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200000009

第9章 公车上书(3)

康有为的上层路线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

衮衮诸公,有谁不是“龌龊保位”的?

真是:“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沈沈叫不得。”

平心而论,康有为的前仆后继也不是毫无所获。帝党中人如翁同稣、孙家鼐、艾廷式等一直在注目康有为,并不时在光绪面前有所荐举,埋下了伏笔。而这也让西太后及后党之人痛恨到食不甘味夜不寐席的地步。

何谓事业有成,康有为的解释是:有朋友,有对手;有出类拔萃之朋友,有势匈力敌的对手;则有望也,有大望也。

对手是不用找的,自己会跳出来。朋友却需要了解、联络、应酬,大胆交往,小心维系。

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汗漫舫里讨论着“群体”的事儿。

康有为说:“中国士人向来散漫,不敢相聚讲求,只知坐而论道,倘若思开风气创一新鲜局面,非合大群不可。”

梁启超似乎对此已有考虑,想到了更深一层:“合群就需会议,合大群就得大会议,如在外省,一个地方官便足以制止。凶之需得合群于京师,且有若干官员参与,则方可登高呼远,使八方响应。”

康有为深以为然,两人商定先办一张报纸,再设会,进而合群会议,达到以歼风气之目的。

办一张报纸的前景使康梁二人喜不自蔡,可以发表同仁的文章,可以传播自己的观点。但思虑之下,还是应以介绍西方各国的社会政治、史地、风情为主,以朗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同时发挥公车上书的主旨,讲富国强兵之道,维新变法之源,故而取名为《万国公报》。

1895年8月17日,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精心策办的《万国公报》正式发刊,逢双日出版,首期刊印千余份,委托送《京报》者代递,“分送朝士,不收分文”。

梁启超的办报生涯实由此开始,《万国公报》上每期一篇的言论文字,均出自梁启超之手。难怪御史杨崇伊读后便说:“此等文章不是康有为便是梁启超所写,总之‘康党’不甘寂寞也!”

总有人希望别人甘于寂寞,在寂寞中死去,他自己却决不寂寞。

1895年的11月初,北京秋色正浓。

康有为与梁启超相约,去陶然亭饮茶,并商议成立强学会一事,急需商定的是:领衔者何人为妥?

饮茶,康梁所同好也。公车上书前后忙于政事,就连饮茶也是匆匆忙忙的。原来广东人讲究饮茶,除了茶好水好以外,还得有时间慢饮慢品慢聊,今天算是得费余了。到得陶然亭是上午10时,在茶室里落座,一壶功夫茶沏好,得稍稍浸泡片刻,第一道茶还要回壶。阳光暖暖地照着,秋风凉凉地吹着,窗外是一大片芦聋荡,轻柔地摇曳于阳光之中。

一边品茶一边说陶然亭的掌故,竟然忘记所为何来了。

康有为:“陶然亭始建于康熙三十四年,其时的工部郎中江藻于古寺慈悲庵中建敞厅三间,取名为陶然亭。”

梁启超:“当是白居易诗意,‘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笑一陶然’。”

康有为点点头:“其实,此园一直是荒凉的,园中多杂草、芦苇、水潭,这便多出了一份野气。还有芦苇,自生自灭自强不息,岂不如同我等布衣乎?”

说到这里,康有为似乎有些伤感:“卓如,你我常被人斥为狂生、狂徒,究竟何狂之有?”

梁启超:“便似这芦苇,偏偏不去豪华宅院做小摆设,就在荒凉处站着,任它夏来青冬来黄,无大欢喜也无大悲伤,在那些万紫千红看来,不也显得狂态毕露吗?”

康有为目光里难得笑盈盈的:“有道理,‘就在荒凉处站着’!”一摸茶杯,那茶已凉了。自然是换茶叶重新沏上开水,接着又是一番议论。

梁启超言归正传了:“我想强学会的宗旨应该开宗明义、简便醒目--探求中华民族自强之学。”稍作停顿,梁启超又说:“这发起人的领衔者,似应既与我等有同气相联处,又有官方色彩也可借此保护,您说呢?”

康有为略作思考:“翁同稣如何?”

“不妥,离皇上太近。”

“也是。常熟太过谨慎,恐也无此胆量。李端菜呢?”

“也不行,离皇上又远了点。”

两人沉思良久,目光一碰不禁同时脱口而出,道出一个人名来:“文廷式!”

