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4500000043

第43章 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司汤达

名人档案

全名 司汤达(Stendhal)

原名 马里-亨利·贝尔

国别 法国

生卒年 1783—1842

出生地 法国格勒诺布尔市

仰慕 拿破仑

爱好 音乐、绘画

成就贡献

19世纪30年代,当以雨果为首的积极浪漫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一部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的长篇巨著《红与黑》也悄然问世。该书作者司汤达,一个生前几乎默默无闻的海滨小城领事,也因为这部作品赢得了他身后不逊于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等一流作家的声名。

《红与黑》(副题为《一八三零年记事》)的创作起源于一篇报道。报道中的青年家庭教师因为同女主人的情事败露,绝望中枪杀女主人而被判死刑。这个轰动一时的小城新闻激发了司汤达的创作灵感,他便以此故事为素材,结合自己四十多年来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对人生社会的独特体验,写出了这部反映法国社会现实的长篇力作。

平民青年于连·索黑尔一心怀念拿破仑时代凭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理想社会,但这对于生在复辟时代的他来说,只能是梦想。为了适应时代,他只好掩藏起自己的勃勃野心,违心地诵读《圣经》。不久以后,聪慧出众的于连被聘为维利叶尔市市长德·瑞那府中的家庭教师。卑贱的处境激起了他反抗的欲望,他心怀报复地向市长夫人发起爱情攻势,很快就俘虏了她。没多久事情败露,在市长夫人的保护下,他离开了维利叶尔,被送进贝尚松神学院。在神学院险恶的环境中,他时时谨小慎微,博得了彼拉神父的赏识,毕业后不久就被推荐给巴黎侯爵德·拉·木尔做秘书。勤勉忠实、深藏不露的于连深受侯爵器重,地位不断提高,同时他又巧施手腕,把侯爵女儿玛特尔小姐弄到了手,迫使侯爵接纳他成为贵族阶级的一员。藏匿已久的野心实现了。正值于连志得意满之时,受教会唆使的德·瑞那夫人一封告发信粉碎了他的美梦。一怒之下,他开枪打伤市长夫人,自己心甘情愿地走上了断头台。

于连的人生历程,是一个大资产阶级大贵族统治下备受压迫的小资产阶级有志青年反抗和奋斗的历史。平民出身的于连高傲、自尊、极具才干,这使他不满现实处境,有一展宏图的报负。但是低贱的出身,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使他不可能通过个人的正当努力顺利地跻身上流社会,因此,他只好巧加掩饰,曲意奉迎,不惜一切手段向上爬。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矛盾的个性。他蔑视贵族阶级的庸俗、怯懦,却又艳羡其地位和财富,他憎恶大资产阶级的惟利是图和虚伪,却又不得不凭借虚伪、卑鄙的手段征服他们或跟他们妥协。他不信仰宗教,为实现野心却又不得不穿上教会的黑袍。于连看似矛盾的个性正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就这样,司汤达借助环境与人物的关系,通过于连这一形象揭露了从外省小城维利叶尔到教会势力中心贝尚松神学院,再到巴黎贵族社会中心木尔侯爵这一大资产阶级、黑暗教会和没落贵族统治的黑幕,批判其腐朽、反动本质,并预言了其最终灭亡的结局。于连选择了个人奋斗来作为自己实现个人主义理想的途径,但是,他的最终毁灭表明在强大而黑暗的社会面前,单枪匹马的反抗是行不通的。

作品在刻画于连这一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时,集中体现了恩格斯所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创作方法,指出于连个人悲剧产生的深刻的社会根源,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同时作品的心理描写也很出色,不少地方还融入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体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

《红与黑》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于连作为欧洲长篇小说中第一个敢于同整个社会对抗的人物形象也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难怪巴尔扎克把亨利·贝尔先生(司汤达)称之为那个时代的“高人”之一。

