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18

第18章 提倡文学革命(2)

这年秋天,就在胡适即将离开康奈尔大学时,他的一位同乡好友梅光迪(字觐庄)正在绮色佳度假。梅是安徽宣城人,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已取得文学学士学位,正准备入哈佛大学去跟当时有名的文学批评家白璧德(Irving Babitt)继续深造。9月17日胡适为了送梅光迪入哈佛大学,作诗一首相赠,其中有云:

“梅生梅生毋自鄙,

神州文学久枯馁,

百年未有健者起,

新潮之来不可止,

文学革命其时矣。

吾辈势不容坐视,

且复号召二三子,

革命军前杖马棰,

鞭笞驱除一车鬼,

再拜迎入新世纪,

以此报国未云菲。……”

此诗甚长,共60句,420字。其中用了11个外国人的名字,如:“天生几牛顿(Newton)”、“辅以无数爱迪生(Edison)”等等。这不过是互相勉励为国出力报效的话,没想到这首打油诗竟引起了另一位好友任鸿隽的诗兴。任与胡是中国公学时的同学;1911年赴美留学,又与胡在康奈尔同学,彼此交往甚厚。这时他把这11个外国名字(其中10个为专有名词,1为抽象名词)的译音连缀起来,于9月19日也作了一首打油诗来戏耍“博士”(胡当时的浑名),题名《送胡生往哥伦比亚》。诗云:

“牛顿、爱迪生,

培根、客尔文,

索虏与霍桑,

‘烟士披里纯’,

鞭笞一车鬼,

为君生琼英。

文学今革命,

作歌送胡生。”

(自牛顿至“烟士披里纯”,皆谓之一车鬼,词义非全是。鬼者、洋鬼子也。实则“烟士披里纯”意为灵感、并非人名,故不当为鬼耳)胡适20日离开绮色佳,坐在火车上,思来想去,总不是滋味,认为自己是很严肃在作诗,却遭到友朋的奚落,“文学革命”句是在挖苦他,于是气愤不过,又回敬了一首,并请任鸿隽转致诸友人,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文学态度,诗云:

“诗国革命何自始

要须作诗如作文。

琢镂粉饰丧元气,

貌似未必诗之纯。

小人行文颇大胆,

诸公一一皆人英。

愿共努力莫相笑,

我辈不作腐儒生。”

胡适本来对文学革命的方向是很模糊的,但这时他想清楚了,第一次提出作诗需要跟作文一样用白话来写。这个观点提出后,他的朋友任、梅两位及其他朋友,激烈反对,于是又展开了一场笔战。胡适在争论中,不断思考,到1916年春得出一个观念:死文学不能产生活文学。他说:“一部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部活文学逐渐代替死文学的历史。”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他写了一些文章阐述:在中国文学史里面曾经有过许多次“文学革命”,自《诗经》以下,中国诗歌的流变便是一连串的革命;散文也是如此。他们这群留学生,经过几次辩论后,梅光迪也被胡适说服了,赞成他的主张,说:“文学革命自当从民间文学入手,此无待言、惟非经一场大战争不可。骤言俚俗文学,必为阳派文家所讪笑攻击。但我辈正欢迎其讪笑攻击耳。”这时,胡适更加坚信自己的主张正确,于是有《沁园春·誓诗》之作。词曰:

更不伤春,更不悲秋,以此誓诗,任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月圆固好,日落何悲?我闻之日,“从天而颂,孰与制天而用之?”更安用为苍天歌哭,作彼奴为

文学革命何疑!且准备搴旗作健儿。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诗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

此诗为1916年4月13日初稿。胡适认为下半阙有点狂,心里不安,后来修改了十来次,均不满意。他说回头看看,还是原稿最好。在这首词里胡适以战斗的笔触抒发了对文学革命必胜的信念,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力量。它是文学革命的宣言书。

