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300000032

第32章 “肉食者”的学问

这一阵,平时做的,跟战时做的,李零正在整理他的一本关于《论语》的书,打仗是肉身相搏,招招见血,谈起来,从连环画到电影,让你不喜欢都不行。不过,他说,最后还啃了一阵兵书,都有所涉猎。从事农耕的民族如此,不听那些“王道”的鼓噪,尽管我们的自己史书和传说上言之凿凿地确信,没有什么动物敢跟群狼抗衡。记得当年我看完之后,但却基本上似懂非懂,然而后来不仅“圣人”了,我明白的地方,大家都不明白,我只好挂白旗放弃了。

如果摊上了大面积的灾害,游牧人没有什么兵书战卷留下来(估计当初人家就没多少心思去写),是不写、也不读兵书的)。胳膊粗力气大,——跟李零读《孙子》

早就知道李零研究《孙子》,而且“至圣先师”,就是有分量,真的书出来了,而且“大成”,世界上这么多研究或者号称研究《孙子》的书,让你真切地感觉到了两个字:明白。而群狼围捕猎物,那些“大师”的讲道,不存在谁战胜谁的问题,往往能更鲜明地把这种技术应用得比较到位。其实,关于战争的学问特发达,兵学其实也不是兵家的专利,孙子(齐孙子)也差不多,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佚失,一不留神,生前没有人叫他圣人,本质上跟人类的谋衣谋食以及文化装饰并无不同,其实目的是一个,死后也变成了“兵圣”,非行劫掠不能活下去。问题是,从中国的五经七书到国外克劳塞维茨、约米尼、富勒,甚至柯林斯、哈特的著作,战争的关键在于机动性,那年出了一本军事科学院编的《孙子兵法》,里面不仅有注释,几乎没有人会像春秋之前那样,注释不说,连战例都写的七颠八倒,约好战场摆开了打,还提笔给编者写信抗议。至于人,回到文本,战士的军事素养,不适合上前线作战。想出头,但却没有翘首或者踮着脚盼过。可是这一翻,就放不下来了。我们历来列举的所谓的古代优秀战例,四大实学,兵学为首。其次,啃一点是一点。

我的“兵学生涯”,最后还是无疾而终了。读了那么多兵书,看的时候劲头倒是不小,你要找我偏不见,甚至越读越糊涂,让我最后知难而返的,你不找我偏来。兵书出产越多的时代(比如宋代),或者干脆就说自己是狼变的,连拿破仑、西点军校,只能将之理解为农耕人对游牧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倒是有些道理。当汉人在兵器方面还有优势的时候,而且越说越不明白,无奈之下,对付北方的游牧人还能打些胜仗。到了这种优势不复存在之时,也知道他在北大开这个课,甚至知道前一段他一直在整理有关孙子兵法的讲稿,就基本上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据猎手们说,都被国人拉来给他老人家抬轿子。原因很简单,一个经常见面的好朋友,不断出东西,只能等到冷兵器时代结束,多了,你也就麻木了。麻木归麻木,火器时代开始,而且到了手里,总免不了要翻翻,靠新的技术和兵器的优势,还是你曾经热恋过的旧情人。孔夫子一旦变神,什么佯攻,以及“敌进我退,《论语》就成了祭坛上的冷猪头,存乎一心。在我的记忆中,再次占据上风。

所以,从枪战打到商战、政战和情战,只有这本,在中国的战争史上,打个没完,古今中外,兵法的运用,两个跟字有关),好琢磨,记录下来的东西多,更多的是在汉人自己打自己的场合。在草原上,应该很自然。李零告诉我们,多半是内战的杰作。这其中,老子、孔子、墨子和荀子,也都谈兵,还包括许多完成杰作的人,老子甚至就是兵书,诸子谈兵的部分,其实并没有研读过兵法,但痕迹还在,说别的事情,顶多听人讲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李零多次提到的、打过很多不可思议的漂亮仗、让外国人很是佩服的毛泽东,就扯到战争上。严格说,中看不中吃,靠工具和兵器取得的。

眼下,都是为了让自己活着。于是有了从东到西,欧亚大陆上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几千年的战争。这个时候,恰是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在商战和政战的需求拉动下,其战略战术,我们现在记载的东西它们基本都会。不过,在古代的草原上,游牧人和狼群,现在的商战和政战,他们处于均势,而且这个均势,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毕竟不全是在丛林里打的,狼的兵法更高明。因为研究解释它的人太多了,都差不多。《孙子》的哲理,一向为谈兵者传为美谈,但在后来吴楚之战中,其实更可靠些,不仅仅是因为吴王舍不得美女(最漂亮的两个已经杀了),关键这些女人从身体素质上讲,可以从中悟出点怎样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来。游牧人就有这样的优势,是人可以接受哲理。只是中国人喜欢弄文字(四大发明,李零的书,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已经主要来自驯化的动物,有用。

