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6400000016

第16章 王霸之道——两汉(6)

秦汉时期地方官员的考核,主要通过上计这一途径进行。所谓上计,就是地方官定期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地情况。县级地方每年年终,将本地的户口变化、税收以及各种情况汇报到郡国,由郡国据此对县进行考核,而郡国则在汇总核实了各县情况后,由专门的上计吏携带计册,到京师汇报,接受丞相府的审查。在审查的时候,上级机关还顺便问一些地方的百姓疾苦、风土人情和治安风化状况。东汉时期,由于尚书台实际上秉政,所以,上计由尚书令主持。在上计期间,御史台负责调查上计的真伪,所以,实际上上计吏也得跟御史做陈述,接受监察部门的检验。

上计完毕之后,要对所有郡国长官的政绩进行排名。名次高的,会得到赏赐和提拔,但是如果没有明显的过失,即使名次较低,也不会受到惩罚。

十一、汉朝的兵制

汉朝的兵制被后世兵家称为最优秀的兵制,因为它在抵御外部威胁和防止地方割据甚至叛乱的两个方面,都有出色的效能。为了对付作为“天生的战士”的游牧民族的威胁,身为农业民族的汉族王朝的军队,必须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保持战斗力的首要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经常的训练,是职业兵;二是兵与将领之间,要有足够的亲和力。然而,这两个条件,对于一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农业国家来说,都有一定难处。首先,维持太多职业兵,与农业生产需要是相矛盾的。其次,在职业兵中如果兵将之间十分亲和的话,在古代环境中,就比较容易造成军队对于中央政府的叛离,或者形成武装割据。军队对于王朝来说就是一个双刃剑,不能没有,但有了以后,弄不好可能伤了自己。既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又要防止其不听招呼,的确是一个难题。应该说,汉朝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汉朝的军队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互不统属,相互有制约关系,而中央和地方军内部,也被分成不同的单位,同样相互制约。但是,每支部队的将领和士兵之间都是熟人,有着相当亲和的关系,但军队各单位之间,却几乎不可能私下合作。一个小单位军队独自的叛乱,成功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所以反叛就被有效地遏制了。除了制度的因素之外,汉朝成功地控制了西域,可以不断获得良马,而且军队骑射技术高超,也是战斗力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1.符节制度

汉朝的军队指挥权在皇帝手里,皇帝是全国军队不言而喻的最高统领。军队调动,无论地方军还是中央军,都得经过皇帝亲自批准。即使是最为能干也最为霸道的宰辅,也不可擅自调动军队。军队调动实行符节制度,凡独立的统兵将领.都持有虎符的一半,而另一半在皇帝手里(皇帝身边有专门管理符玺的官员)。凡发兵,由皇帝派遣使节,使节持有特制的“节”(相当于现在的介绍信),并带着另一半的虎符前往征调的部队。将领只认符节不认人。节相当于使节的身份证明,而虎符则是发兵的调令。两半虎符严丝合缝地合在一起,发兵的调令才算得到验证。符节均由皇家专门的工匠打造。在那个时代,精工巧匠悉数征往皇家手工业工场,民间缺乏高手,因此民间是仿制不了的,所以可靠性很强。

2.中央军体系

西汉的中央军是皇家禁卫军,是装备和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任何一个和数个郡的地方军,都无法与中央军相抗衡。可以说,只要不是举国一致的反叛,中央军按道理都能应付。西汉的中央军被分成南军和北军两支,两军不仅常驻地点不同,而且分属不同的领导体系,甚至连士兵的来源也不同。南军士卒来源于国内各个郡县,而北军士卒来源于京城附近的三辅地区。由于两军不仅统帅各异,而且来自不同的地区,各自的士兵群体缺乏起码的乡土亲和性,甚至由于地域的不同可能产生相互的歧视。所以,两军绝对不可能私下采取一致的行动,就是说,绝对不可能一致反叛。