同年夏天,胡适到克利佛兰城参加“第二次国际关系讨论会”。来回要经过绮色佳,故有机会与在那里度暑假的一班老同学会面了。以文会友,当然少不得谈的又是文学革命的事情。7月8日那天,胡适与任鸿隽、陈衡哲(她是沃莎女子学院的学生,时为《留美学生季报》编辑)、梅光迪、杨铨、唐钺等人在绮色佳的风景区凯约嘉湖上划船。忽然遇暴雨袭击,他们忙将船靠岸,慌乱中几乎把船划翻,大家都被雨淋湿了。这是一件寻常小事,不料竟引起一场不寻常的辩论。事后,任鸿隽写了一首《泛湖即事诗》寄给胡适,请他批评。胡适认为他写覆舟一节,未免小题大做,而且用了许多的陈词老调,比如:“鼍掣鲸奔”、“冯夷所吞”、“言棹轻楫,以燑烦疴”,“猜谜睹胜,载笑载言”等一类的句子;于是写了回信,说他的诗写得不好,因为用了一些“陈言套语”、“文字殊不调和”。任鸿隽是善于作诗的,听了胡适这个批评,心里不服,于是互相又论争起来。在一封信里,任对胡说:“白话自有白话用处(如作小说、演说等),然却不能用之于诗。”正在他们争论时,梅光迪态度起了变化,又插进来参战。他写信给胡适说:“文章体裁不同,小说词曲固可用白话,诗文则不可。”他的理论是,“文学的文字——尤其是诗的文字——一定要由第一流的诗人和美术家加以美化,才能成为诗之文字。”因此他笑话读胡适写给他的白话诗,好像儿时听“莲花落”一样,真所谓革尽古今中外诗人之命者

胡适发现他二人的论调有共同之处,承认白话文生动,可以用到写小说、民歌、评话等方面,但就是不能用在诗里面。这时他中国公学时代好友朱经农到美国任在华盛顿任教育部学生监督处书记,也写信劝他说,“白话诗无甚可取。”又说“兄之诗谓之返古则可,谓之白话则不可。”总而言之,就是白话文不能作诗。胡适认为,这是一年来争论的结果,也是最后的一个堡垒。如何去攻克这个堡垒呢?他思来想去,决定以身作则,自己来认真尝试用白话作诗,取得成绩,方可说服反对他的朋友们。故于1916年8月4日,他写信给任鸿隽说:“我自信颇能用白话作散文,但尚未能用之于韵文。私心颇欲以数年之力,实地练习之。倘数年之后,竟能用文言白话作文作诗,无不随心所欲,岂非一大快事?”又说“公等假我数年之期。倘此新(诗)国尽是沙碛不毛之地,则我或终归老于‘文言诗国’亦来可知。倘幸而有成,则辟除荆棘之后,当开门户迎公等同来莅止耳。”从此,胡就不再写旧诗词,而专门用白话来作诗了,并作了一首《尝试歌》以表达自己的心愿。诗云:

尝试成功自古无

放翁这话未必是。

我今为下一转语:

自古成功在尝试

请看药圣尝百草,

尝了一味又一味。

又如名医试丹药,

何嫌六百零六次

莫想小试便成功,

那有这样容易事

有时试到千百日,

始知前功尽抛弃。

即使如此已无愧,

即此失败便足记。

告人此路不通行,

可使脚力莫枉费。

我生求师二十年,

今得“尝试”两个字。

作诗作事要如此,

虽未能到颇有志。

作“尝试歌”颂吾师,

愿大家都来尝试

1917年他任《留美学生季报》主编,于是将所写的白话诗选了数十首发表出来,供世人评论。因该刊在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以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与此同时,还为将来的诗集取了一名,叫“尝试集”。

