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800000003

第3章 孩子就吃“父母和自己是朋友”这一套(二)

(六)多和孩子说说心里话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做道貌岸然的训导者,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与孩子进行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日本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夫妇或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秘密的事,不论任何事情没有不能公开讲的。”

遗憾的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妈妈,你怎么了?为什么生气?”

“大人的事小孩儿不懂,你乖乖去做你的事情!”

家长这样的回答其实很容易伤害到孩子敏感的心灵,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家长排除在他们的世界之外,会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事惹家长不高兴了,甚至孩子会有这样的担心:“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家长这样的回答也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识——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他们的事情与我无关。一旦这样的想法产生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有了障碍,影响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

多和孩子说心里话,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同时提升孩子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让孩子觉得足够的安全。

那么,家长应该和孩子说哪些心里话呢?

1.把你的担心告诉孩子最近晓红每天都很晚才回来,说是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写功课。女儿这么爱学习,让妈妈感到很欣慰。可是,这天妈妈帮晓红整理书包的时候,竟然发现晓红的书包里有一个化妆包,里面是全套的化妆品。这个发现让妈妈很生气,她没想到女儿竟然会撒谎,又担心女儿是不是交上了坏朋友,才那么晚回家。

晚上晓红又是很晚才回来,看到她那张浓妆艳抹的脸,妈妈扬起手就给了她一巴掌:“小小年纪不知道学好,你看看你,什么鬼样子!”晓红捂着脸哭着转身跑进了房间。

之后好几天,晓红都不愿意理睬妈妈。妈妈决定和她好好谈一谈。

“晓红,妈妈想和你谈谈。”她看着女儿,放软语气。

“我和你没什么好谈的!”很显然女儿并不买账。

“那天是妈妈不对,妈妈不该打你,妈妈向你道歉。”女儿“哼”了一声,但是表情已经不那么难看了。

妈妈接着说道:“可是妈妈看到你化那么浓的妆,包里还有化妆品,每天那么晚回来,妈妈担心你是不是交上坏朋友了。担心你受骗上当、受欺负,也担心影响你的学习。是妈妈着急了,妈妈应该先问清楚的,你原谅妈妈好不好?”

晓红听妈妈这么说,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妈妈,我也有错,我不该撒谎。”原来他们班上转来了一个留级生,年龄比晓红大,很会打扮,晓红很羡慕,才会跟她学习化妆。

听女儿这么说,妈妈笑了:“爱美是好事,可是你现在还小,身体正在发育,那些劣质化妆品会对你的皮肤造成伤害。妈妈知道很多又健康又能让你变得漂亮的方法,你要想知道,妈妈可以教你!”

“真的吗?妈妈,你真是太好了!”女儿高兴地搂着她叫道。

这以后,晓红每天都准时回家,那套劣质化妆品也被她扔进了垃圾桶……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家长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和殷切希望。可是成长中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两代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当父母的教育理念受到孩子的质疑和反对时,父母可以选择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孩子好好沟通,把自己对孩子成长的担心如实地告诉他,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把你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在教育女儿维妮夫雷特的时候,就非常注重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女儿,她认为这是对女儿的尊重,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方法。如果女儿很调皮,让她觉得烦恼了,她会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女儿,让她知道自己的做法让母亲烦恼和不开心了,女儿就会很体贴地变得乖巧。每当这时,她还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女儿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斯特娜夫人认为,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烦恼,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己,都是明智之举。是这样的,直接客观地向孩子表达你的真实感受,更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也能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父母。当然,父母在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和语气,否则会适得其反。

(1)用陈述的语气,而不是指责的语气试着这样表达“你这样说,妈妈心里难受了”、“你的做法,我觉得有些为难”,只需要告知孩子你的感受,孩子自然会去思考和体谅。千万不要用这样的表达“你怎么能这么想”、“你怎么可以这么任性”、“你烦死我了”,这样的表达听在孩子耳朵里就是一种尖刻的批评。

