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0400000015

第15章 百川归一—蒋介石(7)

蒋介石堪称哲学上的怪物,有时候,他比王阳明走得还远,不仅把客观事物当成人的主观映象,甚至视为意志的弥散,呈现出一种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的面目;有时,他也承认客观事物的实在性,认为:一个人生在宇宙中间,终日因缘接触,都离不了事物。在心与物微妙的关系中间,承认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事实上、客观上来决定。蒋介石曾作过一联谶语式的对于:“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并说这就是他的“革命哲学”。其中“事物”与“心意”并论,点出了他哲学观上二元论的表征;而“研几”与“穷理”齐说(“几”与“理”同为规律之意)则道出了他熔朱熹王阳明为一炉的主客观唯心论混杂的认识论实质。

蒋介石所谓的“力行哲学”就是这样一种认识论。

“力行哲学”来源于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用蒋介石的话说就是:“用‘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道理,来阐明我们总理,知难行易’的学说”。

何谓“行”?在蒋介石的意中,“行”绝不仅仅意味着认识过程的“实践”,出于对文字学的嗜好,他首先告诉我们:行不是动。他认为,如果考察“行”的本义,我们就会发现“行”和“动”是有区别的,因为中国的文字是单音字,所以一切名词多半是两个字连起来,所以日常说的“行动”,“实际这只是‘行’字”,“‘动’”并不就是‘行’,而‘行’则可包括某种的‘动’在内。行是经常的,动是临时的:行是必然的,动是偶然的;行是自发的,动则多半是他发的;行是应乎天理顺乎人情的,动是激于外力偶然突发的”。这里,我们不要嫌这种“昏热”的对仗多了一些,因为它毕竟告诉我们所谓“行”的某些哲学属性。“行”合乎道德规范,顺乎自然法则,源于“善”的意志,具有永恒性和必然性。

“行”是人生的日常活动,蒋介石认为:“我们经常生活的寝息食作,都可以包括于行的范围以内。”这里,蒋介石与孙中山一样,把人出于动物本能的生存活动视为“行”,似孙中山的“行”具有实践的意义,认为这类吃饭穿衣的“行”是“不知而行”的盲行,而蒋介石则主要把日常行为视为体验良知的入门,所谓“中国哲学入门应从洒扫、应对、进退教起,从饮食起居入手。”

“‘行’是人生本然的天性”,与生俱来,“人生在孩提时,一出世就能啼笑饮食,稍为长大了,就知道视听言行,等到长成以后无分智愚,总是求生存,求进步,求发展,换一句话说就是合乎人生的需要。这种种都是‘行’的表现,亦就是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这里,蒋介石把人的动物本能与人的所谓“向上欲”都视为人的天性,视为“行”,“行”也就是良知良能的流露。

“行”是人生有目的性的现实活动,蒋介石虽然有时把人的吃饭睡觉,儿童的啼哭笑闹都视为“行”,但是他反复强调的却是“真正的行”要“有目的、有轨道、有步调、有系统,而且有‘反之于心而安’的自觉,它必然是正轨的、经常的,是周而复始继续不辍的”。他的意思,“行”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在正轨上规规矩矩地“实干、硬干、苦干、快干”,即所谓力行。这种“行”并不具有认识世界、了悟真理的功能,仅仅属于经验论的感性经验的范畴,因为人只要在“先知先觉”预定的正轨上老老实实一丝不差地“行”就是了。

“‘行’就是人生”,因为人生自少至老,在宇宙中间,没有一天可脱离“行”的范围,可以说人是在“行”的中间成长,由“行”的中间而充实丁人格、而提高了人格,一切圣贤英杰,革命志士,因为能有目的有决心的去行,所以能达到他们的志愿完成最高尚的人格,由行而充实、提高、完成人格,也就是所谓的致良知,“行”就是致良知,而致良知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以行就是人生。

