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6300000007

第7章 革命的意外经验(4)

此时,晚清的吏治,早已坏得一塌糊涂,即使如圣眷隆隆的岑春煊,要想整顿,也只能铩羽而归,所以庆王父子才敢如此大胆妄为,让买官者破格得售。不过,吏治虽坏,朝廷反腐败的旗帜却并不倒,只是在反腐的背后,总是有权力斗争的影子。庆亲王奕劻虽然势大权重,但他也有政敌,政敌就是朝中的军机大臣瞿鸿禨和地方大员岑春煊。在李鸿章之后的政坛上,瞿、岑的联盟虽然在和奕劻与袁世凯联盟的斗争中,总是处于下风,但却并没有被彻底打垮,时不时,总要出来弄点事,恶心一下对手。

地球人都知道的杨翠喜事件,给了瞿、岑一个看起来绝佳的机会,于是,瞿鸿禨的门生,现任御史的赵启霖,跳出来奏了一本,把事给抖落了出来。事既然给捅出来了,彻查的官样文章是必须做的,一个以醇亲王载沣和孙家鼐为首的“调查组”组成了,在调查组还没有动身之前,袁世凯命令手下干员杨以德,马上将杨翠喜从贝子府转移,让盐商出身的商务局总办王竹林顶杠,充作杨翠喜的丈夫,并亲口教好了两人如何答对。总之,待到调查组进入现场,一个移花接木的掉包计,已经把张冠扣在李姓的脑袋上了。

醇王爷和孙家鼐也不是糊涂人,他们带人来了以后,大家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睁着眼睛装糊涂,孙家鼐问了问王竹林和杨翠喜,录了原本是杨以德操办的口供,然后就回京复命。一场大案,烟消云散,御史赵启霖丢了官,载贝子也自请辞职,国家又回到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显然,瞿鸿禨和岑春煊不出面,谁肯卖力查呢?也许,他们看出来了,西太后根本也没有下决心,奕劻和他的宝贝儿子还都在位置上,袁世凯更是大权在握,事件根本没有波及到他。按袁世凯的说法,案件大事化了,是因为奕劻平时人缘好,为人厚道,所以,大家帮忙。

清朝自所谓的同光中兴以来,官场有种相当怪的现象,凡是有用、能干的官员,大抵声誉不佳。曾国藩之后,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到了袁世凯的时代,朝中最有用的能臣袁世凯,居然跟最为贪黩的奕劻结成最牢固的联盟,靠收买奕劻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这个奕劻,被英国泰晤士报著名的记者莫里循称为中国声名最恶劣的人物。杨翠喜案,段芝贵买官,袁世凯参与与否,于史无征,不好说,但从后来的弥合掉包来看,他未必就不知情,况且,段芝贵得官,也合乎他一贯的扩张势力的初衷。客观地说,袁世凯在晚清的变局之中,于改革事业没少做贡献,清末新政的每项事业,几乎都有他的份额,从行政、警政改革,到预备立宪。在推行改革的同时,他个人的势力也迅速膨胀,形成了唯他马首是从的庞大的北洋系,这一切,都离不开庆亲王奕劻的大力配合。而奕劻作为皇室宗亲,居然全不顾自家祖宗的江山社稷,甚至在辛亥年,袁世凯逼清帝退位,他也配合,那副嘴脸,连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溥仪,多少年后都记忆犹新。等到奕劻死的时候,家属求谥号,这个关起门来做的小皇帝,居然要赐个“丑”字给他。

都说,树倒猢狲散,其实树还没倒,猢狲就已经散了,身没散,心散了,即便根正苗红的自家人,也未必靠得住,大家早就利用眼前的权势,铺好了退路。

上了梁山的《苏报》

1903年的《苏报》案,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历史学家的视野里,都算是很大的政治事件。几个特别善于舞文弄墨、也特别能战斗的革命党人,接办了租界里一张影响并不大的小报,公开抨击政府,指名道姓地骂街,说光绪皇帝“载NB053小丑,未辨菽麦”(章太炎),要与“爱新觉罗氏相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邹容)。骂得刚回銮不久的西太后无论如何坐不住椅子,指示当时的两江总督魏光焘,无论如何要将这一干乱党捉拿归案。