(2)用商量的口吻试着这样说“爸爸现在有点儿忙,一会儿再陪你玩,好不好”、“妈妈有些累了,我们一会儿再玩,好吗”、“妈妈现在有些难受,一会儿再和你说,好不好”。用商量的口吻,是对孩子平等地尊重,更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和体谅。

3.把你的烦恼告诉孩子“爸爸,你怎么唉声叹气的?”小刚问爸爸。

“今天早上,不知道怎么回事,闹钟没响,起晚了。结果我上班迟到了,被老板狠狠批评了一顿不说,好不容易快要到手的全勤奖也泡汤了。”爸爸愁眉苦脸地说。

“爸爸,别难过了,不就是被老板骂了吗?你不是总和我说做人要想开点儿吗?”儿子“小大人”一样拍拍爸爸的肩膀,“全勤奖拿不到算了,大不了我们少吃两顿肉!”

一听儿子这么说,爸爸“扑哧”一下笑了,心情也好起来。之后儿子还帮着他一起研究闹钟为什么没响,两父子合力修好了闹钟。

孩子很敏感,能感受到家长的心情状态,他们也希望能帮助家长。把你的烦恼告诉孩子,不仅能得到孩子的安慰,还能启发孩子的思维,因为孩子在安慰你的同时会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你解决烦恼,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把你的快乐传递给孩子一位哲人说得好:快乐让别人来分享,就多一份快乐。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也是应该一起分享喜怒哀乐的。当你遇到开心事情的时候,把你内心的感受告诉孩子,让孩子和你一起分享快乐。

孩子喜欢朋友一样的父母,真正的朋友是可以相互分享彼此内心最为私密的想法和愿望的。父母要想知道孩子的感受,就应该主动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家长主动敞开心扉,多和孩子说心里话,就是在用自己的真诚和信任叩响孩子的心门。

(七)对孩子说话要算数

中国有句古话叫“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说人要讲信用,说过的话要记得,许下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守信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素养。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对孩子说“言而有信”、“说话要算话”,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也秉承着“守信”的原则来和他人合作相处。可是,当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这一原则却往往变成了一句空话。

莹莹很喜欢溜冰,每天放学后都到溜冰场去玩。父母工作忙,没太多时间陪她,又担心孩子独自在溜冰场会不安全,就对莹莹说:“莹莹,我们知道你喜欢溜冰。但溜冰场里的人太多,你又没学过,一个人去我们不放心,可我们又没时间陪你。你看这样好吗,等过年的时候,我们有时间了就给你买一双溜冰鞋,到时候再带你来溜冰,行吗?”莹莹高兴地答应了。

为了感谢父母,莹莹好长时间都没去溜冰场,只是在家乖乖学习。终于等到过年,莹莹看父母还没有给自己买溜冰鞋的意思,就去问父母,没想到父母说那是哄她的,是为她的安全着想,又说家里条件不好,不会去给她买溜冰鞋的。莹莹听到父母这样说,伤心地哭了起来。

很多家长和莹莹的父母一样,觉得孩子还小,有些事情做不到无所谓,把对孩子的承诺当成是哄孩子的一种手段,并且还认为孩子不会放在心上。其实,在父母眼里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在孩子眼里却很重要。孩子很敏感,也很聪明,他会把这一点一滴的事情都积累起来,慢慢地,他就会认为父母是不守信用的,而且父母一次次地“说话不算话”,会让孩子跟着学样,也变得不讲信用。

一项针对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结果显示,43.8%的小学生和43.6%的中学生最渴望得到家长的信任,最不满家长说话不算数。家长的“言而无信”会让孩子不愿意再相信家长,甚至讨厌自己的父母,不愿意听从他们的教导。

但有的时候,并不是父母不想兑现承诺,而是父母一时忘记了,或是没有了兑现承诺的条件,可是孩子往往不会这么想。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随便给孩子许诺,对孩子说话一定要算数。