联络之下,不仅文廷式应允参加,还有陈炽、袁世凯、徐世昌等方面要员。站在背后支持强学会的则有翁同稣、孙家鼐、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就连其时正在做着“伴食宰相”、“韬光养晦”的李鸿章也表示愿意捐银2000元。李鸿章此举却为“帝党”要员陈炽所拒绝,甲午之后丧权辱国,人人皆日李鸿章可杀,“虽身存而名已丧”,不少人避之唯恐不及了。

北京宣武门外后孙公园内,秋风落叶之际,强学会正式成立。规定:强学会中人定期集会;购置图书、仪器,尤其是欧美史地、人文及科技新书。当时购买这一类书籍之不易,已是后人所不能想象的了。梁启超痛切地感到中国士人往往不知道世界之大,便想购置一张世界地图,在北京各家书店“遍求而不得”,后托人从上海购得一幅。购得之后又如何呢?不要说中国的芸芸众生了,即便是读书人,又有几人去玩味地图、看那蓝色海洋包裹着的地球,又有几人会去思量造物的奥妙,于经纬之间寻找自己的位置呢?

梁启超若干年后忆及当初感叹道:“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壁,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人来观,即欣喜无量。”

除此之外,强学会还倡导“翻译西书,传布要闻”。

1895年12月16日,《万围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以梁启超、汪大燮为主笔。

北京有了这样一张报纸了:公开宣传西方科技之发达,公开评论中西社会之得是,公开呼吁中国唯变法维新才能跟上世界潮流。

不消说,这是19世纪末年,以康梁为主导,中国曾有过的让思想冲出禁锢的尝试。

《中外纪闻》居然能一期发出3000张,这使主持笔政的粱启超十分雀跃。

《京报》送至各官室富户人家,初衷是企图影响这些京城中握有权柄的人,哪舶道后来却成了“谣言谋反”、企图结党的证据。御吏杨崇伊便断章摘句、危言耸1斤,上奏朝廷,谓强学会贩卖西学、攻击国体、要挟外省大员,破坏社会安定,请立即查禁。

军机处知会步军统领,立即行动。

跟日本人一打便输,对付几个读书人却绰绰有余。听说要“捉人”,强学会会员“纷纷逃匿”,有的甚至“破涕泣下”哀求当局宽容。京师强学会无形中已解敦,兵丁到后孙花园强学会会所封门时,一应图书、仪器、资料连同梁启超本人的。‘服器书籍皆没收,流浪于萧寺中者数月”。

时为1896年1月20日。

强学会被封,《中外纪闻》被禁,而此时康有为正{生联络张之洞办上海强学会及《强学报》奔波于粤沪之间。而北京的局面还要看一看,梁启超便听信了文廷式的一句话:“稍安毋躁,或有转机。”

光绪身边的人及朝中主张改良的官员,不甘心就此挨一闷棍;而光绪也知道实在需要有一处言路能介绍西方,以为需要时之援引。御史胡孚宸正好有奏章送达,《书局有益人才请饬筹设以裨时局折》。光绪乘机将强学会改为官书局,使之“维系一线”,由孙家鼐主持,梁启超也参与其事。但比起同仁群贤共聚一堂的痛快淋漓,已是暮气沉沉的了。报纸还是不能办,没有广布舆论的阵地,不能痛陈时弊,梁启超于心不甘,感慨时局维艰,办报之心愈切!

官书局里无所事事,闷得发慌。

1896年的初春时节的北京仍然寒气逼人,好在还有夏穗卿,每日对坐,竟也心生暖意。

忽一日,有人造访找康有为。梁启超告之南海先生已回广东了。

此人便是谭嗣同。

谭嗣同知道梁启超是康南海门下高足,公车上书的风云人物。梁启超却不知其人。此人自称是湖南浏阳人,眉宇间透露出一股精明强悍之气,而灼灼有神的目光中却有深深的忧思。言及甲午兵败,慷慨激昂,谓:“丧权辱国者无一不是贪官泻吏,人心不古,世无清风,不敢言义,不敢言死,唯听举世滔滔皆言利,兴我亡毅均在我也!”

梁启超顿时被谭嗣同的谈吐所吸引,便问:“下榻何处?”

“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

梁启超仍住在新会会馆,相距不远,便邀谭嗣同到住处畅叙,顺路又去贾家胡同的一间小屋想拉上夏穗卿。正在自斟自饮的夏穗卿已有三分醉意,却硬是把他们二位留下来了:“薄酒、烈酒、苦酒,均是待客之酒;唯官场豪宴乃为毒酒。二位倘坚辞,则视我杯中物为毒酒也。”

夏穗卿的小屋也实在太寒酸了,一床一桌两把椅子,别的空间堆满了书,3人同桌,有一人需坐在床上,桌子上倒是空空如也,3只酒杯一碟花生米而已。

谭嗣同兴致很高,便出门去了一家熟食店,拎回一堆下酒菜。

梁启超与夏穗卿相交已有几年了。

夏穗卿杭州人,光绪进士,1890年授礼部主事。1891年,梁启超第一次到北京与李蕙仙完婚,偶识夏穗卿,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学富五车的夏穗卿是梁启超“江外佬”朋友中的第一个,学问以精、深、怪闻名,梁启超常常与之辩论,结果如梁启超所说“十次有九次我被穗卿屈服”。

