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700000013

第13章 留学岁月(6)

基于此看法,他再次向政府和国民进言,请政府觉悟其“复古”和“弃民”的错误,重新确定根本方针,“回复真正民意机关,普及国民教育,实行征兵制度”,以求复仇;请国民立足本职,振作精神,平时为社会贡献才能知识,战时为国家流血牺牲;尤负重任的学生,则应以文学、思想助国民精神发展,以思考、钻研,谋军事工艺器械之发达。

他以中华民族四千余年在“天演”竞争中居于优越地位的历史、“精神具万能之势力”的信念和“多难兴邦,殷忧启圣”的辩证法鼓舞同胞:

勿灰心,勿短气,勿轻狂躁进,困心衡虑,蕴蓄其智勇深沉刚毅果敢之精神,磨炼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之志气……迈往向前,以应方来之世变。

《警告全国父老书》和《国民之薪胆》的写作与其说反映了***的绝望,不如说表现出他对社会的负责和对中华民族绝不会亡国的信心。然而,除了希望政府改弦更张,人民在政府之下尽心为国作贡献之外,还想不出其他办法。

就在这段时间里,他对未来将和他一道开辟挽救民族国家新道路的陈独秀提出的爱国心和自觉心问题产生了兴趣。

论爱国心

1914年11月,在***发表《国情》一文的同一期《甲寅》杂志上刊登了陈独秀的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

陈独秀(1879~1942年),谱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安徽怀宁县人。早年主办过《安徽俗话报》等进步刊物,参与组织过传播新知,鼓吹革命的励志学会和以反抗清政府及外国侵略为目标的岳王会等革命团体。

武昌起义后,陈独秀参与安徽籍同盟会员的革命活动,并于安徽独立后担任了都督府秘书长。“二次革命”中,他协助原励志学社及岳王会同志,后加入同盟会的柏文蔚讨袁,失败后被捕,幸免于难。

陈独秀与章士钊早在1902年就结识,多有交往。1914年7月,他应章之邀,到东京协助编辑《甲寅》杂志。此后近一年时间里,***和陈独秀同在东京,且都与章士钊有着联系,但二人几乎没有接触。

陈独秀的文章试图辨别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自觉?应当“爱国”,还是应当“自觉”?他以情与智为“人心”两大要素。认为过于重情,可能愚昧,过于重智,可能陷于虚无。屈原是过于重情的典型,由愤世忧国,至沉江自尽;老子是过于重智的典型,由洞悉天地,而退隐山林。这二人做法未免极端化。然而今日中国“人心散乱”,感情知识“两无可言”。无情则对公事毫不关心,而无爱国心;无智则不知事理,而无自觉心。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亦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

陈独秀承认,“爱国心为立国之要素”,但指出欧美人的“爱国”和中国古来的“忠君爱国”概念不同,因此在讲爱国时,首先应辨明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他认为:中国人历来把“社稷”看做国家。“社稷”是祖宗所创大业,传之子孙,即所谓“得天下”的东西。“得天下”当然是帝王之事,而人民“惟为缔造者供其牺牲,无丝毫自由权利与幸福焉”。反观欧美国家,乃“为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之团体”。中国从没有过这种概念。人民建设国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而历史上数十次改朝换代,不但没给人民带来福利,反而形成危害。“凡百施政,皆以谋一姓之兴亡”。这样的国家“实无立国之必要,更无爱国之可言”。因此,过重感情,不理解国家为何物,“其爱之也愈殷,其愚也愈甚”。

这样看来,要使爱国心使用适度,应更重自觉心。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自觉

在陈独秀看来,爱国,是“爱其为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自觉,是“自觉其国家之目的与情势”。

不认识国家的目的,像德国、奥匈帝国、日本这样的“君主民奴”制度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他国人民自由,驱使本国子弟流血牺牲,致本国人民憔悴于沉重的赋役之下,人民去爱它,只能为怀野心的君相利用。

不认识国家的情势,像朝鲜、土耳其、日本、墨西哥、中国这样的小国、弱国,人民不了解世界大势和本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不能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盲目与他国为敌,结果是“爱国适以误国”。