1.随口答应孩子的事情也要做到这天,培培想出去找伙伴玩,妈妈答应他说:“先写完语文作业再出去玩。”培培听从了妈妈的安排,开始专心写语文作业。

语文作业写完了,培培刚要站起来,妈妈又说:“把数学作业也写完吧,都写完了再出去玩。”培培生气了,他本来没写作业时就想出去玩,听从了妈妈的话才把语文作业写完。但没想到写完后妈妈不仅不让自己去玩,还给自己又安排了新的任务。

他不能接受妈妈的要求,冲着妈妈嚷道:“我现在就是要出去玩!你说了做完语文作业就让我出去玩的,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我以后再也不听你的了!”培培的妈妈一听,也觉得自己理亏,就让儿子出去玩了。

以后,培培的妈妈不再随口答应孩子什么,如果应承了,就会按承诺去做。

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怎么做时,都会随口给孩子一些承诺,答应孩子一些要求,却没有把自己的说的话放在心上,但孩子却不会忘记。如果父母这样随口应承得很多,却经常不做到,就会给孩子留下说话不算话的印象,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以后说什么孩子就不会再相信。

2.一些没有太大把握的事情,父母要采取弹性的承诺如果父母觉得对孩子做出的一些承诺没有太大把握兑现的话,就不应该把话说得太满,可以把话说得灵活一些,使之有伸缩的余地。面对孩子的请求,父母可以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同时也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3. 不能给孩子兑现的要求坚决不答应明明看见薇薇去北京玩拍回来的照片,羡慕得不得了。他一回家就央求爸爸带他去北京玩。可是明明家条件不好,平时生活都过得紧巴巴的,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带他去北京旅游的。

为了鼓励明明用心学习,爸爸对他说:“行,你什么时候成绩考到班里前三名,我就带你去。”听到爸爸的承诺,明明开心极了,更加努力地学习。一个学期之后,他考了班里的第一名。当明明把这个好消息高兴地告诉爸爸时,爸爸却为了难。无奈之下,他给明明讲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希望儿子能够理解自己的苦衷。对于爸爸的解释,明明什么也没说,但是这之后,他就不再那么相信爸爸了。

生活中,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达到一定目标,轻易向孩子许下了自己以后根本不可能兑现的承诺,因为父母的承诺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想着父母既定的目标前进。可是当孩子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时,父母却没办法兑现自己的承诺。纵然父母有千般无奈,在孩子眼里,父母所有的解释和说辞都是在为自己的“言而无信”辩解,伤心的同时渐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4.答应孩子的事尽量不要拖延儿子和爸爸要钱买玩具,爸爸提出条件,只要儿子同意去理发,一结束就立马带他去买玩具。儿子一听高兴地点头同意了。

理完头发后,儿子便朝玩具店走去,可是爸爸却一把拉住儿子:“儿子,爸爸今天还有点儿事情,过两天再给你买,今天咱们先回去。”儿子瞪着爸爸不说话。“爸爸肯定给你买,爸爸发誓!”爸爸信誓旦旦地对儿子说。

“我再也不相信你了!是你说理完头发就立马带我买玩具的,你骗人!”儿子大叫着甩开他的手跑了。

孩子达到父母的要求后,父母应该放下手中的事情,尽快去兑现自己的承诺,尽量不要向后拖延。父母提的要求越难,孩子付出的辛苦越多,时间花费得越长,如果父母拖延兑现,孩子因此受到的伤害也就越大。

适当的许诺会给孩子一定的动力,会激励孩子上进。但是父母不能把对孩子许诺当做哄孩子的一种手段,对孩子要说话算话,否则会逐渐失去孩子的信任。当然无原则的许诺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生活中,父母对孩子说话、许诺应该持谨慎的态度,才能使孩子从小就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八)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要实现良好的沟通,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很重要。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内心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说好每一句话。