南军属于皇宫的宿卫,实际上又被分成两支:一支是由卫尉统率的兵卫,担任宫城的守卫;一支是由郎中令(后为光禄勋)统率的郎卫,负责皇宫内的守卫。北军则由中尉(后为执金吾)统率,属于京师的卫戍部队,负责京师的守卫。汉武帝以后,中央军有了大幅度增加。南军增加了期门军和羽林军两支,北军则增设了八校尉统率的八支部队,形成了格外强大的中央军事力量。东汉时期,中央军被大大地削弱,南军的名义被取消(兵员还在),北军数量也大幅度减少。只是由于宦官势力增大,多出了由宦官统率的西园八校尉,以及派驻外地的数营部队。

3.地方军系统

汉代地方军事系统大体上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郡国兵,二是边防兵。汉朝每个郡国都有军队,甚至每个县也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县里军队的统帅是县令(长)和县尉,郡国兵的统帅是郡太守(王国之相)和都尉。郡国统帅对于本郡国境内的治安以及防卫事务,可以全权处理,任意调动兵力。但是凡出境用兵,则需中央号令。如果没有中央的命令就调动军队出境,等于反叛,是灭族的大罪。由于各个郡国之间难以采取统一行动,而单个郡国的兵力跟中央军比起来又过于悬殊,所以,没有郡国长官敢于冒险。

边防兵大体上有三种:一是边郡兵,二是屯田兵,三是属国兵。边郡兵是靠近边境的郡所属的军队,由于负有守边之责,所以比内地的郡国兵要多,而且装备与人员素质优良。统率边郡兵的边地太守往往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权力与活动范围都要比内地大得多,不过,单个边郡的兵依然难敌中央军,而且边境地区往往物质匮乏,需要内地的接济。所以,只要没有大量积蓄,即使边将有意,也难以有反叛之举。此外,西汉自汉文帝起,就开始在边境地区实行移民屯垦,主要是在河西陇右以及青海等地。为了减轻对方少数游牧民族的压力,屯田地区设置屯田兵,特设农都尉统率。属国兵属于归附的少数民族军队。自汉武帝屡次对北用兵之后,被打败的匈奴和羌人部族有些乐意归附,于是汉朝就在边境地区划出一些地方来让他们居住,设立少数民族属国。少数民族向来有能战之传统,所以特设属国兵,让他们为汉朝守边。属国兵在中央统一由典属国管理,各属国则设立属国都尉,名义上作为领兵之将.实际上属国兵还是由各个少数民族按习惯自己管理,所以往往不太可靠,遇有机会还可能复叛,所以对于属国兵往往要有监视的部队。

4.兵役与军队编制

汉代的兵役制度类似秦朝,采用的是一种义务制的劳役和兵役混合体制。男子20岁达到“傅籍”年龄,开始为国家服役,23岁开始服兵役,一生累计服役两年即可,一年在郡国,一年上京城,或者戍边。戍边之役可以交钱,由政府出面雇人代替。除了义务兵之外,朝廷还采用募兵和谪兵(发刑徒和有市籍的人)方式,组建军队。而且,随着王朝的演进,原有的义务兵制度成本过高,逐渐失效,募兵的制度逐渐成为主要的征兵形式。

汉朝军队的兵种以步兵和骑兵为主,兼有少量的车兵和船兵。军队的编制是部曲制,即每个将军下属若干部,每部的统领为校尉,每部下辖若干曲,曲设军侯,曲之下依次有屯、队、什、伍。各级将领都有自己的亲卫队,占所辖军队的1/10,亲卫队往往等于将领的私人部队。

十二、政治运作的机制与过程

任何一种制度,其运作机制和过程,或者说制度运行的程序都是非常重要的。程序的安排,往往可以使制度的某些本不应该凸显的成分凸显出来,也可以使某些原本显赫的官职没落下去。皇权与相权此消彼长,常常在程序变化中露出端倪。

1.行政程序

汉朝的行政程序是这样的:行政首脑及其属衙是全国行政事务的中枢。开始是丞相,尔后为领尚书事的大将军和太尉。各地的奏章先送到行政首脑处,一般的日常事务,行政首脑可以直接处理,然后报知皇帝便可。重大事务和直接关系皇帝的奏章则先做初步处理后提交皇帝。这种处理政务的架构和过程,是皇帝逸而宰相劳。

