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
今天是2011年6月5日,过了明天就是高考的日子。北大西门往北,在101中学门口看见有好多家长带着孩子看考点,我恍然发现自己也曾经这样走过……看到孩子们脸上的一脸虔诚,家长脸上的几丝焦急,几分担忧,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高考季”。
生活在北大这个美丽的院子里,你不知不觉就会忘记过去,甚至忘了自己。当我每天在未名湖边散步的时候,当我在静园草坪和女友说悄悄话的时候,当我为了期中期末考试而怨声载道的时候,我忘了我过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记得大一时老师曾说,“不走出北大,你不会知道自己生活在别人的梦中”。是呀,此时此刻,我不正生活在这些孩子的梦中吗?高考无疑是残酷的,那么那么多人中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够上大学。在这些上大学的孩子中,也只有极少数的幸运者才有资格读北大、清华。大学期间,曾经去很多省份演讲,作报告,都是关于高考,关于北大的,确切地说是关于怎样考北大的。到底讲了多少东西,我都记不清了。我只是记得,每到一处我就会首先告诉孩子们:你要有一个理想!且不说你能不能实现它,可你必须有一个理想。理想是一个如此神奇的东西,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质,克服困难,成就自己。我觉得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理想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在我理解:高考的过程,就是一个追逐自我理想的过程。
我的同学赵忠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理想是考上武汉大学,因为他觉得那是全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他搜集了很多武汉大学的资料,他在自己的床头和课桌上贴了很多武汉大学的风景片,用来激励自己,为了武汉大学而努力。可在高三开学的时候他的成绩是全校460名左右。我们学校虽说是重点可也只有前100来名才能考上重点大学。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始了极其艰苦的努力。早晨,当同学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就开始起床背单词和文综了;晚上,当大家都休息以后他还在打着手电背试卷。为了能够应对超负荷的学习,他积极地锻炼身体,每天坚持早晨和晚上跑步。就在一滴滴的汗水中,他的成绩慢慢地冲上来了。最后他以高出武汉大学录取线50多分的成绩被武汉大学法学院录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可以说,没有理想就没有田维亮和赵忠尧后来的成功。“高考”是追求理想的过程,考研是追求理想的过程,人生又何尝不是追求理想的过程?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
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英国哲学家培根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毛泽东
如何培养自信心
作为现代中学生, 仅仅具有学习能力显然是缺乏竞争力的 , 你需要适时亮出你的杀手锏——年轻人所独有的自信魅力。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论你成绩是好是坏,不论你家庭是贫穷还是富有,你一定要自信!自信的人最有魅力。而自信的人也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以最高的效率作出最完美的事。
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心就是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概率成正比。自信心越强 , 越能够不畏失败,不怕挫折,不懈进取。自信心越大,越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进取激情, 排除一切障碍去实施自己的目标。
自信确实需要培养,所谓的“培养”,即是说并非朝夕可达。所以,培养自信的最重要前提就是要具备耐心,如若缺乏耐心首先就要培养耐心。没有耐心的话就什么都做不成,更别提“自信”了。有了信心,成功就会伴随而至,而一事无成的人穿得再光鲜也只不过草包一个。
具备学习能力的人通常都很自信,反过来也一样,真正自信的人通常是因为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面对挑战的时候他们不会怕,不会心虚,因为他们知道“大不了去学么”。自学能力的基础是耐心,而习得任何一种技能都会让人更加懂得耐心的重要,并且同时因为具备耐心与学习能力而更加自信。只要花时间真正精通了一种技能,那么学会其他一种技能的时候就会变得更轻松——这是良性循环。
再大的石头也无法阻挡种子发芽,这是因为种子一旦开始发芽,那细胞的分裂尽管速度不快但却永不终止。滴水可以穿石的道理谁都懂但又好像谁都不相信——处于起点的人就好像是一粒细胞或者一滴水,但大多数人却希望自己在起点上就强大锋利犹如一束激光,但这不现实。要通过学习培养耐心,运用耐心去等待长期积累之后可以获得的难以想象的力量。
没有人无所不能。就算拥有真正强大学习能力的人也无法做到无所不能——因为时间不够。有些领域确实需要天分。在自己确实不擅长的地方该放弃就要放弃——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该放弃的时候不放弃,就多了一个心理负担——并且还是永远摆脱不掉的负担,最终,肯定会拖累自信。凡事做得好必然容易自信,做得不好就很难自信,但是还没上阵呢,就背着一个又一个的包袱,能走多远?能做多好?
上课坐前排也好,穿着整洁也罢,最多只能让一个人看上去自信,而非真正自信。坐在第一排可能是因为近视,衣着整洁可能是绣花枕头——这些都与自信没关系。做任何事情,提前做足了功课,想不自信都难。自信不等于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人最终都会被现实砸烂。中国人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西方人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某个层面上都是一回事:不要理会运气(该来的时候它自然会来),重要的是专心做好功课。
俗话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当我们关注一样东西足够久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犹如“开了天眼”一般,能够看到的、看清楚的越来越多。在自己必须做的事情上,一定要保持专注;不仅要专注,还要专注很长时间。只有这样,才有能力看到更多的细节,才有能力做足功课,才有能力处变不惊。很多时候,所谓“成功”只不过是一个中间状态,“更大的成功”才是挑战。忽视细节的人都并非故意,只是因为功夫未到;功夫未到,“中间状态”之后就是更大的失败。
走路慢一点,姿态自然从容;说话慢一点,声音小一点别人也能听清楚。但这些只是形式而已,关键在于脑子不能慢。动作太快往往只是因为脑子太慢所以想得太少不够周到。有演讲经验的人都知道,说话太快实际上更可能是因为紧张。越有能力的人越容易从容,因为他们的能力足以使他们掌控局面。从容不是能够模仿的,是培养出来的——靠实力。
谁都需要身边的人的支持与关心,正如身边的人也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关心一样。与很多人相信的相反,朋友太多,不见得一定是好事。知心朋友不需多,三两足矣。因为关心一个人支持一个人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而每个人不可逾越的终极限制只有一样东西——时间。小心选择朋友,因为你将与他们分享你的生命。没有这样的态度,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有那么三两个真正朋友的人,都会比较自信。
完美总是好的,但并不总是能够做到。事事追求完美的下场只有一个——标准越来越低。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剩男剩女就是这样炼成的。学会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不完美地生存,是一种难得的智慧。深刻理解“不完美才是常态”的人才可能做到“不会无谓地自卑”。凭借耐心,相信积累,再加上正常的智商,就算做不到最好,也能做到更好,何必过分强求?
有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取决于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这个世界”。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很多的时候,独立意味着完整地承担必要的责任;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承担必要责任的人必然相对更加自信。一个人不能够独立,往往就会沦为他人的负担,没有人不讨厌负担,而被讨厌的人怎么可能自信呢?自信的人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