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61

第61章 主编《独立评论》(2)

胡适在政治上逐渐走上拥蒋的道路;独立评论社也为南京政府输送了几位社员。1935年前后,翁文灏、蒋廷黻、吴景超、丁文江等先后到南京任职:翁文灏任行政院秘书长;蒋廷黻任行政院政务处长,1936年改任驻苏大使;吴景超也到行政院任秘书;丁文江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他们离开学术界到南京去从政是得到胡适的支持的。据吴回忆说:“从教书改行去做官,这对我当时是一个很费思索的问题。我踌躇莫决,只好又去请教胡适。他毫不迟疑地劝我到南京去。”由此可看出胡适的政治倾向毫无疑问是拥护国民党政权的。他支持国民党统一中国,但主张用和平方式,比如建立“民意机关”、“国会制度”等办法来达到国家的统一。他说:“现在统一的最大障碍是在各地割据的局面之上绝没有一个代表全国或全省人民的机关,所以割据分裂的趋势无法挽回。挽救的方法只有在各割据防区之上建立全省民意机关。……只有这一类的民意机关可以领导民众在法律的轨道内逐渐造成制裁割据军阀的势力。”这说明胡适是反对用武力来达到国家统一的,而把希望寄托在“民意与法治”上。他的这一主张对当时国民党军阀来说好比是对牛弹琴没有用。但他还是老调重弹,一直弹到《独立评论》倒数第三期(最后一期为244号,1937年7月25日)上。在这期里,他发表了《我们能行的宪政与宪法》一文对民主宪政大肆鼓吹,可见他对资产阶级议会政治是坚信不疑的。为了国家统一他曾异想天开地写了一篇文章,主张把东北让给中国共产党,由他们去试验搞共产主义;试验好后,再进行推广。据罗尔纲先生回忆说:这篇论文,他写了一个通宵,曾拿给我看过,但不敢用,感到很为难。后来天大亮了,吃点东西,又去上班了。胡适的这一思想和主张,在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一书59页里,也有反映。30年代初期,史氏到北平,曾会见过胡适等人,她在书里回忆说:在一次谈话中“有一位(指胡适)对我说,应该拨给共产主义者一个省去实验他们的主张。如果证明切实可行,其他各省可以仿效”。由此可见,罗尔纲的回忆是确凿不误的。这说明胡适虽然拥护蒋介石,但仍保留着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见解,并不是盲从的。他的这种性格当时在北大任教的陶希圣后来有所评论,他说:“我对胡先生有一个看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场合,一举一动,恰好适应这个场合,无论是说话,或是谈话,总有不失自己立场而又适应这个场合的一番意义。胡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学者。”陶的观察对我们了解胡适的个性是有帮助的。

“九一八”事变以后,南京国民政府从各方面对胡适做工作,曾派一个国民党员名叫卢逮曾的来做北大文学院长的秘书,这是秘密的,胡适本人不知道,跟罗尔纲先生同室办公,罗当时也不知他的身份。后来有一次,胡适曾对他的一个乡亲石原皋说:“现在蒋介石拉拢我”,又说“何应钦找他(指胡)谈,把日本的钢铁年产量、武器、弹药和我国的钢铁年产量、武器、弹药等详细地谈了,认为要努力准备才能打。”石提出疑问并说道:“空谈准备,土地一天天地被吞食完了。”胡又说:“日本真要动手打,我们只有同它打,拼到底。”(见于《闲话胡适》42页)这段话,可以看出那时胡适的一些思想动态。