他认为,爱国心是一种特定理论,自觉心则是对一件件事实的“慎思明辨”。爱国心人人似乎都可以说一说,自觉心则鲜少有人具备。正因如此,自觉心为国人所亟须。

陈独秀当然不单是为在理论上说明上述问题。如果是那样的话,他的这篇文章也不会引起那么多人注意,当然也可能就不会有***“帮助”他申论“言外之旨”。他要进一步告诉人们,用自觉心去思考有关国家“目的”和国家“情势”的一件件事实时,应当得到一些什么结论。

他认为,对于国势不但不参与政事的人民不了解,即使社会名流,也多持谬说。一些抱乐观者以为中国是泱泱大国,物阜民稠,只要治理得当,外患立刻就能停止。他大不以为然:中国若想独立,“税则法权”(大抵是指关税和治外法权问题)必须更改。要更改“税则法权”,就要做到战则能胜和平时有充分的物质储备。要做到“战备毕修”,则先要理好财政。说到财政,外债每年要耗去收入一半;继续借债以国税、铁路为抵押,瓜分之局由此而成。因此,外债不止,亡国之事终不可免。退一步说,如果真能做到“外不举债,内不摸金(无贪污之事),上下相和”,年收入加倍,每年再减少一些外债,用10年时间,使国家摆脱财政之累,然后再经10年发展教育、20年养蓄军力。40年之后,外患或许可以平息。如果想求速效,那就只能是残酷剥夺人民,以成“富强”假象,好比垂死病人饮鸩求乐。

另有一些抱悲观的人“怵瓜分之危,怀亡国之痛”,以为中国将下降到与印度、朝鲜同等的地位。陈独秀认为,这种人用心良苦,而其见解也未免太愚了。

在他看来,以中国的国势人心而言,“瓜分之局,何法可逃?亡国为奴,何事可怖(瓜分局面是没有办法逃避的,亡国为奴,有什么比此更可怕)”?列强分割中国的阴谋早已在进行了,中国只是形式上还没被分割而已,光想保留这种尚未分割的形式,既没有益处,也难以做到。更何况眼下的政治状况是“法日废”、“吏日贪”、“兵日乱”、“匪日众”、“财日竭”、“民日偷”、“群日溃”……即使换一批执政者,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恢复君主制也好,实行代议制也好,结果都是一样。因为中国的问题不只在政府,更在于国民的智力无以承担“建设国家于二十世纪”的大任。“立国既有所难能,亡国自在所不免。”

他说,在一些急进者看来,亡国瓜分并非可怕可悲之事,既然国家应当保障人民的权利,谋求增加人民的幸福。不以此为目的的国家,即使存在也没什么值得荣耀的,就是灭亡了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外不能御侮,内不能保民,不但不保民反而害民。“如此国家,一日不亡,外债一日不止;滥用国家威权,敛钱杀人,杀人敛钱”亦一日不能停止。偏执“爱国”的浅见,保卫虐待人民的“国家”,“非愚即狂”。他认为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保民的国家是应当爱的,残害人民的国家,有什么爱可言呢

他又假设一种“恶国家胜于无国家”的说法,予以反驳说:在残害人民方面,恶国家比无国家来得更厉害。那些失去国家的人虽苦,“托庇于法治国主权之下”,其权利虽不能和其“托庇国”的国民相等,但与挣扎于“乱国”的人民相比,也好像生活在天堂。

他说,那些想保存恶国家的人实际上是要保存恶政府,因而故意放出“勿为印度,勿为朝鲜”的“危言”,以吓唬争自由的国民罢了。其实中国人民的痛苦程度,不仅为印度、朝鲜人所不及,甚至连亡国的犹太人也比中国人的状况好得多。就中国国内而言,广大的地域内,只有租界居民有安宁自由,所以“辛亥京津之变,癸丑南京之役”时,那里的人民以所居之地没有“化”为租界而遗憾。不是这些地方的人民没有爱国心,而是因为“国家实不能保民以致其爱,其爱国心遂为其自觉心所排而去尔”。

