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400000017

第17章 横议旁论(2)

现在之所以养猪变成了污染,因为现在的农业生产跟养殖业是脱节的。一方面,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不仅土壤日益板结,含毒量日增,而且作物质量下降,残留毒药增加,为了保持产量,又只能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大量的养殖业富含有机质的排泄物,却因为无法处理和处理不当,成为当地卫生环境的破坏者。

需要政府做的,是将不衔接的两边结合起来,推广生态化农业,从根本上减少污染问题,尤其是化肥农药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只要能实现这种结合,养猪场的污染就不是污染,而是一种促进环保的东西。

退一万步说,就算猪场的排污属于必须清除的污染,但是这种污染对人的危害,显然没有化学品对人的危害那么大,也没有空气污染那么直接而且无所不在。到过珠三角的人都能感觉到,那个地方每日每时的污染危害,其实是污浊的空气,以及已经变得很不干净的水。显然,对于空气和水污染,猪和猪场是不需要负主要责任的,需要负责任的,是那些排污不达标的工厂。

然而,政府对于这些工厂排污的治理力度,远没有整治猪场这样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如果也能照此办理,珠三角的上空就不会还是这样污浊。至于化工厂,全世界都知道它们对环境的危害很大,潜在的威胁更是可怕,前年松花江的中石化污染事件,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但是,各地沿海沿江的地方政府,却往往热衷引进,PX项目刚被厦门人民反对掉,却又移到了漳州。即便在我的家乡长三角地区,很多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源的化工厂,也傲然挺立。

为什么对真正威胁人民生活的污染源,不那么在意,甚至开门揖盗,对小小的猪场,在猪肉如此短缺的情况下,却以治污为名,痛下重手?其原因是养猪业没有多少GDP的含量,而其他的工厂,尤其是化工厂,GDP大大的。

拆猪场,对外宣示的是治理污染的形象,告诉外面的人们,看,我们做了。

改地名

前段时间,河北有担任政协委员的某官员,提议要改省会石家庄的名字,他提出了三个替代方案,一是西柏坡市,一是冀都市,一是北宁市。原来的名字那么“土气”,而且格局小——都几百万人的大省会了,还叫“庄”。

嫌自己所在城市的名字土气,大概是中国不少地方官员的共同心病。犯同样病的重庆万县人成功地把名字改成了万州(州比县大)。其实,万县的改名,很不彻底,不如径直改成“万省”,或者索性叫“万国”岂不更好?

按照这样的思路,中国还有几个大城市也应该改名,而且迫切性更强,比如哈尔滨,满语是“晒网场”,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语是“优美的牧场”,都土气,而且小气,比“庄”也好不到哪儿去。深圳就更惨,明白就是深水沟的意思,不仅土气,而且不吉利,一不留神,连人带马都掉进去。

中国的地名,从古至今,是有改的,以至于我们今天讲一个城市的沿革,总要介绍它曾经叫什么,后来又叫什么。一个名字从古叫到今的地方不多。但一个名字多有相当一段的稳定期,一般不会几十年就变一变。像北京这样,20多年内,从北京变成北平,再变回来的例子,并不多见,而北京的变,是因为地位过于重要,从北洋的民国变成国民党的民国,再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不得不变。

在近代史上,地名变动最频繁的时期,是国人比较能折腾的时候。最倒霉的是北京的东交民巷,闹义和团的时候,被义和团改成“切羊鸡鸣巷”,专门跟洋鬼子过不去,不仅切羊,而且公鸡还叫——中国民俗,鬼怕鸡叫。后来“文革”了,又改成反帝路。

说到“文革”,这是个改地名的高峰时期,我记得我所在那个边疆小镇,也改成了东方红,那个时候,地名叫“东方红”、“东升”、“卫东”之类的地方,大概全国得有上万个,再加上成百万叫这些名字的人,光听名字,就知道中国从山河到人都一片红了。

地名总是改,会让很多人感到不便,地方越大,人口越多,涉及的人越多,麻烦就越大。如果像石家庄这样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真的如某些官员所愿,改了名字,那么全市上下光是改政府机构、国营单位、学校、医院的牌子、公章,商家牌匾,地名标志,恐怕就得花上很大一笔钱。而全市的老百姓,得花上不知多少年,才能适应新的地名。而外面的人恐怕会糊涂上很长时间,总也弄不明白石家庄到哪里去了(去年我找万县的时候,就曾经很迷惑过一阵)。由此造成的混乱、经济损失,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至于精神损失,大概只好忽略不计了。

