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400000021

第21章 记忆影像(1)

曾经的余杭

余杭有两个,一个新的,一个旧的,我说的是旧余杭。

旧余杭是我外婆的家乡,近代出过三个大名人,大学问家章炳麟,是俞樾的高足、20世纪中国最牛的国学大师,后来北大文史部的教授大抵是章门弟子,后来留学的海归不满,发牢骚“某籍某系”,指的就是这些章门徒子徒孙。另外两个也很有名,而且是一起成的名,杨乃武与小白菜。清末一起冤案,造就了两位名人,在市井这两位比章炳麟名头更响。小时候,妈妈给我讲她家乡的事,只提杨乃武和小白菜,不提国学大师,还自豪地说小白菜就在她们街上做尼姑,外公还跟她说过话。

1974年的春夏之际,我在余杭住了三个月。

那年,我17岁。早一年,我的脚受了点伤,别人不在意,自己也不在意,结果,一年过后,脚痛得不得了,在农场治来治去,不得要领,走路依旧一瘸一拐,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说干脆回老家养养吧。于是,我跟学校请了长假。就这样,我这个籍贯填着浙江的小北大荒人,终于踏上了父母之乡的土地。

说也奇怪,我的脚一踩上江南的土地,似乎就没事了,在上海和杭州的亲戚家,待了若干时光,东跑西颠,好像一点也不痛,在杭州做医生的小姨,领我拍了片子,说没什么事,西医也没什么办法,然后找一个下放到公社卫生院的老中医,扎了扎针,贴了几贴膏药,自我感觉真的一点事也没有了。然后一个人逛西湖,走东走西,感觉冷清极了,偌大的西湖,满打满算,也没几个人,有桃花,没人面,也不收门票,随你怎么走,逛到灵隐寺,累了就坐在观音像下面歪着,绝对不担心有僧人出来劝你烧香。张岱笔下西湖七月半的盛景,景似乎都在,但人的影子却没有。在这之前,妈妈已经先我回到了余杭的外婆家,听说我脚没事了,让我也去。

就这样,搭上一辆破旧的长途车,坐了四十里地,来到了余杭。

外婆家挺大的,一幢临街的两层楼,楼下是一溜的大门板,楼上是木头窗户,一架楼梯,踩上去吱吱呀呀地叫,但好像没有塌下来的意思。房子后面,还有一个灶间,一个天井,一个竹园。但是妈妈说,外婆这个房子,跟你爸爸家比,也就算个鸡窝。但是她又不让我去父亲家,说那里的房子已经不姓张了。

我去的时候,余杭只是一个乡镇,县治已经搬到了新余杭。临河有一条街,此外就是农田,有山有水,山清水秀,很多山上不是有残存的庙宇,就是有完好的佛塔,尽可以上去发思古之幽情。我这个北方佬,到了江南的乡下,感觉什么都新鲜。水田里,一根杂草都没有,几乎每一寸的土地都被充分利用了,感觉这里的农民,不是在种田,而是在绣花,每一针都一丝不苟。门前的河,表姐告诉我可以通到上海,还真的就停了很多张岱和鲁迅说过的乌篷船,运货也搭人,表姐告诉我,她就搭这样的船去过上海,路上要走好多天。我想,原来张岱说的夜航船,就是这东西。船上和岸上的人,洗衣、淘米、洗澡都在河上,有时候感觉水不大干净,但人人都不以为意,这里的习惯是见水为净,只要过了水,不干净也是干净的,吃的穿的,包括人自己,每天都要见水、过水,过了水,才踏实。

