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700000055

第55章 献身国民革命(7)

死与生同是全生命的一部,生死相间(即相交替),才成无死无终的大生命,大生命就是大自然,死同生一样是大自然中的自然的现象。

对于自然的现象的“生”,既不感什么可以恐怖;那么,对于自然的现象的“死”,也不应该感什么可以恐怖。我们直可以断定死是没有什么可以恐怖的。

死既与生同是自然的现象,那么,死如果是可悲哀的,生也是可悲哀的;死如果是有痛苦的,生也是有痛苦的。生死相较,没有多大的区别。

他认为:人的乐生怕死,是由于有一种“依恋”的“惰性”:由旧居迁到新居,总不免留恋故居,其实新居未必比旧居有什么不好;“冬天早起,临行冷水浴,望见冷水总觉得有些战栗。跳入其中,沐浴顷刻,也还有一种的佳境。出浴后,更觉得严寒的空气与春风一样和暖。人对着死依恋生,也是一样的心理。”

对于生死这样的豁达,对于死甚且有“跳入其中,也还有一种的佳境”的想象,使他勇敢地面对人生,更勇敢地面对死亡。

不过,诚如人们所熟知的,他并不赞成无谓的死,而是主张发展生命,美化人生。他只是提倡为了真理,为了美好人生的创造才去牺牲。那种牺牲才是一种“佳境”: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这不仅是他的散文、他的诗歌,更是他的观念、信仰、追求

面对审判的他也许想到了生还的可能,他要为自己,尤其为自己的同志争取生还的机会,因为生存才能继续为他追求的革命事业而斗争。

他也想到了死,他对死亡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因为死亡会使他和同死的同志们的行为更为壮烈,会使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亦即那革命的、进步的大我生命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华。

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自信自己的事业言行有益于国家、社会、民族、人民,有益于全世界、全人类。无须掩盖,无须隐藏,无须曲饰。因此,他在《狱中自述》中回顾自己为挽救民族,振奋国群而求学、留洋、探索真理、献身革命的一生的同时,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在国民党中从事的组织活动。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与此同时,他在两份“供词”(其中一份长达5000余字)中,几乎回答了审讯中提出的所有问题。其中包括“(国民党)特别市党部有几处及其组织内容”、“北方区共设市党部若干处”、“(国民)党中派别及分合情形”、“你所抱之目的及近年经过情形”、“革命步骤”、“(国民党)与苏俄如何接洽”、北京国民党组织的情况、活动经费来源和收支情况、“南北军政各情如何传达”及传达方式、被查抄文件所载会议记录所涉人员、“北京左联会是何情形”、与冯玉祥、阎锡山交涉情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内幕如何”、国民党北京政治委员会组织情况、“CP是何符号”、“大学或民校”字样含义、第三国际共产党与“黄色”工团问题等等。

***的供词是坦率的,同时也是巧妙的,充满智慧的。他固然如实讲出了国民党市党部在全国和北方设立的情况,但当时奉、直军阀控制的地区仅局于北方,即使张作霖知道了国民党在广州、上海、汉口设立党部及其大体组织情况,亦对之无可奈何。对于北方国民党地方组织“区党部”、“区分部”情形,***则以“说不清”对之。这就使奉、直军阀在自己控制的区域内也无法确知国民党地方组织的活动实情。他固然讲到了国民党一度在北京地区工作的要员的姓名,但同时说到这些人现在均已离京南下,有下落者在革命政府中任职,无下落者便无从追踪查找。他在回答“革命步骤”的问题时,大谈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而回避具体活动。他坦然承认反对现政府,但对于请求俄人“设法助军火在东北起事”一事和有“联俄反奉”、集中哥老会等内容的中共北方区通告却予以否认或回避。他既回答了共青团的情况,却否认与团组织接头,否认了解团组织的情况……这些大概就是当时报刊上说“李无确供”的原因。

正如在《狱中自述》中没有谈到共产党,在“供词”中,他亦尽可能不谈或少谈这方面的问题。当审判官问到“你是左派首领,左派与共产混合,当然你就是北方共产首领”时,***回答说:“我是左派首领。惟我所主张共产主义与一般人所主张不同。例如英国矿山事业极为发达,应用合法手续转移为国家管理,以免为一二人所垄断。并不是如外间所说,他人之产业即强为我之产业,我之产业他人强作自己产业。盖共产意义,原为共同生产……我是拥护农工利益,要完成中国国民革命。”

他当然并不否认自己亦是共产派的首领——从当时外间的报道来看,这一点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但他谈的大多是国民党的情况,涉及共产党组织时,也尽可能地和国民党的情况一块来谈。这固然是因为国共合作后两党的工作多是在一起做的,同时的确表现出他有意无意地回避共产党情况的倾向。

这大抵是因为,国民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公开活动的组织,国民党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思想在当时有着更多的同情者。甚至当孙中山在世时,尚有一度与奉、皖结成“三角同盟”,共同反对直系的历史。

***采取这样的态度,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共产党保守秘密(国民党的活动相对来说,无秘密或少有秘密可言),又可能争取到有利于自己和其他被捕同志的形势。这是***在敌人面前大智大勇的表现。