可是《苏报》办在租界里,一干“乱党”,章士钊、蔡元培、吴稚晖、章太炎、邹容等等,也在租界和华界之间出没,稍有风吹草动,就溜到租界去,让清朝的官员望界兴叹。还好,由于西太后雌威尚在,施加的压力足够的大,而且章太炎们骂得也忒出格,加上此时的西方列强,对已经伏帖而且表示要改革的清政府也多少要给点面子,所以列强的领事们同意查办这些革命党,只是只能在租界内审办。清朝官场徇私玩忽的积习,在这个时候,起了非常正面的作用。办案的江苏候补道俞明震,跟这些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兵马未动,风却早就放出去了,明白地暗示这些人赶紧开溜(此公后来做了矿务学堂的总办,给学生出国文题,有“项羽拿破仑论”这样的好题目。这个学堂最有名的学生叫周树人,即后来的鲁迅)。章士钊、蔡元培、吴稚晖,加上报纸的老板陈范,很识趣地走开了,只有骂了皇帝的章太炎不肯走,几乎是自投罗网似的被捉了进去。讲义气的邹容不忍心让老大哥独自坐监,也投案自首。在名为中外合议、实际上是洋人当家的会审公廨上,章太炎发挥自己文字学的学问,硬是考证出“小丑”的古义本是小孩子,因此他没有骂人。邹容则辩解说,他那号召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军》,根本就是别人的盗版,他写是写了,但没有发表。尽管两位经过高人指点,通晓西方法律的革命党,在法庭上辩得让人直晕,但是原本就打算给清政府面子的法官,还是判他们二人有罪,分别服刑两年和三年(不引渡,在租界服刑)。

《苏报》原是一介普通的小报,在风气渐开的19世纪末,上海这个华洋杂处的所在,集聚了太多的有闲和有闲钱的人,学洋人办报,是这些闲人和闲钱的一种出路。《苏报》的创办人胡璋,不过是为了拿这个报纸生钱,跟办工厂、开钱庄差不多,只是胡某人办得不好,赔累不起。转给陈范之后,虽说陈有政治倾向,同情变法,但也跟银子没仇(不挣钱的报纸办不下去),所以,也得谋经营之道。谈政治虽然危险,但在那个年月,却是时髦,有市场。据阿英研究,在19和20世纪之交,中国的通商口岸,讲政治是最受欢迎的,连小说不讲政治都没有人读。只是《苏报》最初谈政治,完全是康党(康有为)的口吻,可是随着朝廷政治颠三倒四地开倒车,戊戌政变,直至闹到庚子之变,杀教士和教民,打使馆(外国舆论以为我们在搞恐怖主义),闹完之后,又迟迟不肯认错,《苏报》也逐渐地走向激进,倾向革命了。当然,这里也有市场的原因,因为在这个时候,越是激进的言论,才越是引人注意。其实,《苏报》案的一干主角们,跟孙中山不一样,当初也都是康党,或者倾向维新的,章太炎就参与过《时务报》的事务。由改良转为革命,也都是由于对清政府的失望。

《苏报》上梁山,有清政府的催逼,也有市场的拉动,当然,一个很关键的催化剂是存在租界这种国中之国。《苏报》案的“重罪”(按大清律是要凌迟处死的)轻判,对于后来的舆论界的形成,起了很正面的作用,游荡于租界内外的知识分子实际上受到了鼓舞。从那以后,舆论界一发不可收拾,形成了对清政府改革(新政)的巨大压力,起了改革的推进和校正器的作用,主持改革的政府,稍有不慎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神经过敏的“经济特科”考试(1)