1933年春,长城抗战开始,日本侵略军于3月4日攻占我热河省承德市,全国人民极为愤慨。而胡适却另弹别调,在《独立评论》41号上发表《全国震惊以后》一文,文中说:“我们今天最大的教训是要认清我们的地位,要学到‘能弱’,要承认我们今日不中用,要打倒一切虚骄夸大的狂妄心理,要养成虚怀愿学的雅量,要准备使这个民族低头苦志做30年的小学生,这才不辜负这18个月的惨痛的教训。”为了实现他们的愿望,13日他与丁文江到保定去见蒋介石谈了两个钟头。他们问蒋能打吗?答曰:“不能,只能在几个地方用精兵死守。”其实这就是说我们不能抵抗。又问:能交涉吗?在取消满洲国的条件下。蒋回答说:“日本人不肯放弃满洲国。”最后临别时,蒋要他们多想想外交的问题。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不能打,只能交涉。胡适得到上方的意旨,返回后,于4月2日写了《我们可以等候五十年》一文,他说:“国家生命是千年万年的生命,我们不可因为目前的迫害就完全牺牲了我们将来在这世界上抬头做人的资格。”“我们要准备牺牲,更准备更大更惨的牺牲。同时我们要保存一点信心。没有一点信心,我们是受不起大牺牲的。”他举法国割地两省给普鲁士,过了48年才收回的史实,说道:“我们也许应该准备等候48年!在一个国家的千万年生命上,四五年或四五十年算得什么!”之后他又有《我们的意见不过如此》等文发表,说什么“我自己的理智与训练都不许我主张作战”。说什么“我极端敬仰那些曾为祖国冒死拼命作战的英雄,但我的良心不许我用我的笔锋来责备人,人都得用他的血和肉去和那惨酷残忍的现代武器拼命。”胡适的话说得很明白,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妥协主义者的心理活动,长敌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

由于他有上述的妥协思想,在行动上与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是格格不入的。上年12月30日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该会的目的与任务是为释放国内政治犯与废除非法的拘禁、酷刑及杀戮而奋斗;刊布关于压迫民权之事实以唤起社会之公意,援助为争取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的一切斗争。胡适参加了这一组织而且是北平分会的主席,理应支持民众的抗日运动,保障人权,反对国民党迫害要求抗日的爱国青年。但他不是这样,相反与反动政府站在一起为虎作伥,发表不利于抗日救亡运动的谬论,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并攻击“同盟”总会,2月19日他在《独立评论》上刊载《民权的保障》一文宣称要求释放政治犯“这不是保障民权”;又说“一个政府要存在,自然不能不制裁一切推翻政府或反抗政府的行动。”接着2月22日又在《字林西报》发表谈话为国民党政府在北平监狱迫害爱国青年的罪行辩护,并极力反对同盟营救政治犯的正确方针,说什么“民权保障同盟不应当提出不加区别地释放一切政治犯,免予法律制裁的要求”等等。他的这些言论,引起社会的不满。2月28日宋庆龄、蔡元培为此电请胡适更正,“否则惟有自由出会,以全会章”。胡适不听警告,3月3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议议决将他开除出盟。胡适后来在给汪精卫的信里说他“实在想养成一个无偏无党之身,有时当紧要的关头上或可为国家说几句有力的公道话。”由此可见,他拥蒋反对革命的立场是十分顽固的。

同年5月31日,中日双方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有名的长城抗战就此宣告结束。胡适称此“协定”为城下之盟。中国方面蒙受奇耻大辱:承认日本占我东北三省的合法性,而且将冀东大片国土划为停战地域等等。这个协定签订后在全国引起极大的愤慨,但在社会上层却出现一股和平气氛。12月胡适给汪精卫的信说:“今日之危局与五六月间不同。今日所需不在能继续软下去,而在能委婉的硬起来。”又说:“当举国唱高调之时我不怕唱低调了,今日举国好像要唱低调了,我不敢不唱一点高调。”这时,他写了两首诗,可窥见其思想之大概。第一首是他应当时长城抗日的五十九军军长傅作义之嘱托,为该军战死将士(有尸首)的公墓碑而写的。傅在信中说道:“我以最虔诚的敬意和悲痛的情怀请先生为牺牲在抗日战役的将士们作一篇纪念碑文。”接着介绍了全军将士奋勇上阵,顽强抗日的作战精神及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并称,先生文章久已钦仰。如蒙惠撰碑文,刻之于石,一定更能激发国民的爱国心。胡适接到来信后,读了傅对该军将士英雄事迹的介绍,十分受感动,于是用白话文写了一篇很长(1000多字)的纪念碑文,并请钱玄同楷书出来。在这篇碑文里,他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国民党军队于1933年3月至5月在华北长城一带与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的经过:如宋哲元部在喜峰口的苦战,如徐庭瑶、关麟徵、黄杰所率中央军队在南天门一带十余日的血战,如傅作义所部第七军团第五十九军在怀柔一战,与两倍于我的敌军交战,敌军虽有精锐武器装备,但在我抗日部队英勇顽强地阻击下,他们也不能前进一步。后因国民党当局与日方媾和,签订了“塘沽协定”,部队才开始撤退的。胡适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抗日将士的英雄事迹。最后作诗以为纪念,诗云:

