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档案
全名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国别 法国
生卒年 1712—1778
出生地 瑞士日内瓦
仰慕 狄德罗
爱好 音乐
成就贡献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及教育学家。在这几方面有代表作《新爱洛绮丝》《民约论》《爱弥儿》。“人民主权”思想是他思想的精华和基本原则。他的思想曾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旗帜和处于革命中的各国资产阶级的福音。
18世纪50年代,卢梭先后发表《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两篇文章,成为哲学论坛上的著名人物。
1761—1762年间,他完成了三部重要著作:哲理小说《新爱洛绮丝》和《爱弥儿》、论著《民约论》。晚年,卢梭完成了叙述自己生活史的巨著《忏悔录》。这一部具有深刻分析思想的自传,文笔优美,说服力强,是世界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名著。
卢梭在政治上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爱洛绮丝》这部小说通过平民出身的少年圣·普洛和贵族少女朱丽叶的恋爱悲剧,揭示了两个不同等级的人的精神世界,显示了他们之间道德伦理的冲突,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民约论》是卢梭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他认为,人类最初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在这个时期,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随后,财产上的不平等和私有权的确立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不平等。国家是由于订了契约而产生的,而人民是订契约的主体。他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他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主权不可分割,也不能转让,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法律就是“公意”,君主不能高于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是他思想的精华和基本原则。
在教育思想方面,卢梭有着重大贡献,这在《爱弥儿》中,有所阐述。卢梭认为,一个人生来是完美的,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一直保持孩子的这种完美本性,促进受教育者自然发展。卢梭还认为,教育的初级阶段开头是培育儿童娇嫩灵活的器官,发展感性经验。他的一句名言这样说:“我们的第一个哲学教师是我们的两条腿、我们的一双手和我们的一双眼睛。”
在文学和音乐方面,卢梭也有重大贡献。他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卢梭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是人类总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思想照亮了整整一个时代。美国《独立宣言》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卢梭民主理论的精神。卢梭的政治学说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革命人士奉作“革命《圣经》”,成为雅各宾派的旗帜。连恩格斯也说:“我们在卢梭那里不仅已经可以看到了那种和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遵循的完全相同的思想进程,而且还在他详尽叙述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
生活故事
卢梭生在一个贫困的钟表匠家庭,自幼丧母,从小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只有靠自学获得知识。10岁时,卢梭被寄养在一个牧师家里。12岁时在试图当诉讼记录员失败后,他又跟雕刻师傅阿贝尔·迪科曼做学徒。师傅是个年轻的老板,野蛮粗暴,使他这个当徒弟的无法忍受,因而干了许多蠢事。不堪忍受虐待的卢梭,只做了两年学徒,就逃出师傅家,开始了滇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痛苦生活。
流浪了两年之后,卢梭来到了萨瓦,在这里他投奔了华伦夫人。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卢梭过了几年较为平静温馨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他与华伦夫人关系冷淡下来。此后,他当过雕刻匠、仆人,还做过家庭教师。由于生计困难,他不得不又回华伦夫人身边与她同居了十年。