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被捕后,北京大学等九所国立大学和若干私立学校的校长两次讨论营救***的办法,并派代表谒见张学良,请将***交法庭依法审讯。

同时,经已在孙中山从事第二次护法期间转向支持革命的杨度活动,北洋政府政治讨论委员会推举梁士诒、杨度两人为代表,约同司法总长罗文干一同往见张作霖,陈述该会讨论后的意见:请将***一案移交法庭审判,“依法处理,以彰公允”,因为该事件“较为重大,各国观瞻所系,若非正式交付法庭,而仅由军法审判,其结果将贻法权委员会以领事裁判权不宜交还之重大口实,实于国家前途贻害甚大”。

此外,公民李公侠等、***的同乡白眉初等均上书请求宽赦、释放***;陕西国民军通电警告北京政府不得杀害***;京津不少报纸为***呼吁。

与此同时,军阀们却大多主张杀害***。

据《顺天时报》报道,张作霖曾为如何处置***一事电询张宗昌、韩麟春、孙传芳、吴俊升、张作相、阎锡山、吴佩孚7人。复电结果是“五电严办、一电法办、阎无复电”。其中张宗昌在复电中甚至说道:“赤党祸根”,“巨魁不除,北京终久危险”,“今既获赤党首要人物而不置诸法,何以激励士心。”

对于张作霖来说,北京教育界及市民的要求不算什么,梁士诒的政治讨论会所述理由虽然重要,但搜查苏联使馆既已经得到荷兰公使所谓“俄国不在辛丑条约签字国之列,故外交团亦无法制止中国军警搜查其在东交巷区域内所设立之机关”的“谅解”,那么,处置几个“共产”分子,当然也不会遭到外国人的干涉。

此外,据《晨报》报道“南方某要人”密电张作霖“主张将所捕党人即行处决,以免后患”。汉口《民国日报》记者证实此“要人”就是蒋介石。不管这个消息确实与否,蒋介石已于4月12日在上海发动清党事变,向共产党员举起屠刀,他当然也不会反对张作霖杀掉共产党人***。至于来自国民军方面的警告和京津舆论界的呼吁,在张作霖看来,正好给他一个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展示自己铁腕的机会。

4月28日上午11时,由安国军总司令部、京畿卫戍总司令部、京师高等审判所、京师警察厅组成的特别法庭进行“军法会审”,判处***等20人绞刑。下午2时,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年龄尚未满38岁的***“首登绞刑台”,“神色未变,从容就死。”

伟人逝去,巨星陨落。

然而,他的遗文仍在,他的精神永存

他在“红楼”中为“振奋国群”发出的声声呐喊,有如晨钟之声回荡在祖国的天空;

他点播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种子已经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纵横捭阖:苏秦

    纵横捭阖:苏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 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管宝超编著的《纵横捭阖(苏秦)》为丛书之一,介绍了苏秦传奇的一 生。 《纵横捭阖(苏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 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 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 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
  • 金岗山麓的追忆

    金岗山麓的追忆

    经过一年多的征稿、搜集、访谈和整理,将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部分文化名人的访谈等汇编成册。
热门推荐
  • 驯狼为妃

    驯狼为妃

    云中郡,汉家边城,地处边关,再往北就是茫茫大漠了。前些年,云中常常遭受匈奴的袭击甚至是屠城,直到这些年,汉家与匈奴联姻修好,两国间才有好些年不打战了。云中龙蛇混杂,汉人与胡人聚居散居于此地,来往的商队也多会在这里歇脚,汉人不齿这些蛮荒子,凡是汉人居多的地方,就免不了对这些蛮荒子的事评头论足。“听说匈奴发生政变了,嘻,我说什么来着,这些蛮荒子就是一刻也不能消停。”……
  •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妃主流:殿下也暴走

    妃主流:殿下也暴走

    被牛郎砸死没人会比郎溪更惨的了,被外表柔弱实则如恶魔般邪恶的太子看上,当了有名无实的太子妃这就是老天的不对了。谁让她有双清澈乌黑的双眸,谁让她惊慌失措时如小老鼠般可爱。蹂躏她,凄凌她,对他来说她不仅仅只是上天带给他的礼物,他怎可轻易放掉?但是,这个丫头好像太过抢手?那么干脆生米煮成熟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契婚之天价妈咪

