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300000029

第29章 家族架构与公司架构

——关于“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思考

“封建”和“郡县”,属于中国古代制度的大框架。自秦统一以来,哪种制度更好,就一直争论不休。虽说“历代都行秦政事”,但封建也并没有真的全身隐退,时不时地就冒出头来,在郡县之中插上一脚。西汉初年大分封,到了刘邦的重孙子辈上才摆平。此后西晋、元和明初,都部分地实行过分封。到了晚近的光景,史学界由于五段论的思想指导,传统的封建和郡县的争议就更是显得夹缠不清,只好自我解嘲说此封建不是彼封建,硬性地将传统“封建…‘郡县”话语中的封建,跟feudalism划清了界限。其实,在所有的政治名词的英汉对译中,以封建(或封建主义)来翻译feudalism,要算是比较贴切的一个。这个词,无论古义还是今义都差不多。如果说,要在中国找类似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feudal system)的话,我们的西周时代,所实行的被称为封建的制度,倒真的很像。

不过,当年欧洲的封建国家,是在蛮族入侵颠覆了古罗马帝国之后建立起来的,大多是武人的联合体,封建主和国王之间,实际上是共生的,彼此间往往不见得有血缘关系,而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其主干部分,却是统治家族内部,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亲疏远近权力分配的游戏规则和权力结构。在王朝的框架内,嫡长为天子,余子封为诸侯,天子为大宗,诸侯为小宗;到了诸侯层次,则继承爵位的嫡长为大宗,其余的封为卿大夫为小宗,依次类推,到了士这一层次为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士以下就变成平民,也就是说变成被统治者。这样的封建制,从治理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属于一种家族架构的层级治理形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经常批判的“家天下”模式。

相对应的,自春秋开始孕育,到秦统一定型的郡县制,由于治理不再依靠血缘家族成员,而是设官分治,由官员代表皇帝统治,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这样的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很有点像现代社会的公司企业。

显然,从统治绩效上看,公司架构的国家机器更有效率,能够比较好地利用土地、知识、人力甚至商业资源,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郡县制的形成过程,从春秋到战国,留给人们最明显的印象就是,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春秋初年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了,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作为最费钱的一项买卖,战事的规模和烈度,可以折射出郡县制的效率。套用一句现代管理学的术语,可以说,郡县制的目标选项里,效率是优于稳定的。

当然,封建制也不是一无是处。作为一种传统农耕社会中的政治制度,它的稳定性无疑是最强的。嫡长继承余子降封的继承制度,至少在理论上排除了可能的继承纷争。相应的,宗法制度也是一个相对稳固的等级制,所有人的身份、地位,在一出生的那一时刻就已经决定了,他的位置,只取决于他的父亲是谁,他从哪个女人肚子里出来的,嫡还是庶。等级排列的标准非常单一,只有一个血缘标准,所以等级排列的清晰度非常高。如果配之以相应的礼乐制度,在一个生活相对固化的农业社会里,如果制度目标的选项第一位是稳定的话,那么封建倒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在这里,有必要提一句我们历史盛传的“三代”(夏、商、周)的礼乐制度。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集祭祀、宴飨、游乐、教育为一体的仪式。贵族们通过这种定期的仪式,在钟鸣鼎食一抚琴鼓瑟、投壶复射加上诗礼答问之间,即使不能完全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各自认同了自己的位置,认同了整个的秩序。从另一个角度看,封建制也是一种管理成本较低的制度,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封建者,都不用设置太多的官员,配备财政、审计、监察机构,甚至不需要常备军。

