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23

第23章 著《中国哲学史大纲》(1)

胡适回国后,因返乡探亲,故于1917年9月中旬才到北大任职。当时北京大学校长是蔡元培。蔡刚上任不到一年,决心整顿北大,拟将工科归并到北洋大学,集中力量要办好文理科。文科以陈独秀为学长;理科由夏元瑮兼代。成立大学评议会(即后来之校务委员会),施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料那年7月驻徐州的军阀张勋,回北京拥戴溥仪搞恢复帝制的政变,于是北京大乱。好在“复辟”不长,十来天就结束了,但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当时北大校内竟有两个多月无人办事。胡适9月30日写信给他母亲说,到京已近20日,而大学尚未上课。各事至今尚乱七八糟,一无头绪。这年北大新学年开学是9月21日,胡适在会上作了《大学与中国高等学问之关系》的讲演,阐述了他过去要办高等教育的主张和理想。上课原定在26日,后因来不及,又改到10月1日上课。这学期胡适所任的课程共有三门:英文学、英文修词学及中国古代哲学。一星期共有12个钟头的课。他说,事体本不甚繁,本可兼任外校功课,但此番来京已迟了,各校都已聘定教员,且新任课,亦不愿太忙。

胡适初进北大,当时是小心翼翼的,工作很勤奋,对人和蔼恭敬,因此得到各方面好评。同年12月,他倡议在哲学门(系),开办研究所,为大学本科毕业生提供继续读书的场所。后来校方采纳了他的意见,遂聘他为该研究所的主任。此所因属初创,事务比较繁忙,因此他的工作也就多起来了。次年4月又增加了一项职务,任英文部主任,管理校中的英文教学,而且有些学术交流活动也少不了他。就在这年春天,北大请一位美国学者讲“欧洲文学”,他被请去任翻译。这是他回国后第一次为人作口译,之后便成为经常性的工作了。后来有人向他求教,如何做好翻译,他介绍经验说:“翻译原则只有一条:‘细心体会作者的意思,而委曲传达它’。换言之,‘假使作者是中国人,他要说这句话,应当怎样说法?’依此标准,则无所谓‘直译’与‘意译’之区别;亦无‘信、达、雅’三种区别。此三种区别皆是历史的遗痕。在初创翻译之时代,不能兼顾到‘达意’与‘保存风格’两种条件,所以译者往往删除细碎的枝叶,只留原意的大旨。如今时代不同,应该保存原文的细腻语句,应该充分显出原文的风格。具体有五条:(一)直译可通则直译。(二)直译而不可解,则意译。(三)有时意译,与原文字句形式相去太远者,则注原文于下。(四)译者于原意范围之内有增减之余地。(五)译者宜时时为读者设想,有时不便改动原文,可加注解。”这些便是他多年来的心得体会。刘海粟是他的老朋友,在《闲话胡适》一书中,说胡适英文很好,却没有译出一本可以传诵千古的英国文学杰作,为他感到惋惜。

除了在英文方面的工作,中文科的事也不少,时常应邀到校外去讲演。1918年4月14日他在一封家信里说:“今天7点起,吃了4个鸡子,一碗豆腐浆,坐车到教育部会场讲‘墨子哲学’的第四次,足足讲了两点钟。我本只有三次讲演,因章秋桐(士钊)先生不在北京,故延长一次,其四次讲毕。此项星期讲演,专为普通人士设的,颇有功效。我的讲演,不但有许多少年男女来听,居然有一些老先生来听,所以我虽辛苦,却很高兴”。胡适这一席话,不但他自己高兴,他妈妈听了也是会高兴的。当时他讲《墨子》,确有独到的见解。比如:他考证《史记》中何以没有墨子列传?而韩非又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这样大的学派,为什么消灭得如此神速?这些他都有精辟的论述。难怪梁启超读了他的论墨文章,说好极了!我除了赞叹之外,几乎没有别的说。后来,梁出版《墨经校译》请胡作序,可见其对胡之器重。不过他把自己的文章放在前,而把胡的放在后,这点胡不太高兴。