“行”包含着“知”,蒋介石认为,“通常往往将‘行动’二字和‘思维’相对立,或是和‘言论’相对于,其实广义的讲,所谓‘思维’和‘言论’,只是‘行’的过程,原是包括在‘行’的范围以内,而并不是列于‘行’以外的。”把思维活动也列为“行”的一种形式,无非是抄王阳明“知行合一”,用“意识化”了的“行”取代了王阳明那无所不包的“知”而已。

“行”包含着道德,蒋介石认为,行是无所不善的,“不仅要把力行二字,当做成功的因素,而且要把这两个字,做为道德标准,凡能够力行的人,才配做革命党员,才有革命的人格。“行”在这里是做为一种功利道德存在的,这种道德要求人们,除了听话守规矩外,还必须为集团卖命实干,这就是力行哲学背后的现实动机。

“行”包含着道德意志,蒋介石多次强调“笃行”,“力行”就是诚,反过来说,力行也可以说就是道德意志“诚”的弥散过程。所以“行”也可以说是宇宙法则,“所谓行,又是天地间自然之理”,“因为宇宙间最显著的现象,亦即是宇宙万象所由构成的就无过于天体运行。”“宇宙与人生,无时而不在行进之中。”

综合起来,结论是:蒋介石所谓的“行”既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具体的行为,更没有特定的界说,是一种由人所产生,同时独立于人之外的肆行无忌的怪物。它是道德体验的过程,又是道德意志的弥散;它是超出人之外的宇宙法则,又是人的经验感知和具体活动:它意味着实践,也意味着感觉和思维,它明明把宇宙万物所有“活动”的现象全包括在内,却义明确地声明:行不是动,道德家的梦呓与阴阳家的谶记相互穿插;唯灵论的物具表象和经验论的感知经验并行不悖。在世界上,也许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如此随心所欲,逻辑混乱的哲学了。

然而,蒋介行并没有发昏热,也根本不是一个妄想型的哲学家,在他看来,只有这样一种无所不包的“行论”,才能把内向的依附道德的体验与外向的为集团发展的具体行为结合起来,才能用王阳明的知行观偷换与王阳明性质完全相反的孙中山的知行观。从而在哲学领域以孙中山的继承人自居。

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虽然带有知行二元论的偏颇,然而他以“行先知后”和“行以致知”为核心的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却强调了主体见之于客体的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从实践的目的出发,说明了理性认识的决定性意义和认识过程的艰辛(知难),充满了唯物主义实践—一认识的精神,虽然存在否定后知后觉认识的必要性,和割裂认识与实践的不当,但是通观他的哲学观,却是知行并重,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实践的目的住于获取“真知”。也就是说他的知与行,是指的认识与实践。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学说恰恰与孙中山的知行观相反,知行合一,其实是以知取代行,“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所谓的知不含有认识的意义,所谓的行也不包含有实践的意义。蒋介石一方面用王阳明阉割了孙中山的哲学原意,把孙中山意为实践的“行”偷换成王阳明的“知”,把“行”变成“致良知”的过程,变成一种主观道德的参验,自我道德根性的解悟。另一方面,把“行”当成了专为后知后觉们准备的“苦工”。如果说,孙中山由于知行二元论所导致的“知难”前提,作出了为了节省功夫和气力,后知后觉可以不必自己去“知”,只要跟着先知先觉们去“行”就可以了的结论,那么,到了蒋介石那里,所谓“一般同志”“知”的权利即认识事物的权利就完全被抹掉了。纵有所谓的“知”,也只是道德的内省和实用技术的熟习。如蒋的一位理论家所说,力行哲学的所谓“知”,“乃人生伦理之知,经世实学之知可见可闻之知,可行可为之知,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知,理非穷索冥想之知;故其知有止,止于善,止于行。非善弗知;非行费知,知其所当知,行其所当行”,无非是孔夫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循规蹈矩地去干,“知其当知,行其当行”否则就是“冥行”,“妄行”以至于“暴行”,“只是发于人欲的冲动或邪说的煽动”。所以,所谓“力行哲学”就是一种只讲义务不讲权利,只要服从不得怀疑,只准卖命不得思索的奴隶哲学。