这里长眠的是二百零三个中国好男子

他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他们的祖国,

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来这里凭吊敬礼的,

要想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报答他们的血

后来,何应钦有命令,要将一切抗日的纪念物去掉,于是傅作义在碑上加了一层遮盖,上面另刻“精灵在兹”四个大字。可见当时国民政府对外政策之软弱无能。胡适为此又写了一首诗《大青山公墓碑》抒发胸中情怀,诗云:

雾散云开自有时,

暂时埋没不须悲。

青山待我重来日,

大写青山第二碑。

上面两首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胡适在外敌入侵的时候还是表示了深切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不过他的表现形式不是那样的激烈罢了。他的这个思想在下面几封信里反映得更为鲜明:

胡适对中、日问题的意见,1935年他在答复罗努生(隆基)的信里说:“我的主张大意为与日本公开交涉,解决一切悬案。原则为求得10年的和平,方法为有代价的让步。”并称:公开交涉,目的在于谋得一个喘气的时间。委曲求全,意在求全,忍辱求和,意在求和。倘辱而不能得全,不能得十年的和平,则终不免一战。在当时形势下,他认为可以承认“伪满洲国”,代价有三:(一)热河归还,长城归我防守,(二)“华北停战协定”完全取消,(三)日本自动放弃“辛丑和约”等。以上便是他对日外交的主张。此外,他又写信给王世杰申述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他对“何梅协定”是不满意的,所以他在信中说道:此回的事全是无代价的退让,若如此下去,岂不要把察哈尔、河北、平、津全然无代价的断送了?因此,他建议国民党当局在考虑和处理这个问题时,必须要从当前和将来的两种可能出现的事态来制定国策,并指出:“(一)在最近期间,日本独霸东亚,为所欲为,中国无能抵抗,世界无能制裁。这是毫无可疑的眼前局势。(二)在一个不很远的将来,太平洋上必有一度最可惨的大战,可以作我们翻身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的敌人的霸权消灭。这也是不很可疑的。”根据这一认识,他说:我们的政策,眼光可以望着将来,而手腕不能不顾到现在;并希望王将他的这个观点“设法使蒋介石先生知道此意”。因为王曾写信告诉他,据有关方面情报,日本人已对他极其注意,要他特别小心,注意安全,所以他在这封信里回复说:至于我个人的安全,我毫不在意,我活了40多年,总算做了一点良心上无愧怍的事,万一为自由牺牲,那是最光荣的事,我决不走开。从上面信函中,可见胡适在“九一八”事变以后的日子里为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是费尽心力的。

由于《独立评论》还保持着一些自由论政的精神,故有时谈论政治,褒贬人物难免与当局有发生冲突的时候。这样的事是常有的,比如:《独立评论》第十期在北平被查抄过;第八十一期在南京被宪兵司令部邮电检查员扣留过;第一百五十期前后被广东政府明令不许“独评”入境……上述这些只是小事一桩,后来到1936年底却闯大祸了。因为张奚若在该刊229号上发表了一篇《冀察不应以特殊自居》的文章,结果触怒了在北平当政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于是《独立评论》被查封了,而且还要拿人。当时胡适不在北平,其他社员(当时新社员有张忠绂、周炳琳、陈之迈、陈岱孙、顾一樵、陈受颐等人)都非常着急,四处奔走求救;可是江冬秀却很高兴,为什么?因她不愿意胡适办这份刊物,如今封了门,她感到特别高兴。据说为经济问题,其中也包括独立社借出去的钱一时收不回来的事,她与胡适常发生争吵,有一次吵得很厉害,据章希吕回忆说:“我既听见不得不去解围。适兄的脾气诚好,适嫂似不能体谅他。适嫂要我做中人,她以后家不管,每月要适兄给她200元,如要她管家,就非要600元不可。我亦不敢答应做这个中人”。可见胡适为了办报,家中也闹出一些不愉快的事来,使他很伤脑筋!当然江冬秀也怕他在政治上出问题,所以不愿意胡适办这份杂志,如今《独立评论》被封,她当然很高兴啦!但没想到贴上门的封条,不久又被撕掉了。

