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国内的行业老大,如果跟不上国际形势,依然会被淘汰。许连捷深知这一点,于是计划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引进高档设备与中档设备相比,价格相差5倍,差额人民币l亿多元。巨大的差额使有的股东开始犹豫,有的甚至极力反对。
如果不引用最先进的技术,且不说在国内保持自己市场第一的位置,就是竞争力也会慢慢下降,因为还有别的企业会想法走到前面,而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维持现状,只能等着落在别人后面,这无疑是不思上进,自甘倒退的想法,对企业的发展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在许连捷的有力说服下,公司最终引进了这些设备和技术。当时作决策的艰难非同一般,因为当时恒安的产品供不应求,而更新那些设备几乎押上了企业的全部身家。但最后的事实证明,许连捷的决策是对的。一年后,高档护翼卫生巾风靡全国大都市,一个新的市场被开发成形,恒安稳稳地走在同行的前列。
许连捷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的高明就在于做人做事都非常清醒。他不会坐在自己巨大的财富上得意,他还要向事业的高处前行。2001年,即将步人知天命年龄的许连捷陷人深深的矛盾中。一方面,他的恒安集团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火热发展态势,旗下的许多品牌以优异的市场表现牢牢地占据着行业领头羊的位置;而另一方面,经过数年的扩张发展,恒安已在全国许多地方建立了分支机构。在此局面下,许连捷却认识到,恒安已经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瓶颈,同时这个瓶颈又是另一个转折点,一如他生命中以及恒安历史中的每一次一样,既是考验也是机会。恒安如何发展?恒安如何成为延续发展的百年品牌?这些问题深深地困扰着许连捷。
不久以后,一则有关恒安集团的新闻震惊了业界:在许连捷的极力推动下,恒安斥巨资引进世界著名的管理顾问公司--美国汤姆斯集团进驻企业,推行为期三年的“TcT行动”,进行全面的企业变革和管理。这一则新闻伴随着一个非常有噱头的小细节:美国汤姆斯集团开价965万美元,而许连捷的还价是1000万美元,这一个还价是在许多企业连160万美元都不愿意出的背景下做出的,许连捷做这个决策仅仅用了4天。
汤姆斯集团的工作小组进驻恒安后几天,首先将大炮轰向了许连捷。在一次会议上,一位部门经理把存在的问题推到客观原因上,许连捷就批评了他。结果因为领导指责人,别人都不敢说了。随后,汤姆斯方面的人第一时间就找到许连捷向他指出了错误。最后,许连捷承认了错误,并听从汤姆斯方面的人的意见重新开会,但主持人是汤姆斯方面的人,而许连捷是去认错的。
在刚开始培训的时候,企业里上上下下的员工都感到了压力和威胁:自己是不是成了要清除的障碍?许连捷告诉大家:这不是威胁,是挑战,更是一种机会。几个月后,员工们都接受了“TCT行动”。大家都认识到:汤姆斯的专家们是在教我们一种“二八”工作方法:用20%的时间做出80%的工作效果。而我们原来也许是用了80%的时间只完成了20%的工作,这就是做“对的事”与把事情“做对”的差异。
可以看到,正是在这种观念认识下,恒安引进“’rCT'’计划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只过了18个月,恒安与汤姆斯方面就联合终止了这个合同,因为部分要求达到了。据统计,导入“TCT'’后仅仅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恒安支付的1000万美金学费就节省了回来。
安尔乐.让更多人越来越安乐
如今的“安尔乐”,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品牌。然而一个好企业不单需要满足自身的资金发展,更重要的是开拓市场,引导市场,服务大众,方便大众。在卫生巾行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恒安集团相继又开发了卫生纸,面巾纸,清洁剂,婴儿纸尿裤等项目。2007年公布的《中国生活用纸年鉴》中,对相关企业的进出口和销售量调查中,“安尔乐”以每年33.06亿片稳坐卫生巾行业的第一把交椅,并以每年26.69亿片的生产量又坐上卫生护垫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而婴儿纸尿裤以每年7.74亿片位居行业第二,成人纸尿片和护垫位居行业第一,而“心相印”系列纸巾更是连续五年稳居行业生产量和销量第一。
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各方面的质量,而恒安集团生产的所有产品,都稳居行业前列,相信这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排行,更证明了在许连捷带领下,恒安集团通过努力创造出优质的产品,博得了更多人的信赖。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老人,还是儿童,我们可能没有下意识去分辨产品的标识,但我们无意中所用的不论是卫生巾,还是卫生护垫,或是面巾,或是宝宝纸尿裤,相信我们更多地选择了“安尔乐”,选择了“恒安”,我们渴望永恒的安乐,而恒安却用这样的理念追求着卓越的成就,而这背后,当年那个卖鸡蛋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书写了一个伟大的传奇,并深深影响着我们今日生活。而我们,是否在沉落与迷惘之际用心读一下他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传奇,而这传奇,需要我们认真一笔一画去书写。爱拼才会赢