尊重民俗

据凤凰卫视报道,贵州德江县发生民众围攻县政府事件,少数民众和警察受了轻伤。起因是部分民众要求按传统在主要街道舞龙,但政府出于安全考虑,今年将舞龙区域安排在另外一个地方。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文化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民俗上。在广大农村地区,各种民俗活动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尤其逢年过节,如果没有热闹的民俗活动,比如社火、秧歌、舞龙舞狮,就过得没有意思。

德江的舞龙活动,并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四乡的舞龙队伍进城,在城里主要街道比试一番。四乡的村民进城,城里的居民出来观看,城乡一起热闹。

这样热闹的舞龙表演,放在任何地方,要说没有一点安全问题,谁也不敢说,这个世界任何聚众的活动,都有安全问题,但没有人因为安全问题就不活动了,正像没有人因为担心丢钱包就不上街购物一样。如果真的担心安全问题,多布置一点警力,多注意些隐患就是了。

当然,有人会说,德江县政府并没有禁止舞龙,只是将地点做了调整而已。不过,任何一种民俗活动,都有大致的习惯和规矩,舞龙舞狮在城里的主要街道进行,是一种习惯,但这习惯的背后,隐藏着活动能够持续的强大动力。舞龙舞狮经过城里主要街道的商家民居,背后的隐义是给这些商家和居民带来财运和福气,同时消灾祛难,商家是要看赏给钱的,在哪个商铺前舞的时间长,就意味着哪个商铺给的钱多,商家也借此暗中较劲、竞争。现在类似的活动,商家自不必说,就是国家单位,途经哪个单位,哪个单位也会出来表示一下。这样,舞龙舞狮的乡民,得到了相应的报酬,而看热闹的人,得到快乐,而单位和商家,讨了吉利,皆大欢喜。现在活生生把舞龙迁到一个不相干的地方,这样的舞龙,不仅看的人麻烦,舞的人也没了好处,有谁还会干呢?可以说,这种迁地的决策,等于是扼杀了这项民俗活动,难怪进城的农民要不满意。

很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跟政府处置不当有关。社会管理者要学会尊重老百姓的民俗,尊重民俗就是尊重老百姓的生活、尊重老百姓。当然,尊重的前提,是要对当地的民俗活动有深切的了解和同情。

儿童被拐与社会管理

看网上消息,东莞千余男童被拐,后来平面媒体也报道了,还附有大幅照片,百余对失去孩子的父母走上街头,沿途派发寻人启事。据很多家长称,自2007年起,已经有过千名男童遭拐带,失踪地点遍及东莞各镇。虽然当地政府认为家长们报称的失踪儿童数量有些夸张,但几百人肯定是有的。

如此规模的儿童被拐,说明在东莞这个地方,诱拐(据说还有明抢的)儿童已经成了一个具有规模的产业——一个黑社会性质的产业。

这样的黑社会产业,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是相当发达的。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往往伴随着黑社会的成长,黑社会跟正常社会一样,需要产业来维持生计,一般来说,做土匪强盗打家劫舍,并非黑社会的“正道”,因为这种行业比较容易暴露,招致政府的围剿,他们的“正道”产业,一般是黄、赌、毒,除了这三样,诈骗和拐卖妇女儿童也是其中的大项,那时候,拐卖儿童被称为“拍花”,被传得神乎其神,说是可以用迷药把人迷住,使其自愿跟着拐卖者走,但更多的可能只是用迷药把人迷昏,方便行劫。

那时,拍花的人多半是有组织的,盯梢、行动、转移、销赃一条龙,甚至很多地方还存在有地下的“入市”,拐来的儿童,统一交由入市的黑社会老大销售处理。在任何时代,都存在这样的市场,没有儿子或者儿子少的家庭,需要男童,因此,男童的生意比较好,女童也有销路,一般是买来做婢女,或者养大以后卖给妓院。在清末的时候,拐卖儿童的恶谥,有时候也被安在西方来的教会头上,但最后核实的结果,会发现其实都是黑社会为了转移目标制造的谣言。

社会形态比较固定化的时候,黑社会往往不发达,因此拐卖儿童的也比较少见。前现代的城市,政府对于街坊居民的管理比较严,而农村存在各种乡社组织、宗族组织,基本属于熟人和半熟人社会,连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和艺人都脸熟,给流民社会留下的空间不大,如果有帮会和秘密宗教组织敢于做拐卖儿童这种伤天害理之事,那么,很快会招致民间社会大规模的讨伐和打击。