陈独秀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呜呼!国家国家,尔行尔法!吾人诚无之不为忧,有之不为喜!吾人非咒尔亡,实不禁以此自觉也。”

这样,陈独秀以辨别爱国、自觉之义,最后将自觉归结为有国家不为喜,无国家不为忧的结论。

平心而论,陈独秀对“爱国”“自觉”的辨析还是富有深意的。

首先,他对于情、智二者各有所蔽,趋于极端均为不当的认识,应该说是冷静的理性思考。

其次,他对中西国家不同性质的论断尽管是将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现实理想化的产物,但这一方面说明在他的意识中,民主国家不仅在发达进步方面胜过专制国家,而且在道义上也优于专制国家;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是站在人民立场看国家与爱国问题。正是从这两点出发,他产生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求富强,不仅要引入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且要用整个西方伦理取代中国传统伦理的意识。

此外,他对国家现实入木三分、鞭辟入里的揭露,是对袁世凯专制政府的有力批判,同时也是给予对袁世凯仍抱幻想的人一副清醒剂。

而他对国民智力不足以建国的认识,则成为他不久后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契机。

然而,或许是由于过分悲观痛苦,也或许因为陈独秀的本意就在于用刺激的方式唤醒国人。总而言之,他并没有提出在当时的情况下,既不能像屈原那样为专制政府尽忠,若不像老子那样“骑牛而逝”,人们究竟应当怎么办

毫无疑问,对于陈独秀本人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国家”的“悲观”认识和痛苦的“自觉”,才有向儒家传统纲常伦理制度和观念发动猛烈攻击的决心和勇气,也才有他后来把国家在内的一切权威都看成是一种偶像,启发人们打破一切偶像,实现自我觉醒的理性观念。然而,对于别人来说,读过他的文章,反应又会怎样呢

***的一位朋友对《爱国心与自觉心》全文的意思作了这样的概括:“最初反问,我需国家,必有其的,苟中其的,则国家者,方为可爱。设与背驰,爱将何起?必欲爱之,非愚即妄。循是以进,自觉之境,诚为在迩。”

此人开始时不同意陈独秀的观点,认为陈教人“自堕于万劫不复之渊,而以亡国灭种之分为可安”,其“自觉心”是一种“亡国灭种之自觉心”。但当后来发生了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之事,此人回到北京,看到国内“一切颓丧枯亡之象”丝毫没因外国压迫的刺激和国内各界及在外留学生的爱国呼吁、救国斗争而有所改观,转而重新体味陈独秀文章之意,“不禁以其自觉心自觉矣”。

***朋友的思想变化,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据章世钊说,陈独秀文章刚发表时,编辑部接到10余封来信,纷纷诘问斥责:“不知爱国,宁复为人,何物狂徒,敢为是论?”但几个月后,由于袁世凯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使国中“政象日棼,人心日死,偕亡之叹,闻诸道途”,“青年之士,意志沮丧,莫知所届”,“爱国心之为物,不幸卒如独秀君所言,渐次为自觉心所排而去”。

在章世钊看来,这种现象未尝不是人们觉悟的表现。因此,他称赞陈独秀是“汝南晨鸡,先登坛唤”。

而在***看起来,陈独秀的文章,却无异于助长了国内的悲观厌世之风。

陈独秀提出的看法与***的见解显然有许多不一致之处。

***认为,当国势衰落,世风日下之际,正赖屈原、朱舜水等“孤臣烈士”的精神鼓舞有志之士,作转移世风的动力。而陈独秀笔下,这些赤胆忠心之士却背上愚昧殉情之名。***虽然并不十分信任政府,但认为在强敌逼迫之际不依靠政府和人民一致努力,就无法挽救危局。

他这种态度在陈独秀眼中却是不审国情的表现,且或有保恶国家、恶政府之嫌。然而,***也感受到在对民主的向往,以及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疾苦而忧虑和把国家难以摆脱苦难的原因归结为人民能力不足等问题上,他和陈独秀的认识相同。同时,在他看来,陈独秀的愤激乃至厌世,不是因为对国家漠不关心,而正是出于对国家的挚爱。