--劲霸创始人兼董事长洪肇明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要按规律来做,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爱拼才会赢》,这首堪称经典的闽南语歌曲,不知激励了多少人。而在每年的劲霸员工大会上,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总会站在台上带领在场员工高唱这首歌。老人唱得并不是很专业,但他的嗓音高亢有力,每一次演绎都全情投入,显得中气十足。当“爱拼才会赢”五个字从老人嘴里发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震动,进而群情激昂。此时,没有人会记起,这位高歌的老人已届古稀,没有人会了解,这首歌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恰似一生的写照。
这位“爱拼”的老人,就是劲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洪肇明。
1980·46岁始创业
1980年,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讲是个特殊的年份。那一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在祖国大地上风起云涌,从商做生意不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很多有心人看到这是个千年难逢的好机遇,他们纷纷冲破束缚,毅然“下海”。洪肇明就是这 “有心人”中的一个,而那一年,他46岁。
46岁,按照老话,已近“五十而知天命”之年。所谓“知天命”,说通俗一 点就是_认命”了。这个岁数的人,该发达的早就发达了,没发达的也觉得没 什么指望再发达了。因为一般人到了这个年龄,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态都渴望平 稳,安享天年就是最大的心愿了,至于创业,那是年轻人的事情,对于站在老年 门槛处的他们来说,几乎连想都不敢想。可是,就有这么一个不一般的人,他不 仅敢想,还做了,而且,他是从一位地道的晋江庄稼汉开始走上创业之路,是完 完全全从零做起、白手起家的。
这个人,就是洪肇明。
1980年之前,洪肇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出生于晋江英林镇一个农 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十个人,他排行老二,从十几岁开始就担负着为一家人谋 生计的重任。那个时候他们一家十几口人只靠几亩薄田度日,日子过得异常艰 苦,为了让一家老小填饱肚子,年轻的洪肇明可以说想尽了办法。早在20世纪 70年代,他就开始偷偷摸摸地做点小买卖。为什么偷偷摸摸呢?因为那时是非 常时期,做买卖统统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一旦抓住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 可就在那样的情况下,洪肇明还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什么都卖过,什么猪肉、 水果、芋头、肥料、大米,只要能赚钱补贴家用他什么都做。就这样,从1978 年到1980年,他平均每天赚10多元钱,情形好点的时候能赚到20元,前后算 起来,当时做小生意一共赚了七八千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个很大的数目了,但这 些钱洪肇明没有为自己攒下一点,一大家子人在那等着呢!
然而,命运永远不会亏待用心生活的人。虽然洪肇明做的那些小生意没有为 他积累下什么看得到的财富,但却培养了他的商业意识和做生意的经验。当他在 躲躲藏藏的做小买卖过程中一路走来,他已在无形之中完成了从农民到商人的蜕 变,在他身上,隐藏着比别人更敏锐的市场意识,更深刻的人生见解,还有,更 强烈的“爱拼”的精神。
1980年,随着邓小平同志在祖国的东南一隅“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 风终于吹绿了洪肇明生活的这片土地。在那一年,离晋江不远的石狮建起了一个 大型的服装交易市场,全国各地的服装商贩都云集到这里来进行交易。“近水楼 台先得月”,借着地域优势这个楼台,当时还是个小村子的英林镇村里有好多人做起了服装,几乎家家家户户都在做,做了就送到石狮去卖。时年46岁的洪肇明看到这个情形,做惯了小生意的手顿时痒痒起来,他什么都没有多想,没想自己从没有做过服装,也没想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更没想自己已经年近五十,他只抱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全家人的日子好起来,不再受穷,不再遭人白眼。
于是,1980年的一天,46岁的洪肇明骑着一辆“大后架”脚踏车,跑到石狮买下四匹布。他把这四匹布放上“大后架”,心里充满了希望--他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通过服装好好地赚些钱,把以往的穷日子撇得远一点。
46岁的洪肇明就是这样满怀激情,敢拼敢干的精神不逊于任何年轻人。可是,开创一项事业并非只有激情就可以,当洪肇明兴冲冲地将布料买回家,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拆下门板做裁床·艰难练就飞翔的翅膀
当洪肇明把布料买回家之后,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没有裁床!
当时,他家里穷得叮当响,根本买不起裁床。可是,没有裁床怎么裁剪布料,怎么做衣服呢?这个问题真的让身经百战的洪肇明为难了,家里家徒四壁,他实在想不出怎样拼出一张够裁衣服的裁床。
怎么办呢?洪肇明从来不是一个遇到问题就退缩的人,他既然买回了布料,那就要尽心竭力地把服装做下去。在家里转了几圈之后,他把目光定在那两扇门板上:就是它们了!于是,他拆下两扇门板,支支垫垫弄平整了,再往上面盖上一块大布--多好的一张裁床!