生活故事

司汤达生活在法国动荡不安的时代,一生经历坎坷,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出生于法国山城格勒诺布尔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律师身份的父亲生性冷酷、思想保守,对儿子管教很严,司汤达从小就不喜欢他。母亲是意大利血统,聪慧、开明、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很疼爱司汤达。但是,还在司汤达七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在阴暗的家庭里,司汤达倍感寂寞和压抑,只能从外祖父那儿得到一丝温暖。但是,不幸的童年并没有湮灭司汤达崇尚自由、渴望行动的天性。17岁的司汤达怀着对拿破仑的崇敬到巴黎寻找出路。他最初是在表兄达乌的办公室里当秘书,随后追随拿破仑大军远征意大利,干过军需工作,当过副官,参加过意大利马伦哥战役。18岁返回巴黎,试图做一个剧作家,在没钱花、没书读、连续遭受三次失恋的情况下,顽强的司汤达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研读莎士比亚。1807年,24岁的司汤达随拿破仑远征莫斯科。在大军的败退途中,身无分文的司汤达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深感痛苦。拿破仑下台后,司汤达定居意大利米兰,开始潜心钻研艺术和学术,写出了早期的一系列著作,同时怀着对自由、独立的憧憬开始与意大利烧炭党人来往。1812年,因被疑为参与烧炭党密谋被驱逐出意大利。无路可去的司汤达只好回到举目无亲的巴黎,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贫困和饥饿并没有消磨掉司汤达的奋斗意志。他在巴黎呆了十年,创作了长篇小说《阿尔芒斯》,短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和代表作《红与黑》以及理论名著《拉辛与莎士比亚》等等,成就了一生中最丰硕的成果。七月革命以后,司汤达长期任一个边远小城的领事。晚年多病,最后中风而死。

司汤达一生艰苦奋斗,却从不图虚名。他虽然官居微职,在文学创作上却精益求精,留下了不少传世名篇,这一点连巴尔扎克都为之惊叹。司汤达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只刻着普普通通的几行字:“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他用这几行简单的文字来概括自己的一生,正显示了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高尚情操。

司汤达在他的自传中回忆了他同外祖父的真挚情感。母亲去世后,外祖父成了司汤达生活中最可靠的亲人,同时也是他的知音。慈祥的外祖父对司汤达疼爱有加,他本来最不喜欢司汤达的父亲,但是只要他父亲是带着司汤达一起去他家,他也会看在外孙的情面上接待他这位不受欢迎的女婿。外祖父受启蒙思想影响很深,跟伏尔泰见过面。他家里有伏尔泰的半身像,小司汤达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去观瞻和抚摸这座雕像。外祖父还喜欢读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作品,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司汤达。外祖父对宗教的开明态度使司汤达从小就不迷信宗教,而相信科学,信仰唯物主义,喜欢卢梭,崇尚自由和革命。

司汤达自己也承认外祖父对他钟爱有加。有一次,小司汤达站在他和母亲之间,忽然晕了过去。从此,外祖父只要一想到命运居然会这样突如其来地从他身边夺走心爱的小外孙便心有余悸。似乎在很早,外祖父就看出了这位外孙的非凡之处。1807年左右,司汤达曾把自己的一幅肖像画寄给妹妹,这幅画像恰好被年近八十的外祖父看到,本已头脑不清的外祖父这时却异常清醒地对着画像说:“此人是个真正的人。”外祖父慧眼识珠,司汤达果然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伟大的人。但是,如果没有外祖父的影响和关爱,这个真正的人或许很早就被阴冷、愚昧的家庭扼杀了。

司汤达在男女事情上早熟。17岁那年,他狂热地爱上了一个名叫居布里小姐的女演员。居布里生得娟秀妩媚,有一副如怨如艾的神情。初解风情的司汤达对她简直入了迷,经常溜去看她演戏。只要一听到她的名字,司汤达都会激动得要晕过去,要是有人胆敢对她出言不敬,司汤达保准对他恨之入骨。这位小姐演出的一切歌剧在司汤达的眼里都是夺目的精品,至于她那甜美的嗓音、苗条的身姿,一直过了40年,他还念念不忘。他对音乐的爱好也是从她那儿开始的。

司汤达是如此地迷恋居布里小姐,以致于天天四处去打听她的情况,并一连许多天站在她住的那条街上等她出现,一面等,一面却担心万一遇上她,自己当即晕过去怎么办。有一天,司汤达在城市花园溜达,正想着她,远远地看见了居布里小姐的身影,他立即感到一阵眩晕,连忙拔腿就跑,直到再也看不见她,才如释重负。其实呢,说到底,居布里小姐压根儿就不认识这位自作多情的少年郎。

传世名言

在当前这样的社会秩序里,高尚的灵魂差不多必然永远都是不幸福的。

小说好像是一面镜子,摆在大路上。有时它照出的是蔚蓝的天空,有时照出的却是路上的泥沼。与其去加罪于怀揣镜子的人或是责怪镜子照见了污泥,不如去责备这泥泞的大路,或是去责备检查这路的人。