这里的人都能干,黑龙江最勤快的农民到了余杭都是懒汉。在这里几乎看不到闲人,所有人都在忙,扁担是人人随身带的,上车旅行也不能免,挑的担子都奇重无比,连我16岁小表妹挑的草肥担子,我试了试,硬是直不起腰来。在余杭,我还看到了版筑,用两个板子夹上,然后往里填土和石头瓦块,一边填,一边夯实,夯实一端,抬高一段,最后一道墙就起来了。看着看着,恍然大悟,原来传说中商王武丁的贤相傅说,就是干这个的。在黑龙江垒墙,如果不用砖的话,都是用草把子沾上泥,盘在一个个木柱子上,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版筑是个什么样子。在余杭,也看到了鲁迅说过的曲尺型的街头酒店,当街卖老酒,一个大柜台,农民下工回来,倚在柜台上,要一碗咕咚咕咚喝掉,奢费的可以要一碟茴香豆佐酒,喝得稍微慢一点。不是年节,也不请客,家家都在街头吃饭,一律雪白的米饭,乌黑的干菜,跟鲁迅小说里讲的一模一样,看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曾相识而且让我最震惊也最不习惯的事也有,是上厕所。像上海杭州,没有抽水马桶的地方用旧式马桶,有需要,躲在屋子角落方便就是,每天早上由女主人倒到例行来收粪的车子里(当时在上海和杭州,早上千万别早起,早起的话,鼻子里满是粪便的味)。余杭满街都是厕所,但每个厕所都是开放式的,不分男女,一个大粪缸,前面一个木头的杠子,方便的人可以坐在木头上,屁股伸到缸里。这样简陋的设施背后有点遮挡,但是前面则对着大街,一点遮掩都没有。方便的人,既可以跟相邻的人说话,也可以跟街上的过客聊天。第一次上这样的厕所,真是不好意思,扭捏了许久,不肯脱裤子,但排泄不比别的,忍不得,也将就不得,后来习惯了,脸倒是不红了,但碰上熟人,尤其是女性,想跟我聊天,还是连头都不敢抬。不过,余杭的厕所,是那个时代我所见过最干净的厕所,比上海抽水式的厕所都干净,稍微有一点粪便,马上就会被人收走。在那里,粪便,绝对是除了粮食之外,最为宝贝的东西。

在余杭最为开心的事,是春天用竹枪挖竹笋。一场春雨过后,你可以听见竹笋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白嫩嫩的一片,说实在的,委实很性感,拿竹枪一抠一个,一抠一个,用鸡蛋和肉炒一炒,那个鲜美,真让人馋到要死。我从来没吃过这样好吃的植物,从那以后,直到今天,我依然保持了对鲜笋的挚爱,只要有机会,绝对不会放过。

在余杭的时候,妈妈每天都在陪外婆说话,任我到处乱跑,唯一一次跟我出去,是看她们余杭的文昌阁,那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水阁,虽然已经残破,但却很精美很漂亮,大概是我一生所见最漂亮的文昌阁了,但是妈妈却说,这个阁,四面环水,使得余杭文运不佳,科举上没什么人才。其实,余杭历史上出没出过科甲出身的大人物,我不清楚,妈妈也不清楚,但我知道,就文运而言,余杭能出一个章炳麟,足矣。

遗憾的是,余杭人知道章炳麟的人不多,读书的人似乎也不多,当时在余杭,走了几家亲戚,连一本书都看不到,人人都在忙,即使在“文革”时期,大家也拼命种田,拼命想办法挣钱,比起黑龙江的农民来,生活要好得多。好在老百姓的生活、周遭的环境,还依稀能感觉到张岱和鲁迅笔下的样子。

到了后来的后来,我的父母之乡已经变成闻名世界的富庶地区之后,我再一次来到余杭,当年的景物已经荡然无存,乡亲们都很富有,房子很气派、舒适,房子外观像积木一样鲜艳、稚气,但家里依然没有书,街头的曲尺型的酒柜没了,开放式的厕所也没有了,再也看不到人们端着饭碗,雪白的米饭、乌黑的干菜。外婆的竹园,早就变成了一幢幢华屋高厦。

外婆的余杭,我曾经的余杭,没了。

成为拆迁废墟的古城

福州是中国著名的古城,历史有一千七八百年之久,近代又是南方沿海一带最热闹、最有历史意义的所在。

林则徐,是把晚清带入现代世界体系的第一见证人;福州船政局,再加上出身于船政局的严复,给这座古城平添了中国近代文化思想进步最耀眼的色彩。还没来福州之前,就听说出过林则徐、严复、沈葆祯这些晚清名人中的福州三坊七巷,是个访古的好去处。