由于这样一些原因,***读过陈独秀文章后,虽不同意他的看法,却也能够理解他的心情。所以,当朋友初次来向他诉说对陈独秀文章不赞成的意见时,他提醒朋友,陈独秀的“牢骚抑郁之辞”之外显然还有爱国之意。但当这位朋友从北京返回日本,再次向他提起陈独秀的文章,对陈的“自觉”之意表示同感之时,***却感到“二十一条”交涉失败给国人带来的绝望情绪是不能不认真对待的。于是,他提笔以《厌世心与自觉心》为题给章士钊写了一封信,通过对陈独秀文章加以辩驳的方式,呼吁人们不要放弃爱国信念。

这封信被刊登在1915年8月10日出版的《甲寅》第1卷第8号上。

***首先对陈独秀《爱国心与自觉心》的“风诵回环,伤心无已”作了一番解释。他说:

有国若此,深思挚爱之士,苟一自反,要无不情智俱穷,不为屈子之怀沙自沉,则为老子之骑牛而逝,厌世之怀,所由起也。

这样,他既承认了陈独秀的伤感起因于对国家不尽如人意状况的反思,又肯定了这种反思是一种对国家“深思挚爱”的表现,同时,也指出它毕竟是一种“厌世之怀”。

这种解释表现了***一贯的宽容性格,而且应该说是符合实际的。

在接下来陈述自己意见的部分,***选择了一个既不伤害陈独秀,又能引起读者注意的角度。他说,人们对于陈独秀的文章,不论是赞同,还是反对,似乎都没有理解文章之意,这当然也是因为文章中厌世之词太多,自觉之意太少。“愚则自忘其无似,僭欲申独秀君言外之旨,稍进一解。”

之所以要进这一解,是因为政治的衰颓、人心的污浊已到极点,“伤时之士,默怀隐痛,不与独秀君同情者,宁复几人……欲寻自觉之关头,辄为厌世之云雾所迷,此际最为可怖”。

他所担心的是人们由伤时而厌世,认为在这种时候应当给人们一种向上的动力。

***显然了解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以及自然法派、无政府主义者在国家善恶问题上的基本看法,但他认为陷入繁琐的哲理讨论,反而不容易说明问题。于是他径直从陈独秀提出的东西方国家的不同点说起。

***没有反驳陈独秀所强调的东西方国家在目的上有“为民”和“为君”的不同这一观点,但他把问题转到东西方两种“政俗”,即两种文化本相区别的方面,指出:东方文化的特质在于“自贬以奉人”,西方文化的特质在于“自存以相安”。两种不同文化精神决定了东西方风俗名教的差异,也决定了东西方政治的差异。

他对这两种文化精神未加优劣可否的价值判断,而是认为:“东西文明之融合,政俗特质之变革,自赖先觉者之尽力,然非可期成功于旦夕也。”

这样,陈独秀提出的谈爱国首先应辨明“爱国心”有不同的含义,实质上是说明专制国家的人民无所谓爱国,也不必爱国的问题,在***这里便成了中国应当吸收西方的文明成果,但由于政治、风俗、民族心理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吸收和变革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事。那么,在这个吸收过程中国民应当怎么办和要不要爱国呢。

同类推荐
  •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是张爱玲一生挚爱? 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柯灵、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三毛、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闫红眼毒心静,笔下有理也有情,腾挪自如地刻画民国女子的缠绵情事之余,也大刀阔斧地书写了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与其说她用文字去写张爱玲,不如说她用文字去演张爱玲。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下)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下)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圣马、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玻利瓦尔、温菲尔德·斯科特、尤利塞斯·格兰特、加里波第、毛奇。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
热门推荐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如何做事决定命运、财富源于方法。这是每个人都应认可的名言。人与人的差别,从根本上说首先是做人做事的观念方式上的差别。我们从小就会被教导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也是一种人们所习惯的常理。做事的态度要讲究方法,讲究思路,思路对,就会柳暗花明、思路错,就会山重水覆。凡事换角度,凡事逆向思维一番,也许这样一换,对事物的本身原貌就会看得更清晰,准确。从而正确地把握事物,进而产生正确的思路和行为。如果本书能帮助各位读者发现自己的盲点,修正自己某些偏颇式错误的观念,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有所助益,那么我将感到由衷的高兴。
  • 紫色密码

