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书《西游记》
我们通常提到的四大名著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个表述是按成书的先后排序的,并不反映四部著作的思想艺术水平的高低。现在学术界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就是在这四部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红楼梦》,其次是《西游记》,而后才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个顺序正好和成书的顺序是逆向的。这种逆向,反映了艺术作品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是科学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四大名著中,每部著作都有自己的读者群。古人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提法。意思是怕年轻人看了《水浒传》,血气方刚,动刀动枪,杀人放火的;老人看了《三国演义》会更加重城府,易动心机,包藏祸心;《红楼梦》呢,因为它内容的特殊性,必须是心智成熟以后的人才可以欣赏。这么盘点下来,我们所说的四大名著就只有《西游记》才是适合所有人阅读的一本著作。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小孩子可以把它当作童话去读,青少年可以从中感受神话的瑰丽气势,成年人则可以从中体悟人生,获取智慧,欣赏中国古代文化,观照世间风俗万相。
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去欣赏和品读《西游记》。
现在的古代文学史教材把《西游记》界定为是一部神魔小说,而事实上很多人只是把它当作神话甚至是童话去阅读的。许多人都认为它除了人物怪异,情节离奇以外没有什么。所以本该所有人都好好品读的一部著作却只成了一部小孩子才读才看的作品,实在是民族文化的一大遗憾。
其实,《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美国的大百科全书的编者给过它一个非常有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中国的《西游记》是一本内容丰富思想高远的著作。”我个人认为,《西游记》的伟大可以从内容和思想两个角度加以阐释——第一,《西游记》是一部囊括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小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西游记》也就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从作品的谋篇布局,到小说人物情节,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神奇魅力。
第二,《西游记》包含了广大的人生智慧。
《西游记》是一部演绎人生的小说,是一本谈“修心”的作品。这一点,鲁迅等一批“五四”时期的学者都是给予充分认可的。
在所有欣赏《西游记》的角度中,从人生的角度切入是最贴切、最丰满的。本书的很多观点即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此外,《西游记》神幻的艺术魅力,也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在此,我选出一些我个人对《西游记》关于思想和艺术的发散性思考与大家交流——孙悟空从石头到猴子(书中多称猿),到猴王,再到齐天大圣、斗战胜佛,终于功行圆满。其实这一段孙悟空出生,成长,成熟的经历,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深刻的人生智慧,生活哲学,世事幻想,乃至科学命题。
《西游记》从天上写到地下,从山上写到水里,从天宫写到幽冥,从东土写到西天,从妖魔写到神佛,从五百年前写到一千年后,跨度之大,范畴之广是其他几部名著无法比拟的。《三国演义》写得很丰厚无非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二百年的历史;《水浒传》很宏阔也无非是百八十人一二十年的风云沉浮;《红楼梦》算是百科全书,也无非是一个大家庭几百号人在一起的家长里短,兴衰成败。而《西游记》则不然,上下五百年,倏忽十万八千里,带读者神游于童话和神话的玄幻离奇之中,畅快之余,静坐思之,又不能不有历史和现实的讽喻之感。这是《西游记》最难得之笔。
《西游记》的思维跳跃性是很多著作不能比拟的。那种大开大合,纵横捭阖的气势,让人读来畅快之极。比如金箍棒大可以捅天,小可以像绣花针藏在耳朵里。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可谓壮哉!然而却飞不出如来佛祖的手心,岂不奇哉!像牛魔王家里的芭蕉扇,红孩儿嘴里的三昧真火,青牛怪手中的金刚琢等等。这种奇思妙想,恐怕只有在《庄子》里才可以寻到痕迹。
孙悟空在天上干了一些偷桃盗丹之类的违法勾当,而且事发之后不知悔改,把个天庭闹得鸡犬不宁,最后被如来佛祖一巴掌压在五行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这个情节的设置是要告诉读者: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犯了错误要有一个反省,反思的过程。教化之事,简单的说教和恐吓是不起作用的。
师徒五众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唐僧是目标,悟空是技能和战斗力,白龙马是精神(龙马精神),八戒是考验(必须摒弃的不良习气),沙悟净是心态(心中一方净土)。整个团队就是在告诉人们一个成功的摹本: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目标明确,斗志昂扬,精神奋发,心无杂念,祛除恶习。
“紧箍咒”的出现,是要告诉人们:凡是有本领的人多半都要有一个约束,以便收聚放纵之心、游移之心和野性。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最大的两个敌人分别是六耳猕猴和老君的青牛。六耳猕猴是因为师徒不合,彼此猜忌,心生恶念而招致的灾祸,正所谓魔由心生。这个形象的设置是要告诉我们人在奋斗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能走向人生通途;青牛怪的设置是要告诉我们,世界上最难缠的对手,最凶残的敌人往往来自“上层”,这是作者的讽喻之笔。
谨以此为序
2012-2-25于太原
出版前言
首先我必须承认,笔者是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战战兢兢地推出这本小书的。
从去年四月份开始,笔者应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健康之声栏目的邀请,每周一中午一点半到两点在电台向大众解读《西游记》。我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坚持把《西游记》从第一回一直品读到了第一百回,也算是艰难地走了一回西天取经的路。节目一直持续到年底才结束,前后一共做了三十多期。我当时做节目的时候全部都是即兴发挥,道具只有一个话筒一杯清水,所以当时没有文字稿,只留下了节目音频。但因为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部分录音已经遗失。因为听众反响还不错,在朋友的鼓励下,我终于有了想要把节目整理出版的念头。后来,在单位领导和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的支持下终于决定立项出版。
最先我只是计划出一张CD,仅供喜欢《西游记》的朋友们在电脑或者车上听。因为仅存的录音只有二十七讲半,为了保持作品的完整性,我在每一讲前面加了导语,在中间加了解说词,把个别遗失的情节和解读做了补充。后来,在学校和出版社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经过协商,我有了书和光碟同步出版的意向。
书稿的整理非常艰难。因为时间仓促,工作繁杂,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忙,事情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在此,对在书稿整理过程中给予支持的太原十六中教研室李宇明主任和太原大学教育学院曹军教授,以及教育学院几位不曾谋面的学生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书稿的整理过程中,我对录音中一些口语,赘语,以及不太精确的表述做了删改,同时加了一篇序论,一篇补录,还有一篇综论,最终让拙著变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东西。但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难免疏漏,敬请指正!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给予本书出版大力支持的太原十六中领导、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领导及邓钦中先生。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拙著出版将可能遥不可待!
谨以此为记!
2012-2-25写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