这年暑假,胡适忙得顾不上回家乡探望老母和新婚的夫人,在校中除料理一些教学事务外,便是集中在写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休息时也常到公园散步,或是做些应酬。一天,他在中央公园请蒋梦麟吃饭,蒋带来一位上海客人黄炎培,他是江苏教育总会会长。彼此初次见面,都很欢喜!后来谈起家事,原来父辈是相知的,当年都曾在东北吴大澂的幕府里共过事。因此,一见如故,免不了要客气一番。黄比胡大12岁,他夸奖胡适说:铁花老伯应该有适之兄这样的后人。胡适听了这话,心里十分欢喜。事后他写信把这话告诉他母亲说,我在外边,人家只知道我是胡适,没有人知道我是某人的儿子。今次忽闻此语,觉得我还不致玷辱先人的名誉,故心里颇欢喜。可见胡适的性格,是很喜欢人家捧他。陈翰笙与他是北大老同事,一直有交情。而今谈到胡适时说,胡适欢喜人家捧他,他也喜欢捧人家。这话一点不错。

胡适教学忙了一年,其效果如何呢?据学生们反映是很不错的。他进北大时年仅27岁,翩翩年少,人称胡博士,学贯中西,口才又好,这在当时本科教授行列里,可谓佼佼者也(沈尹默、马裕藻、刘复、刘文典、沈兼士等,时为预科教授),因此,蔡元培竭力辅持,并引为得力助手。1919年秋蔡便任他为代理教务长了。后来,胡适在纪念蔡元培的文章里说:他青年时期如果没有蔡元培先生的着意提挈,他的一生可能就在二三流报刊编辑之生涯中度过,因此他对蔡元培非常恭敬。

当时,胡适所开的课,以讲中国哲学史最为有名。先前讲这个课的教师是阵汉章(伯弢),人称两脚书柜,可见读书之多。据说,《十三经注疏》中“三礼”的白文和注疏,他都能字字背出。他哲学史讲了一年,只讲了个三皇五帝。第二年改由胡适来教,他另起炉灶,先发讲义,按照自己研究的体系,从《诗经》讲起。他认为《诗经》里写训世诗的诗人们,都是真正的思想家。这样一个变动,可引起北大师生的震惊和议论。有位先生拿着胡适的讲义《中国哲学史大纲》讥笑地说: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大纲,说中国哲学史大纲,岂不成了大纲的大纲了吗?同学中的反应却很好。当时顾颉刚是这个班上的学生,后来他在《古史辨》序言里说:“这一改把我们一班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不能下。”又说:“我听了几堂,听出一个道理来了,对同学说,他虽没有伯弢先生读书多,但在裁断上是足以自立的。”后来他约外系同学傅斯年(孟真)去听课,也很满意。顾说:“从此以后,我们对于适之先生非常信服。”这段故事,后来胡适有回忆。他说:当时学生说他是学术造反,想把他赶走。因为傅斯年那时在校中已经是一个力量,班上的同学就请他去听听我的课,看看是不是应该赶走。他听了几天之后,就告诉同学们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经他这么一说,这场风波才没有闹起来。说到这里,胡适很有感慨地说:“过了十几年以后,才晓得是孟真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

1919年2月,胡适将此讲义整理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出版。是书一出,颇受学界之欢迎,不到两个月又再版一次,但仍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他的老同学熊克武由四川来信说:“大著《中国上古哲学史》来川,购者争先,瞬息而罄。”胡适的这部书,到1930年已出第15版了,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这部著作是以他留学美国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为基础,加工增补而成的。主要特征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运用实验主义的方法,打破“经学”与“子学”的界限,对各家思想,一视同仁。比如将墨子与孔子并列,这对当时独尊儒家的学术状况,无疑是一个突破。其中又说老子比孔子早等等。这些论述在当时都是比较新颖的观点,所以学术界影响很大。蔡元培在《五十年中国之哲学》一文里评论说:“距今四年前,绩溪胡适把他在北京大学所讲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刊布出来,算是第一部新的哲学史。胡氏以实验哲学的眼光,来叙述批评秦以前的哲学家,最注重的是各家的辩证法(即逻辑学),这正是从前读先秦哲学书者,所不注意的。而且他那全卷有系统的叙述,也是从没有的。”这个评价代表了当时学术界的看法。冯友兰在其《三松堂自序》里也说:“蔡元培给这部书以这样高的评价,就当时学术界的水平说,并非溢美”,并称此书有“划时代意义”。再从形式上来说:是书除引文外,都是用白话文来写,而且用了新式标点符号,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革新。

书出版后,胡适送了一本给章太炎(炳麟)向他请教。章看过后,回了一信,对他的书虽有所肯定,但也提出一些批评,要他注意。信是这样写的:

适之你看。接到中国哲学史大纲。尽有见解。但诸子学术。本不容易了然。总要看他宗旨所在。才得不错。如但看一句两句好处。这都是断章取义的所为。不尽关系他的本意。仍望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同类推荐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 列女传