当然,这种美好的境况,最终是被破坏了。封建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它的维持,全赖王室对于征伐礼乐的主持,同时需要不断地对外扩张,以满足不断分封的需求。可是王室的扩张能力往往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旦扩张的步伐减慢乃至停滞,就不得不自削王室的领地以满足分封,这样就损害了王室的实力。久之,封建的秩序也就难以维持了。国都残破,平王东迁,势必“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乱的结果最终是郡县制取代了封建制。这个转换,不仅留下了许多关于“三代之治”的幻觉,和九斤老太式的感慨,也给后来的史家,留下了许多疑问。古代的中国,在三代和春秋战国之间,虽然有些许的变化,工具有若干进步和商业有些许发达,但无疑仍然都属于典型的农耕社会。这种社会,选择宗法封建形式的政治结构,应该也是合适的,因为它稳定而且成本低。但问题在于,商之代夏,周之代殷,都是处于政治边缘的某一势力的崛起,整体取代。取代完成之后,原来处于文明中心的文化和制度,当然不会被抛弃。因此,孔子认为,周礼、殷礼和夏礼之间,具有袭承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所谓的三代之间,实行的是大体相近的制度(当然周制应该在宗法封建方面更具特色)。而在东周时代,类似的整体取代的势力尚未形成,楚和秦有些类似的气象,但毕竟力量不足,而且受到中原强大的诸侯齐和晋的抗衡。因此不可能在制度还没有大的变革之前,实现整体取代。更关键的是,春秋竞争中的各个诸侯甚至大夫,在竞争过程中都意识到了直接控制的好处,纷纷想方设法强化自己的力量,开始了大规模的设官分治的历程,县和郡,都出现了(县出现在郡之前)。在这个过程中,士或者士以下的平民读书人的作用日趋明显,他们成为日益增多的官职的受益者。而士之间的竞争,则体现为一种知识的竞争,不仅促进了私学的兴起,而且使得统治者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知识资源的好处。诸侯和大夫之间的竞争,也体现为对利用知识资源的利用的程度,这就更加促进了制度的变化,使制度向着官僚化的方向转进。今天我们一谈起官僚制,头脑里出现的往往是僵化、保守、低效率这样的概念。但是在那个时代,官僚制其实是效率的代名词。原本处于边缘的秦和楚,也由于文化的交流,被迅速卷进这种竞争之中。从春秋到战国的竞争过程中,凡是传统抛弃的越是干净,集权越是彻底,旧贵族势力被打击得越狠,知识资源利用的越是充分,就越是占有优势。最后的胜利者秦,理所当然地是这种新制度和新传统的既得利益者。所以,秦统一后,由于政治学理论所谓的“路径依赖”的缘故,即对距离最近的成功经验的习惯性依赖,必然会选择郡县制,不再封建。封建制对秦的统治者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幻觉。因为他们统一的时候,离这个制度的全盛时期,已经有四百多年之遥了。也就是说,秦之代周,不是一个直接的整体取代,而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到了战国开始,周的名义实际上都不存在了。用柳宗元的话来说,“周之丧久矣”,秦的天下,实际上是跟六国争来的。竞争中,有别于封建制的新制度,得到了很充分的验证。所以,新的时代,只能以郡县始。

现实中,从来不存在什么纯粹的制度形式,郡县制也是如此。按道理,这种制度是一种“公司架构”,但后来的王朝毕竟是有姓的,至少在理论上,属于一家之私。在一个农业社会里,信任或者依靠自家人的信念永远都是有效的,这种传统,不可能不影响到制度上面。可以说,在秦以后的王朝的制度框架中,虽然公司架构占据了主体地位,但家族架构的幽灵却一直在徘徊。两种架构之间的内在矛盾,像一对总在打架的导演,一齐出场,演出了两千多年中国传统制度分分合合的悲喜剧。

自战国以降,西周的宗法制度不复存在。虽然在名义上,天下依然属于一姓,但在结构上,家天下已经成为不可能。无论皇帝有无此自觉,“与二千石(官员)共天下”已经是一种客观事实。但是,在王朝的意识层面,至少皇帝还想当然地把自己的辖境想象成一个大家族,而自己是这个大家族的家长,即所谓天下之大父,而皇后则“母仪天下”。历朝历代所谓“以孝治国”的意识形态,其实部分是建立在这种家天下的沙滩楼阁之上的,一旦到了忠孝不能两全的关口,皇帝天下父的幻象也就撑不住了。做了皇帝的曹丕一次问群臣:“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耶?父耶?”,群臣面面相觑,作声不得,只有邴原勃然对曰:“父也!”到了关键时刻,君臣关系的本质就显露出来了,不管平时装成什么样子,大家彼此其实就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不仅意识形态上两个架构打架,具体的制度结构和政治操作中,矛盾更是无所不在。秦汉的中央官三公九卿,从官衔称谓到职能,都像是皇帝的家臣。汉朝的中朝官,本来也是围绕宫廷事务设置的,而且皇帝也逐渐倾向于用中朝官取代外朝官,总是急着从幕后走到台前。经久不衰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也是两种架构的冲突。