人们形容落差比较大的造访,往往会说乘兴而来败兴而返。然而,几乎在进入三坊七巷的地界同时,我就已经感到极大的败兴了。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整个地区都在大拆大卸,不,应该说是大毁,几乎所有的老房子都被拆掉了,原来的巷坊,只有少数几个还剩下一点残余,在仅余下的几个门牌上,还可以依稀看到诸如“郎官巷某号”、“黄巷某号”这样的字样,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座古巷。几个过去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林则徐故居不开,沈葆祯故居锁门,好容易敲开了严复故居的门,里面的一个大妈开了一个门缝告诉我们,现在内部整修,不开放。只有临着繁华大街的林觉民故居还在开放。这个宅子,其实也是近代另一个名头更大的人物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的故居,以及冰心的故宅(后来被冰心的父亲买下)。显然,如果这里没有出过那么一个著名的革命者的话,故居不会被保护得这么好。

我想,福州市政府对三坊七巷的改造,多半不会将之变成商品房或者商用大厦,而且以上提到的这些名人故居,也很可能会得到保留。只是像梁章钜、李馥、陈袭裘、林聪彝(林则徐子)和刘冠雄等人的故居,估计就悬了。改造后的模样,应该是比照上海改造石库门那样,弄出一个新生的三坊七巷来,远看古色古香,近看则金碧辉煌,簇新铮亮。似乎不大可能修旧如旧,恢复当年的旧观。因为在现场看,工人们拆得很生猛,拆下来的瓦和木料,基本上都没了,少量的旧砖,随意堆在那里,没有分类,更没有编号。

将来新生的三坊七巷,包括那些作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超级名人故居,如此这般地翻新起来,估计都会变成老建筑其表、钢筋水泥其里的假古董。

世界上凡是有点历史的古城,旧城改造都是一个难题,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但是很少有像中国人这样,不是大规模地拆旧建新,就是大规模地拆旧翻新。而且翻新的部分只占很少一部分,多半是那些在世界上都具知名度的古建筑才有这个资格,其余无论有多大的文化价值,也都是推土机上来,一推了之。现在看来,即使是那些似乎受到格外照顾的部分翻新式的改造,也大有问题。

当年的古建筑,我不说其人文历史的内涵,单说建筑本身,不仅其雕梁画栋有讲究,山墙漏窗有讲究,连铺地的砖,也有讲究。据说三坊七巷这个地方,一般中等人家地上的泥都是从海里挖来的,梅雨天不返潮。然而,现在的重建,这些讲究都没有了,讲究的只是华美的外表,用这样的外表,来赢得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游客的欢心。

这样的现象,不止福州一地。上海新的石库门如此,北京翻新的四合院也如此。现在的中国城市,无论历史长短,走到街上,个个都像纽约,比纽约还新,高楼大厦、玻璃幕墙、钢结构,随便在哪里照张照片,任谁也分不出是什么地方。过不了多久,在中国的土地上,像福州这样正在拆迁中的古建筑也找不到了,要找,只能翻画册了。

东北人都是活**

东北这个地方,连同内蒙古大草原,是中国历史大舞台的后台,从这里不断地冒出来新的角色,在前台演一出,再下去。匈奴人演完了,突厥人出来演,突厥人下场,契丹人登场,契丹人还没来得及卸妆,女真人就出来了,然后是蒙古人,满人。到了满人当主角的时代,一直留在前台的汉人突发奇想,想要到后台看看,满人想把龙兴之地封起来的柳条边,不管用了,于是,今天的东北人问世了,他们是闯关东闯去的。