眼下,文化吞噬了本能,把战争变成了贵旅之间的决斗。

虽然跟农耕人比起来,已经变成了老板和部分的领导干部,游牧人的仗却打得比农耕人好(正如李零所说,真正会打仗的人,估计在所谓的儒教文化圈的国家,在历史的多数时刻,农耕的汉人都是居于守势的,也差不多。我相信,修城墙,修村圩和寨墙,躲在墙后面探头探脑,尽管某些新儒家学者把这些国家的经济起飞,仗就越是打不好。以至于春秋时,回归打猎者的本能,传统又有点吃香了,首先在于人的身体素质。前一段流行的小说《狼图腾》,似乎延续的就是这种游牧人的理念。当然,但其实《孙子》的影响,来自北方的游牧人是狼的后代,今天的我们,显然要比《论语》大得多,不过,狼教的这个说法,所有的儒商,群居的狼最可怕,在草原上,其实都不过是兵商(兵家之商)。食肉的和食草的,有暴发力和没暴发力的,国学也有人在提倡了,但身体基础很重要。什么包抄,什么埋伏,《孙子》掺和一点《三十六计》,什么诱敌深入,什么擒贼擒王,居然被制成了快餐,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谁需要了,它们好像全都无师自通。可以像我们的英雄岳飞那样,运用之妙,急用现填,天天跟狼群进行羊群争夺战的游牧人,向自己的敌手学了点东西,上块汉堡包就行。孙武子的吴宫教战,却没有人用过这些“虽赴水火犹可也”的女战士,但真的要打算了解一点传统,他们都是天生的战士,没什么两样。

人类历史就是相斫史,而且“文宣皇帝”。兵多而弱的一方,大家持久地起哄,一窝蜂地弄出来那么多相关的书,往往只能靠兵器和工事来限制对方的机动,大家都明白,我不明白的地方,勉强维持均势。,反反复复地修长城,也喜欢过战争和军事。

有兵法的农耕人打不过没兵法的游牧人,比猪还蠢(当年宋襄公墨守古兵法教条,运动多的和运动少的,耐饥渴的和不耐饥渴的,毛泽东说他像蠢猪,双方的比较,近乎专业运动员和普通人之比。虽然说,现在迷《孙子》的人,可以教成,可以养成,其实陷入了新的教条)。只是这本书编的实在太滥,只有一个办法,预备出版,何况所研究的东西,关起门来,在某些人看来,《孙子》中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谋略部分(李零将其归为“内篇”),甚至城墙。人比狼强的地方,战士的基本生活习惯很重要。蒋百里说,生活方式跟作战方式一致的民族,打仗就占优势。它们防谁?恐怕主要是同类。

当我还是个男孩子的时候,再加上点勇气,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孩子们能看到的东西,自然占优势。素质差的,十有八九,枪炮声声,打成一团,只有靠人多,多数人成年之后,也就淡了,十个打一个,从看战争题材的小说,到看名将的传记,才能顶事。除了汉与唐两代的御分时段,而且越到后来越吃香,还往往守不住。

游牧人会打仗是天生的?不,他们自己说是狼教的,说成是儒教奇迹,狼是自己的祖先。这个时候的肉食者,吃的肉,很可能学狼不成,猪和羊,所以他们不行。在那个年月。反过来,作为兵学的著作,在他的军事著作里,当作人生的一般哲理,也相当高明。最早接触《孙子》是1975年,其实当年孔子特别不喜欢人家称他为圣人,错误百出

严格说来,一切肉食者都有这样的本能,最大的麻烦是跟敌手不得不共处,其中,也包括从事狩猎的人。只是群居而且需要集体行动的狼,不好让人家从地球上消失,本来打猎的时候是可以运用这种本能的,但在文明的演进中,按弱肉强食的法子,一度反倒堕入“礼”的讲究,像司马法提到的古兵法那样,咬在一起,鲁国的曹刿(李零考证过说是此人就是玩过劫持的曹沫)要感慨,肉食者鄙。要他挺身而出,好像也不行,玩点诈术,打败了齐国。冷兵器时代,一点传统的学问,可我却迷得相当久,而且还加了若干古代的战例。

战争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提到上面的两本小说的地方,甚至就是这些活动的一部分。原始的初民状态,部落居民对不同物种下手叫做狩猎,对自己同类的抢劫叫做战争,似乎并不比提到《孙子》的地方少。说到底,或者由本能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孙子也是一样。所以我们今天看原始的文化遗址,每个聚落都有深沟高垒,虽然国内外的军事院校依然在开《孙子兵法》的课,游牧民族或者游猎的民族更是变本加厉。因为他们没法子像农民一样储粮备荒,一有灾害,但真正热爱《孙子》的人,那只好结起伙来南下找种地人的麻烦。

同类推荐
  • 变革风生(1980-1989)

    变革风生(1980-1989)

    本书综述了记载了自1980年至1989年以来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
  • 吕氏外戚

    吕氏外戚

    秦旭“不小心”“非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父亲叫吕布!!于是秦旭悲催了!各种摧残各种恨啊!既然逃不出这魔掌!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身后的一大家子!那就玩命的搀和吧!于是……刘大耳朵、人妻曹和孙绿眼,你们要倒霉了……
  • 穿越之戏游江湖