认识相实践又是不可相互替代的,用一个取代另一个意味着这个中介的全体消失。蒋介石恰是用—个取代另一个,在替代过程中抽掉这个中介的内涵,形成一种功利性极强的重在道德解悟和盲目苦行的实用哲学,这种哲学名符其实可以称为维系哲学,尽锋有孙中山的门面和王阳明的内核,它毕竟是一种既非孙也非王的东西。从哲学的根本意义上讲,它不过是一种反哲学的“哲学”。

Ⅵ 蒋介石的维系文化观

蒋介石的一生是在文化冲突的旋涡中度过的一生。他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最大冲击,也体验到了传统文化衰落的最大悲哀。长期的军人生涯和曾国藩的影响,造就了他道学家冷峻的面孔、不羁的个性与对陆王心学的喜好,酿成了他自负的狂人气质。传统文化赋予他最多的是儒学气味,最少的是老庄风骨。在他身上,自大与自卑,崇实与尚虚,理想主义和现实功利主义,两两对立而又和谐共存。历史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传统文化已经折腾了几个正反题的轮回:否定、肯定、再否定,民族文化的反思也在几十年的蹒跚之中深化到了一个相当的层次:思想意识。

然而,当历史的反思进入到这一层次时候,原来的思考却又会重新困扰着人们:振兴实业与改良精神的因果之争,先后之争,变成了那个古老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理难题。正如有的论者指出的那样,唯智论的幽灵一直游荡在近代中国的思想界,许多人对思想意识决定的预设深感兴趣,相信人的精神可以化为最终赶上,超过西方列强的物质力量,把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国民精神的改造上,或寄情古代道德的复归,或着眼于西方精神的引入,在鸡先蛋先的争论中,不明而然地作出了习惯中性的结论。

蒋介石也是一个执拗的唯智论者,他坚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依恋于传统道德的魅力,自负于民族的悠久历史。虽然,他清醒地感觉到东西方民族物质文明的优劣,国民素质的高下,但却牵强地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归咎于文化上无自信和道德的败坏,习俗的不良,他的文化观基本格调是复古和向后的,基本情感是自负与自卑的混杂,其内在动机则是为他架构集团道德提供一种文化上的自信,因此,从更深更广的视野来看,这样一种文化观决定了他整个维系意识的大体走向。

1、本体论

多少年来,中国人,尤其是汉族士大夫们,固执着天圆地方的宇宙图式,一直坚信中国是世界中心,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之源泉,为人类文化之正宗,这种自我本位意识经过多少代的积淀,已经成为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形成固结不解的文化情结。

近代,这种文化上的自尊遭到了有力的挑战和嘲弄,悠久的文化传统既挡不住接二连三的精神屈辱,更挽不回源源被掠走的财富,甚至眼睁睁地看着国土的割裂与沦亡。五千年根基的中国文化,无论物化形态还是精神内核都在新一代的“外夷”面前显得那么乏力和萎靡。

然而,这样一种尴尬而又严酷的现实,并没能冲融某些中国人文化心理中的自我本体情结,他们找出了种种托词和各式各样的解释,以消除这种尴尬所造成的心理失衡。最令人不解的是,他们有时竟会被自己的臆造所感动,似乎真诚地相信了自己编出的“精神胜利式”的借口。在这些人中,最为突出的是那些看起来文化水准并不很高,文化素养并不甚深的军阀,他们无一不是传统文化缠绵的恋人。当然,无可否认,在近代场景反复出现的复古和文化自负现象,不免纠葛着浓重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出于文化本位的冲动的爱国热忱,在思想上虽然落伍,但在民族情感上却无可厚非。事实上。近代中国的政治家,即便是某些军阀也会面临贯穿于近代始终的一大难题:在“学习西方”和“民族主义”的两难之境把握平衡。

