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700000007

第7章 法政六年(5)

他在写给同样热心于朱舜水事迹的读者的信中说道:“钊生当衰季之世,怆怀故国,倾心往哲,每有感触,辄复凄然。”

所以感到“凄然”,是因为“挽近士风偷惰,志节荡然”。这种“人心之颓丧”正是满清贵族统治得以“苟延末运”近三百年的原因。

他对该读者来信中请求协助创立、发展舜水学社一事欣然应允,表示愿为其发展社员,宣传发扬朱舜水精神而尽力。

他后来亦时时以朱舜水的精神勉励自己。可以说,朱舜水的精神成为他一生矢志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一部分动力。

入社会党

《中庸》有这样一段话:“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说,“诚”(真确信实地追求、遵循正道)是符合天意的道理,或说是天赋予人的道理;通往“诚”道路,是人应努力探索追求的。“诚”的表现是不用努力就可以不离开道,不用思考就明白道,从容自然地行道,这是圣人的境界。通向“诚”的路就是选择善而坚持不放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讨,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切实地去做。可见儒家先贤是把思想和实践,即知与行放到同等地位看待的。

不过,不同时代的不同学派或不同学者在如何认识二者关系上面有着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或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明朝末年的顾炎武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和“经世致用”的口号,认为学问涉及从己身到天下国家的各种事务;要求讲大道理的人,首先要从自身的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方面树立与所讲道理相一致的原则,并且应严格遵守,身体力行;还提出读经应该有补于生活、对国家有用,“其用之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于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其著之书,皆以为拨乱反正,转风易俗,而无益者不谈”。

同时代另一位学者黄宗羲针对明中叶一些人“高谈性命,束书不观”的现象,提倡“学必源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

顾、黄主张不以时兴的宋明学者解释或阐发儒家学说的著述为限,而要广泛阅读汉代儒家经典;不仅要读经,而且要读史,还要了解地理、民俗、兵农、财政、典章制度等;不仅要读书,而且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他们的这些主张对近代民族危机日趋加剧形势下“经世致用”思想和“今文经学”的复兴起到开先河的作用。

***幼年所读的书既有“四书”,也包括“史”。他后来选择法政专业,并且一生中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博学于文”、“经世致用”一类的思想已经形成了社会风气。他在介绍朱舜水时,说到舜水论学:“是非程、朱、陆、王而不失其衡,专贵有作用……其尚友古人,尤推重诸葛亮、陆贽”,说明他从朱舜水那里再次得到了学应以致用的思想。

不过,***在分析暗杀和自杀原因,提出弭杀办法时所表达的“人人良心上皆爱平和,则平和自现,人人良心上皆恶暴力,则暴力自隐……万种杀机,一切恶根……是在吾人心造之耳”等认识,表明陆、王心学思想对他是有影响的。同时,他也接受了程、朱的万事万物莫不有理之说。

由此,他开始形成一方面依据“格物致知”的认识路线,力求探索事物之理,同时注重人心的改造在政治与社会改造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将寻理同关注国计民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而不空谈心性道德;把理论探索付诸实践,而不坐而论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他在《言治》发表政见,是前者的反映;而他参加中国社会党,从事实际社会活动则是后者的反映。

1912年冬,***为筹办《言治》月刊,前往北京找北洋法政学校的创办人之一,在国会请愿运动中几次担任各省谘议局领衔代表的孙洪伊帮忙。

在北京期间,***见到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负责人陈翼龙,经过一夜畅谈,“毅然加入”了社会党。他作出这样的选择可能出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他了解到陈翼龙是个有抱负、有思想的人。陈翼龙生于1886年,比***大3岁,湖北罗田县人,“幼聪颖,有大志,年十五有澄清天下之愿,嗣奔走于湘、鄂、苏、赣各地,意在纠合同志,以图起义”。

1909年,陈翼龙在上海担任《神州日报》记者,宣传革命,认识了时在上海担任《民立报》主笔的宋教仁,经宋介绍接触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物。但是他没有加入同盟会和国民党,而是于1911年11月,在苏州和江亢虎一起创立了中国社会党苏州支部。1912年8月,他又同江亢虎一起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担任了支部主任,很快发展了一批党员,并且开始积极筹建平民学校。同时,准备在天津建立支部。