《独立评论》被封后,本来是要准备抓人的,因当时北平最高法院院长邓哲熙怕事情闹大不好收拾,故告知北大校长蒋梦麟和清华校长梅贻绮出来疏通,一切责任往胡适身上推,结果北平当局允许等胡适回平后再作解决。胡适于这年7月到美国去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大会,12月1日返抵上海。他从报上知道刊物被封的事。即向北平市长秦德纯发去电报声明《独立评论》的责任应由他来负责等等。随后胡接朋友回电云:“微(五日)电悉,报事宋(哲元)对文中利用特殊化及取消冀会等点疑有背景,甚为气愤,令立封报捕张(奚若),经邓(哲熙)、秦(德纯)疏解,张可无虑,复版事过数日再谈。”10日胡适回到北平。陶希圣来访,问:“《独立评论》停了,您看怎么办?”胡适回答说:“有问题总要解决才好。”陶便自告奋勇地说道:“如果还要办下去,我和这班人都熟悉,我去跑一跑,两小时就可解决!”既然如此,胡就请他帮忙走一遭。陶得胡的同意后急忙赶到西单绒线胡同高等法院。这时已是下午5点钟了,于是他直入院长邓哲熙办公室。邓觉得来得突然,便问:“这时候来,必有所为?”陶以说客的腔调说道:“我不是为自己的事,我是为宋先生的事而来的!”邓感到茫然,便问:“宋先生怎么样?”然后陶才慢慢地将宋哲元查封《独立评论》的利害关系剖析给他听,并称:《独立评论》每期销售1.4万份,其中4000销平、津,1万份销南方。如果一份杂志5个人看,现在这刊物停了,南方有5万人看不到《独立评论》,舆论哗然,这样下去宋先生将承受不住。陶的一席话邓认为有道理,思索了一下,说道:“听说胡先生已经回到北平,我想请胡先生先写一封信给宋先生,说他不在北平,《独立评论》的文章对二十九军有误会,现在他回来了,以后彼此多联系,不再发生这种事。然后宋先生请胡先生吃饭,请客时不再谈这事。只须把警察撤走,刊物继续发行,也无所谓复刊,您看如何?”陶说:“这是一个办法,我去与胡先生商量。”说罢,便告辞出来,又赶到胡适家,将邓哲熙的意见诉说了一遍,胡认为可以,并征求陶的意见说:“信就这样写,要不要道歉?”陶回答说:“不必道歉。”胡笑道:“道一句歉也无妨。”之后胡适向宋哲元写了一封信,略谓:“《独立评论》第二二九期,因为登载张奚若教授的一篇文字,开罪先生,致有停刊的事。……兹特具函向先生表示我个人负责道歉之意。”并称此报已停刊3月有余,拟俟身体恢复,即继续出版。以后适长期住平,待教之日正长。倘有言论失当,务请先生随时指摘,以便随时更正。此信发出后得到宋的谅解,不久《独立评论》于1937年4月18日复刊了。当时许多读者写信来祝贺,胡适在编辑后记里表示谢意,他说:“我们不能一一答谢,只好在这里深深道谢。”在来信中有位复堂来信说:“《独立评论》产生在国难严重之日,《独立评论》的作者过去曾和前方的战士同样地在精神上为民族国家冲锋肉搏。《独立评论》所代表的精神曾经替民族支持半壁的江山。全国读者虽然与这个刊物小别了数月,然而大众的神经中永远忘不掉这个刊物,永远祷祝《独立评论》这个营垒中的斗士照旧向前奋斗!”由此可见,《独立评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尽管胡适言论上唱低调,政治上右倾,但仍保持其独立精神,为国家民族寻求出路挽救危局,有时也不免要呐喊几声,并把《独立评论》维持了5年多,写了123篇文章,为该刊发表文章总数(1309篇)10%左右,这在当时条件下也是很不容易的。