1745年,离开了华伦夫人的卢梭在威尼斯与一个旅馆的女佣同居,并生了五个孩子。由于生活实在贫困,最后只得将孩子全部送进了孤儿院。在这一时期,卢梭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虽然他发表了一些作品,但他的智慧和勤奋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18世纪50年代后期,卢梭患了一种受迫害的妄想症,这使他身心不时受到严重折磨。这以后,他的著名作品《民约论》和《爱弥儿》由于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科学家,激起当局和教会人士的极大愤怒。这两部著作在巴黎被当众焚毁,他本人也遭到政府通缉。卢梭先逃到瑞士,而后又躲到普鲁士。这次灾难使他受迫害妄想症进一步加重了。
卢梭晚年郁郁寡欢,极度贫困,年过六旬又不幸遇到了一次车祸。1778年7月,这位法国思想界和文学界的巨星殒落了,他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在卢梭的生命里,遇到过不少的女人,而华伦夫人是他第一个情人。
16岁那年的复活节早晨,卢梭在天主教堂认识了华伦夫人。美丽可爱的华伦夫人把他迷住了,他不由得战栗起来,这是一位怀着柔情微笑欢迎他的夫人。这以后,华伦夫人称他“孩子”,他称她为“妈妈”。对于卢梭来说,从未曾得到母爱的他在华伦夫人身边的日子是一个真正幸福的时期。
卢梭18岁那年夏天,和两个度假的市民少女有过田园诗般的迷人艳遇。他们一起散步,一起爬山,共同度过充满光明和情谊的日子。卢梭爱上了其中的一个加蕾小姐,他常徘徊在她的房子周围,给她写了许多动人的信,然而没有回音。卢梭的初恋失败了。
在卢梭的眼里,华伦夫人只是一个极其温柔的“妈妈”,但在他21岁那年秋天,在郊区花园的一间农舍里,华伦夫人成了他的情人。卢梭感到巨大的幸福,他在文章里写道:“这里开始了我一生短暂的幸福,这里流逝着宁静而迅速的时光,它们使我有权利说我并未虚度此生。”虽然如此,卢梭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爱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卢梭结识了一位有了孩子的拉尔纳夫人。这位迷人的女伴陪他度过了五天快乐时光,这使卢梭感到了疯狂的爱情。可是令卢梭痛苦的是,拉尔纳夫人始终友好地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的感情无果而终。
当生活的贫困迫使卢梭再次回到华伦夫人身边时,他发现她有了新的情人。在这种三人世界里,卢梭痛苦地生活了几年时间,最后孤独地离开了华伦夫人。茫茫人世间,卢梭追寻着真正的心上人。他又被风趣貌美的杜潘夫人迷住了。然而,对他的追求,杜潘夫人冷漠地拒绝了。卢梭心灰意冷了,最终与一个旅店的女佣同居,并结了婚,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病态的。
卢梭在情海中寻觅了一生,最后还是被爱情抛弃了。
卢梭曾担任法国驻威尼斯使馆秘书,他尽职尽责,工作几乎没有一点疏漏之处,干得非常出色。
有一次,法国国王聘请当时已十分叫座的女演员科拉丽娜姐妹及其父维罗奈斯去巴黎演出,可他们收到2000法朗的旅行费后,却跑到威尼斯圣吕克剧院来演出。热弗尔公爵以侍从副官长的身份写信给大使叫寻找他们父女。卢梭看完信后,托人去向圣吕克剧院老板徐斯提涅尼提出要求他解雇维罗奈斯,没成功。卢梭很生气,那天正值狂欢节,他披上斗篷,戴上面具,坐着挂有大使徽号的平底轻舟,赶到徐斯提涅尼公馆。在门口,卢梭叫人通报说一位戴面具的女士来求见。他被人引进去后就摘下面具,说出了真实姓名和身份。那位老板顿时脸色惨白,不知所措。
卢梭按照威尼斯的习惯对他说:“先生,我来打搅阁下,很抱歉!但是你的剧院有个叫维罗奈斯的人,他已受聘为法国国王服务。我们曾派人向你要人,可是没有结果。我来此是以法国国王陛下的名义向你要人的。”他走后,维罗奈斯当天就被辞退了,只好匆匆赶往巴黎演出。
传世名言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必尽的义务。
生活中有一种真正的快乐,那就是让她所爱的人快乐。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做有意义的事情,其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享受。
财产这个魔鬼,摸着什么东西就要败坏什么东西。
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感到跟善于思想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好处。
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之目的。
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
通向谬误的道路有千条,通向真理的大门只有一个。
生平大事
1712年,卢梭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早逝,童年靠自学获得知识。
1722年—1724年,被寄养在一个牧师家里,学会拉丁文;又跟一个雕刻匠做学徒。
1728年—1740年,流浪后投奔华伦夫人,改信天主教,后当过雕花匠、仆人和音乐教师。1730年回到华伦夫人身边与她同居10年。
1750年7月,应征论文《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获第一名,成为哲学界著名人物。
1755年,发表应征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61年—1762年间,完成哲理小说《新爱洛绮丝》和《爱弥儿》以及论著《民约论》。后两部著作的出版使其遭到法国当局的通缉,遂逃到瑞士。
1766年1月,接受好友休谟的邀请到达伦敦,第二年5月逃回法国,改名换姓。
1768年,到里昂同黛蕾丝正式结婚。
1770年,法国政府宣布赦免卢梭,他迁往巴黎。
1778年7月2日,卢梭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