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400000017

第17章 横议旁论(2)

现在之所以养猪变成了污染,因为现在的农业生产跟养殖业是脱节的。一方面,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不仅土壤日益板结,含毒量日增,而且作物质量下降,残留毒药增加,为了保持产量,又只能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大量的养殖业富含有机质的排泄物,却因为无法处理和处理不当,成为当地卫生环境的破坏者。

需要政府做的,是将不衔接的两边结合起来,推广生态化农业,从根本上减少污染问题,尤其是化肥农药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只要能实现这种结合,养猪场的污染就不是污染,而是一种促进环保的东西。

退一万步说,就算猪场的排污属于必须清除的污染,但是这种污染对人的危害,显然没有化学品对人的危害那么大,也没有空气污染那么直接而且无所不在。到过珠三角的人都能感觉到,那个地方每日每时的污染危害,其实是污浊的空气,以及已经变得很不干净的水。显然,对于空气和水污染,猪和猪场是不需要负主要责任的,需要负责任的,是那些排污不达标的工厂。

然而,政府对于这些工厂排污的治理力度,远没有整治猪场这样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如果也能照此办理,珠三角的上空就不会还是这样污浊。至于化工厂,全世界都知道它们对环境的危害很大,潜在的威胁更是可怕,前年松花江的中石化污染事件,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但是,各地沿海沿江的地方政府,却往往热衷引进,PX项目刚被厦门人民反对掉,却又移到了漳州。即便在我的家乡长三角地区,很多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源的化工厂,也傲然挺立。

为什么对真正威胁人民生活的污染源,不那么在意,甚至开门揖盗,对小小的猪场,在猪肉如此短缺的情况下,却以治污为名,痛下重手?其原因是养猪业没有多少GDP的含量,而其他的工厂,尤其是化工厂,GDP大大的。

拆猪场,对外宣示的是治理污染的形象,告诉外面的人们,看,我们做了。

改地名

前段时间,河北有担任政协委员的某官员,提议要改省会石家庄的名字,他提出了三个替代方案,一是西柏坡市,一是冀都市,一是北宁市。原来的名字那么“土气”,而且格局小——都几百万人的大省会了,还叫“庄”。

嫌自己所在城市的名字土气,大概是中国不少地方官员的共同心病。犯同样病的重庆万县人成功地把名字改成了万州(州比县大)。其实,万县的改名,很不彻底,不如径直改成“万省”,或者索性叫“万国”岂不更好?

按照这样的思路,中国还有几个大城市也应该改名,而且迫切性更强,比如哈尔滨,满语是“晒网场”,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语是“优美的牧场”,都土气,而且小气,比“庄”也好不到哪儿去。深圳就更惨,明白就是深水沟的意思,不仅土气,而且不吉利,一不留神,连人带马都掉进去。

中国的地名,从古至今,是有改的,以至于我们今天讲一个城市的沿革,总要介绍它曾经叫什么,后来又叫什么。一个名字从古叫到今的地方不多。但一个名字多有相当一段的稳定期,一般不会几十年就变一变。像北京这样,20多年内,从北京变成北平,再变回来的例子,并不多见,而北京的变,是因为地位过于重要,从北洋的民国变成国民党的民国,再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不得不变。

在近代史上,地名变动最频繁的时期,是国人比较能折腾的时候。最倒霉的是北京的东交民巷,闹义和团的时候,被义和团改成“切羊鸡鸣巷”,专门跟洋鬼子过不去,不仅切羊,而且公鸡还叫——中国民俗,鬼怕鸡叫。后来“文革”了,又改成反帝路。

说到“文革”,这是个改地名的高峰时期,我记得我所在那个边疆小镇,也改成了东方红,那个时候,地名叫“东方红”、“东升”、“卫东”之类的地方,大概全国得有上万个,再加上成百万叫这些名字的人,光听名字,就知道中国从山河到人都一片红了。

