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2000000035

第35章 广安邓母伍夫人事略 (2)

另据《池北偶谈》记载,康熙六年(1667年),李仙根曾经接到过一桩出使安南(今越南)的使命,完成任务后,顺道“之粤西”。表明李仙根这个时候正好回到了广东。因此,从时间上考察,以他侍讲大学士的身份,担任广东督学,主持乡试,是完全可能的。邓嗣祖在同李仙根的见面中,得到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证实他的祖父邓士廉早在25年前就已经殉难了;二是朝廷正下令各省,清查四川籍的绅士,催促他们尽快返回原籍。在李仙根向其传达诏谕后,邓嗣祖毅然决定奉谕返籍。

《邓氏分谱》记载说,邓嗣祖携妻伍氏、弟弟邓绍祖和儿子邓琳,一家四口返川,于康熙十年(1671年)回到广安姚坪故里。如果从明亡之年(1644年)邓嗣祖、邓绍祖到广东寻亲算起,到这时,他们大约已经在粤东生活了28个年头。

回到广安不久,在邓嗣祖家里发生了一喜一悲两件大事。康熙十一年(1672年),伍氏在广安生下一子名邓琰。过了没多久,其弟邓绍祖失踪“夭亡”,据传闻,“为虎所食”。《清明祝文》忆及此事时,叹曰:“少子生焉,可喜可贺”,“少弟没焉,可痛可悲”。

关于邓绍祖被老虎所吃这件事,发生在康熙初年的四川,是一点不奇怪的。据宣统《广安新州志》引《羽伯集》称,在邓氏兄弟回广安的前几年(康熙四年),广安州为了修缮荒废的治所衙门,不得不“依庙而居”。当时,“荆棘满地,虎踪遍野”。另据同时代广安欧家坪人欧阳直撰文说,“蜀中升平时,从无虎患”。自从张献忠进四川后三四年间,“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只同路……大抵蜀人死于贼者十之八,死于饥者十之二,仅存者又死于虎口,而蜀人几无噍类矣!”(《欧阳氏遗书》)邓绍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一不小心被老虎所吞噬,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因此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康熙十九年(1680年)吴三桂叛乱告平,四川方才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至是渐次开科取士”。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约52岁的邓嗣祖,方才有机会与21岁的长子邓琳“同榜入学”。这时,邓嗣祖深感自己“老矣”。所谓“播迁于粤者,殆二十年,今得回籍,而流离转旋,艰苦备尝,不亦心力劳瘁矣。”未几,邓绍祖撒手而去,其死亡时间失载。

四自从邓氏夫妇插业广安姚坪乡开始,伍夫人就以家庭主妇的身份,责无旁贷地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邓嗣祖生前名义上虽是一户之主,但他是个读书人,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心力交瘁,加之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因此,抚养两个儿子、耕田种地、纺纱织布,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人操办。邓嗣祖死后,这个家庭中的一切重担都压到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粤东伍家原本是客家人,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当年伍员外在收留邓氏兄弟时,就曾经将他们“留置书舍,教以文学”。秉承这一传统,邓氏伍夫人这时在广安故里,也把一切心思都放在栽培她的两个儿子邓琳和邓琰身上。后来,两个儿子果然不负众望,在各自的领域均有作为。

根据《邓氏分谱》记载,邓嗣祖和伍氏“先后两丧,俱在康熙甲戌(三十三年,1694年)前二三年”。如此,则邓嗣祖和伍夫人大约在53~54岁左右就先后告终了。死后,他们被安葬在躴北20里的团山岭。

由于广安姚坪里邓氏两度从省外入川,由此形成了两代入川始祖:明代一世祖邓鹤轩和清代一世祖邓嗣祖。由于伍夫人追随邓嗣祖千里迢迢来到四川,其夫又先她去世,因此她实际上成了返迁后的这支邓氏的开基祖,故一直被邓氏后裔尊称为“始祖妣”。其后,该支邓氏就是以她的两个儿子为近世祖,并进而形成两个后裔支系(房)。