但是,到了近代的转型时期,现代城市扩张,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新兴的城市没有原来的维系模式,大量流动人口也使得政府原来那套固定化的居民管理模式失效,城市和集镇流民大幅度增加,农村原来的乡绅和宗族自治的结构也遭到破坏。结果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对于人口和社会管理,都逐渐处于脱序状态,因此给黑社会留下了大量的空间。事实上,从清末到民初,中国的帮会和秘密宗教,一度占据了社会的小半壁江山,上海的帮会老大被人称为“闻人”,活跃在社会各个阶层,政府也不得不依靠他们来维持秩序。直到抗战前夕,这种情况才稍有好转,政府对于非固定化的人口管理,有了一点门路,但这个过程又很快被日本侵华战争所打断。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至少在人口与社会管理方面,跟清末民初有些相似,都处于转型的当口。改革前,所有人都身属一个单位,或者工厂街道,或者农村公社,政府习惯于固定化的管理方式,户籍、居住地、工作地点,大体固定,按图册、地点、单位索入,大体跑不了。改革以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带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那种从原模式中衍生出来的收容管理办法,由于弊病过大,经过孙志刚事件之后,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包括珠三角这样高度工业化的农村地区,还没有学会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动态地管理人口,旧体制下的户籍制度,也部分阻碍了管理上的进步。因此,在治安管理和人口管理方面,像东莞这样的一些地区,的确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为黑社会的滋生壮大留下了空间。

东莞如此大规模的儿童走失,说明珠三角地区黑社会的这一产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而且组织严密(其他地区,也有抬头之势)。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的人比较多,很多人不甘于遵行现行的一胎化的人口政策,于是儿童尤其是男童的市场需求增加,也促进了这一罪恶产业的发展。

不消说,这种黑社会产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属于罪孽深重的犯罪,应该加以严厉打击。但是,真正想要使打击奏效,绝非简单加强警力可以实现,必须伴随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回到从前,已经不可能,不要让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固定化的户籍制度,成为人口管理的障碍。应该实现居民一体化,落地即可获得就业,租购房即可得到当地居民身份,同时完善金融、社保、医疗体系,使大多数状况下的流动人口,处于可以追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黑社会也许无法完全根除,但至少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拐卖儿童这样的恶罪,也可得以有效控制。

不能用一个错误修正另一个错误

这年头,政坛的新闻总是比较多,不仅多,而且具有某种娱乐功能。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吴晓灵女士,建议国家垄断城市路面停车场,大幅度提高停车费,用来补贴公共交通,从而减少汽车导致的空气污染。(据2009年4月24日新华网)

现在汽车尾气污染很厉害,据说已经成为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保有量,这种方案已经被人提过多次。而吴常委建议的创意,在于国家垄断停车场,“大幅度”提高停车费,比如从1小时10元,提高到20元。据说,这样还可以增加就业(不知道根据何在?现在的停车场人手似乎早就满了)。

吴常委的建议,肯定会令有关部门欢欣鼓舞(当然也有副作用,到底归谁垄断?也许会有一番竞争乃至厮杀),但是老百姓肯定不会高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国家垄断的事业,似乎对老百姓都不怎么样。石油垄断,国外涨价,咱们跟着涨,说是跟国际接轨:国外降价,咱们不降,说是坚持中国特色;电讯费用,硬是比香港贵十倍以上,移动通讯,某些地区到现在依旧坚持双向收费:公路收费,原来说的是收费还贷,一垄断,贷款还完了,收费却没完没了。眼下吴常委提议停车场也要垄断,而且大幅提高收费标准,小老百姓一听,明显的感觉到腰包又要瘪了。只要垄断了,不用提,后面将大幅度涨价,想怎样就可以怎样,提到每小时100元,老百姓也没辙,要不怎么叫垄断呢!

咱们再来看看吴常委的提议的后果。人们都知道,中国的汽车,有相当大的部分,尤其是那些经常开动的部分,属于公车。这些年来,中国人的公车增加速度,绝对要高于私家车,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那些实权部门,公车和变相的公车,居然可以达到人均一辆甚至1.5辆,某些大型垄断国企,比如石油部门,则达到人均两辆甚至更多,连专职的司机都两辆车,一辆公用,一辆私用。公车改革喊了很多年,方案提出无数,就是改不了改不动。这样的公车,根本不在乎停车费多少,如果停车场被国家垄断了,正好钱从这个口袋进了那个口袋,所以,提高停车费,对这部分车没用。对于私家车,提高停车费,的确可以起到缩减保有量的作用,或者让它们少出来上路,但是,少出来之后,停车费的收取,也会减少,自然也起不到补助公共交通的作用,公共交通事业也还是发展不起来。

有权者不在乎收费,因为可以报销,有钱者也不在乎收费,因为那微不足道。只是苦了中小民营企业,它们的经营成本会因此而提高,更苦了那些开破车代步的小白领,公共交通没有起色,代步的小车成本大幅度提高,不用呢,要迟到、丢工作,用吧,停车费大幅度提高,每日得多掏多一倍的银子。吴常委的提议如果真的实行了(这个可能性还真不小),那么,最可能的结果是,公车改革彻底泡汤,公车数量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也大幅度增加,私家车保有量萎缩,尤其是小排量的车更加萎缩,收费员的就业没增加,小白领失业率提高,中小企业破产增加,也顺便增加失业,可尾气污染却依旧严重。