地名总是改,会让很多人感到不便,地方越大,人口越多,涉及的人越多,麻烦就越大。如果像石家庄这样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真的如某些官员所愿,改了名字,那么全市上下光是改政府机构、国营单位、学校、医院的牌子、公章,商家牌匾,地名标志,恐怕就得花上很大一笔钱。而全市的老百姓,得花上不知多少年,才能适应新的地名。而外面的人恐怕会糊涂上很长时间,总也弄不明白石家庄到哪里去了(去年我找万县的时候,就曾经很迷惑过一阵)。由此造成的混乱、经济损失,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至于精神损失,大概只好忽略不计了。

尊重民俗

据凤凰卫视报道,贵州德江县发生民众围攻县政府事件,少数民众和警察受了轻伤。起因是部分民众要求按传统在主要街道舞龙,但政府出于安全考虑,今年将舞龙区域安排在另外一个地方。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文化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民俗上。在广大农村地区,各种民俗活动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尤其逢年过节,如果没有热闹的民俗活动,比如社火、秧歌、舞龙舞狮,就过得没有意思。

德江的舞龙活动,并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四乡的舞龙队伍进城,在城里主要街道比试一番。四乡的村民进城,城里的居民出来观看,城乡一起热闹。

这样热闹的舞龙表演,放在任何地方,要说没有一点安全问题,谁也不敢说,这个世界任何聚众的活动,都有安全问题,但没有人因为安全问题就不活动了,正像没有人因为担心丢钱包就不上街购物一样。如果真的担心安全问题,多布置一点警力,多注意些隐患就是了。

当然,有人会说,德江县政府并没有禁止舞龙,只是将地点做了调整而已。不过,任何一种民俗活动,都有大致的习惯和规矩,舞龙舞狮在城里的主要街道进行,是一种习惯,但这习惯的背后,隐藏着活动能够持续的强大动力。舞龙舞狮经过城里主要街道的商家民居,背后的隐义是给这些商家和居民带来财运和福气,同时消灾祛难,商家是要看赏给钱的,在哪个商铺前舞的时间长,就意味着哪个商铺给的钱多,商家也借此暗中较劲、竞争。现在类似的活动,商家自不必说,就是国家单位,途经哪个单位,哪个单位也会出来表示一下。这样,舞龙舞狮的乡民,得到了相应的报酬,而看热闹的人,得到快乐,而单位和商家,讨了吉利,皆大欢喜。现在活生生把舞龙迁到一个不相干的地方,这样的舞龙,不仅看的人麻烦,舞的人也没了好处,有谁还会干呢?可以说,这种迁地的决策,等于是扼杀了这项民俗活动,难怪进城的农民要不满意。

很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跟政府处置不当有关。社会管理者要学会尊重老百姓的民俗,尊重民俗就是尊重老百姓的生活、尊重老百姓。当然,尊重的前提,是要对当地的民俗活动有深切的了解和同情。

儿童被拐与社会管理

看网上消息,东莞千余男童被拐,后来平面媒体也报道了,还附有大幅照片,百余对失去孩子的父母走上街头,沿途派发寻人启事。据很多家长称,自2007年起,已经有过千名男童遭拐带,失踪地点遍及东莞各镇。虽然当地政府认为家长们报称的失踪儿童数量有些夸张,但几百人肯定是有的。

如此规模的儿童被拐,说明在东莞这个地方,诱拐(据说还有明抢的)儿童已经成了一个具有规模的产业——一个黑社会性质的产业。

这样的黑社会产业,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是相当发达的。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往往伴随着黑社会的成长,黑社会跟正常社会一样,需要产业来维持生计,一般来说,做土匪强盗打家劫舍,并非黑社会的“正道”,因为这种行业比较容易暴露,招致政府的围剿,他们的“正道”产业,一般是黄、赌、毒,除了这三样,诈骗和拐卖妇女儿童也是其中的大项,那时候,拐卖儿童被称为“拍花”,被传得神乎其神,说是可以用迷药把人迷住,使其自愿跟着拐卖者走,但更多的可能只是用迷药把人迷昏,方便行劫。

那时,拍花的人多半是有组织的,盯梢、行动、转移、销赃一条龙,甚至很多地方还存在有地下的“入市”,拐来的儿童,统一交由入市的黑社会老大销售处理。在任何时代,都存在这样的市场,没有儿子或者儿子少的家庭,需要男童,因此,男童的生意比较好,女童也有销路,一般是买来做婢女,或者养大以后卖给妓院。在清末的时候,拐卖儿童的恶谥,有时候也被安在西方来的教会头上,但最后核实的结果,会发现其实都是黑社会为了转移目标制造的谣言。