《庄子》中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故事,如果不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看在我们眼里的或许和事情的真相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对同一个问题,家长和孩子的看法很可能不一致。在孩子那儿正常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行为,到了父母眼里很可能就完全变了样。现实生活中,往往总是这样,父母有父母的苦心和坚持,孩子有孩子的委屈和想法,父母和孩子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一天上学路上,女儿坐在车里,突然略带得意地朝妈妈说道:“妈妈,前面那辆是江苏的车。”妈妈一看,“苏B”开头的:“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一看那牌照谁都知道它是江苏的车。”

刚说完,女儿脸上的兴奋劲就没了,头低了下来,很明显是不高兴了。小声嘀咕道:“我又看不懂车牌的含义!我只是看到上面的‘苏’字,想起老师教过,‘苏’是‘江苏’的简称,所以才猜那辆车是江苏的。跟你说是想确定一下,我有没有记错……”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对与错的原则问题,只是因为他们分别站在了不同的角度,所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父母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就要学会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沈悦带着儿子参加一个夏令营,想借助这个机会,增进母子关系。可是她没想到的是,孩子在第一个活动环节就开始捣乱。为了让孩子们互相熟悉,老师让孩子们玩“开火车”的游戏。沈悦注意到,儿子小脸红红的,当起了“火车头”,玩得很开心。可是没多久,儿子突然不动了,后面的小伙伴也跟着停了下来,可是不管大家怎么催促,儿子就是笑眯眯地站着不动。

沈悦的脾气一下就上来了,走到孩子身边,批评道:“你怎么不听老师的话?大家都催你呢,怎么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因为在气头上,沈悦的语气很不好,儿子脸上的笑一下子没了,沈悦有些后悔,不该在这么多孩子面前说他不好。

这时候,老师过来了,笑眯眯地摸摸儿子的头,安慰了两句,儿子这才重新笑了起来。

“现在可以告诉老师为什么停下来吗?”老师问。

“报告老师,我没油了!”儿子大声地回答。

“嗯,老师现在给你加油!”老师做了一个加油的动作,“现在可以开动了吗?”

“报告老师,马上出发!”

就这样,儿子带着小朋友们重新开心地奔跑起来。

没有什么车可以不用加能量一直跑下去,这是每一个成人都懂得的道理。可是为什么当扮演火车的儿子做出这么合情合理的动作时,反而受到了妈妈严厉的批评呢?答案很简单,妈妈先入为主,用自己的评判标准对孩子做出了错误的评判。

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当孩子的一些语言和行为让我们觉得奇怪的时候,不要急着质问发脾气。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想法。

2.从孩子的高度看问题李娜和大多数女性一样,热衷逛商场。儿子没人带,所以她每逢周末都领着儿子一起到商场购物。可是她发觉孩子刚进商场就哭着闹着要出去,而且每次都是这样。商场有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很多可爱的毛绒玩具,为什么儿子不愿意去商场呢?李娜纳闷不已,有时候儿子一哭她就特别生气。

直到有一次,她在商场里蹲下身来给儿子系鞋带,才终于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逛商场:原来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满商场来回晃动的人的大腿。谁又愿意在这样的环境待上几个小时呢?从那以后,她每次逛商场都把儿子抱在怀里,儿子也不再哭喊着要离开了。

父母要学会从孩子的高度看问题,这里说的“高度”,不仅仅是身高,还包括思想的高度。父母是成年人,学习了不少知识,加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对很多现象、问题都有自己独到深刻的看法。但是孩子不是,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很多事情在父母眼里根本不值一提,对孩子却可能是个难题。

所以我们说,父母不仅要蹲下身来和孩子说话,还要保持童心,多从孩子的高度去看问题。

3.相信孩子不简单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是简单的,于是他们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简单化。其实,小孩子可不简单,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藏着很多的奇思妙想。

上海市一个10岁的小学生张琦在大街上想洗手,于是突发奇想:“如果大街上有个水龙头该多好呀!”可水龙头安在大街上,会造成水源的浪费。综合两方面的因素,这个孩子发明了既方便又能保证不浪费的投币水龙头。

所以说,大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支持孩子的奇思妙想,鼓励孩子进行探索。

4.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妈妈,我们今天考数学了。”

“是吗?这回得了多少分?”