按公司架构的本义,作为世袭制的皇帝,是不应该直接负责国家日常事务的管理的。因为世袭的君主,没有贤能上的可靠性,因为谁也保证不了皇帝的后代,代代都那么聪明,所以难以保证机构的效率。这种事情,只能由行政首脑的宰相和其领导的行政机构来负责,因为宰相或多或少是官僚机构中通过竞争拼杀出来的,具有相应的行政经验。但是作为皇帝,往往不甘心只处于最后决策拍板者的地位,总是想方设法从幕后走上台前。西汉中叶以后,中朝官逐渐取代外朝官,成为行政的核心,背后体现的就是皇帝直接控制的意图,只是这种意图在严酷的现实中,往往成为一厢情愿,除非皇帝心甘情愿地让天下糜烂。事实上,信用私人的结果,大多不佳。历史上的重大制度祸患,外戚、女主、宦官,无一不跟皇帝心中的家族架构复辟有关。而若干次分封子弟以建皇室藩篱的举措,又以失败而告终。有叛国而无叛郡的事实,明白地告诉统治者,在封建的宗法制已经不复存在的条件下,皇位的最大威胁,实际上来自于跟皇帝有同样血缘的自家人。所以,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三省之类的中朝官,又演变成了外朝官。隋唐时,集体的宰相,就是三省的长官,官僚制的自身规律,最终还是将行政首脑从皇家的内院,拉了出来。当然,历史到了明朝,制度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这就意味着董事长直接当了总经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合而为一。宰相实际上是个累死人的活,也许经验老到的朱元璋还可以勉强胜任,此后生长于深宫里的皇帝,不免晕头转向。于是不得不衍生出一个内阁来,作为宰相的替代品。但是由于内阁在制度上并不具有合法的权力,仅仅是皇帝处理政务时的秘书班子,而且皇帝其实也不乐意放弃直接控制朝政的权力。所以,有明一代,只有在皇帝比较清明的时候内阁才可以顶替宰相。而其他时候,则未免宦官专权,朝政一塌糊涂。在皇权和相权的问题上,只有清朝也许可以说是个例外。在没有宰相的情况下却保证了政务的正常运行,这是因为清朝大皇帝比较勤政,而且大体头脑清醒,在军机处的帮助下,基本上可以胜任行政首脑的工作。即便如此,清朝还是显现出更多地依赖制度成例,墨守旧规,官僚制较少自主性的特点。这使得这个王朝在面临西方的入侵,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格外缺少弹性。士大夫尤其缺乏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只是在晚清太平天国扫荡传统的刺激下,才被重新激活。历史上,对王朝政治影响最大的所谓不良因素,有宦官、女主、外戚、实体藩王和权臣的专权,这其中,前四种因素都跟制度的家族架构的阴影有关。如果不是皇帝倾向于相信自家人,轻易地渡让了自己的权力,侵夺了官僚体系的权力,这四种因素本来是不存在的。