在清朝历史上,举行过三次特科考试,前两次是所谓的“博学鸿词”,发生在康乾时代,说是收揽不善八股的博学之士,其实无非是对汉人士子、尤其是对那些对清朝满人统治还不太帖服的士子,来点收买和诱惑,在选官制度本身,实际上是种点缀。最后一次,是“经济特科”,是清末改革时期的产物,本意是要选拔一些懂点西学或者治国强兵非常之术的人才,来救急的,其本身也蕴含着选官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可是,做点缀的,搞得热热闹闹,所取之士一时也洋洋大观;而救急的,却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开经济特科的主意,是百日维新前夕的1897年,由时任贵州学政的严修提出来的。严修是当时的改革派人士,骨子里跟康梁没什么区别,只是对教育救国更加热衷,由于对变法的政治操作卷入不深,政变后赋闲,没有受到惩罚,后来成为南开的创办者。这里,“经济”的概念,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一种,“经国济世”的意思,非后来从日本转口的“经济”(economic),但已经开始有点接近了。可是,经济特科的提议,由于维新变法命太短,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就胎死腹中,一直等到闹出了庚子国变,逃到西安吃羊肉泡馍的西太后终于想明白了,原来洋人并不在乎中国的统治者是谁,为雄是雌,反过来打算再搞新政时,才重新提上日程的。

经济特科非一般的常科考试(即一般所谓的会试),应试者需有中央和地方大员的保荐,条件相当苛刻,一般都要有点擅长西学的名声,至少,得像杨守敬那样,精通地理之类的“实学”(杨也在保荐名单之内),按当时人们的认识,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经济之才。由于大乱之后,朝廷有心改革,而且经济特科,实际上是改革的第一步,所以,朝野上下,虽说戊戌变法被镇压、庚子之变受打击的改革势力余痛未消,义和团时代,懂西学的人被当二毛子追杀的余悸尚在,但还是有人对此表示了相当的热情,几十上百的曾经留过学、或者喜欢格致之术的人士被“挖掘”了出来,自1902年11月朝廷下诏要求重开特科以来,陆续有370余人被保荐出来,准备应试。

同类推荐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王莽改制》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
  •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优雅的行为举止。得体的仪态言语等,都将成为构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本书从现实生化出发,对商务礼、职场礼仪、社交礼仪、举止气质、服饰形象仪表、用餐礼仪、说话艺术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礼仪常识进行详尽地阐述,帮助读者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改善人际关系。
  •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是耻辱的巨柱,国土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敏感的神经。放眼望去,大好河山满目疮痍。19世纪中叶,铭刻历史惨痛的一页;《大国的疤痕》是世纪的警钟,振聋发聩,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讹诈、抢掠、赔款、割地纷至沓来,发人深省。蜿蜒曲折的国界犹如华夏民族的血脉,雄奇壮美的山川撑起炎黄子孙的脊梁
热门推荐
  • 太古虚实案

    太古虚实案

    我本来只是想买两颗蒜头和一块姜回家炒菜。菜摊大妈找钱后我理所当然地转身离开。可就在转身这一念的时间里,我来到了一片荒芜的大地。眼前只有一个巨人,像翻身的乌龟用四肢支撑着天地。他吃力的不让天地相合,看见意外闯入的我兴高采烈地打招呼:“哎呀终于见到其他东西了,我叫盘古,怎么称呼?”待我真正想通后,手里蒜头和姜不受控制的掉落在地。这穿得……也太早了吧……
  • 三江大学诡异录

    三江大学诡异录

    有时候,我不知道该讲不该讲,毕竟是我的母校,但是憋在心里也不是一个事儿,所以我决定还是讲出来的好,毕竟很多人都不了解三江的历史。三江的布局是一个大型的八卦,所有的建筑都是以红色为主,以镇邪为主,在没有这些设置以前,三江大学以前每年都会死一个人,具体死因没人知道,有人说是邪气,也有人说是鬼魂……这里我要先从一个我知道的故事开始讲述三江大学的神秘……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懒帝驯妃