“82分,比上次高10分呢。”婷婷有几分骄傲地说。

“哦,这回是比上次进步了。对啦,你知道隔壁的扬扬考了多少分吗?”

“好像是90分吧。”婷婷有点儿不高兴地回答道。

母亲似乎并没有察觉,接着说:“怎么又比她考得差?你努点儿力行吗?”

“你凭什么说我没努力?比上次提高了10分,老师还表扬我进步了呢,就你总是不满意。”婷婷生气了,她提高嗓门喊了起来。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这不是为你好吗?你看看你,就算进步10分也比人家扬扬差,一点儿也不争气!”

“我怎么不争气啦?你嫌我丢你的脸是不是?人家扬扬好,那就让她做你的女儿好啦。”婷婷气冲冲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本来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却因为母亲不懂得从女儿的角度去看问题,闹得不欢而散。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进步都是值得骄傲的,都是她努力的回报。父母要是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给的应该是赞美和鼓励,而不是比较和批评。

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孩子喜欢能从自己角度看问题、理解自己、体谅自己的父母。因此,生活中,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九)允许孩子发脾气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人的情绪也是这样,会有正性的情绪,也会有负性的情绪。

想想被负性情绪所包围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沮丧、没精打采、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又或者看什么都不顺眼。再来看看,我们是怎样让自己好起来的:向好朋友倾诉、痛哭流涕、大吼大叫……反正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把负面情绪通通发泄出来,然后我们就雨过天晴了。

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其实让孩子发发小脾气也不是什么坏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他也会伤心、失望、生气、愤怒。而且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并不能很好地分辨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为父母,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及时充分地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得不到很好的关注和引导,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灾难”。

1.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发脾气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如果一个孩子发脾气就变得不正常了,常常被大人指责为“不懂事”、“不听话”、“任性”,甚至还要对孩子的行为压制甚至打骂斥责。

父母这样做是不对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都有明确的概念,而孩子还小没有这么明确的概念,所以容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发脾气。

父母应该明白:“发脾气”,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最直接和再正常不过的发泄方式,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利,有助于孩子宣泄心中不良的情绪,也是对孩子关爱的表达。

2.关注正在发脾气的孩子很多时候,对正在发脾气的孩子进行“冷处理”往往是不够的。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也是需要有人关注的,就像我们发牢骚的时候也需要有人倾听一样。

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父母不妨先坐下,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怒气,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还能消除孩子的担心,更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正在为一件伤心的事情哭泣,不要阻止,静静地陪着他。如果孩子想倾诉,给他你的耐心;如果孩子不愿意开口,请不要出声询问。痛哭之后,即使事情还是没有解决,孩子的心里也会舒坦很多。

3.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孩子一定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允许孩子发脾气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乐乐一向很固执,对自己认准的事情决不回头。如果不如意就发脾气,找理由哭闹,妈妈对此十分头疼,总是提防着她的坏脾气爆发。

妈妈常常对朋友说:“我的乐乐一般都很乖,就是脾气一上来,就软硬不吃,怎么说,怎劝都不行。”

一天一位朋友说:“她总是有原因的吧?不会无缘无故就哭闹。”

妈妈留心观察,发现乐乐总是在父母不耐心或有恼怒表情后开始“发怒”,而且纠缠不清。妈妈翻看了一些育儿书,看到书中讲的孩子对归属感的需求,不禁有些醒悟。也许乐乐看到父母生气,会想到他们不再爱他,所以有危机感,因恐慌而暴怒?找到原因就好办了。

有一次乐乐又闹起来,这次妈妈没有训斥或表现出厌烦,而是和颜悦色地拥抱着乐乐说:“妈妈知道你心里难过,能不能告诉妈妈为什么难过呢?”这样问了一阵,女儿终于吞吞吐吐地说:“我看你刚才生气,以为你不喜欢我了。”