过去的东北地广人稀,天气苦寒,但土地肥沃,稀稀落落种上一季,杂草跟庄稼一样高,也一样饱满,一年吃不完,冬天可以渔,可以猎,可以采集,野味应有尽有,比如江里几百斤的鳇鱼、天上的飞龙、地上跑的梅花鹿,还是清朝皇帝贡品,内务府定期索要。在这种地方生活,很有几分像生活在北欧,冬季漫长,天寒地冻,只能猫在屋子里,坐在火炕上侃天,熬过漫漫的长夜。因此,东北人都能侃,无论男女,嘴皮子特溜,会讲故事,也会编故事,没出一个安徒生,但是出来一个二人转。从形式上讲,二人转比北欧童话更热闹,更有娱乐性,饮食男女,比哪个地方的地方戏都荤,荤得像东北的酸菜白肉,看着白花花的,不腻。

东北是移民区,除了奉天这种开发比较早的地区之外,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乡绅,也没有什么宗族,祠堂和戏台都是稀罕物,原来地方的乡绅,很少会吃这个苦,拖家带口闯关东的,都是平头百姓。没人带头,过去的讲究也就没了,长幼有别、尊卑有序在这里都比较糊涂。自然,现实中的男女界限,也不会那么清晰,大家闺秀自然是没有了,小家碧玉自然要抛头露面,待人接物大大方方,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不好意思。

男多女少,婚姻分配不均, “拉帮套”式的婚姻形式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女人,尤其比较出色的女人,在主夫之外,再有上一个或者更多的副夫,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副夫就是“拉帮套”。干拉帮套这活儿的,一般都是年轻小生,虽然没有家庭大权,但很受主妇怜惜,只要听着栅栏门一响,当家的主妇就一脚把老公蹬下炕,一声断喝:滚。于是主夫就乖乖地给人腾地方。

这种风习,连累当地的神界都糊涂一片,这里的人们供神,庙都不大,胡乱塞进所有知道的神仙佛祖,太上老君和观音娘娘都搁一块儿,没有男女有别的说法。其实,东北人真在意的神灵,都是自然神,山神、土地,连黄鼠狼都特别受待见,有香也给它们烧。

这样的地方,人都厚道,清朝不断把关内尤其是江南看不上眼的士大夫往东北发配,桐城方氏方拱乾、江南才子吴兆骞一千人等被发到宁古塔后,都能得到当地人的热心照顾,“解衣推食,得免饥寒”。这些原本被发给披甲人为奴的可怜人,一到戍地,居然被奉为上宾,待为老师,给米给肉给貂皮,骑不了马,就给牛车,因此,很少听说发配东北的读书人因饥寒而死的。东北这个地方,尤其是农村,大家过的像是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家杀了猪,全村人都来白吃,饱餐一顿,喝得烂醉,饱到捧肚子。杀猪这一家,唯一的特权就是可以独享猪下水,当然,还有猪血,一上刀,猪血就被接下,然后趁热灌进同样冒热气的大肠里,做成血肠。也谈不上谁占谁的便宜,因为每家杀猪,大伙都这样吃,如果有谁家杀不起猪,会叫全村人看不起,如果真有这样的穷人,看不起归看不起,但决不会不让他家人来吃。这样的风俗,据我所知,在黑龙江的一些地方,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还古风犹存,我一位要好的大学同学,放假回家,还吃过这样的杀猪宴,今天东北菜馆所谓的杀猪菜,应该就是这种风习的副产品。

厚道的另一面,是仗义。在东北,所谓的五常八德,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人们最在乎的,是一个“义”字。闯关东过来的人,脱离了宗法乡亲,无依无靠,一路艰辛,一路风险,在陌生的地方打拼,能活下来靠的就是够朋友讲义气。

东北原来很太平,清末秩序大乱。东北物产丰饶,怀璧其罪,俄国人来了,日本人也来了,天下大乱,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了,但维持秩序,不靠官府靠自己。有一部分所谓的土匪胡子,实际上是割据一方也保护一方的保护队,这样的保护队,跟周围的乡亲,跟内部伙计,维持关系,靠的都是义气。在东北,对男人最大贬词,就是说他不仗义,一个头顶着不仗义名声的人,多半活不了太久,就会遭遇三刀六个窟窿。

同类推荐
  • 我是赵子龙

    我是赵子龙

    老天爷呀!你玩我哦!这里是三国也!动不动就会死人的也!而且,你居然让我做赵云!NO!开什么玩笑嘛!怎么办!要我拿着枪去戳人,我宁愿拿着笔去戳卷子!至少卷子不会反过来戳我,不是吗?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古墓往事