两个人吵得热烈也吵得艰难,因为梁启超说广东官话,夏穗卿是尖声尖气的杭州腔,常常是吵到紧要处,都要求对方“你再说一遍”,吵来吵去,夏穗卿便说:“走,喝酒去。”因为还没有吵出结果,梁启超只得跟着去喝酒,可是喝酒之后梁启超便更不是夏穗卿的对手了,一则梁启超酒量不大,二则夏穗卿有酒助兴,思维更加敏捷。

尽兴而归时,夏穗卿问:“我们吵了吗?”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原是官宦子弟,其父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教子极严。谭嗣同幼年丧母,为父妾所督,自幼好学,并且“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弱冠之年即从军新疆,为刘锦棠幕府。以后游历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地,体察风土人情,物色壮士豪杰。谓:“此生若是平庸而过,枉为七尺好男儿!”

谭嗣同自己也惊讶,与梁启超、夏穗卿均为初交,却如同至友。他走南闯北10年,什么样的地方口音都听过,所以梁启超的广东官话、夏穗卿的杭州话均不影响与之交谈。

话题最热烈的还是战败议和,割让台湾,谭嗣同去过宝岛便略叙岛上日月潭之美景,高山族之风情,据谭嗣同考察,台湾一地祖宗来自福建的为多,广东也有。台湾人以整只大虾煮汤,味带酸甜;并好食香菇、木耳均与福建同。茶以乌龙为主,香片为辅,乌龙中出名的是采于云雾山巅的冻顶乌龙,是乌龙之味兼有绿茶之祷碧,可谓一绝。

夏穗卿:“干一杯,我还有话请教二位。”

一杯酒下肚,夏穗卿却转身取来纸墨笔砚,眼睛似开似闭,画了一张中国地蛩:“倘若再割地以外人,你们猜先割何处?”

梁启超:“还要割下去?”

夏穗卿:“岂能不割?比如一个西瓜既已切下一刀,便只有再切,你想食之,别人也想尝一尝。国运式微,贪官当朝,战之既不胜则不战,但又要图享乐做万寿,如西太后之在颐和园,不割怎么办?只要北京不割出去便算太平盛世。”

谭嗣同:“除了割地,当朝已无事可做了。”

夏穗卿:“非也!尚有另一割。”

谭嗣同:“愿闻其详。”

夏穗卿:“割尔等的头。”

谭嗣同默然沉思,梁启超以为只是夏穗卿的戏言,便道:

“兄与我等同赴菜前口?”

夏穗卿不答,随口吟出两句诗来:“君自为繁我为简,白云归去帝之居。”

自此以后,这三个一见倾心的朋友,天天见面,天天豪论,也少不了饮酒。论学问的根底之深,夏穗卿不让梁启超;论对现状不满态度之激烈,梁启超略输谭嗣司;至于西学,谭嗣同是认识梁夏之后发奋钻研的,凭着他的才情与思维敏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谭嗣同常常一边倾听梁启超放言大同三世说时,一边冥想世界之未来。而梁启匿所惊讶者却是康有为的“微言:大义”,与谭嗣同的侃侃而谈何其相似。夏穗卿在更多的时候则是不发一言,他用目光与至友交谈,或赞许或困惑或不以为然,但总黾真诚的。倘若开口便是怪论、妙语。

他们并非只是谈维新、革命。

这些19世纪末的中国青年饱学之士,他们对世界的怀疑是因为他们所学折知甚丰,而不是胸无点墨者的无知之言。有一次,他们谈佛教、佛经,那个串代的文人学子没有不研读佛经的。夏穗卿终于开口了:

“《楞严经》是段的。”

梁启超与谭嗣同愕然,然后自然是一番争吵:“这自古相传法轮常转中传播的登文,怎么会是假的呢?”