“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刚才妈妈情绪不好,所以对你态度也就不好了。可是妈妈是喜欢你的,你要相信妈妈。”从此以后每当乐乐有迹象要发怒时,妈妈首先向乐乐声明她喜爱乐乐,这的确使乐乐平静了许多,不再没完没了地“找麻烦”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只要父母能体察到孩子的需要,对症下药,就能很好地引导孩子的情绪。孩子发脾气一般来说有这样几个原因:

(1)得到父母的关注孩子莫名奇妙地发脾气,总和父母对着干,很有可能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导致孩子只能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2)希望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孩子愤怒的时候,很有可能是想得到父母的理解;而孩子哭泣的时候,或许只是想得到父母的一声安慰。父母要从孩子的表达中体察孩子的感情诉求。

(3)实现某个愿望有的时候,孩子发脾气,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父母的妥协,满足自己的某个愿望,可能是一套衣服、一件玩具或是一次外出旅游的机会。

孩子也有发泄情绪的需要,家长要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利,了解孩子脾气背后的情感诉求,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慢慢教会孩子情绪的控制和管理。只有这样才不会压抑孩子的情绪,也不会孩子一发脾气就无原则地满足他无理的要求,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同类推荐
  •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女儿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母女间的对话好像变得不一样了。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女儿天天成长,妈妈与女儿的互动似乎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女儿不再是贴心小宝贝了,女儿越来越前卫。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宝贝,这话应该不会错的,但时代的改变,社会的信息来得太多,女儿的生活方式远远出乎妈妈成长时的经历,乐观、成功、开朗、时髦的妈妈也必须跟着越来越摩登时髦才是啊!辣妈咪,才不会让女儿逃之夭夭,离得越来越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麻辣妈咪的教女经历!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优生开始于择偶随着人们对于优生学认识的深化,对配偶的选择已不局限于品貌端庄、身体健康,而是更加重视遗传素质和其他的因素。因为择偶不仅仅是男女的结合、个人的幸福问题,而是关系到后代的素质和民族的强盛。所以说,青年男女选择对象是很需要有科学性的。
  •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本书结合当前最常见的教育问题,分析爸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现实的问题和教育的理论来帮助爸爸认识到教育中爸爸的重要作用;从社会关系的建立、理财意识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品德上的培养等方面来罗列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让爸爸轻轻松松掌握教育的规则。
  •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要做称职父母,先和男孩成为朋友,男孩可以说天不怕地不怕,没有安分的时候,你可以批评他、教育他,但是千万不要不理他。他们最怕的是没有人做他们的朋友,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帮助、没有人支持。从小就要男孩知道,他是个男子汉,他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走来;他犯错误了,就要让他知道,好汉做事好汉当;他不听话了,就要让他知道,男子汉是不会给别人添麻烦的……让你的男孩能力超群,有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别的孩子,一天到晚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要知道,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比对孩子知识的浇灌更重要,中国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孩子时同样要加以借鉴。
热门推荐
  • 神女惊情史

    神女惊情史

    风蕖是女娲一族留下的唯一骨血。世人都以为风蕖已随父母归天,其实风蕖被神农氏所救,昏迷十几万年,醒来后忘记了一些往事,一直隐居在药乡。她离家出走后,在凡间爱上一男子许言,却因他人阻隔最后险些丧命,后被神农氏救回。两万年后,再次出门,在天后百花宴上遇到两万多年前认的叔叔——疏凌,并得知疏凌就是天君的弟弟。从此两人展开情感纠葛,她无法忘记许言,却发现怀着疏凌的孩子。后又受魔族女子陷害,风蕖恢复多年前的记忆,疏凌被罚至凡间。并得知许言就是鹿台山山主单昕,当年凡间险些丧命也是因单昕策划。风蕖至此明白疏凌心意,并愿意等他从凡间受罚归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千金王妃买一送一:六王妃

