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500000031

第31章 中国媒体如何应对美国媒体的“政治正确性”(2)

关于语言问题,这些年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中国人在英语新闻界里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尽管中文是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语言,但就影响力而言,英语相当于当今世界的普通话,对于这种普通话,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掌握。就我的经验来看,重点在写作,不同于口语比较依赖个人的天赋,写作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如果下苦功,我们是可以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他们的。现在英语世界许多很有名的作家并不是白人,包括具有中国背景、目前在美国很出风头的哈金,他是东北人,20岁才学英文,到美国读了博士,后来开始写英文小说,去年还拿到了美国国家图书奖项(NationalBookAward)。所以说英语写作这一领域,我们是大有可为的,尤其是英语新闻方面。香港的《南华早报》很具影响力,但通常认为它是亲港英政府具有殖民色彩的一份报纸,不过这些年来它也在改,可是改革是需要人才的。那么我们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否具有好的英文写作能力?除了我们具备“政治正确”的概念外,是否具有专业的规范呢?

第二,我们应该了解美国媒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美国社会视媒体为“第四种权力”,即在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用于权力制衡的又一重要力量。这并不是空话,在美国的现代史中不乏这样的例证:1974年《华盛顿邮报》的两个低级别的记者通过报道“水门事件”,最终使尼克松总统下台。两个小记者、一份报纸就把美国最高权力的人拉下了马,树立了媒体可以防止绝对权力被绝对滥用的典范,这也成为美国新闻界引以为豪的辉煌记录。

但是,美国媒体追求真实的光荣传统近些年来正被逐渐地腐蚀败坏。这并不是来源于政治的腐化,而是来自市场力量的腐蚀。现在美国媒体(香港的媒体也是)出现了infortainment现象,就是把新闻(infol’marion)和娱乐(entertainment)相结合起来而成的娱乐化新闻,也就是“八卦”新闻。媒体乐于追寻公众人物的琐事,声称这是基于知情权(therighttoknow),比如他们认为有必要知道克林顿在办公室里与什么人发生了什么关系,因为这是对选民负责的表现,的确这有可能会涉及国家安全,或许克林顿会在办公室与什么人发生了性关系而受到勒索,或许他的性爱对象是间谍……一连串的问题都会产生。然而,与知情权相对应的是隐私权(thefightofprivacy),王菲晚上跟谁出去,她会认为这是个人隐私与旁人无关。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行使隐私权是有个判断标准的,即公众利益(publicinterest)。王菲的行为不涉及公众利益,但是克林顿的行为则与之有关,因为它涉及伦理、人格、品质问题,作为一国总统,这些都是与民众有关的,民众有权知道。进一步而言,克林顿也可以有自己的隐私,你可以过问他与什么人发生了什么关系,然而你不可以问他的内裤是什么颜色的,因为这与公众利益毫无关系。不应总是迎合市场需要、迫于市场压力,应该用专业的力量制衡之。总之,美国媒体是向infortainment的方向在发展。

美国媒体曾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多元化世界”,但是“9·11”事件使很多隐藏的问题暴露出来,其实他们存在许多不言而喻的政治假设,如果越过底线,就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我们和美国媒体互动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知己知彼,了解他们想法的来源,要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在谈到中国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掌握诠释中国历史的权利。而这种权利现在往往被财大气粗的美国媒体所掌握,他们说怎样就怎样。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问,他们的报道是否具有事实基础(factualbasis),是否处于正确的历史脉络(context)的了解之上。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太史公“欲灭其国先灭其史”的典故,我们应该自己书写自己的历史。当然,这也不是表示我们不应反省自己社会的缺陷,我们应该具备开放的心胸。我们应该具备知识真诚(intellectualhonesty)和自己的规范,不能一切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认黑为白,新闻本身也是寻找真实,这里所说的事实是指那些可以量化、证实的。

以上是对中美媒体问题的一些反思,谢谢!