蒋介石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文化自我中心主义者、也是一个不那么太好的道学型的民族主义者,关键是:他是一个封建军阀,一个力图结束军阀历史的最后的军阀,一个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国政府的代表。角色的规定,决定他有恢复民族自信义务的压力,蒋介石对付这种压力的措施主要是某种精神上的自我解脱,即为传统文化的难堪寻找开脱的托词。同时,为了他的统治需要,也是为了使他的集团道德有所附丽。他需要祭起传统的旗帜。这种托词和旗帜无疑适合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文化中心主义的心态,反映了某种普遍的文化意向。

托词之一:文化中衰说。

蒋介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有价值也是资格最老的文化,可以作为今后世界大同的文化基础。然而,这样一种优秀的文化却在秦汉以后逐渐衰落了。因为作为中国文化精华和灵魂的“孔子之道,至汉儒而支离,至宋儒而空虚”,既支离又空虚,结果便名存实亡,“中绝”了。到了明代王阳明那里虽然小小的复兴了一下子,却又为中国人自己所忽视和歪曲,反而让日本人偷了去。文化的精华既然中绝了,别的自然也就跟着完蛋,所以“中国固有文化的力量渐渐丧失,渐渐消灭”,以至于象戴季陶说的那样,国家和民族“乱于群胡,亡于蒙古,再亡于满清,在满清统治下二百多年,更一转而受近代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①(戴季陶《孙文主义哲学基础》,此话为蒋介石多次引证。)所以,中国文化近代的尴尬,并非是传统文化的无能和乏力,而是因为祖传的宝贝失传的缘故,而三民主义恰是继承了已经“中绝”了的道统,也就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以今后只要信仰“三民主义”,中国固有文化力量自然又会恢复起来。

托词之二:文化精华他适说。

同类推荐
  •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本书围绕太平天国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展开研究;善于从历史的细微处进行深入探讨,对太平天国史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开拓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领域;新收几篇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充实,文字精当,考证细密,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经典性著作。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盛唐极品纨绔

    盛唐极品纨绔

    一位德智体美劳全优的医疗代表,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时空,凭着他优秀而又执着的品德,在这个时代,开创了一个美好未来的高级励志故事。所有安静的美男子和性感的美女们,请在此留下你们优雅的踪影与美丽的倩影。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断,而中华文明则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一路坚强地走过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远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息,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文明成就。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随时供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营养。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对年轻的一代来说,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感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太平天国十四年

    太平天国十四年

    《晚清微历史系列:太平天国十四年》主要内容包括:三个不第的年轻人、上帝和他在“小天堂”的儿女们、金田树大旗,塑造一座太平理想国的浮雕、永安城中不安宁、江南江北几战场、挂着十字架跳舞的天王和诸弟们、天京周边,剑拔弩张、太平天国不太平,天京城里杀杀杀、天国没有刹车,仍在奋斗、走向黄昏夕照的半壁天国、辉煌“小天堂”的幻灭、强弩之末,天京失陷后的继续等。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至尊召唤:网游之圣霸王座

    至尊召唤:网游之圣霸王座

    这是一段非凡的游戏人生,所有的荣耀,金钱,地位,美女都因《圣霸王座》游戏而起。他独排众议,另辟蹊径,选择召唤法师,以过人的RP,不凡的才智,名声大震,获得卓越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荣登圣霸王座,称霸魔,兽,人三族,成为不朽的传奇!
  • 大波(全集)

    大波(全集)

    李劼人著作《大波》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1937年的老版本。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作者的重写本,两个版本的内容相差很大,几本没有重复的内容。本书是作者1937年版本《大波》,作为1937年版本完整呈现,分上中下三卷。主要内容为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遭到血腥镇压。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作品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大波》这部小说,在其浓郁的地方色彩之中,反应了一个人心浮动的动荡时代,它描摹了一个轩然大波时代的众生面相,对于研究方言文学和记事文学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最后的安眠

    最后的安眠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本书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婚姻爱情、航海冒险、宫廷趣闻和名人轶事等等,故事中的人物有天仙精怪,国王大臣,富商巨贾,庶民百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织,是研究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