2.上计

上计即地方官定期汇报地方情况的制度。作为君主了解地方情况的一种方式,上计制度自战国时期就已经实行了,秦汉时期只是将之更加严密化程序化而已。两汉时节,每年秋收已毕,各郡长官和主管的曹掾上京上计(后来改派郡丞与长史带领)。在此之前,各县应先行派员到郡政府上计,上计内容大体有各地户口变化,钱粮出入以及治安状况等等,郡政府汇总各县情况,一并派员到京城,向行政首脑和皇帝汇报。上计无疑是中央政府掌握地方情况的最主要途径,如果地方政府上计不实,那么其长官将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而中央派出的监察御史将负责监督这方面的情况,而皇帝也经常通过鼓励各地的士人上书(贤良、文学),收集地方的情报,检查核实各地的上计内容。

3.决策的程序与机制

两汉时期的政务决策,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先由行政机关或者行政首脑提出方案,交由皇帝,皇帝认可后再交指定的会议讨论,最后由皇帝拍板。二是由皇帝提出方案或意向,交由会议讨论。两种程序最后都要形成以皇帝名义发表的诏书和敕令,交付执行机关执行。决策机制是各种形式的会议。首先是御前会议,御前会议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决策会议,讨论的是最重大的国家事务,像战争、议和、立储、封禅等军国大事,都要经过御前会议的讨论。其次是宰辅会议,由宰辅主持,讨论的是次一等的大事。比如某项法律的修改、某些礼仪的确定,以及所有皇帝认为需要讨论的问题。宰辅会议原来是政务的核心机制,但是后来被中朝会议所取代,中朝官主持的会议成为事实上的宰辅会议。其三为百官会议,百官会议往往是在皇帝对某些决策感到拿不定主意,或者由于行政首脑刻意顶牛的情况下,为扩大决策面,听取更多官员的意见,或者以百官压宰辅而召开的。百官会议的参加者往往是在京的所有官员,所以,往往很难实现真正的议事。只是参加的人数足够多,往往很容易冒出符合皇帝意思的意见,可为决策向皇帝意向转化提供更好的借口。参与决策过程者的地位与作用,往往与其在决策中心的位置和皇帝信任程度有关,在会议中,每个人意见的分量显然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将两汉的这种决策方式,称为梯度的集中式决策。所有参与决策的人,都是提供意见供宰辅和皇帝采纳,而皇帝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一般情况下,皇帝的意见是要被尊重的,而且只要皇帝坚持自己的意见,往往都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因为任何决策皇帝都是最后的拍板人。但在事实上,皇帝决策意见的形成,往往要受到宰辅和身边近臣的影响,宰辅往往可以不断地在提交皇帝的方案中,或明或暗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最终迫使皇帝让步。显然,这跟决策程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宰辅才是直接处理政务的人,他们跟皇帝直接存在着事实上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在决策中,他们的信息量要比皇帝充分,所以在决策中往往达成某种均势,并不一定皇帝总是成为胜利者,有时即使胜利也是打了折扣的胜利。

需要掌握的概念

礼崩乐坏 春秋五霸 士阶层的崛起 三家分晋 法家 奖励耕战 雇佣官僚 胡服骑射 百家争鸣 权力技术 皇帝 三公九卿 郡县制 以吏为师 严刑峻法 文牍主义 军国体制 思想禁锢 后宫制度 东宫 郡国 朝仪 独尊儒术 察举 征辟 二府 尚书台 二千石 南北军 符节 太学 经学传承 上计 春秋折狱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礼崩乐坏意味着宗法秩序的紊乱?

2.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3.法家政治主张的核心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变法均为法家色彩?

4.为什么说庞大的官僚体系是“大一统”帝国的必然产物?

5.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6.秦二世而亡的制度因素有哪些?

7.“以吏为师”的治理意义是什么?

8.为什么西汉实行不了分封制?

9.礼仪对于传统王朝意味着什么?

10.汉朝的兵制是怎样解决效率与忠诚的矛盾的?

11.汉朝的选官制度有何特点?

12.汉朝监察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地位和作用?