问:请问《亚洲周刊》针对的对象是什么?现在中国有许多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记录历史,并发现真实。但是,中国记者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答:《亚洲周刊》的读者主要分布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每期总发行量是11万份。我们在大陆发行几千份,每个月《参考消息》都有转载,官方机构也有订阅。

由于中国的环境有它的特殊性,可能有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情况,但我想可以尽量地接近真实。另外,中国正在日益开放,整个政治气候也在慢慢改变,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靠新闻工作者的努力,使我们书写的历史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真实。

问:关于新闻真实的问题。或许针对一个独立的故事或个人的报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西方媒体可能更接近真实;中国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可能在新闻制作上不是很好,但是,如果从历史脉络、整体背景考虑,到底双方谁更真实呢?

答:我想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报道是我们理想的规范。而西方有个提法,即事实(fact)不等于真相(tmth)。报道新闻如果要达到真实,不仅牵扯到历史还涉及专业的知识。现在新闻界有个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就是邀淆不同领域的专家加盟。比如《纽约时报》采访法律新闻的是个律师,采访医学的是个医药专业人士。新闻采访5个w中最后t一个就是whv,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可能得到更深入的信息。我同意李希光教授关于新闻报道应处于大背景(context)之下的观点,比如对中国义和团的看法,中西方存在分歧,那么单凭自说白话是不行的,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评价。文化上的取向、价值观的差异使得傲慢与偏见得以存在,所以,在新闻报道中只有采取平衡的视点(perspective)才能趋向于真实。

问:请问《亚洲周刊》新闻选材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美国媒体关注哪些你们就会偏重报道哪些呢?

答:我们的主要读者群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通过读者调查,我们意外地发现,他们关心的并不是本地发生的新闻,而是关于中国大陆的报道。因为大陆的任何发展和变化,都会对全球华人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对大陆的报道上也投入了很多资源,像“三个代表”方面的,我自己写了三篇社论,还有中美撞机事件等。另外,新闻与流行文化有很强的联系。记得十多年前我在台湾,当时侯孝贤的电影《悲情城市》正在热映,一天台北股市大跌,当晚晚报的标题就改成了“悲情股市”,这就是新闻搭乘流行文化的便车,走进读者“心灵的驿站”,所以很多年后我还留下了“记忆的票根”。这正是新闻之美的体现,我希望我们都能够追求新闻的真善美。

问:您刚才谈到现在新闻界“专业化”的趋势,比如学法律的报道法律、学医学的报道医学,那么您在选择优秀的新闻人才时注重的是什么呢?

答:我觉得做个好的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工作的冲劲(drive),当然还应该具备真诚正直的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迎接挑战的勇气与不断学习的能力。做新闻与做学问是一样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遇到未知领域,应该主动地学习补充,要像海绵一样吸收,而且还要思考,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问:“9·11”事件后美国的政府、媒体、公众的声音是一致的,而这三者在平时往往会有不同声音,您看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对美国而言,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危机,外敌入侵打到家园使美国人的焦虑感、危机感空前提升,所以感觉要团结在领袖周围一致对敌。像珍珠港事件也是,在重大危机时刻,美国通常都能够统一一致。实际上,现在也不是不存在不同的声音,只不过被主流湮没掉了。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个时间问题,现在仅是几周的时间,如果持续下去,若是布什没有处理好或是出现其他情况,反对声音很可能会进一步出现。所以,我们应该关注长期。

问:您最近参加了南京海外华人传媒论坛,感想如何?

答:是,我是比较不客气,我在南京“放炮”批评一些中国的媒体现象。本来参加这个论坛是应邀讲有关“全球华人媒体的诱惑”,讲大家彼此的整合。但是当时我在现场有些感触,就讲了些比较重的话,但同时也是我比较真诚的话。我说,“9·11”事件时中央电视台不敢或不愿意现场直播,而把直播的机会让给了凤凰卫视和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还有什么国际竞争力呢?另一个批判是,在北美社会,中国的留学生基本不看北京背景的媒体,反而看台湾背景的《世界日报》,这难道不值得中国媒体的反省吗?但我想,这并不是针对当局,只是应当反思我们这股力量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

问:在新闻市场化的过程中,商业利益不可避免地要介入进来,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维护新闻的“纯粹性”呢?您能否能以《亚洲周刊》为例讲一下?

