由,影响实格外深刻而广泛。这种学习方面的方便,以红楼为中心,几十个大小公寓,所形成的活泼文化学术空气,不仅国内少有,即在北京别的学校也希见。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大学术上的自由空气,必须肯定学校大门敞开的办法,不仅促进了北方文学的成就,更酝酿储蓄了一种社会动力,影响到后来社会的发展。(沈从文.沈从文文集12[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255)

由此可见,当年沈从文在北大当“旁听生”,获益实在是颇为丰盈的。

就这样,沈从文落脚银闸胡同后,做了一名旁听生,由此进入了北京新兴的文化空间,接触了新的人事,开始了新的生活。

同类推荐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纳尔逊·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生于南非特兰凯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南非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任南非总统,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本书从曼德拉的童年开始,记录了他从酋长继承者,到青年领袖,直到入狱27年,并且在出狱后成为首位南非总统的传奇人生。带领读者去认识去喜欢去尊敬一位全世界人都爱戴的自由战士。向读者传达曼德拉的精神之光。
  •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热门推荐
  •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本书集中了做人与做生意共融相通的思想内核,从诚信、仁爱、人脉、人情、合作、创新、眼光等方面阐述了做人与做生意的内在关系。
  •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本书在充分展示口才的巨大威力和价值的基础上,以丰富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卓越口才的基本途径、必须知道的各种说话技巧,以及口才在面试、推销、谈判、与同事和上司相处、恋爱、交友中的实际运用,帮助读者掌握各个领域的说话艺术,练就高超的沟通技巧,提前进入成功之途。
  • 你不理财 财就贬你

    你不理财 财就贬你

    本书从观念、策略、技巧、经验、不同理财方式等多个方面向您揭示了理财与投资的奥妙,书中不仅包含了名人理财投资事例,普通人的理财投资体会,更有专家提供的各种理财投资建议和妙招。对于有志于理财的新手来说,可以通过此书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从书中学到有助于理财的消费观念和技巧;对于那些想要了解一些储蓄、股票、基金、保险、房产等理财方式的人们,《你不理财财就贬你》也提供了有关这些理财方式的介绍、技巧、策略、注意事项等常识。
  • 天神的欲望

    天神的欲望

    最后,王子都没能如愿与偿,因为,他们两个相爱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村民组长的五月

    村民组长的五月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无赖小夫人:误惹清纯妖孽

    无赖小夫人:误惹清纯妖孽

    初次相识,她想着要这个清纯的不像话的美人娶回家,不然就是对不起列祖列宗,可到后来,才发现自己被他给骗了,他在人前一个样,在她面前又是一个样。可,这远远不是这个男子想要的,他绝美的容颜就是利器。拜幽庶狸美美的小脸哀怨:“若儿,你可是不要我了?”若海沐呼吸一窒,怎么反了,“不是的,你误会了。”
  •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雍正死于非命,时年二十五岁的乾隆继位。他胸怀大志,要做超迈千古之帝,一心开创大清盛世。他坚持推行“以宽为政”的施政方略,革除前朝苛政。重视直臣能吏,简拔新秀,整顿吏治,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他励精图治,蠲免赋税,使民休养生息,并不断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派能吏赈灾济民,杜塞乱源。先后进军大小金川、西域和台湾,平息叛乱。让纪陶主修《四库全书》,以收束笼络天下士子之心。乾朝逐步走向生业滋繁的隆盛之世。但与此同时,地士兼并矛盾愈演愈烈,官场贪贿荒淫糜烂不堪,且边患不已,危机四伏,树大中空,加上晚年乾隆好大喜功,多有失政,又任用和珅等佞臣,黜退贤良,国势逐渐江河日下。
  • 神皇归来

    神皇归来

    之前将一丝灵魂附在神剑玄黄剑上,21世纪的现代,被大学生刘云所得,从此,一个融合神皇思想的强者诞生了……神秘的仙女,善良的魔女,恶毒的魔族,仙魔大战的秘密,一切从这里开始。
  • 重生之前妻

    重生之前妻

    快三十岁的凌雪,和丈夫相亲相爱八年,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女臣欢膝下。好不容易盼得子来,却不想在她三十岁生日晚宴上,她才发现自己深爱的丈夫竟早已变心。丈夫的薄情,让她心如死灰,小三更是嚣张的把她推下楼梯,夺去了她和孩子的性命。她指天发誓,决不罢休!重生回到五年前,再活一次,这一世,她绝不再唯唯诺诺,任人欺凌。婆婆刁难?她以牙还牙,让她永无宁日。小三诋毁?她陪她演戏,演得她人尽可夫。薄情前夫?呵呵…看她如何耍尽手段,让他身败名裂,后悔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