社会形态比较固定化的时候,黑社会往往不发达,因此拐卖儿童的也比较少见。前现代的城市,政府对于街坊居民的管理比较严,而农村存在各种乡社组织、宗族组织,基本属于熟人和半熟人社会,连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和艺人都脸熟,给流民社会留下的空间不大,如果有帮会和秘密宗教组织敢于做拐卖儿童这种伤天害理之事,那么,很快会招致民间社会大规模的讨伐和打击。

但是,到了近代的转型时期,现代城市扩张,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新兴的城市没有原来的维系模式,大量流动人口也使得政府原来那套固定化的居民管理模式失效,城市和集镇流民大幅度增加,农村原来的乡绅和宗族自治的结构也遭到破坏。结果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对于人口和社会管理,都逐渐处于脱序状态,因此给黑社会留下了大量的空间。事实上,从清末到民初,中国的帮会和秘密宗教,一度占据了社会的小半壁江山,上海的帮会老大被人称为“闻人”,活跃在社会各个阶层,政府也不得不依靠他们来维持秩序。直到抗战前夕,这种情况才稍有好转,政府对于非固定化的人口管理,有了一点门路,但这个过程又很快被日本侵华战争所打断。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至少在人口与社会管理方面,跟清末民初有些相似,都处于转型的当口。改革前,所有人都身属一个单位,或者工厂街道,或者农村公社,政府习惯于固定化的管理方式,户籍、居住地、工作地点,大体固定,按图册、地点、单位索入,大体跑不了。改革以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带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那种从原模式中衍生出来的收容管理办法,由于弊病过大,经过孙志刚事件之后,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包括珠三角这样高度工业化的农村地区,还没有学会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动态地管理人口,旧体制下的户籍制度,也部分阻碍了管理上的进步。因此,在治安管理和人口管理方面,像东莞这样的一些地区,的确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为黑社会的滋生壮大留下了空间。

东莞如此大规模的儿童走失,说明珠三角地区黑社会的这一产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而且组织严密(其他地区,也有抬头之势)。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的人比较多,很多人不甘于遵行现行的一胎化的人口政策,于是儿童尤其是男童的市场需求增加,也促进了这一罪恶产业的发展。

不消说,这种黑社会产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属于罪孽深重的犯罪,应该加以严厉打击。但是,真正想要使打击奏效,绝非简单加强警力可以实现,必须伴随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回到从前,已经不可能,不要让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固定化的户籍制度,成为人口管理的障碍。应该实现居民一体化,落地即可获得就业,租购房即可得到当地居民身份,同时完善金融、社保、医疗体系,使大多数状况下的流动人口,处于可以追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黑社会也许无法完全根除,但至少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拐卖儿童这样的恶罪,也可得以有效控制。

不能用一个错误修正另一个错误

这年头,政坛的新闻总是比较多,不仅多,而且具有某种娱乐功能。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吴晓灵女士,建议国家垄断城市路面停车场,大幅度提高停车费,用来补贴公共交通,从而减少汽车导致的空气污染。(据2009年4月24日新华网)

现在汽车尾气污染很厉害,据说已经成为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保有量,这种方案已经被人提过多次。而吴常委建议的创意,在于国家垄断停车场,“大幅度”提高停车费,比如从1小时10元,提高到20元。据说,这样还可以增加就业(不知道根据何在?现在的停车场人手似乎早就满了)。

吴常委的建议,肯定会令有关部门欢欣鼓舞(当然也有副作用,到底归谁垄断?也许会有一番竞争乃至厮杀),但是老百姓肯定不会高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国家垄断的事业,似乎对老百姓都不怎么样。石油垄断,国外涨价,咱们跟着涨,说是跟国际接轨:国外降价,咱们不降,说是坚持中国特色;电讯费用,硬是比香港贵十倍以上,移动通讯,某些地区到现在依旧坚持双向收费:公路收费,原来说的是收费还贷,一垄断,贷款还完了,收费却没完没了。眼下吴常委提议停车场也要垄断,而且大幅提高收费标准,小老百姓一听,明显的感觉到腰包又要瘪了。只要垄断了,不用提,后面将大幅度涨价,想怎样就可以怎样,提到每小时100元,老百姓也没辙,要不怎么叫垄断呢!

