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姐,你的口才是最好的。我觉得你一定行的。”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推荐孙雪茵去。听了大家的夸奖,孙雪茵头脑一热,答应了这个要求。
就这样,孙雪茵作为员工代表和老板见了面。一说起涨工资的问题,老板的脸上立刻浮现出不悦的神情。
“小孙啊,你是老员工了,怎么能领头向我发难呢?”
孙雪茵一听这话,立刻就慌了手脚,老板以前从来没有用过这种冰冷的口气和自己说话。
接下来,老板把公司的经营情况向孙雪茵进行了大致的说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公司的效益不断下滑,现在维持正常运转已经非常吃力了,如果再给员工们涨工资,公司的负担会更重的。
老板还说,本来他打算裁人的,可是考虑到大家跟着自己干了这么多年,自己也下不了这个狠心。
现在,他希望所有的员工能和自己一起挺过这个难关,等公司赢利情况好转了再提涨工资的事情。
老板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之后,就请孙雪茵出去了。
孙雪茵走了之后,老板一想,孙雪茵在公司工作多年,而且一直干得不错,最近又有突出的表现,她提出涨工资,也算是合理的要求。他考虑许久之后,决定给孙雪茵加几百块底薪。
孙雪茵从老板办公室出来,把老板的意思告诉大家,大家都不高兴了。
有人很失望地说:“本以为老板多多少少能给大家点儿面子,涨上几十块钱也算涨啊!可现在居然是这个结果。老板也太抠了。”
但是,有的人却认为孙雪茵没有使出全力,甚至还有人怀疑孙雪茵和老板之间有什么协议。也许下个月,老板会给孙雪茵一个人涨工资呢。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事情果然像有人所想的那样,老板只给孙雪茵一个人涨了工资。于是,流言四起,有人说孙雪茵和老板关系不正当,还有人说孙雪茵被老板收买了。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孙雪茵不断向大家解释,可是没有人听她的。
还有几个人找到她说:“你当初怂恿我们找老板涨工资的劲头哪去了,为什么不再去找他,让他把大家的工资都涨上去呢?”
公司里人人孤立她,没有人肯和她讲话,大家都觉得她是老板的耳目。
孙雪茵也不想看到情况变成这个样子,一再向大家解释。于是,有人让孙雪茵传话给老板:如果再不给大家涨工资,他们将会罢工示威。
孙雪茵于是将情况向老板作了汇报。老板很生气地说:“别人闹事也就罢了,怎么你也跟着凑热闹?我不是刚刚给你加工资了吗?”
孙雪茵说:“现在我代表的是大家的利益。”老板挥挥手让她出去。她刚走,老板就拟了一份辞退人员的名单,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孙雪茵。
就这样,强出头的孙雪茵和另外几名闹事的员工被老板辞退了。
后来,公司在老板及员工们的努力之下,终于扭亏为盈,有了起色。老板也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给大家都涨了工资。
听到这个消息,现在工作不如意的孙雪茵愣了许久。
5.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杨恽为人重仁义轻钱财,为官廉洁奉法,大公无私。
当时的朝廷之中,贪赃枉法成风,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对这种事情往往视而不见。独有杨恽一身正气,敢于冒死在皇帝面前说实话,大胆对一些不法的人和事进行揭发。
杨恽的父亲杨敞有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叫霍光,是朝廷重臣。有一次,杨恽发现霍光企图谋反,于是向朝廷告发,杨恽因此加官晋爵,被皇帝封为平通候。
可是正在他官运亨通、春风得意之时,由于遭到别人的嫉妒,开始有些人在皇帝面前告状说他对皇帝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廉正只是为了笼络人心,以便图谋不轨。
皇帝一听,龙颜大怒,虽然他以前也听说过杨恽的好名声,但是与谋反相比,那简直不值一提。所以,就算杨恽的品德再好,有了谋反的嫌疑,自然就别想过安稳日子了。
于是皇帝一声诏令,杨恽被贬为平民。在皇帝看来,自己已经是大发慈悲了,至少没有让杨恽掉脑袋。
可想而知,杨恽当时心里有多么憋闷。好在杨恽本来就对做官兴趣不大,现在闲了下来,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他想,既然别人说我不像好人,不让我有好日子过,我就偏偏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给别人看。
就这样,杨恽折腾开了,他又是做生意,又是搞农副业,时间不长,便赚了一大笔钱,不仅添置了许多家产,而且还把自己的生意铺得越来越大。碰到以前一起为官的同僚,他还做出一幅财大气粗又逍遥惬意的样子给对方看。
杨恽的一个好朋友听说了这件事,预感到他这样下去可能会闹出大事,连忙给杨恽写了一封信说:“别的大臣被免掉了,常常心怀惶恐地关起门来,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免别人怀疑。而你却这样置办家产,招摇过市,高调宣扬自己过得好,这样做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你还是收敛一下吧,做人不要太硬气。”