按柳宗元的理解,郡县制其创制的动机,可以说比封建制更加自私,“私其一己之戚也,和其尽臣畜于我也”,只是在统治效果上,达到了更加的“公”。其实,如果就统治者的大家族而言,权力都集中在家长一个人手里,不能算是“公”,但从更广社会视角来看,权力毕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分享,说是“公”,也是可以的。王夫之所谓,“俾才可长民者,居于民上,亦何以而非为天下之公。”而且为了保证效率,官僚机构必须由优秀或者比较优秀的人才填充,官员的选拔必然成为王朝政治的核心内容,而且大体上要遵循“选贤与能”的原则,从春秋战国的荐举,到两汉的荐举与察举并存的征辟制,中经魏晋南北朝的曲折,最后演化为科举,都无非是通过某种形式,尽可能将社会上的人才吸纳到官僚体系中来。除了贵族政治复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选拔制度一直都比较注重制度化程序化,注重选拔的公正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公司架构目标选项的效率优先,才导致了选官制度的这种特色。选官制度最后走上了看上去很有现代意味的考试选才,其实也是长期的制度压力导致的。同时,由于在一个基本排除了贵族统治的传统社会,官僚掌握的权力资源效用最佳,人们对“官”也就最重视。因此,官僚的选拔制度及相应的文化,势必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因此人们可以将之称为“选举社会”,或者说“官本位”的社会。在这个问题上,皇帝的家天下感觉则表现为抛开正常的选拔任用体制,任用亲信,不仅体现在买官鬻爵上面,而且还有大量的白板和斜封官员。这种倾向如果跟宦官和外戚这种皇族自家人的专权结合起来,对王朝政治的影响往往是颠覆性的。

皇帝抛开宰相,自己亲自上手抓工作,原因是不放心。虽然说公司架构的目标选项,效率第一,但稳定和忠诚,也很重要。我们说秦汉以后的帝国是公司架构,但那个帝国并不是真的公司,当时也不存在与现代公司制度配套的社会与法律制度,没有一套制度法规保障委托人的利益。在历史上,也存在宰相或者其他朝政的掌控者,一旦大权在握,就架空皇帝,让皇帝当傀儡的事例,西汉末年的王莽、东汉末年的曹操、魏末的司马家族,最终还借此完成了改朝换姓的工作。所以,也难怪皇帝不放心。不过,就像现代社会里的公司管理一样,对擅权行为的最好制约,不是自己亲自操办一切,或者只相信自己家的人,而是建构一种管理机构内部的制衡机制。这种机制,应该说在秦汉以来的帝国制度架构中是存在的,它大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官僚制内部机构设置上的制衡,比如秦汉三公的分置,中朝官与外朝官,以及后来三省的设置,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复核,尚书省执行。二是专门监视官员的机构,监察机构御史台的设置。三是文武官员的分置,互不统属,而且故意制造彼此的敌意和相互轻视。当然,也有制衡过头的时候,比如宋朝,官僚机构床上架床,屋上架屋,一职多官,互相牵制,结果行政效率低到了极点,使得国家难以应付外部的压力。

说到底,中国之所以在秦汉以后,基本上坚持了皇帝加官僚这种制度,或者说坚持郡县制不动摇,甚至多数时候实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主要还是由于黄河与长江的农耕文明区域,面临着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压力,这种压力虽然不是中原民族所独享的,但的确汉人所面临的压力特别巨大而且持久。在铁器普及之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相对于农耕民族,游牧民族具有相当的优势。尽管在文化程度、生产水平诸方面占有很大的先进性,但农耕民族在面对游牧民族入侵时,多数情况下只能处于守势。如果没有比较有效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整合与集中区域的资源,没有强大的常备军,完善的后勤和防御系统,农耕民族一般都很难抗衡游牧民族的定期入侵。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是古代史,中国的历史也是一个世界史,无法关起门来自说自话。

中国历史漫长的郡县制历程,成长和发育起一个高度科层化,分工详细,自我组织,拥有自己的文化和行动逻辑的庞大官僚体系,不仅皇权的统治,是通过官僚制实现,而且皇权本身也受到官僚制的制约。类似的官僚体系,在欧洲,只有到了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在所谓的绝对主义国家形态中才会出现,而中国在此前已经发育了两千多年。要想了解秦汉以来的古代政治,不了解官僚制,显然是不可想象的,“与二千石共天下”,是中国传统帝制的一个最大的特色,以郡县为标志的制度以及文化的影响,很可能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平常所说的“封建传统”,很可能其实只是“郡县传统”,或者官僚传统,大家平素深恶痛绝的官本位、以吏为师的政治文化,无疑都来自于这种传统。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金涛主编的《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巨著,它以年为经,以事为纬,事件的年份极其清楚。它收集材料丰富,对历史事件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所用材料比较真实可靠。这部书行文优美,结构严谨,长于叙事,不仅是历史巨著,也是优秀的散文作品。
  • 读者报·岁月(0223)