同类推荐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本书作者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您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本书着重注意的地方。专家们关于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试图从正面进行阐述,提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看法,以论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
  • 老陈说鄱阳事

    老陈说鄱阳事

    本书是江西省鄱阳县电视台开播的《老陈说鄱阳事》一档节目的文学结集。在书中作者较完整系统地回顾了鄱阳历史的悠久和鄱阳文化的璀璨。
热门推荐
  • 少年丞相本红装

    少年丞相本红装

    二十一世纪顶级杀手的她魂穿异世,双亲早逝,爷奶相依。她不信神不信佛更不信命!是女子又怎样,女扮男装行天下,书院青楼任穿梭!即便女儿身被识破,她仍旧做着世人眼中惊世骇俗之事,只因为她本就是属于异世的魂魄!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为报家仇,看女主如何穿梭于几国,经历了怎样的光怪陆离,才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丞相!★★★他,一身黑衣,俊美如雕刻般的俊脸冷如寒冰,身为南宫国的冷面皇子,却只为她一人展开笑颜。▲▲▲万山丛林之间,万丈悬涯之上,一席白衣的她遗世独立,风华绝代。只见她一手捂着受伤的腹部,面对着千军万马,笑容浅浅淡淡。“我夏候宣要不想被你们捉到那你们就是妄想!”狂傲的话语让听见的人都为之一振,这人莫不是……只见她转身一跳,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她已经向悬涯之下扑去,给众人留下一个白色弧度便消失不见。“不……”远远的一黑衣男子骑马而来,人未到,声先至,那撕心裂肺、痛入骨髓的声音让所有人都震撼当场!……此文美男多多,但绝对的1对1~~~~~~此文文讲述的不只是爱情,更有亲情与友情。◆◆◆请各位亲动动你们的小食指,收一个,嘿嘿……★
  • 简单省时一碗汤

    简单省时一碗汤

    《美食天下(第2辑):简单省时一碗汤》教你做出简单美味汤。无论您是上班族,还是宅家族,只要按着书中讲解下手操作,无需昂贵食材,无需费时费力,即使是新手的您,也可以得心应手地做好属于自己的爱心靓汤啦!
  •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本书在系统收集整理巴菲特本人炒股论述的基础上,按照投资操作中选股、估值、市场、买价、组合、持有6个基本步骤,根据巴菲特60多年的投资经验,结合有关炒股投资的研究成果,归纳和分析巴菲特式炒股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技术细节,使本书成为一本巴菲特为炒股者讲述如何在投资股票投资市场上赚钱的详细教程,是炒股者在短期内系统学习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的最佳选择。另外本书整理了巴菲特大量精彩的投资智慧妙语,总结了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有关研究成果以及巴菲特经典投资案例分析了这些原则的实践应用,力求为国内广大炒股者学习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借鉴、参考和帮助。
  • 蝶葬

    蝶葬

    为何高崎舞会从一个善良智慧的天才女子变成荼毒人类的恶魔?为何深爱着林京道的曼莎会把自己的亡魂寄居在高崎舞的冥所——那个通往长平坊尽头古宅院的八音盒里究竟隐藏着什么?
  • 清谈墨子

    清谈墨子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郭沫若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本书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的作者李劼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一生留有五、六百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他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已经成为传世之作。李劼人先生被他的同学郭沫若称为“中国的左拉” ,他的三部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李先生从1935年起写了三个连续性的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第一部),描写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生活。这三部小说都以作者的故乡四川为背景。
  •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智慧定理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智慧定理

    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媚宫

    媚宫

    他没有作声,更加大力地在她白皙的肌肤上烙下青紫吮痕。每到之处,那痛至极点衍生而来的快感,让她的心,越来越沉。她装作满不在乎,选择闭上了眼睛。睁开眼后的她,眼神鄙夷高傲,唇边噙着一抹薄凉的冷笑,对着强行索欢后的桀骜男人说道,“你还不如一个太监。”他一把将她紧紧搂在怀中,可是却感觉不到她的温暖,浑身笼罩在寒意之下。他终于知道,自己伤她有多深。他终于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缡络……结局一对一简介可能还要改,喜欢就票票收藏,留言鼓励个吧。推荐好友的文漫沙罗的《冷妃侍君》念秦的《特工宠后》落雪轻盈的《恶少的换妻游戏》淡漠的紫色《缠绵不休》推荐好友的女强文苹果儿的《迷你女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