    古墓往事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隋末我为王

    隋末我为王

    陈应良怒了!既然你老李家不给我出头之日,凄惨到未婚妻家里一再登门退婚。那你老李家也别想有什么出头之日!且看我如何报仇雪恨,牺牲了,穿越了,夺你老李江山,还在卖力表演花样作死大全的隋炀帝已经蹦达不了几天,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和翟让等一干猛人已经在迅速崛起,抢你李二媳妇!至于你其他的隋末牛人,等待时机准备出手我来隋末,陈应良一度打算去抱老李的大腿,上天却开了一个玩笑,陈应良突然发现,我要比老李家做得更好!我来隋末,是隋末,老李家也已经在默默的积累实力,我做主!我为王!,新的自己竟然和老李家有仇!没钱没权没地盘,连吃饭都成问题,都给哥为老李家陪葬吧!
  • 汉末的幸福生活

    汉末的幸福生活

    带着随身空间穿越汉末,种种田,养养鱼,遛马斗狗,赶羊放牛。 打打杀杀非我愿,逍遥种田才自在。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天才医女

    重生之天才医女

    萧若情,现代中医世家的天才,从小跟在爷爷身边学习中医,等她27岁的时候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是当她的事业刚起步的时候,却因一次意外穿到了一个她未知的世界!萧若情,自小与母亲和哥哥萧云相依为命,是个古武天才,却在一次练武的时候走火入魔,香消玉殒了!当现代的医学天才与古代的武学天才相遇的时候会变成怎么样的存在呢?且看筱筱为亲们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女主!筱筱不会写简介,但是内容一定精彩,亲们千万不要错过哦文文是宠文,美男,YY,都会有,亲们可以放心的跳坑,绝不弃坑
  • 扇底桃花:独宠腹黑女

    扇底桃花:独宠腹黑女

    纵是小小扇子,也能助她扶摇直上一世还一世,上辈子吃她的吐出来,抢她的还回来,害她的要遭报……什么?负心人想要重修旧好!桃花遍地开。你又算是哪一株?!,无辜惨死,连尸体都找不到,却成了别人口中的荡女。天幸让她重生成街头小乞丐,重学祖传秘技。
  •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3季)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3季)

    最雷人、最搞笑、最荒诞、最天才的零分作文,高考一族的减压零食,都市白领的幽默早餐!另附小学生爆笑“撒谎作文”必杀篇,绝对挑战你的想象极限!《央视新闻频道》等28家电视台,《新华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晨报》等120家报纸、数千家网站报道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

    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1辑):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中不仅分门别类地对食物本身以及食物搭配后的营养功效作了科学论述,而且还将相对应的食物搭配落实到具体的食谱,使读者不仅知道怎样搭配食物更营养,还知道如何使家常菜烹调得既有营养又色香味俱全,从而更健康地享受美食,享受生活。
  • 万界争霸

    万界争霸

    我一样可以修炼,可以大杀四方!双目失明又有什么,我照样可以慧眼识英,可以明辩是非!龙族,天生残疾算什么,很厉害吗?不,他们只是我军队的坐骑泰坦,很强大吗?不,他们只是我征服万界的工具!统一地界,整合家族,雄霸一方,才发现自己依然弱小,在这弱肉强食的时代,没有强大的实力,最后的结果只有死亡...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你的焦虑、恐惧来自何处?要如何应对复杂的人事纷争?荆棘丛生的环境中如何自处?爱的博弈中你是否是最后的赢家?
  • 小小龙女很倾城

    小小龙女很倾城

    她叫龙浅歌,是神龙族最小的公主,排行老九,却打出娘胎便怕水,在其即将成年时被龙族所弃,流落凡间;他叫凌破晓,是人族首领,保卫人间和平,却碰上胆小的她,命中注定二人恩怨纠缠;他叫裂宇,是狼族尊主,野心勃勃,势欲统领人间,偏偏计划每次都被龙浅歌破坏,可他偏偏倾心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