生平大事

1783年1月,出生于法国东南部山城格勒诺布尔。

1799年10月,离开家乡去巴黎。

1800年5月,随拿破仑远征意大利,驻米兰。

1807年,随拿破仑远征莫斯科。

1823年,发表论文《拉辛与莎士比亚》,1825年发表该书的第二部分。

1827年,出版长篇小说《阿尔芒斯》。

1831年,出版长篇小说《红与黑》。

1831年,任滨海小城西维达—维基雅领事。

1839年,出版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中篇小说《贾司陶的女主持》。

1842年3月,病逝于巴黎寓所。

同类推荐
  •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始有一部分人富起来,既而沿海特区兴盛发达。屡有号召要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只证明着他们的地位不曾提高。于是他们就有机会保持清高,穿起精神的长衫,傲视群小。他们的贫穷贫寒便也与众不同,格外雅致,叫做“清贫”。清贫,以我理解应是一种境界。好比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砍柴挑水,无非求道。开悟之前做什么?砍柴挑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步到哪儿去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

    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其问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段极大的原因。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代兴衰的确证。明代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第一弊是骨肉相残,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此外还有国内的党争,统一华夏,嗣后传世十二,凡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明朝的系统是汉族为主
  • 相府庶女:王妃不好惹

    相府庶女:王妃不好惹

    二十一世纪盛世财团的当家人,含恨而死,穿越成异世相府二小姐。初醒来惊才艳艳,护幼弟,打恶奴,斗嫡姐嫡母,震慑父亲。她嚣张,狂妄,却引来各色优异男子争相追捧。天启国太子,谪仙般的人物,独对她伸出温暖的手。“清灵嫁我可好。”天启国的杀神王爷,他将她禁锢在怀中,咬着她的耳朵说:“莫清灵,我们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们都属于黑暗。”有的人,你认为他才能与你比肩,却发现,一切只是阴谋。他一身黑色蟒袍,高位之上背对于她,冷声下令。“将这妖妃拿下,押入死牢。”这世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纵使活过了一世,再次重来,她依旧无法参透。到头来,终究是她错了么?
  • 逆天魔后:废材四小姐

    逆天魔后:废材四小姐

    他是闻名大陆的紫宸国七王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独独对她情有独钟。在次睁眼,她是丞相府的废物四小姐,她变成了她呆在郊外的宅院。被强行挂上不祥之人的命运被迫搬离相府。在次归来,凤眸凝励,她是现代的豪门千金,带着一股藐视天下苍生的气势,华丽转身…面对众人的挑衅,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逆天身份,她唇角微勾:游戏要慢慢玩才有意思,一下死了岂不是失了游戏本该有的乐趣
  •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3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3

    十岁,单单母亲重病在床,父亲却带着私生子单依安堂而皇之地进入家门。单单出钱请人绑架单依安为母亲出气,却反被抢钱欺负,幸好被从学校逃课的唐小天所救。十四岁,单单在美国街头遇见满身仇恨的唐小天,原来此刻他青梅竹马的初恋舒雅望被人玷污。从此她开始了一场不可能的单恋:她十八岁表白被拒;二十四岁以为得到幸福,却亲眼看见刺骨的真相;二十六岁她因爱生恨,差点亲手将他最爱的女孩推下深渊……这是一个爱的疯狂,追的执着,恨的竭斯底里,毁的彻底的故事。
  • 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

    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

    中国式家庭教育最终让孩子收获了什么?是人格缺陷、心理障碍、心态冷漠、独立性差、社会适应的能力差,以及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本书目的在于: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直重复的错误,并提供规避这些问题的方法,让父母跟孩子共同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父母,让您的孩子变得卓越、杰出。
  • 丫鬟翻身凤逆天下

    丫鬟翻身凤逆天下

    穿越就穿越了吧,竟然是一个贫民丫鬟。“贫民丫鬟怎么了?就不能做皇妃的陪嫁吗?”哼哼,我看谁敢说个不字。“呵……没人吭声了吧。那就都给我闭嘴。”“嗯,皇上呀。我累了,你帮我捶捶肩膀吧。”“咦,爱妃,你”爱妃?你认错人了吧。某女邪恶一笑,“皇上,我只是个丫鬟。”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活金

    活金

    他体弱多病,却是天定的护灵之人,以德报怨,收服逃窜的金马,挽救受难的村民,觉醒的他,得到了强大的灵力指环,修炼血精,追寻活金渊源,危机困境之下,他成就了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