    读者报·岁月(0223)

    城市记忆;档案解密;国家历史;军旅时光;年代;奇谈;人世百态;人物轶事;社会万象;新知奥秘;知青频道。
  • 权鉴

    权鉴

    权鉴,鉴前世之兴衰,考权谋之得失,撂放枕边,可以参悟歧途迷津,提首案头,可以明理进退规则。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并旁征博引,总结出历史人物求权的几大途征,既揭示出奸臣贼子的丑陋嘴脸,也展现出忠臣义士的良苦用心。
  • 尽显繁荣(1990-1999)

    尽显繁荣(1990-1999)

    本书主要介绍了1990年到1999年这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涉及我国的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党的政策,经济发展,港澳回归等等。
  • 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

    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

    他们是领袖,是轰动一时的大人物,然而却以不为人知的方式被人谋杀,究竟是什么原因?里面又存在什么惊天阴谋?这就是本书欲向读者揭露的秘密之所在。
热门推荐
  • 嫡女不乖之鬼医七小姐

    嫡女不乖之鬼医七小姐

    一朝穿越,竟是在和亲路上,听说对象是个茹毛饮血的怪物,是个女人都不想嫁。什么?本来就很悲惨了,居然还有强盗来打劫?意思是说,有人连怪物都不让她嫁,半路就想毁了她,让她一生都活在耻辱之中?靠!也不看看她现在是谁,堂堂唐门传人,岂能容人这般赶尽杀绝?[小片段]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有人出高价让某女摸黑诊病。某女摸着“病人”的手:“咦,冰凉?死人?”她不敢置信,摸他胸口,舒了口气:“还好,有心跳。”等她拿脉,没脉博,又疑:“怎么会这样?到底是死还是活?”她去探他鼻息,“病人”猛然一口将她手指咬住,任她胆大都吓得惊呼出声。“女色狼,你摸够没有?”灯亮,却见某男半倚锦绣,笑吟吟。在他周围,起码有不下十人在执烛围观,某女气急,“怎会是你?”“不是我,你以为是谁?情郎?”某男温声道:“现在可不行了,众目睽睽之下,你对我干下这等事,我只好勉为其难让你来负责,你再想着别人就叫红杏出墙,后果好像会很严重。”某女大怒:“你无赖。明明是你设的计,明明我只是给你看病…”“我就无赖,那又怎样?”某女暴走。【推荐星星的代表作完结文】——《代嫁贵妻》
  • 我的老公是阎王

    我的老公是阎王

    冥傲天,地府伟岸的冥王,阴冷无情,嬉闹无偿。听闻他千年前极其宠爱她他的王后,千年后一场浩劫,地狱之花曼珠沙华一夜之间全部凋谢,心爱的王后消失,冥王从此沉睡,醒来之后忘却所有。【宠溺篇】“冥王,王后娘娘跟几个小鬼打架,打输了,正......趴在地上哭呢。”某侍卫向正在画美人的某阎王禀报道。某王眉宇一挑,“传令下去,谁敢赢王后娘娘,统统送去十八层地狱。”画面上呈现出某女趴在地上,双手捶地的痛苦样。*花芊儿,现代都市女郎,圣母般纯洁地怀孕了却不知其爸爸是谁?被迫与相爱的男友闻人阎分手,十月怀胎生下男婴,一夜之间竟变成一个五岁的男孩----冥焰。冥焰殿下来到现世,随着冥焰的出生,圣灵引诱冥王的灵魂附身于车祸昏迷的闻人阎身上,从此闻人阎即是冥王。【冥焰篇】“判官,抱抱。”冥焰忽然张开手臂,朝着他可爱的笑笑。胖嘟嘟的脸庞鼓起,看着实在是想让人咬一口。一双大眼像月牙儿弯弯,额头上的若隐若现一朵艳红的花冥焰扭着胖胖的身子,开始撒娇,手里还是不肯放开判官的胡须,“焰焰的娘亲在凡间,焰焰要去找娘亲。”(一对一,有宠有甜有搞笑有小虐,带点玄幻色彩,但生活在都市时与一般都市文无异,前半部分发生在现代都市,后半部分转移到地府地宫。)---推荐禾子完结旧文《闪婚老公亲一个》---完结文《冷少,夫人来袭》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成功决策(一分钟经理人)