答:我们的新闻采编部门与业务部门是相互分离的,相关的内部规定也避免了直接或间接的有偿新闻。建立独立的编辑部的公信力,它是有市场价值的。如果有钱就可以“买”新闻的话,终会失去民众的信任;而长期具备公信力、能够表达百姓声音,这本身就是一种品牌,不仅存在道德上的价值也具备市场上的价值。所以,为了市场价值,我们要拼死维护公信力。

问:这次“9·11”事件发生在世界焦点美国的纽约,选择全球瞩目的世贸大厦作为袭击目标。“新闻是争夺眼球的战争”,那么恐怖主义似乎也是在争夺全球人民的眼球。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另外,“9·11”事件后,媒体相应出现了一些反映伊斯兰教的短片,其中有伊斯兰儿童手持手枪的画面,这让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东西。您怎么看?

答:关于“争夺眼球的战争”,媒体和恐怖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我们不会杀害无辜的人民。

媒体容易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有限的时间里放映的东西当然不可能全面,还是那个问题,即“事实不等于真相”。所以,就需要各种文化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多增进了解,认识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各方面的背景。

同类推荐
  •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为你提供了33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希冀能对你有所帮助!弹奏一首动听的乐曲,需要训练;写得一手好字,需要训练;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需要训练;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运动员,需要训练,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同样需要训练。我们的记忆力为什么一直没有提高?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找的只是记忆方法,而不是记忆力训练方法。
  • 态度决定价值,工作树立品牌

    态度决定价值,工作树立品牌

    很多人总是不停地换工作,他们应聘、试用、辞职、再应聘……其实这些人大多很有才华,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工作怪圈?其实是工作态度。好工作从不是找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决定工作成败的也往往不是能力,两是工作的态度;改变命运的也往往不是机遇,而是做事的态度。态度才是一个人优秀的标签。
  • 感谢折磨你的人和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感谢折磨你的人和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也从另一个角度让读者用感恩之心的态度去面对。因为顺境中的人不容易成长,本书分上下两篇“感谢折磨你的人”、“感谢折磨你的事”,分别讲述了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令人受折磨的人和事,反倒是那些令人受刺激、不平衡、被折磨的状态更能锻炼和造就一个人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境界:远离浮躁,淡然处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在跌倒时看到风景;安贫乐道,宠辱不惊,即使目标模糊也能在转角处继续前行;释怀过去,豁达大度,即使红尘纷扰也能在浮沉中延伸幸福。
  • 做人左右逢源 办事游刃有余

    做人左右逢源 办事游刃有余

    做人左右逢源,我们要学会用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方法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办事游刃有余,要求我们学会巧办事、办巧事。办事游刃有余首先还是要做人左右逢源,先学会做人,后才能学会做事,有了人脉,才能做好事、做大事。
热门推荐
  • 一半是天堂

    一半是天堂

    一群还在结婚状态的爸爸和妈妈们,他们的老婆或老公却好像只是在结婚证上签了一个名字,从来没有尽过做父母的责任。男人或者女人,成为家长之后,不是捐献一个精子或卵子的事情。有些人,永远有说不完的理由来推卸育儿的责任,“家长”只是空有一个称谓。孩子,是天心的验证,美的极致。隐性单亲,让我们隐隐作痛……作为国内首部关注隐性单亲家庭的小说,此书将目光投向了“隐性单亲”这种由来已久、却很少被大众真正关注的社会现象,聚焦因孩子教育成长而引发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其它成员关系的变化,借“隐性单亲”这一主线引爆80后夫妻的婚姻大战,唤醒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对另一半的关心、对家庭其它成员的关注。
  • 培养青少年观察思考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思考的断案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假面(上)

    假面(上)