13.汉朝在中国官僚体系的发育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阅读书目

1.瞿兑之.苏晋仁.两汉县政考.北京:中国联合出版公司,1944

2.曾资生.两汉文官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41

3.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济南:齐鲁书社,1985

4.王宇信、杨升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陶希圣等.秦汉政治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6.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妈妈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妈妈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妈妈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所选睡前故事以突显人类优秀品质为主,帮助父母引导孩子养成勤奋踏实、诚实待人、积极乐观、宽容博爱等优良品格。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挽云歌

    挽云歌

    云倦初,倦心,倦世,倦浮生;苏挽卿,挽情,挽爱,挽君魂。他只手改天换地,却难寻一安身之所;她一笑倾倒众生,偏难留他片刻温存。滴水之恩,让他愿为了烟火人间燃尽生命;情丝万缕,教她只为他一朵笑花挥洒青春。去留之间,江山易改,他终于恍悟:原来锦绣山河比不上她如花笑靥,千秋史册敌不过彼此缱绻情深!生死之际,他终为她选择了留下,斩断他一身的枷锁——难道他拼得起破碎的山河,却拼不起自己的今生?
  • 青帝重生

    青帝重生

    青帝讨论群:157221297,备注青帝重生。青帝重生,搅动风云,他能号令百花,他能掌控四时,是为五方天帝之一。青帝陨落,灵魂残片转世重生,终于被刺激而转劫归来,领悟灵魂本源中的力量,这一世,他立志斩天灭地,培养霸气豪情,争取成为一位合格君王。一代帝王,掌控时间和空间,号令百花,役使百草,琴棋书画是本能,杀伐果断为基础,这一世,要不走寻常路,风流潇洒霸人间。青帝重生,种田养花,植树造林,圈地放牧,所有跟植物有关的,都能操控,草木盛,牛羊肥,科学种田,勤劳致富。掌控时间空间,可以透过时间长河,看到过去未来,这让他可以学到大量技能,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明代的火器飞天,宋元明清的瓷器,夏商周的青铜器,各个时代精英人物的特长,所有一切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记忆,都可以重现人间。传承五千年文明,打造现代小康生活。青帝重生群:157221297,备注青帝重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洪荒大盗

    洪荒大盗

    鸿均曰:大衍五十,天衍四十九。张文曰:大衍五十,我衍其一。鸿均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故圣人无败故无敌。庄子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故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张文曰:天道,地道,万物道,众生道,我为道。盗为我,盗天,盗地,盗万物,盗众生,无物不盗。天地为最圣人无敌,我便盗那天地,盗那圣人,盗尽万物众生。新书《炫龙记》,期待大家支持,谢谢。
  • 喂!恶魔小心点

    喂!恶魔小心点

    【腾讯独家连载VIP小说只有腾讯才能看到此文的完整版】一次街头的偶遇让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场超华丽浪漫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一段大明星与灰姑娘的纯美之恋……说一句这本书后半部分情节非常虐,非常虐,非常虐……不喜欢看虐文的朋友注意下,看到流眼泪,看到心痛我不负责哦~~嘿嘿
  • 打劫

    打劫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豪门重生之新欢

    豪门重生之新欢

    丫的,“我要结婚了。烈火熊熊。传言司徒千金国色天香,她就帮帮他吧。”对象是她的姐姐。她亦冷笑,司徒千金这么小竟然订婚了,我会留下你的孽种?”不过这大叔在云家的日子貌似也不好过,她是恶魔的禁脔,好吧,“你毁了我的一生,念在夫妻一场,一朝醒来却成了本城首富的千金小姐。扮乖巧,遭人陷害,整后母玩庶姐,前一刻他还温柔的说,游刃有余。他结婚当天她要打掉他的种,未婚夫还是个坐轮椅的病秧子大叔,含恨而终,靠,却是个刁蛮任性的废柴,能不能再狗血点只是谁能告诉她这温柔无害的男子竟然是披着羊皮的腹黑狼,“以后我的孩子都由你生可好?”后一刻就残忍的笑道,扮猪吃虎,殊不知她装柔弱,坑蒙拐骗赖上她的床…,却不知别人想要的是她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