陈翼龙显然没有投机钻营,谋取议席和官位的打算,这一点尤得学习法政却不思做官,痛恨利禄之徒、无耻政客的***的心。

陈翼龙不久后的壮烈牺牲,证明***没有看错人。

二是中国社会党的党纲内容和他的理想颇为接近。中国社会党是在江亢虎于辛亥革命前夕组织的社会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的,总部设在上海。该党宗旨是,在“不妨害国家存立范围内主张纯粹社会主义”。具体纲领8条:一、赞同共和;二、融化种界;三、改良法律,尊重个人;四、破除世袭遗产制度;五、组织公共机关,普及平民教育;六、振兴直接生利之事业,奖励劳动家;七、专征地税,罢免一切税;八、限制军备,并力军备以外之竞争。这些内容归纳起来就是:承认国家的统一和民主,主张改良而不是革命,赞成平等、自由,注重发展实业和教育,反对兵争或以兵为后盾的党争。

这些并非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显然很符合这一时期***的思想。或者可以反过来说:这些纲领对***发生了很明显的影响。

在***看起来,无论该党领导者陈翼龙个人言行,还是党的宗旨纲领,都可以表明他们不是他曾经批评过的“荧惑诽谤,以泄其私举”、排挤倾轧正义之士,以其私心党见误国的“小人”之流或“奸党”团体。他或许认为可以在这样的党内宣传和维护正义、人道,树立真正的,体现民主立宪精神的政党。

1913年2月2日,中国社会党天津支部经过一番波折后正式召开成立大会,***被推举为支部干事。然而,由于内务部迟迟不发批文,警察厅屡加干涉,支部工作一直无法开展。陈翼龙为此数次向内务部提出呈文,以“人道”、“公理”、“民权”、“法律”为武器质问当局,但毫无效果。

不仅如此,半年之后,陈翼龙因与国民党人联系,准备在北京发动反袁活动,被京师警察所侦缉队逮捕,于8月6日杀害于北京。次日,中国社会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勒令解散。

此时***正在北京。

原来,一个月前,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已经举行了首届专科生的毕业典礼。***和同年级的其他一百数十名同学结束6年的学习,离开法政学校。

同学之中有的到政府中谋职,有的进入北洋军官的营幕。***既不想为官,也不想从军。有几个同学邀他到北京办《法言报》,他答应了,于是来到北京。

***在北京期间,正是袁世凯政府准备以武力镇压南方国民党人的革命势力,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则因查到宋教仁被刺案与袁的亲信、国务总理赵秉钧有牵连的证据,认清了袁世凯假行共和、真行专制的面目,酝酿发动“二次革命”之时。6月9日,袁世凯罢免江西都督李烈钧的职务;14日,撤销胡汉民广东都督的职务,任命胡为西藏宣抚使。面对袁世凯的步步紧逼,革命党人仓促应付,7月13日,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首先举起反袁旗帜。

也许由于长达6年的紧张学习结束后出现的一时间无所适从的心理,抑或是因为加入中国社会党,担任天津支部干事几个月来,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而社会党又被宣布非法,强行解散。总之,***在北京期间,产生了羡慕“一种适于出世思想的净土社会生活”的心理。

这是一种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和对假恶丑的厌恶情感的流露,是光明的美好的理想和黑暗的丑恶的现实生活感受之间的激烈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

***从小生活在海边农村,喜爱大自然的恬静和优美。

他非常爱山,每到高山峻岭之地,常常流连忘返,尤其对小时候在家乡每当晴朗的早晨或傍晚向北眺望依稀可见的碣石山更为神往。他和同学一道游览过碣石山的西五峰,那“奇花异卉,铺地参天”,“层层碧叶,青透重霄”的景色有如世外桃源、人间奇境,同都城闹市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喜爱山中的幽静,以至产生过“安得黄金三百万,买尽香山净土,为朋辈招隐之所”的奇想。

少年时长期的传统式以道德理想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奠定了***追求善良的思想基础,而这种教育和单纯的学生经历又铸就了他追求真实的价值取向。

善良与真实的本质要求是明辨是非。时代给予他的价值尺度使他认识到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是“是非颠淆”的社会,因为在封建政治制度下,“豪强霸世,扼抑真机,元恶首虐,僭据崇位”,“口诽腹谤,诛夷立至”。正直人慑于威权,不敢说真话。国家与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原则遂为“曲学”者所创,“人心道术,为所柔敝”,有谁敢发本于良知,出自天性的正直之言,政治上的压迫和道德上的打击立将致其于死地。