    成功决策(一分钟经理人)

    本书的主人公斯蒂芬综合了生活中多数人的影子,初出校门,他立志成才,渴望建功立法,但他碰到了我们都碰到过的困惑和问题,一度意志消沉。后来,斯蒂芬得到了“一分钟经理人”杰尔先生的指点和帮助,一步步走向卓越,成为杰出的职业经理。一分钟经理模式是当前最浒的管理和工作、生活模式之一;几乎全球一流企业都崇尚一分钟经理,并且大力推广;一分钟经理模式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模式,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这套《一分钟经理人》系列丛书包括了时间管理、销售、领导、决策四个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容易出问题,也最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方面。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小说(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小说(学生阅读经典)

    本书系《名家经典珍藏》系列之一,收录了以“问题小说”而名噪五四文坛的冰心的五十三篇小说,从写于一九一九年九月的《两个家庭》到一九八八年八月最末一篇《干涉》,时间跨度整整七十个年头,“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与呻吟,有压迫与呼喊……”
  • 宠妻自成婚天爱地

    宠妻自成婚天爱地

    她是白城的第一千金,高贵妩媚却又低调。他是白城富家子弟,青年才俊。两人青梅竹马,堪称绝配。两年前,订婚宴迟到,因为一个叫徐晚晴的女人。两年后,婚礼上弃她不顾,因为一个叫徐晚晴的女人。他说:“我会跟你结婚,但是我不可能抛弃晚晴的。”她说:“好吧,你不是一直把我当做妹妹么?那么从此以后,我也只会把你当做哥哥,再无他想了。”应该是舒一口气的,但是为什么他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此为男配)▂☆☆☆☆☆☆☆☆▂而他对她,虽不是一见钟情,但也是三见定情了。红三代官二代的黑狐狸,软磨硬泡,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可以春宵一度~。某狐狸的经典语录:“追老婆要脸干什么?要脸能追到老婆么?像你这样??”“我是个有追求有抱负的男人,我的革命最终目标就是季微然!”片段①:某狐狸:“季小姐,我这幅画可以挂在你的画廊里么?”季微然:“这里有个群众画阁,不过也要看画的质量如何,而且越出色的就可以挂在越显眼的地方。”某狐狸激动说道:“那你看这幅是不是可以挂在大厅的正中央。”身后的助理上前一步,揭开了幕布。季微然:“…….”“宋先生,我正有在画廊门口办个宣传栏的打算,你看你这个是不是可以放在里面呢?”宋狐狸:“……”片段②某日,一双白白胖胖的小手在书桌的抽屉里翻箱倒柜了一番,骤然发现了一份十来张的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利索地从椅子上滑下,五根小胖指抓着某人未曾送出去的《情书》屁颠屁颠地就往主卧室里跑去。宋虫虫:“巴巴,这个字念什么?”狐狸瞥了一眼:“然,你妈妈的名字。”这东西咋瞧着这么眼熟呢,灵光一闪,猛地翻身挡住身后窝在被窝里的女人探出来的好奇目光:“快出去,把东西放回原位!”宋虫虫:“哦,巴巴你怎么不穿好衣服呢?!”小手指指着他衬衫的纽扣,还有那露出一大片肌理分明的胸膛。狐狸压低了声音不耐:“爸爸热,快出去,找毛毛玩去!”若干年后……宋虫虫:“然~”“……”狐狸咬牙切齿,对着电话怒吼:“你该叫妈妈或者妈咪!叫娘我也没意见!!”宋虫虫:“哦,是巴巴啊,然然不在吗?那我一会再给她打,巴巴再见,木马木马!”某男:“………”皮埃斯:甜蜜宠文,男主腹黑优雅,女主温柔不失坚强,本文温馨无误会,男小三女小四啥米的都是浮云,欢迎跳坑!某微双手举高接着美妞们!!
  • 胡桃夹子