杨恽看到此信,不以为意,他觉得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他回信说:“我就是要表现得硬气一些,让那些人看看,不当官我也一样过得很好。换句话说,就算我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那么我心甘情愿当一辈子农夫,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时杀牛宰羊、喝酒唱歌来犒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
可是杨恽错了,有句话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没过多久,果然被朋友言中,有人把他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向皇帝诬告他,说杨恽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的那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于杨恽大肆宣扬享乐而造成的。
皇帝一听,非常愤怒,立刻派人去审理杨恽。杨恽还是不懂妥协,他认为自己没有错,对方不会把自己怎么样的。在公堂上,他据理力争,慷慨陈词,把审理此事的官员气得七窍生烟。本来对方还打算放他一马,可是看到杨恽根本不明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心想,自己又何必怜悯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呢?
就这样,杨恽因为大逆不道的罪名被腰斩了,他的妻子子女也被流放到酒泉。
6.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
纪晓岚文采过人,清代文学家洪亮吉称他“当代无人可并论”。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纪晓岚自己的著作却非常少。著名的文学家鲁迅提到:“总纂四库全书,绾书局者十三年,一生精力,悉注于《四库提要》及《目录》中,故他撰著甚少。”纪晓岚著作不多的原因之一,是他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四库全书》的编撰上,然而,这其实也是纪晓岚多年沉浮宦海,惧怕文字惹祸,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圆滑处世的方式。
民间传说纪晓岚与和珅针锋相对,显示出浩然正气,其实这只是一种文学形象的加工。纪晓岚多年在官场摸爬滚打,长期追随在乾隆身边,一直以非常世故的态度在几派之间保持中立,相安无事。他晚年备受恩宠,三任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掌兵符,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从纪晓岚的性格特点来看,主要是因为他从来不与和珅发生正面冲突,所以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有一件事能很好地说明他的处世态度。
纪晓岚很胖,天气一热便感觉非常难受。在当时来讲,按照君臣礼仪,官员入宫见皇帝时,即使是大热天也得穿戴整齐,不能有丝毫失礼之处。因此一到夏天,纪晓岚的日子就不好过。
每次入值南书房的时候,纪晓岚总是在见过皇帝之后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先凉快一阵,然后再穿戴整齐出宫。
乾隆无意中知道了这件事情,便决定利用此事戏弄纪晓岚一下。那天,他在养心殿召见过纪晓岚之后便退朝了。纪晓岚此时的衣服已经被汗湿透了,一进南书房,他便脱下衣服,光着膀子,拿起扇子扇风。他和几个同僚坐在一起聊天,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就在此时,皇帝突然驾到。众人皆惊慌无比,纷纷跪倒在地,而纪晓岚由于没有穿官服,此时再穿也来不及了,只好钻到桌子下面。乾隆其实看见他了,觉得非常好笑,但是他不动声色,找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既不出声,也不离开。
因为桌子上面铺着桌布,再加上空间狭小,真是闷热难挡,纪晓岚热得实在受不了了。等了许久,纪晓岚听不到动静,便开口问:“老头子走了吗?”
乾隆一听觉得好笑,却佯作恼怒的样子,大声喝道:“纪晓岚无礼,竟敢说出这种无礼的话!没穿官服还可饶恕,‘老头子’三字做何解释?你说得有理倒也罢了,说不出理来,定斩不赦!”
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说:“臣没穿衣服,不好回话。”乾隆哭笑不得,只好让人先拿衣服给他穿上。穿好了衣服,纪晓岚这才从容解释起来:“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
这番吹捧说得乾隆哈哈大笑,说:“好!好!算你才思敏捷。”其实,皇帝只是开开玩笑,不会真正把他治罪。纪晓岚的那番话,也只不过是逗皇帝开心的圆滑之举。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纪晓岚也是一个“圆滑”之人,正是这种圆滑,让他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以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