“你去读。”夏穗卿如是说。

夏穗卿厌世太深。

梁启超“凡事都有兴味”,欲望太强。

谭嗣同则刚烈愤世,如火如炽。

朋友是不必凡事相同的。梁启超说:“受夏、谭影响亦至巨。”谭嗣同则谓自己‘自交梁启超后,其学一变”。梁启超致信康有为,力荐谭嗣同:“敬甫之子谭复生,才识明达,魄力绝伦,所见未有其比……”

夏穗卿却依旧静穆,依旧饮酒。

梁启超要去上海了,为《时务报》事。

谭嗣同要去金陵了,遵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

夏穗卿还住在北京贾家胡同那一间堆满了书与酒瓶的小房间里。偶尔写一首小诗:“冰期世界古清凉,洪水茫茫下土方。巴别塔前一挥手,人天从此感参商。”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受益或受害终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对普通中国读者而言,对荷兰的印象似乎只有……郁金香和风车,可能还有永远拿不到冠军的足球。其实,荷兰有自己的王室,和曝光率颇高的英国王室相比毫不逊色。2013年4月,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从他母亲贝娅特丽克丝那里继承王位,荷兰有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王后: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本书聚焦于马克西玛王后,讲述了她和威廉—亚历山大的故事。你将能读到她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1999年她和高个金发王储的邂逅和之后两人的秘密恋情。通过本书,你将对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他卓越的王室祖先有所了解,还将了解到荷兰君主政体、荷兰王宫、荷兰国王日,以及欧洲其他王室情侣的情况。
热门推荐
  • 庶女倾城:薄情皇帝失宠妃

    庶女倾城:薄情皇帝失宠妃

    他宠她,只因她是一枚棋子,还未到弃时。大婚当夜,没有含情脉脉,只有无尽的欺凌与折辱,他强取豪夺:“侍寝是你的荣幸,爱妃,为何要抗旨?”某女一脸黑线,硬生生地挤出两个字:“不会。”他冷冽一笑:“不会?我以身作则来教你可好!”九重宫厥,他给她最尊贵的身份,却让她过着最卑贱的生活!一世浮华,最终落得暴君杀妃的下场,重生蜕变归来,谁失了真心谁以江山为媒?
  • 教你学拳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拳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随笔,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 战神比肩:绝色战王

    战神比肩:绝色战王

    一片银面,两度交锋,三场谈判,他视她为毕生对手。 一场战约,她卸下面具,屈身潜伏。 谁料不近女色的傲冷战神竟偏爱上身边精怪小厮,倾心相待,宠她入骨。 “如果说我的身份被挑明时,我便要离开了呢?”“如果真有那一天,就算违天逆命,在所不惜。”战约至,风云起。 柔弱少年惊鸿而现,摇身化作风华绝代的敌军领将。千丈崖上,情难断,恨已生。千丈崖上,泪落之时,万念俱灰。“公仪无影,你何德何能?何德何能?本王必要你为自己的行为自取其辱!”“上官玉辰,国仇己恨,本王要你加倍奉还!”五年思念成毒,失去记忆的将门义女,真相终浮出水面,错恨之人竟是毕生至爱,何去何从?
  • 萌妻别跑:钻石男神求爱记

    萌妻别跑:钻石男神求爱记

    他是C市富可敌国的叶家掌权人,铁腕风格,生意场上手段独到,一向只有他算计别人,没想到也有被好友算计的一天。她是家中独生女,却还是被老妈逼着相亲不下百次,她决定下一次相亲是最后一次,只要面对那人尽可能还吃的下饭,具有男人的基本功能。她就打算认命了。可是这个在她相亲时突然跑向自己,二话不说吻上自己红唇的男子。谁来告诉她,这世界怎么了?
  •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本书语重心长地指出,对于女孩,父母可以给她爱,但是一定要有原则、理智地去爱。父母要充分认识女孩的性格特征、天赋和优势、缺陷与不足,并采取不同于男孩的培养方法,运用最契合女孩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女孩。富养不是娇生惯养,不是任意妄为,而是给孩子安静、平和、精致的生活,在这种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女孩的自信,让她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做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独立女孩。
  • 腹黑狂妃别再跑

    腹黑狂妃别再跑

    当腹黑遇上妖孽,你们说是腹黑坑了妖孽,还是妖孽吃了腹黑?她,杀手出身,穿越后摇身一变成沧雄国风家小少爷,传说极其绔纨,极其风流,只知道吃喝玩乐,却没有人知道‘他’本是女儿身。他,霸道强势,高深莫测,妖孽如他,一次意外相遇,他和‘他’斗上了。风起云涌,七雄争霸,谁才是谁身边的终极伴侣?【女主女扮男装,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一部通俗易懂的老百姓经济学手边书。以讲事实、过日子的方式说事儿,在嬉笑怒骂中让艰涩难懂的经济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为大家开启一扇个人理财、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的窗口,帮助那些也许对经济学知识不那么了解的P民“活明白”,不再给资本家、投机客、“砖家”当炮灰。
  • 斗龙至尊

    斗龙至尊

    生死,往往只需一瞬间。主人公夏峰在现世历经种种,尝遍酸甜,最后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当夏峰醒来时,发现自己来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新的人生开始了,在遭遇家族覆灭,兄弟背叛,仇人追杀....一步步走上了强者之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