伍氏去世时,长子邓琳大约23岁。邓琳20岁时,补弟子生员,后为廪贡生。在伍氏的悉心培养下,邓琳“穷究经史,口诵手抄,医卜星相,无不毕贯,尤喜谈经济”。雍正十三年(1753年)任中江县训导。“振兴学课,邑人始有甲科。于忠孝节义表彰尤力。”乾隆三年(1738年),年70解官退休。乾隆九年(1744年)卒。(《广安新州志》卷28《儒林志》)由于邓琳膝下有6个儿子,又是长房,因此这一房后裔被称为“长六房”。

伍氏去世时,次子邓琰大约20岁。业儒未成,在家务农。在母亲的教育熏陶下,长于经营,为人轻财好义。后来,他看见哥哥邓琳的儿子邓时敏好学,便把自己在涌溪一份“三百挑谷田”的田租送给他,作为“膏火之资”,供其求学津贴之用。后享年81岁,卒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邓氏分谱》)由于邓琰膝下有4个儿子,又是二房,因此这一房后裔被称为“二四房”。

伍夫人去世后,在邓氏两房后裔中,“长六房”最先发达。其中,以邓琳幼子邓时敏在乾隆朝最为知名。

邓时敏,字逊斋,雍正十年(1731年)到成都参加乡试,高中为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到北京参加殿试,以第二甲第89名的优异成绩登进士,入选进翰林院。乾隆二年(1737年),授文林郎、庶吉士,又授编修。乾隆三年(1738年)奉命典试顺天,为朝廷取士最多,因“得人最盛”,而引起关注。在这次被录取的考生中,后来名闻天下的,有武将出身的满洲正白旗人阿桂,出将入相20年,深为乾隆皇帝所倚重;有以“文章风采彪炳一代”的著名文学家袁枚。邓时敏历官江南宣谕化导使、大理寺正卿。后因为其父忧,回籍服丧。在这期间修建和居住的旧宅——翰林院子,由朝门、南北两个四合院、院坝、大小36间房屋(包括厅堂和厢房)、戏楼等组成。至今保存完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乾隆年间的一系列迁升和宠遇,邓时敏本人和他的亲属按例受到了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封赏。伍夫人也以祖母的身份,得以在身后被追封为孺人、夫人、太夫人。在《邓氏分谱》上,至今保存着乾隆皇帝授予其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诰封文书多件。其中,有关于封赠“伍祖母”的诰文二封:其一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礼由义起,宏孝治于中闱;命自天申,贲荣施于大母。尔翰林院庶吉士邓时敏之祖母伍氏。德懋兰仪,光生槐荫。珩璜作则,式垂淑慎之型。草荇藻流芳,丕振张昌之绪。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于戏,鸾书焕采,合彤史以扬休;象服增辉,荷云章而永庆。

乾隆二年三月初六日其二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职崇朝宁,嘉丕绩于良臣;泽沛纶章,推鸿慈于大母。重闱锡庆,屡世承庥。

尔大理寺卿加一级邓时敏之祖母伍氏。轨仪娴习,风范淑嘉。主馈宜家,启再传之令绪;含贻裕后,邀三锡之宠光。佐佑有原,恩施宜沛。兹以覃恩,赠尔为夫人。于戏,芳规未邈,尚贻昌大于方来;宠赍仍加,庶保昭融于罔。用酬母训,永荷王纶。

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封建社会,一位普通的客家农家妇女,竟然受到来自皇上如此高规格的封赏和褒奖,这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在四川是很罕见的。特别是诰封中,对她高度评价说,“轨仪娴习,风范淑嘉。主馈宜家,启再传之令绪”。意思是说她熟悉、遵守仪范,恪守妇道,具有上佳的懿行和风范;主持家务,合室雍睦,开启了一代先例,使后世子孙能黾勉承志,把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这些话,虽然是按照官方文式表达的,显得有些刻板,但是,用它来刻画伍夫人在广安邓氏家族中的地位与作用,却是再准确不过的了。