    契婚之天价妈咪

    这是一个单身妈妈携子奋斗,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父母相继离世,一个月后,她的初夜被同父异母的哥哥给卖了。她伤心,她愤怒,当她鼓起勇气生活的时候,医生却说她怀孕了。为了生下孩子,她做家政时,却晕倒在他家。他,G市餐饮服装,龙头企业的总裁。爷爷是将军,父亲和姐姐都是军官。优秀的他却突然对她说:“我们结婚吧!”她低头看着自己突显的肚子,讶异的看着他,“你没生病吧!”她这不过是到他家做第二次家政服务。随既他把一份协议丢在她面前,道:“交易而已,可以就签个字。”看完协议的内容,她犹豫片刻后拿起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这样,他们为期一年的契约婚姻由此开始…孩子出生了,她却被赶出家门。在她无助的时候,刚出生几天的儿子却开口讲话了,“本王,这是身在何处?”她吓得差点把孩子掉在了地上,看着开口说话的儿子,无语望天,谁来告诉她这是出了什么事?为何她刚出生几天的孩子会讲话?据说儿子是带着前世记忆投胎的?据说儿子的前世是王爷。据说有了这个古代思想的儿子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片段一:这不是假结婚吗?为什么要他们同房?看着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个被子她不禁脸色为难。“放心,我对大肚婆不感兴趣。”他说。她信以为真,放心与他同床。谁知?半夜醒来,她枕着他的胳膊,而他却死死的抱着她睡得正香。她怒目责问:“喂!你不是说对大肚婆不感兴趣吗?”他呵呵一笑道:“我还以为是抱枕呢?”第二天,经他再三保证后,她再次放心与他同床。谁知?早上醒来发现他们竟然相拥而眠。她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呵呵笑着说:“我们来做个交易吧!”“什么交易?”她好奇的问。“今后你做我的抱枕,我也做你的抱枕。”他满脸笑意的看着她,道:“这个交易怎么样?挺公平吧!”看着他一脸怪笑的样子,她没好气的骂道:“公平你个头。”这根本就是明着占她的便宜嘛!片段二:老太太来认孙子,“乖,叫奶奶。”某小孩儿眼神冷漠,“你儿子是谁?”“就是你爸爸呀!”老太太说。“爸爸是什么东西?”某小孩一本正经的问。“爸爸不是东西,是…”老太太觉着自己上当了。某小孩儿满意点头,道:“既然你儿子不是东西,我看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我…”老太太被堵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喜欢此文滴亲们,请多多收藏,评论。》谢谢!
  •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很多想法或疑惑萦绕心头,但我们并不了解真相。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命运的囚犯,而是心灵的囚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操控着人类的神奇力量——我们的心理!本书阐释了42个神奇的心理定律及效应,它们将引导你绕过生命中的暗礁,理性驾驭人生,驶向成功彼岸!
  • 跟刘太医学养生

    跟刘太医学养生

    刘氏家族是中国金朝医学家刘完素的后裔,也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的后裔;更是中国少见的历史悠久的中医家族。刘纯创立的养生之道与三分治七分养学说,至今是全世界华人的口头语;也是中医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病的理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惹火逃妻

    惹火逃妻

    人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同行,不求有结果,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遇到你。洛颜爱上他时,只有十八岁。那是她如何也忘不掉的岁月,狠狠地爱,重重地受伤,而后逃离,忘记。只是,她怎么也想不到,她花了五年时间忘记的男人,此刻会站在她的面前。带着凉薄的笑容,伸出修长冰冷的手掌,一切,都似曾相识,却恍如隔世。洛颜,好久不见。她从来没想过他们会再相见,以至于那一刻,她的心紧紧地收缩,连呼吸都忘记。更没想过,他会成为她的未婚夫。司徒冥,他变了。变得更懂得如何抓住一个女人的心。以至于他状似随意地说“我们订婚吧”,她会忘记拒绝,更忘记她现在宠她爱她的男友。是该矫正错情,连根拔起,还是该默默转身,不留一丝尘埃?是该沉没于他编制的华丽梦网中,还是该潇洒展翅,离开他的一切?【情景一】他斜靠在门边,挺拔的身影带着慵懒的气息,将愈发美丽的她包围在狭小的空间内。“承认吧,你从来没有忘记过我。”她细长的睫毛忽闪着,掩下一切,露出明媚的笑容,“冥少,你未免,自视过高。”“哦?”他的眉挑起,眼眸里晦暗如墨,“不妨让你好好回忆一下。”言语之间,他将口袋中泛黄的可爱信封打开,念了出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她敏捷的大脑瞬间“轰”一声炸开,措手不及。他居然,还留着那封情书。【情景二】“原来这就是你跟我在一起的理由,为了保护她,将我推到风口浪尖上。”她笑得绝望,有如被什么狠狠抽过,心痛的感觉,不亚于当年。他看着眼前面色苍白却依旧妖娆绽放的女人,眼底划过一抹心疼。她再次转身离去,“我再也不要见到你,冥少,我们之间完了。”而他,却如尊贵的雕像一般,站立不动。洛颜,你还是和当年一样潇洒。男主司徒冥:说风就是雨,也不管天上有没有云。女主洛颜:敢爱敢恨,也敢在爱时大胆地说不爱。喜欢的亲们记得收藏哦(~o~)~zZ推荐陌陌的完结现代文《流舞》一夜纠缠,躺在她身侧的不是别人,是刚刚成为她老公的男人。她痴痴地看着他的侧脸,陌生的俊逸霸气,让她快要忘了两个人的关系。季泽洛,你到底为什么要娶我?他娶她,不过是为了报复背叛他的挚爱;她嫁他,不过是心灰意冷时的肆意而为。这场婚姻,到底是谁的错?尹夏侬,他的妻子。这个可怕的小女人,本来以为娶了她就会有报复的快感,可是为什么她却让他欲罢不能,乱了阵脚?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 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