    胡桃夹子

    故事讲述七岁小姑娘玛利发高烧时梦见归她保护的一个咬核桃小人(胡桃夹子)和老鼠打架。后来她听了教父讲的故事,认定咬核桃小人就是教父的侄子小朵谢梅。在幻梦中,她与小朵谢梅同游有着蜜饯牧场、橘子水河、香甜蛋糕新村的小娃娃王国,然而她美丽的想象却被大人们斥为胡说八道……
  • 女法医穿越之夫君欠调教

    女法医穿越之夫君欠调教

    <本文一女多男,男主多样,择优上岗。>最强人类学法医一朝穿越,变成了程府最不受宠的小小庶女。爹爹不亲,嫡母陷害,长姐污蔑,姨娘软弱,穿越第二天便被这些人联手安上了一条“故意伤人罪”,连夜送到了乡下庄园,美其名曰——静养。医学狂人陈默挑眉,只要能继续工作就行!于是,陈大法医破天荒的情商爆表,勾搭美男神探,小惑天下名捕,破案也能惹桃花!凭着人情上位,靠着实力让人臣服。等她重回上京都,爹爹谄媚,嫡母委蛇,长姐暗妒,各类牛鬼蛇神纷纷涌了上来,今天一出阴谋,明天一出诡计,明明是励志女强文的性格,却安排了宫斗宅斗的戏码,真当我陈默好相与?!陈默拿着森冷的手术刀,一脸面瘫的斜睨向作者。作者:陈大大大大女王,小的马上让道,呵呵呵,马上立刻现在,就让您出场。陈默满意地收回手术刀。小剧场一:“小默,我喜欢你。”某美男一脸含羞带怯地向陈默表白。“哦。”陈默继续面瘫,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裸男。“你!你到底有没有听到啊?干什么要盯着别的男人看!你眼里还有没有我!”某美男等了半天没等到陈默的反映,开始狂暴掀桌。陈默抬头:“那你也脱光了躺在这里,我也这么专注地看你。”某美男顿时脸色惨白遁走。陈默收回目光,继续解剖尸体。小剧场二:一向淡然的柳乘风俊脸上露出了惶急的神态,偷偷看了一眼没有什么表情的陈默,心中舒了一口气,看来她还没有发现(人家这是面瘫好吗!),看着前方的岔路口,想了半天才抬步往左边那条路走去。陈默的面瘫脸终于忍不住崩溃:“柳乘风!这条路我们已经走了三次了!”柳乘风:我,我,我想和你多走一会儿。想了半天,向来以聪慧无双著称于世的柳乘风却只想了这么一个烂理。陈默向天翻了个白眼:你这个理由已经用了108次了!快点走,要不然等我们到了尸体都要烂了!说完便大踏步地向前,不理那个呆立在一旁的俊美男子。“哎,等等我!”柳乘风赶紧追上——这要是让他一个人走,可不知道要走到何年何月了。————————————————————————————异世励志女强文,女主面瘫,寡淡,冷清但不冷血。请大家大胆跳坑,青夙努力更文!关于验尸术语等均来自百度君,若有指教,欢迎前来。每日一更,若有事情,会提前通知。鞠躬。
  • 千家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家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 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而“千家诗 ”这个书名更是广被采用,例如清代有《国朝干家诗》、民国间有《醒世千家诗》,当代又出现《官厅湖畔千家诗》、《岭南千家诗》 、《外国千家诗》等,不一而足,蔚为大观,足见“千家诗”的影响。 《千家诗(双色注音版)》为“国学启蒙书系列”中的一册。 在《千家诗(双色注音版)》一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 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 轻松快乐地亲近《千家诗》,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千家诗》的魅力,在阅 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