多年以后,洪肇明老先生回忆往昔,每一次都无法忘记这件事,他总是很感慨地说:“那算是劲霸公司的第一张裁床了。”
裁床有了,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洪肇明便和妻子正式开工了。那时,他家里一个工人都没有,就是夫妻俩加上几个孩子帮忙,把裁出来的布拿给附近的乡亲们帮忙做。由于没学过裁缝,家里也没有缝纫机,洪肇明一开始也只能把衣服交给附近的乡亲来做,等到做得差不多了,他就挨家挨户到别人家里收活儿。等到活儿都收上来后,洪肇明夫妻俩往往要忙到后半夜,然后他就连夜用脚踏车把做好的衣服拉到石狮市场卖给南来北往的客商,算下来一件衣服就挣两毛钱。
两毛钱,在现在来说,掉在地上可能都有人懒得弯腰拾起来。但在那时,两毛钱能买到很多东西,就为了挣这珍贵的两毛钱,洪肇明没白天没黑夜地劳作着。他的钱赚得艰难,但从来都不会对帮助了自己的人吝啬,每次卖完衣服后,他都会很及时地把卖得的钱发到做衣服的人手中,这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如果只是辛苦一点,一件衣服能挣两毛钱的话,积年累月地下来,收入也算可以了。可是,由于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不久,历史环境的惯性还是给了做生意的人很多限制。当时一些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加上手续问题,从晋江英林镇通往石狮的路上设了很多关卡,碰到“偷偷”卖衣服的就会抓,如果谁被抓到了,不但衣服会被没收,还要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连人都要被关起来。
因此,洪肇明那时不但辛苦,到石狮做生意还要担惊受怕,一不小心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但是,洪肇明是不会被这点困难吓倒的。
为了对付检查人员,洪肇明想了很多办法。他曾经“化装”成鱼贩,骑着那辆脚踏车,在车后座上叠好几个篮子,把衣服装在最底下的篮子里面。同时,戴顶破草帽,衣服破破的,脚上穿着破拖鞋,还尽拣小路走,一看到很多人围在一起,就停下来抽烟。这样混过了好些次检查。可是好景不长,别人看到他成功地逃过检查,便都开始学他那样“化装”,渐渐地,检查的人发现了端倪,导致鱼贩也变成严查对象。于是,他又想出一个办法:装扮成木匠,在脚踏车后座放个大木箱,上面绑着木锯和斧头,在箱子内层放衣服。
就是这样,40多岁的洪肇明绞尽了脑汁做服装讨生活。他就是凭着那辆脚踏车,凭着自己的勤俭和信誉,把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年能赚到几万元钱。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四年。直到1984年5月,洪肇明手里攒下了些钱,觉得把衣服拿到别人家去做太麻烦了,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于是他联合起七个兄弟,开始招聘工人到自己家里来做服装,办起他的第一家企业--佳丽服装厂。这个小加工厂刚开始时只有二三十人,中间还倒闭了几次,但历经磨炼的洪肇明从来没有放弃,厂子倒闭了他就再把衣服拿到外面做,钱攒够了重新开厂。
就在这样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洪肇明的服装生意越做越熟练。他的小加工厂逐渐发展到100多人。
时间的车轮旋转到1986年,当初洪肇明联合兄弟们办厂是为了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随着厂子的兴盛,这个问题已迎刃而解。兄弟几个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商量着各自分开做,创建自己的品牌。于是就出现了洪肇明的其他几个兄弟的“柒牌”,而他自己则创建了“劲霸”公司,开始打造自己的夹克王国。
一生做好一件事·三个思想六颗心在洪肇明创办“劲霸”之前,他是什么样的服装都涉及的,上衣、裤子,童装、女装,他都曾经做过,而且拥有了一些客户,打开了一定的销路。但是,从他决心把自己的工厂送上正轨的那一天起,他就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究竟要做什么?
服装是个庞大的体系,内衣、外衣,西装、休闲,细分起来异常繁琐。1986年的洪肇明已经51岁了,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得了了。”在这个信念的引导下,他仔细地考察了市场,认真思考着自己产品的走向。经过分析,他发现,在所有的服装品种中,夹克是最普及、受众最广的一种式样,而且,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上升时期,很多人开始在意自己的仪表,但太贵的衣服,譬如高档西装,一时半会儿又买不起。只有夹克,既看起来洋气又经济实惠,人们都很喜欢买。于是,洪肇明决定,就做夹克!
由此,洪肇明这位新中国的第一代创业者正式扳动了“劲霸”这艘巨轮的方向舵盘,“劲霸”作为中国夹克的引航企业正式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