咱们再来看看吴常委的提议的后果。人们都知道,中国的汽车,有相当大的部分,尤其是那些经常开动的部分,属于公车。这些年来,中国人的公车增加速度,绝对要高于私家车,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那些实权部门,公车和变相的公车,居然可以达到人均一辆甚至1.5辆,某些大型垄断国企,比如石油部门,则达到人均两辆甚至更多,连专职的司机都两辆车,一辆公用,一辆私用。公车改革喊了很多年,方案提出无数,就是改不了改不动。这样的公车,根本不在乎停车费多少,如果停车场被国家垄断了,正好钱从这个口袋进了那个口袋,所以,提高停车费,对这部分车没用。对于私家车,提高停车费,的确可以起到缩减保有量的作用,或者让它们少出来上路,但是,少出来之后,停车费的收取,也会减少,自然也起不到补助公共交通的作用,公共交通事业也还是发展不起来。

有权者不在乎收费,因为可以报销,有钱者也不在乎收费,因为那微不足道。只是苦了中小民营企业,它们的经营成本会因此而提高,更苦了那些开破车代步的小白领,公共交通没有起色,代步的小车成本大幅度提高,不用呢,要迟到、丢工作,用吧,停车费大幅度提高,每日得多掏多一倍的银子。吴常委的提议如果真的实行了(这个可能性还真不小),那么,最可能的结果是,公车改革彻底泡汤,公车数量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也大幅度增加,私家车保有量萎缩,尤其是小排量的车更加萎缩,收费员的就业没增加,小白领失业率提高,中小企业破产增加,也顺便增加失业,可尾气污染却依旧严重。

同类推荐
  • 封清英烈传

    封清英烈传

    千古奇耻剃发辱,泱泱华夏民族恨。可叹世人多健忘,亡国犹唱后庭花。屠戮千万同胞仇,篡改历史太欺人。奸淫掳掠无不做,富贵荣华却逍遥。试问天理何处在,公道真理何处寻。愿梦手提九龙剑,诛灭满妖驱鞑虏。千古奇耻凭空悼!这是一场尊严之战动乱的时刻,屠戮千万炎黄子孙,践踏民族尊严,篡改历史,罪恶罄竹难书。这是一场尊严之战!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本书包括人物春秋、要事回眸、史迹觅踪、典制与文化、历史典故等。
  • 一本书读懂英国史

    一本书读懂英国史

    要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人称它是“小店主国家”,它却自称“日不落帝国”!有人说它偶然发现现代之路,它却说这是历史的必然!它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来,却开创了文明之光!它曾执世界权力之牛耳,却在时代潮流中没落!大国的兴衰与崛起,殖民的辛酸与血泪,皇室的阴谋与爱情,文人的才情与抱负,一幅绅士般优雅、海盗般冷酷的英国历史画卷就此徐徐展开……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从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文明之火娓娓道来,讲述欧洲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的种种。在这里面,本书共分四大章,有发明的喜悦,有战争的痛苦,也有令人敬佩的哲人、英雄,当然也有令人痛恨的战争的发动者。所有的一切都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我们依然能触摸。我们精心编写这本书,就是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能从中收获到一些东西
热门推荐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一部比较系统、经得起研读的观念史和当代文化理论批判专著。这是一次把国外教学和研究同国内语境下的思考结合起来的尝试,更具体地说,是一次打通中西学术规范、话语界限和思路的努力。内容取自2002年春季和夏季的两门研究生课程。一门是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开设的专题研讨班,Modernity and Identity: Universalism and Its Discontent (现代性与认同:普世主义及其不满)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英文,对象是比较文学系和其他文科系的博士研究生,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理论背后的观念史、社会史和政治哲学基础。
  • 随身空间之末世丧尸女皇