同类推荐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 黄骅将军

    黄骅将军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余里,覆压鲁中、鲁南大地。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名山大岭,山高坡陡,崖险岭峻,层峦叠嶂,丛山连绵,到处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山中飞瀑流泉,涧深溪清。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推销王: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推销定律

    我是推销王: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推销定律

    有这么一个事实:世界上80%的富翁曾经是推销员。推销员作为一种职业,既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又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如何在推销工作中掌握真正的技巧,成为真正优秀的推销员,却是长久困惑广大推销员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呢?显然不是天资,关键在于技巧!你要和成千上万的、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还要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变化。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娴熟的推销技巧和高明的推销手腕,就很难在复杂的市场上取得成功。本书由崔希希编著,正是为那些准备从事推销工作或已经从事推销工作的人们量身打造的推销宝典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果然爱:大叔快到怀里来

    果然爱:大叔快到怀里来

    小姑娘刚受到爱情挫伤,漂亮脸蛋花痴心偏偏再不爱与人主动接触相恋……当爱情遇见与自己貌似最不相配的那个人,她溺水在自己的爱情观中摇摆不敢前。不结婚却想靠在一起?傻丫头这是美梦没有醒呢。小时候的胖哥哥今天的帅叔叔,小时候的对妹妹好一点今天的极限宠溺,还不快幸福起来~
  • 狂刀之异世纵横

    狂刀之异世纵横

    万年前的一场大战,席卷整个大陆,使得无数传承失落。少年夜风成长于此,不断的挑战,一步步征途,只为成为巅峰王者!鬼魔三族大战,在大陆掀起了腥风血雨……
  • 撒旦绝恋Ⅱ:惹上诡谲恶总裁(全本

    撒旦绝恋Ⅱ:惹上诡谲恶总裁(全本

    他是各行业都有渗透的巨头古氏财团的年轻总裁,时而魅惑,时而冷漠,又时而狂暴,令人捉摸不定。而她,不过是一个无父又无母、寄人篱下的小孤女。原本就是两个世界里的人,却因为命运的转轮,而有了交集。他看着她清冷娇弱的脸庞,审视着她的眸子,逼迫她交出她的一颗真心;最后,在她丢了心,心甘情愿的留在他的身边,满怀着喜悦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新生命的时候,却见他忽现阴鸷的神情——“滚!……就因为我厌倦了你、腻了你,所以你该滚了!”心碎,就只是在一念之间而已……◆可爱的小虫虫◆三岁——小虫不悦的嘟着嘴:妈咪,为什么你要我打扮成女生的模样?她头上冒出了几根黑线:因为女孩子能够穿漂亮衣服。小虫厌恶的瞅着身上的白色蓬蓬裙:可是小虫不喜欢穿漂亮衣服。她皱眉兼无语,看来无法忽悠了……
  • 妃起一脚:王爷靠边站

    妃起一脚:王爷靠边站

    夏日炎炎,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热浪一层高过一层,也带来了新的夏日潮流。在温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美眉们夏装的showtime来临了。“夕夕,这件衣服好看吧?”姜艺拿着新买的衣服在身上左右比划着。“恩恩,还行还行。”林夕夕瞟了一眼后说道,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当然漂亮。“喂,拜托,你看都没看,就说还行。”姜艺无奈的说道,评价的一点都不认真,估计连颜色都没看清楚。……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一个出苦大力以求草间存活的女子,在浮躁的多伦多过着浮躁的生活。在城市中寻找一个不再流浪的归宿,一场如游戏般的邂逅,两段难于举棋的交融。苦等一句曾经爱过,却换来是永不相见。爱是一种让你享受欢愉和痛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