对此,广安邓氏后裔是有着明确共识的。他们认为,广安邓氏家族兴衰史上有两大转折:一是7岁的邓嗣祖、4岁的邓绍祖被“抛置”在广东高要县三叉河岸之上,没有被溺死。《邓氏分谱》评论说:“此吾家之所以延于一线也。”也就是说,两兄弟的再生,是广安邓氏之所以得保一线生机,使后嗣得以延续不断的关键。二是邓嗣祖死后,伍氏独撑家务,为广安邓氏后人的成长,以及家族传统的树立,具有不可磨灭的再造之功。《清明祝文》写道:遐想我始祖母,自粤东而择配始祖,即为秀士之妻,回广安而得生二子,复为贵人之母。厥后,入翰林院者有之。有人登乡榜者,有人以及食廪饩、进黉宫者,更有人虽在天之默佑,实由我始祖妣作养之功、栽培之力,有以维持之也!如此看来,在广安邓氏家族发展史上,伍夫人确实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她的“作养之功、栽培之力”,“长六房”后来就无从产生像邓翰林这样著名的人物。

在伍夫人去世200多年后,当她的次子邓琰这一房后裔下传至第八代时,又一位伟大人物在“二四房”中诞生了——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世纪伟人”邓小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同类推荐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马皇后: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秦良玉:名将秦良玉,巾帼女豪杰。李香君:侠肝义胆李香君。陈圆圆:倾国天香陈圆圆。
  • 富兰克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富兰克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富兰克林自传》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入,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之状,也无盛气凌人之势,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且全书文字朴素幽默,使人备感亲切,《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从此,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热门推荐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 重生之娱乐天王

    重生之娱乐天王

    数娱乐风流人物,靠着前世屌丝记忆,还看今朝!拍拍戏,三流歌手龙套杨铭重生异界地球,写写小说,踩踩天才,装装逼。当杨铭横扫国内一切纪录,然后一路向西,唱唱歌,剑指欧美!看我天王在世,铸造传奇人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地狱之眼

    地狱之眼

    他却离奇失踪了,除了一枚埃及十八王朝的圣甲虫宝饰,但在木乃伊进行展出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的线索,而他的失踪也关系到一份丰厚遗嘱的归属问题,考古学家伯林汉先生准备将一具埃及的木乃伊捐献给大英博物馆,在人们试图从那具封存千年的木乃伊身上寻找伯林汉先生失踪的线索时,却发现触碰的真相将会引发出一系列难以想象的灾难和阴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考古发现(走进科学)

    考古发现(走进科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失落在沼泽地里的遗宝在哪里、“黄金城”的宝物在哪里、“圣殿骑士团”的珍宝藏在何处、法兰西迷宫的宝藏在何处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废材逆天:刑警王妃太嚣张

    废材逆天:刑警王妃太嚣张

    简介:现代的国际刑警,一场意外,俯身在相国府的废材六小姐身上,前世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勾引自己姐姐的未婚夫君,而成为整个金陵城人人口中的那个废材六小姐,最后自缢,当再次醒来时,梦醒时分,此她非彼她。抓小偷?掀房梁?扁王爷?炸皇宫?拆王府?会是那个看起来弱不惊风的侍妾所为?没错没错,都是她做的好事。如果你想你的皇位坐得稳一点,为兄建议你别把想法出在她的身上。因为她,是我今生唯一不想让给你的。如果,我喜欢你,你便是我的天。如果我不喜欢你,你便什么都不是。我喜欢你那么多,你喜欢我一点会死啊。你难道就不能喜欢我一点一点吗?竟然如此,对不起。
  • 农女喜临门

    农女喜临门

    现代励志姐林心安前一刻才站在事业的顶峰,下一刻就被空难发配到了莫名的时空,奶奶的,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更倒霉的是这穷地方连水都快没得喝了。烂草屋,破门窗,缸无米,地无粮,一家十几口,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包子,守着群山碧湖,愣是各个面黄肌瘦,精神萎靡。唉,上辈子是个穷孤儿,这辈子好歹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还能怎么办,挽起袖子把活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