    随身空间之末世丧尸女皇

    本文一对一,女强一男强,宠文,女主狠辣护短,男主腹黑无良,本文讲的是女主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变成丧尸之后,如何调教丧尸,压榨丧尸,让丧尸宝宝们弃肉从素,哦,应该是弃恶从善,如果你本来以为自己死的,但你却到的一个种满瓜果蔬菜的地方,你会认为那是天堂?还是地狱?如果有一天你突然醒过来,发现自己的周围像是发生的世界大战你会怎么办?而且当你看到一群丧尸在追着人跑你会以为是世界末日?还是在拍生化危机?想知道我们茹风是什么反应?那你一定要看看,当她醒来看到丧尸在追着人跑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拍生化危机,赶紧去找米拉·乔沃维奇要签名,好吧我们女主那脑细胞还不是一般强,她在看到丧尸吃人的时候,还在一旁点评,“这技术还真不是一般的强,看来生化危机又有新突破,”茹风觉得其实做丧尸也不错,你看她饿的那些丧尸小弟马上去抓食物来孝敬她,她冷丧尸小弟也立马找东西来给他取暖,她一有危险丧尸宝宝第一个挡在她面前,反正只要她一有事情,丧尸宝宝都会为她解决,虽然他们找的吃的喝的都不会自己胃口,虽然他们不爱干净,不过都没有关系,茹风想既然你们认自己做大哥,那她便有着义务来改造他们,也是可怜的丧尸宝宝便天天吃的瓜果蔬菜,日日洗的是牛奶香薰浴,穿衣服打领带,只要人会的茹风便会交他们,于是丧尸宝宝的苦逼日子便开始的,茹风,她是尸中皇者,也是这场灾难的导火线,她本事好意救狗,但没想到那只狗还真应那句狼心狗肺,直接将她咬伤,于是茹风丧尸人生就此开始,茹风本来想就这样混吃等死过完自己的丧尸生活,但却突然出现一群美男,而且美男个个叫着喊着说要娶她,茹风这就奇怪的,以前她那些男友个个哭着喊着说要和自己分手,而现在却有人哭着喊着要娶她,看前面的美男为自己打的昏天暗地,但他们却不知道,早就有人走后门将茹风给拐走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工作就要日事日清

    工作就要日事日清

    诠释了日清工作法的真谛,汇集了日清工作法的基本内容,凸显了日清工作法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做不到日事日清带来的危害,探讨了有效执行、日事日清的基本方法。本书旨在通过培养日事日清的意识和习惯,掌握日事日清的工作方法,构建日事日清的企业文化,造日事日清的团队,培养日事日清的员工,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工作绩效,实现企业与个人的日清日高、不断发展。
  •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本书告诉大家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财富规律和投资理财方面的技巧和观念,能够让你掌握更专业的投资技巧和理财方法,并获得较多的回报,迅速跻身于富人的行列。
  • 阳光总在风雨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

    本书共分为6个章节,"在人的一生中,围绕“风雨后的阳光”这个主题,通过朴实的叙述,真人故事的再现,扰乱我们的心灵。本书用一个个充满坚强与智慧的故事,向读者传达着“风雨后的阳光”这样积极的人生信条。在滋养人们心灵、启发人们智慧的同时,也为生活中充满挫折感的心灵注入更多的鼓励和勇气,总会存在着许多让人难以预料的困难或挫折,帮助人们重新振作,再次扬起生命的风帆。在这本书里,你能体验到生活的感悟、心灵的历练、战胜挫折的勇气、发人深思的人生智慧,这些麻烦会挫伤我们的自信,让你的心灵在故事的洗礼中,品味着意想不到的智慧与快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肺气肿系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气腔增大,并伴有腔壁破坏性改变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包括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及灶性肺气肿等。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常见,它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的肺脏充气过度和肺容积增大的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尘肺、广泛性支气管扩张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凡能引起细支气管炎性变化使气道阻塞,都可引起本病。多见于老年人。
  •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全书精选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议事履职和常委会机关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百余个常用词条,内容涵盖人大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本书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为政治学与法学基础理论、人大制度与人大建设知识、人大机关工作与人大业务知识三大部分,各个部分词条的选择注重包容性、相关性,尽量涵盖较多的知识点和信息量,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词条的解释立足人大依法履职实践,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着重阐明其基本含义、核心内容和相关知识,同时回答人大工作中的疑惑,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具体实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