***向往共和民主,是因为共和民主将推倒“豪强”、“元恶”,实现平等,铲除社会是非不清的根源。谁知民国肇兴,政党林立,言论自由反而成为党派营私阿世、党同伐异的工具。以至于“言论庞而是非乱,言论伪而是非湮,是非由乱而湮,人心世道之真,遂以全失……真理大义,暗而不明,郁而不彰”,其结果是国祸民哀,“苍生水火,膏血横流”。

***对此极度失望和忧虑。

小时候在祖父为村里华严寺筹办的香火田头无数次看到刻着父亲笔迹的石碑,可能朦胧地为***留下了最初对佛的印象。这使他长大后在广泛涉猎知识过程中不能不有意无意地受到一些读物中带有的佛家意识或语言的影响。因此,和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近代不少有名的学者一样,***的思想中也渗入了一些佛家观念。

佛家用因缘和合的观点来解释世界万事万物的产生,认为事物的表象是一种虚相、“幻有”、“色空”。同时用“苦”概括人生的境遇;以悟道成佛作为人生的理想追求。

***在谈及“世界观”时说到“吾人幻身于兹,假现世界,形躯虽间物我,精神则源于一”。意思是说,人好像一种“幻有”,借助现在的世界存在(或说虚假地存在于世界之上),从躯体上虽然同他人或物区别开,在精神上却有同一渊源。

在谈及人生时,他说到:“人之生也,一切苦恼,环集厥躬,匆匆百年,黄粱梦冷,无强弱,无智愚,无贫富,无贵贱,无男女,生老病死,苦海沉沦,必至末日,忏悔始有解脱之期。”意思是人在一生中被苦恼包围着,即使寿至百年,也不过是匆匆而过,如同一场黄粱梦,无论谁都有生老病死之苦,一定要到死亡来临之时,才会觉悟忏悔。

然而,***借助佛教的“幻有”观念也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用来形容一下人存在于世界的形式,并不意味认同佛教的“色空”观。他认为在虚假的世界后面还有一个真实的世界在,故尔,“愁思郁结,哀感万端,悄然有厌倦浊世之思”的文章可以流露出“真实世界之光影”。

他认同佛教的人生苦难观,并不赞同“悟空”(即认识到一切都是空的)而求解脱的方式。他曾奉劝过那些对世道人心厌倦绝望,期以自杀求得解脱的人,其中也包括那些“归隐林泉”的人,与其“求之荒渺,探之幽玄”,不如正视现实,“建天堂天国于人世,化荆棘为坦途,救人救世且以自救”。

实际上,这正是他自己怀悲世之心积极入世态度的表白。他游览五峰山时,对山中昌黎祠内树立配像、牌位,加以纪念的明末4位地方官作这样的评论:“吾以为数子者,或握兵符,或膺疆寄,或职亲民,果于戎马倥偬之际,卧薪尝胆之秋,尚忍荒嬉林泉,流连风景,则明之亡,庸岂无故,而数子者,又乌容辞荒职误国之咎。”这种对他人批评实际是对自己的勉励。

他呼吁时贤在“民德沦丧,天理人纪,荡然无存,愤世者已极厌世之怀”之时,奋起“大声疾呼,以唤醒众生于罪恶迷梦之中”。

怀着屈原遭放逐而不忘忧国的热心,又如孔孟“知其不能而为之”的执著,***引古今中外一批伤世忧民的“文豪”学者为知己,决心做一个“以全副血泪,倾注墨池,启发众生之天良,觉醒众生之忏悔,昭示人心来复之机”的有志之人。

这表明,尽管对民国的政局十分厌倦,对不顾道义,不问是非的党争政争几近深恶痛绝,以至于“久怀厌倦风尘之思”,他仍不想放弃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但同时,他也感到自己知识学问还有待于充实,打算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学,“研考民生凋敝之原,探所以抑强横扶羸弱者”。幸运的是,这时他抓住了一个可以出国深造的机会。

同类推荐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 第一贪官:和珅

    第一贪官:和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一贪官:和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和珅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盛世二婚