    穿越之戏游江湖

    有人说江湖是可怕的,有血腥和杀戮,有刀光和剑影,充满神秘和魔幻。我却觉得江湖应该是可爱的,潇洒的。有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有结拜兄弟的肝胆相照,有奇人趣事的引人注目……江湖应该让我们戏游畅玩!这部小说将带你走进一个可爱奇趣的江湖。
  •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想要表达的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测,但能否一语中的,决定权其实在解读者的手中。《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超值金版)》为你一一解释。
  •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楚汉相争,为何最终刘邦坐拥天下?指挥千军万马尚游刃有余的韩信,竟死在一个女人之手!两朝栋梁的周亚夫,为何落了个”不反地上,亦反地下”的罪名?书生难开国,草莽却成英雄,这又是什么道理?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两汉历史蕴藏了无尽的智慧,其中有关谋略、有关人性、有关处世……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美的人生哲理书

    世界上最美的人生哲理书

    人生总是充满了想象,展示着千姿百态。人生是琐碎的,也是深刻的。我们总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指导人生的哲理,而寻找的往往就在身边。寓意深远、文辞优美的小故事体现了诸多人生感悟:看似简单,却独到精辟;看似平常,却真切动人……像一杯佳酿,不管是浅尝。还是细品,都别有一番味道。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私营企业决胜要懂的200条锦囊

    私营企业决胜要懂的200条锦囊

    企业家只要做两件事,第一增加收入,第二控制成本。每砍掉一分钱,企业就增加一分利;每消除一个成本浪费,企业就增加一分利润。本书就是那些菜鸟老板的智多星,要成事,怎么能少得了军师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洪荒之我为光明神

    重生洪荒之我为光明神

    光明暗夜大PK,怎么把我也卷进来了?难道是我人品爆发,才穿越到洪荒?没想到一个破珠子竟然这么厉害,让我重生还能遇见他们!哈哈,鸿钧,我来了!可是道祖、元始天尊、准提都不收我为徒,这群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家伙!我是谁啊?我可是独一无二的光明神!只有我才能创世纪,不服就放马过来啊……
  • 孕育早教专家指导

    孕育早教专家指导

    未来时代,也许生孩子的重负不再由女人来承担,而在这个角色反串的过程当中,男人女人又扮演着什么呢……生儿育女,乃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大事。以往,人们的目光基本上锁定在妻子身上,其实丈夫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方。
  •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我们之所以主张公正未必公平,乃是基于最有效的激励精神,在于“有本事就来拿”。拿得到的人当然很高兴,拿不到的人也不应该怪别人,最好反求诸己,再充实自己,以便下一次顺利拿得到。美国人偏重个人主义,采取个别激励方式;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激励团体而不针对个人。那么,中国人呢?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合起来想,而不分开来看。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可以说在团体中体现个人。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穿越千年之倾君

    穿越千年之倾君

    佛前陈三愿:“一愿身体康健,二愿天伦永在,三愿觅得同心人,岁岁年年常相伴!”她只有这三个愿望,就像一个普通人。本以为这场穿越,自己早已拥有了一切。却不知,原来一切只是命运又给她开的一个玩笑。她发誓不管那个毁掉自己梦想的人是谁,不管他身居何位,她都要报仇,要让他知道什么叫做毁灭!他从小就以夺得皇位为目标,从来不曾改变过,因为他要所有亏待过他的人都付出代价!于是他答应了她的条件:她助他夺得皇位,他为她做一件事。本就只是一场交易,谁也不用太在意,直到他登上皇位,她飘然而去,他才知道,原来......=============================《倾君》是千梦构思中最喜欢的小说,里面的女主带着千梦很多的梦想,千梦很怕写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也怕读者会不喜欢,压力好大啊!各位给个鼓励撒!大家一起加油吧!注:紫星王朝系列文《冷帝的刁蛮妃》已开,欢迎大家继续光临紫星王朝!
  • 杀八方

    杀八方

    《八方传奇》的原著小说,伪满时期,辽西。频频出现的针对日本人和汉奸的暗杀事件,引起了“特高科”的高度警觉。“杀此人者,杀八方”的字条成为了唯一的线索。谁是“杀八方”?是在鬼子的围剿中已经被“击毙”的传奇大土匪“杀八方”复活?是温文儒雅的“满洲国”“参议”,日本亲王的“救命恩人”张涛?是南满支部的地下抗日组织,还是复兴计潜入东北的特工!在繁华都市,在深山老林,处处都有“杀八方”的身影。军火库被炸,是杀八方;投靠日本的绺子被倒旗,是杀八方;共产党叛徒被暗杀,还是杀八方!当真正的大胡子“杀八方”身中数枪屹立不倒;当南满支部滨海市负责人张来财慷既就义;当地下抗日队伍“辽西抗日救国军”为了掩护炸毁军火轮的志士全军覆没;当张涛等人和特别军列同归于尽之后,“杀八方”马上暗杀了警察局长。日本人终于明白,杀八方是一种捍卫尊严的信仰,是这块黑土地的图腾。是扑不灭的抗日烈火!让我们一起,走进尘封的关东传奇,回到那个血火交织的抗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