    紫色密码

    已改编成电视剧《对手》,赵文瑄、冯远征、黄维德、邬倩倩主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方设立了“紫色密码”情报中心,由山本武夫少将亲率。为尽快破译”紫色密码”,中国军方集中了全国密码研究专家,联合组建“军事委员会密电技术研究室”,军统更是从美国高薪请来了美国海军密码之父钱德勒,组建第二梯队。于是,一场鲜为人知的中日两军间的密码大战就此展开。山本武夫派王牌间谍清田惠子潜入重庆,在内奸“豌豆尖”的配合下,从事反破译活动,并调来妹妹清田芳子色诱钱德勒,以窃取秘密情报;中共地下党员林平为了将文为均从香港获得的有关日军“紫码”三号新式密码机结构图带回,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卓有成效的八大自我管理工具

    卓有成效的八大自我管理工具

    《卓有成效的八大自我管理工具》相关信息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庙上刻着惟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这一直是古人向世人提出的最伟大的建议。也许是受到这条古老格言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观点,认为“认识你自己”“管理你自己”对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失贞弃后

    失贞弃后

    一室旖旎的春色,两具身子火热地交缠着。未婚夫亲自带人来看他设计的春宫秀。最后一张退婚书,理由是婚前失贞……就在她承受着众人鄙夷的目光中,他站了出来,对她说:“从今天开始,让我照顾你吧!”她的心在那一刻开始沉沦……她抬眸望着他,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你能做到吗?”他缓缓抬头回眸望着她:“当我登上高位时,你会陪着我睥睨天下吗?”当他登上了皇位,身边有着三千佳丽,而她又站在哪里?里?大殿之上,高高在上的他竟走下那个位置,望着秀女群中的绝色女子朗声道:“凌语嫣留,册封为贵妃,赐住耀语殿。”陪着他睥睨天下的人不再是她……是谁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然而确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欺骗……为了皇位,他机关算尽地接近她,让她动了心,爱上了他……彻底地付出,得来的确是欺骗,这让她情何以堪?冷倾心:“难道在这场所谓的爱情中,我的角色就是棋子吗?你难道就从没动过心吗?”南宫耀:“接近你,本来就是这场计划中的开始,你是我登上皇位的捷径。语嫣才是我最爱的人,而你从一开始就是棋子。”棋子,真的只是一颗棋子存在吗?在这场爱情角逐中,受伤的到底是谁?是她,是他,还是她?*****************片段一:一袭紫色的精美锦袍,勾勒着男子修长的身子,一张俊美无俦的脸,冰冷孤傲的眸子散发着冷冽的寒芒,修长的手指捏住她的下颚:“你不是凌语嫣。”微眯着双眼打量着眼前的她,随后缓缓道:“你是南宫耀的皇后,冷倾心。”不是迟疑,而是肯定。强忍着下巴传来的痛楚,冷倾心望着眼前的男子,并没有否认自己的身份。“真是没想到,南宫耀为了语嫣竟然舍得将自己的皇后送给了我,真是舍得啊……”薄唇里吐出的嘲讽话语,深深刺痛了她的心。“不过,既然南宫耀舍得将你这个赝品送了过来,我虽不喜欢,但也不会浪费……”低沉的笑声传入她耳朵,宛若恶魔的嘲笑,冷冽的话语再度从那薄唇吐出,顿时将她打入地狱……“来人,这个女上赏给你们,让你们尝尝南朝皇后是什么样滋味……”******************片段二:断情崖上,他紧紧拉着悬崖边上的她,生怕她的坠落,狭长的眸子里充满了乞求:“不,不要放手,抓住我的手……”然而,手中的纤手还是缓缓抽离,她的身子以完美的孤线坠落,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