    列女传

    ,中国古代妇女史。也是一部指导女性言行的书。《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推荐、《拥抱太阳的月亮》推荐
热门推荐
  • 驸马有毒

    驸马有毒

    陆素问上辈子死得凄惨,归根结底,因为心善过了头。这辈子,她励志要把那些混蛋挫骨扬灰、只不过么……这身份,似乎有点微妙。
  • 锋芒毕露:草包三公主

    锋芒毕露:草包三公主

    【沂羽谷出品】(女主从弱变强,不喜绕路。本文纯属虚构。)伽玛帝国,草包三公主不堪受辱而自杀,清醒过来时,体内的灵魂已悄然易主。在敌军当前的时候,她击毙乱臣,选择带着公主的荣耀跃下城楼,就这样一跃,却注定了她日后的锋芒毕露。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画皮皇后:一场江山梦

    画皮皇后:一场江山梦

    他秦东陵晋国新皇,不被世人看好皇帝,是否让晋国更为繁荣?还是儿女情长毁于晋国?〈宫斗复仇剧情,她家破人亡,却惨遭毁容。却频频意料令人心服口服,〈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他采取一国两将之法,天出异相,日月同出。为报仇,不喜勿进〉,纯属巧合〉她问君出生之时,后来她听信谗言。她误信奸人,险些被害,亲人不持,她索性画皮,蒙上美丽面容,他坚持己见,误杀所爱。一封圣旨,遭遇众臣反对,孤苦伶丁,无依无靠
  • 天价婚宠:误嫁亿万老公

    天价婚宠:误嫁亿万老公

    【完结】“嫁给我,我给你想要的一切;不嫁,我就毁了你的一切!”男人的唇角扬起魔鬼般嗜血笑容。女人的嘴角抽了抽,有些不淡定了:“次奥,商煦风你特么求婚能不能有点诚意?”某一天,有人壮着胆问:“风少,您的脸怎么了?”男人摸着脸上的牙齿印看向旁边的女人,笑得惬意:“昨晚被小母狗咬的。”一旁的女人淡定地接过话:“小古,今天晚上把你们家的小公狗借来用用。”男人瞬间变脸,起身拉着女人就走。女人问:“你要干什么?”男人答:“你说呢?”谁都知道商三少狂傲冷血残忍,却将她的女人捧在手心里疼着。
  •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解读成长的秘密;富养女孩,妈妈要把握的关键细节;家有女孩,妈妈要掌握点沟通艺术;养育女孩,重视培养她的良好习惯;为女孩“投资”,打造她的非凡气质;疏而非堵,帮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十大方面,全面解读富养女孩的方法与细节。和男孩相比,女孩天性柔弱,本书从“走进女孩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因此,“富养”是最适合的教养方式。妈妈只有给女孩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女孩开阔眼界、精神富足、气质高贵、人格独立,从而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有内涵。富养不仅指生活的富足,更是教育的富足。富养女孩不是娇生惯养,而是给她更为精细的教育。可以说,富养的着眼点,是给女孩一个幸福的人生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2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2

    诸葛亮作出了其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辅佐当时寄人篱下、身处险境的刘备。隆中对让寄人篱下二十年的刘备如醍醐灌顶。正当二人竭尽所能地夹缝中求生存之际,曹操大军南下、荆州降曹,刘备失去了最后一块立足之地。生死存亡之际,诸葛亮孤身前往江东游说孙权,以巧妙的攻心计和精辟的敌我分析促成孙刘联盟,刘备集团由此转危为安。赤壁大战后,诸葛亮又以先人一步的奇谋夺取荆州四郡,在曹操和孙权的势力范围间硬是抢占出一片重要的生存空间。
  •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新世纪,中国社会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分层趋势的发展和深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 富贵逼人

    富贵逼人

    现代小白领穿越了,重生在进京寻亲的古代贫家女身上,前世的孤女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辗转艰难找到亲爹,却发现他竟是六亲不认的陈世美,祖母年迈,亲娘是个软包子,看她如何逆袭,成就荣华富贵。
  • 步步逼婚:权少恋妻成瘾

    步步逼婚:权少恋妻成瘾

    宋池生说:“当年遇见你看你的第一眼,我就万劫不复了。”他们相遇于旧金山,“喂,你这个女人怎么那么不识好歹!”恋爱于旧金山,“穆倾城,小爷我这辈子就喜欢你一个了,你想想怎么对我负责吧。”分别也于旧金山,“穆倾城,我情愿这辈子没遇见过你。”只是,当疑云慢慢散出,剥露出明晃晃的真相时,两人又该何去何从。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所以才多出了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