    懒帝驯妃

    倾幽,只要你留在我身边,我什么事都可以答应你。——真的?——君无戏言。好,那你张贴皇榜为我选二十几个俊美的男妃如何?——可以,你想要多少都行,等我把他们全部阉了,通通送到你宫里去伺候可好?……她要的是美男,不是太监!月下相逢,惊鸿一瞥,他把她列为下一个猎狩目标,设下陷阱,一步步的引诱她进入他的圈套。为了消磨她的锐气,教育她如何做好一个女人,在她入宫的第一晚,他当着她的面和别的妃子欢爱。谁知预料中的羞愧和尖叫没有,那该死的女人居然唤人送上一把琴,当众为他弹了一首《将军令》来助兴。他故意刁难,罚她在一个时辰内,抄出三百遍诗经,这次到很乖顺,没说一句话去写字,转眼间,她把一张纸递上来,微笑:“写好了。”他不可思议的接过那张纸,打开一开,上面竟然只写了五个字“三百遍诗经”。很好,算她有种,居然敢一再的挑战他的权威,那他就成全她,今生若驯服不了她,他萧千旭改嫁跟她姓。究竟能不能驯服呢?这应该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注:此文男主绝非善类,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推荐自己的文:《买来的皇后》完结V文(男主霸道,可爱。女主野蛮。)(穿越你注定是我的》完结半价V文(男女主皆绝美纯洁,是一篇梦想中的璧人)_________________友情连接:http://m.pgsk.com/推荐老公的淘宝返现网(喜欢购物的亲们不容错过。)北棠的《美人夜倾城》(谢谢棠帮偶做的封面)偶相公江南雪的《我是谁的妻》文笔超赞。昔若梦的《捡来的皇后》热奶茶的《暴君免礼》另:此文慢热,入坑慎重。(票票是鼓励,留言是动力,偶贪心,两样都想要,希望亲们可以支持。)
  • 天摧地陷: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天摧地陷: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美人丞相:皇上,请淡定

    美人丞相:皇上,请淡定

    一场睡梦之中的穿越。从一个不得宠的丞相庶子,空有一身美貌却被人嗤笑。到言辞狠厉,只想报复报复丞相父亲的侍郎知府,审个案能够惹来顶级杀手。收个杀手做侍卫,救灾百姓身先士卒。成绩卓绝,一朝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相。身在高处,心里不禁起了丝涟漪,被人陷害无所谓,被贬无所谓,落井下石更无所谓,也许能够学学苏轼吧。繁荣一地,偶尔插插江湖琐事,入冥教,她都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让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偶尔戏戏美女,或是捉弄捉弄身边美男,她是那么的淡定。她根本就不知道身边的人早已经为她倾心,而她依旧我行我素,淡漠如她。异国使臣来了,皇帝谋人却让她‘男扮女装’,迎接贵宾。当她再一次站在权力的顶峰,盛极一时,亲爱的娘亲却告诉她,她不是她的女儿,她只是她报复的一颗棋子。云依依不愿意相信,但也必须相信,眼睛一闭,倒在了大殿之前。而他们才知道他是她!沉睡醒来她忘记了一切,只知道自己从现在醒来,一切又将如何发展。她是否应该朝命定的方向走去,还是逃脱命运。半年失忆醒来,不入庙堂,入江湖,一场命运的相逢再一次展开。人生本就是一场阴谋,上天就是那个主谋人。PS:本文比较长,慢热型,希望喜欢的读者能够静下心来看哦。
  • 雄辩艺术

    雄辩艺术

    孔夫子也有句千古不坏的名言:“慎于言而敏于行。”这是说话、做事的诀窍。言在前,行在后,可见“言”的重要性和首要性,在中国,首先要会说话,尤其在今天的社会。本书截取的是历代思想家通过雄辩化解危机,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小故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需要而阐述的说话的技巧和艺术。
  • 一定要把老师“搞掂”

    一定要把老师“搞掂”

    ,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肖小笑,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班长,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幽默,“铁三角”中的老大,情节简单,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星期六童话》是当今童书出版的一种高品质制作,可谓“文、音、图”三杰,可读性、可听性、可赏性兼具。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小读者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星期六童话》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完整地呈现了梅子涵早期、中期、近期作品创作的整体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