    孩子帮著的《假面(上)》讲述的事情发生得突然而安静。随着黑暗期降临的,还有一段徘徊在底线的危险爱情和一场抽丝剥茧的精密迷局。
  • 没有男主不幸福

    没有男主不幸福

    读者表示:没有男主不开心啊,大大!作者表示:修真文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不需要男主。读者表示:没有男主不开心啊,大大!作者表示:修真文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不需要开心。读者表示:诅咒你穿成女主,找不到男主再也穿不回来!于是,林双夕从此踏上了苦逼的寻求男主之路
  • 做人要有“心机”

    做人要有“心机”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他不可能比你多,你也不会比他少,你唯一能胜过别人的地方就是你的“心机”。如果你缺少“心机”,就只能默默无闻、暗淡无光地走完一生。如果你不甘落寞,期待富有、高质量的生活,就一定要有“心机”。“心机”是做人的智慧和谋略,是助你通往成功的桥梁。化敌为友祸从口出忌功高盖主切忌自我炫耀你好我好大家好要善于“伪装”自己吃小亏是为了占大便宜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该退则退,该让则让巧用“含糊其辞”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必和小人划清界线学会爱你的敌人该说谎时就说谎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防备突然升温的友情异性朋友更有安全感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
  • 天价新娘之村姑皇后

    天价新娘之村姑皇后

    这故事缘起五百年前的恩怨纠葛,却牵扯出一段斩不断的现世情缘。她是现代市长的千金,学校里人人羡慕的优秀学生+校花,老师眼中的乖乖女,老爸老妈捧在手心的宝贝女儿。原本可以拥有一段幸福而平凡的人生,却因一场莫名其妙的际遇来到这无人相熟的异世。狠毒姨娘,脑残姐妹,扑朔迷离亲情,真真假假人心,古老神秘的家族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隐秘之地沉寂了百年的时光,却因她的到来而再度开启,沧溟大陆,风云原来从未止息、、、情景一:玄月高起,深竹叶疏影,高崖万丈凝息,飒飒风动竹林,夜独凉,吹动一地心悸。一袭银色长袍似水流云,男子身后花开成雪,恍如昨夜。女子眼中无晴心也离殇。月未央。“昨昔千般事,独忆白雪月光,一如今夜。”他的声音如山涧清泉不急不缓依旧,也曾令她心动无数。“雪花开在冬夜,既已消融,纵然凝结,再不是从前的雪。”她淡然宁静,心如止水。“你我曾经相爱!”他步步紧逼,不容她逃窜半步。“曾经。”她眼眸似深潭冬水幽深,波澜不惊。转身,纤弱身影消磨在黑夜,他伸出的手心微凉。还能挽留什么?开错季节的花,来不及凋谢已先枯萎。情字同解!情景二:“江湖纷乱,你看不清这人心,还是呆在山中为妙。”“江湖有她。”“可她心中并未存下你的半分影子!”“我作她的影子。”“如影随形?”“不,”他微微一笑,“相伴而生,血肉相融!”万丈冰崖如镜光滑,稍不留神即粉身碎骨。两道身影斜斜刺入,如履平地。“你为何跟着我?”她平静眼波对上他的无神的双眸。他满腹柔情:“我要当你的影子。”这是一个关于江湖+朝堂、俗世+物外、诡异穿越+浴火重生的故事。诉江湖事,延武侠情,谈朝堂变,稍带异能和玄幻,不理解的朋友请表示跳过。
  • 恶魔宝宝:无良爹地纯情妈

    恶魔宝宝:无良爹地纯情妈

    五年前的表白被拒;五年后却莫名其妙成了男人的“妹妹”?可是,为什么态度还要这么暧昧、对她伤害还要这么深呢?从此多了个宝宝,但……宝宝会认这个无良的爹地吗?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中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团队中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总览古今中外,数之不尽的成功故事都在向世界证明: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单人不成阵,独木难成林”、“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还需绿叶扶”……一个英雄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持,即使他本领再大,也无法创造历史。同样,一个企业家或管理者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不懂得团结协作,不善于激发团队的凝聚力,那么在现代残酷的市场环境中,就会失去竞争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