    盛世二婚

    疼宠了三年的小姑子竟然是丈夫的私生子!孩子的病让那个女人出现在了章小念和她老公的生活中“我要离婚!”当章小念向所有人说出她决定的时候【丈夫】说:“她会走的,只要孩子断了奶,她立马就会走的,再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朋友】说:“你家佑天是好男人,这年轻时候犯下的错误,能原谅你就原谅一次!”【婆婆】说:“好歹她也为我们周家生了两个孩子了,你就让她住上三四个月又能怎么样?就这么容不得人嘛!”只有【陆向北】说:“离吧,没事,要是没地方住我就勉强收了你!”*离婚后有陆向北作陪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过“你凭什么说要娶我?”“凭我们门当户对啊!”“可是我离过婚!”“你要是不介意,那我也结一次再离?”“你有病吧!”章小念不屑的白了某人一眼。男人点头并洋洋得意的回答:“对,这叫痴恋成狂!”看着沙发旁若无人在上卿卿我我的某两人【新小姑子】说:“哎哟,你们酸不酸啊?嫂子你真是如来在世,就我哥这货也逃不出你的五指山!”【新婆婆】说:“时间不早了,赶紧回房做正事去!”还不忘暧昧的【朋友】说:“小念,还是你聪明,有些事能原谅,有些事错过了那就是一辈子!”夕阳西下,两道长长的影子相偎相依,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也不过如此。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学会了选择,你才能拥有美满的人生。仅仅学会了选择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懂得放弃。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其实有时候,你会发现,放弃也许让你离目标更近。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也需要一种勇气;放弃不是失败,而是寻找成功的最佳契机。当你真正学会了选择,懂得了放弃的美,或许你就得到了寻回自我、重获自由的又一次生机。选择是人生成功路上的指南针,放弃是智者对生活的选择。
  • 狂妃逆天

    狂妃逆天

    展邪依,国家一级特种兵,因未婚夫的算计而落入圈套中,被雷电劈中消香玉损!当现代特种兵穿越到天界,成为城主府大小姐,一切的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天才变成废柴?那她再让废柴变成天才不就行了。人人唾弃?没关系,她会让那些人都统统闭上嘴巴,再无唾弃的可能!陷害她的罪魁祸首,她会让她知道,得罪她的下场,是多么的销魂!***在这弱肉强食的天界,她唯有努力变强,强到所有人都仰望的地步,那样才不会被人威胁!而在一次又一次的雷电攻击下,让她成功的修炼了万年难遇的混沌之力!当两颗不同的灵魂相容,即可合二为一,又可分开成为单独的个体之时,掀起的又是怎样的风暴!当她成为天界的强者,通过往生塔重回现代之时——等待她的又将是怎样的阴谋?而一直跟随在她身边的魂棍,又有着怎样的惊天之密?神秘男人的一次次出现,一次次相帮,看似充满目的的举动下,又有着怎样的宠溺温柔!本文男强女强,一对一宠文,男女主身心绝对干净!!!***推荐铱铱的旧文:《幻神王妃》铱坊推荐好姐妹的文文:《废柴小姐太妖孽》菩提苦心《重生之我本彪悍》大尾巴猫《妖娆神音师》葉瓶子《重生之桃源商女》黑血女王《田园地主婆》沫迷糊《逆天驭兽师》柒月甜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 醉红颜:冲喜新娘(完)

    醉红颜:冲喜新娘(完)

    听说,江四爷得了一种怪病,请遍了京城里的名医,用尽了名药,仍无人能医,无药可治,现已病入膏肓。听说,那江四爷现在每天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给他瞧过病的大夫背地里说,江家该准备后事了。听说,江府的夫人今天给江四爷娶妻,是为了冲喜。听说……慕容馨平静的坐在花轿里,对这一切漠不关心,仿佛这是别人的婚礼。事实上这确实是别人的婚礼,她并不是什么慕容姑娘,她只是慕容云从海边拣回来的人而已。☆★☆推荐:《丫鬟有点怀》http://m.pgsk.com/a/191027/一对欢喜冤家的爱情
  • 死丫头,你给本尊死回来

    死丫头,你给本尊死回来

    大雪中,我死死咬着嘴唇站在他身后,注视着他的背影。他对我来说是那么的近,但又那么的远。曾经的曾经,也是这样的大雪,也是同样的地方……“喂,安俊熙,恶魔”我冲他叫道。“嗯?”他应声转过头来,砰的一声,雪球正中脸上。“死丫头!竟敢用雪球来打本尊!你给我过来!”我们就这样嬉戏着,打闹着。这场雪将永存于我心中,而且……这将是我心中最美的一场雪……
  • 在夹缝中生存

    在夹缝中生存

    本书阐述了适者生存、生存智慧、处事与做人、生存与尊严、在逆境中崛起、突出重围、永不言败、在夹缝中求生存等生存哲理和指导方法。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为家长们总结了一套教育方案,帮助造孩子坚韧的性格、关心他人的品质以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这些优良特质的决心和毅力。一旦开始运用这些真正的养育秘诀,你自己、你的孩子以及你的家庭都将变得更快乐、更幸福!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