    千金王妃买一送一:六王妃

    第一眼,他看上了那个可爱的小娃娃;第二眼,他觉得这个当娘的真好玩;第三眼,他决定把这对母女收归自己麾下。第一眼,她觉得这个男人不简单;第二眼,她断定他会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第三眼,她答应下嫁,带着女儿坐上花轿。一个是太师府中最为低贱的庶出小姐,众所周知的破鞋,还带着一个小拖油瓶,一个是凤凰王朝最为高贵的嫡出皇子,少女的理想郎君,年及弱冠却无妃无子,两个身份天差地别的人,一段不为世人看好的婚姻,却——照样过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她的男人,他的反应:青梅竹马找上门?简单一个字:滚!孩子她亲爹出现?长腿一踢:你怎么不去死!镇国大将军要带她远走高飞,远离这是非之地?怒气冲天:你当我这六王爷是死人啊?他的女人,她的对策:家有小妾三只?淡然一笑:关我什么事?下属送来美人十个?无辜大眼一眨:你塞给我干什么?邻国公主一口咬定要下嫁?收拾东西:那你娶她呀!我这就让出正妃之位?最后,王爷抓狂了:你这个女人,为什么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呢?最后,王妃郁闷了:你这个男人,为什么非要逼我出离愤怒呢?场景一:——爱妃,本王今天又在朝堂上摆了那个老不死的一道,真是大快人心啊!哈哈哈!——…——你为什么不说话?——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王爷威武,王爷天下无敌,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场景二:——爱妃,本王今天兽性大发,杀了你的狗大宴宾客。——哦。——你没别的话说?——没。——为什么?那可是陪了你和清儿五年的狗啊!——第一,那本就是一只畜生,还是一只年已迟暮正在等死的畜生,王爷杀了它是助它早日解脱;第二,它是臣妾的,臣妾的一切都是王爷的,王爷想拿自己的东西怎么办,臣妾无权置喙;第三,您是高高在上的王爷,只要能让您高兴,牺牲一条小小的狗命算什么?第四…——来人,把王妃的狗还给她!场景三:——爱妃,皇兄看上了咱们的女儿,想把她聘给太子做太子妃。——不行。——为什么?——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说什么本王听不懂。不过,本王已经答应了皇兄了,圣旨即刻就到。——…——爱妃?——王、八、蛋!——嘎?爱妃,你、你说话了?——你这个王八蛋!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是不是?快快把我女儿的婚姻自主权还来来来来来来!
  • 岛

    2006年英国畅销书top1,超越《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哈利·波特6》,令整个欧洲都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多年来,阿丽克西斯发觉母亲总是过分守护着自己的过去,不仅掩埋了自己的根,还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结结实实。阿丽克西斯决定打开母亲尘封的过去。她来到爱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纳龙格的荒凉小岛。这是一处禁地,一处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禁地打开,一个融合爱恨纠葛的凄凉故事怆然铺展,一曲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徐徐打开……
  • 妖王暴后

    妖王暴后

    莫悠然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在泥地上,刚刚一阵暴雨她被淋成了落汤鸡,现在正撩起了裤脚准备找块干净的地方喘息一下。哎!什么不好做,一个女儿家家做这一行?她叹息自己的命苦啊!听说山西可是年古文物出土最多的地方,为了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她背起了自己简单的行囊来了。可是大半年以后,她莫悠然也就只从一些别人已经扒得不能再扒的地方,捡到点乞丐食勉强填饱自己的肚皮,真是个苦命的孩子!找寻了……
  • 邂逅大师

    邂逅大师

    本书就是其中的一本,记录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贾鸿图近年来游历世界名胜之地,每每“邂逅”那些大师的经历。在人生中,在书业和读者中颇具影响的“文汇原创丛书”,与大师同行,你会像钢铁一样坚强,又推出新作,你会像大海一样坦荡,你会因像他们一样献身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永远幸福
  •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中国古代清官传

    中国古代清官传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
  •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本书精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以专业的知识和视角进行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将会带给广大家长新的理念、新的感受和新的启发,帮助广大家长朋友一起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