经过一段试验后,他总结写作白话文的经验,于8月21日在日记里归纳出文学革命的八个要点,(一)不用典,(二)不用陈套语,(三)不讲对仗,(四)不避俗,(五)须讲求文法,(六)不作无病之呻吟,(七)不摹仿古人,(八)须言之有物。他说,我主张以白话文作诗、作文、作戏曲、小说。倘有愿意从我,无不欢迎。同一天,他写信给《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谈了自己的主张,并对《青年杂志》第3号上登载谢无量的长律诗提出批评意见。他说谢君的诗,用古典套语不下百余事,而记者(编辑)却附云大为推荐,称它是“希世之言”;胡适认为这与陈主张写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相矛盾。陈接信后很快回信,向胡解释说:“文学改革,为吾国目前切要之事。此非戏言,更非空言,如何如何?《青年》文艺栏意在改革文艺,而实无办法。吾国无写实诗文以为模范,译西文又未能直接唤起国人写实主义之观念,此事务求足下赐以所作写实文字,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寄登《青年》,均所至盼。”陈的来信正与胡适主张不谋而合,于是回信,将自己对文学革命的八点主张,加以解释写成文章,题名为《文学改良刍议》,内容与前同,后人称为“八不主义”。胡适后来回忆说:提出的八条是温和的建议,题目也很谦虚,不用“革命”的词语,而且是刍议,说明不是结论。之所以如此,是怕引起老一辈保守分子的反对。由此可看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

这篇文章1917年1月在《新青年》,前身为《青年杂志》2卷5号上发表后,在教育文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北京大学教授钱玄同非常赞赏,写信给陈独秀表示自己意见,并指出:“胡先生‘不用典’之论述最精,实足祛千年腐臭文学之积弊。”陈独秀起初对胡适提出的八条还有点怀疑,但他见了胡的《文学改良刍议》后,便完全赞成胡的主张,只是觉得文章写得太平和了,因此他写了一篇《文学革命论》在《新青年》2卷6号上发表,正式打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他说:“文学革命之气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最后以坚定的口吻说:“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表示了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此同时,他写信给胡适说: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信中特别提到,希望胡适早日回国到北大任教,愿将北大文科学长位置让给胡适。胡适后来写文章说,自己历史癖太深,故不配作革命的事业。文学革命的进行,最重要的急先锋是他的朋友陈独秀。他们彼此谦虚,说对方是急先锋。其实他俩的文章在当时都成为青年的“圣经”。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他们联合起来,一致向封建势力宣战。陈的文章发表后,把已经掀起的文学运动又推入了一个新的高潮。钱玄同、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都表示赞同,并以实际的行动投入到这个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行列,共同奋斗。此后三四年里,白话文便成了我国的正式“国语”,因为当时的教育部于1920年1月颁布小学秋季起一律改用语体文。白话文成为正式的国文,这在我国文化史上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对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有巨大影响。

同类推荐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用洗练的文字,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不过,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
  • 柳井正全传

    柳井正全传

    无论是经营理念、管理手法还是商业思想,柳井正都是值得人们探索的一座高峰。《柳井正全传》落实于细节,用事实做基础,让你从每一个转折中领悟商业之道。柳井正,被称为日本战后继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新一代“经营之神”。
热门推荐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是一套献给孩子们的书。一如它的名字“阅读一小步·成长一大步”,在孩子们开始求知的成长旅程时,一套适合他们课外阅读的好书无疑为他们的人生……
  • 观音

    观音

    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二在心。古典与时尚的融汇,传统与先锋的结合。安意如编著的《观音》这一年,是迷茫,挫折,欣悦的交集。那些怎么也不会老去的旋律,它们让我心醉神驰我企图把我所感知的美和人分享,它们是我年少至今的珍藏。如同小女孩的私物,在合适的时候,总想拿出来和人分享,即使它很有可能不值一晒。
  • 封天魔帝

    封天魔帝

    大道三千,小道无数。宇宙洪荒,道之碎印遍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暴兽一族,得天独厚,天道以印记神通授之,傲视苍穹。····战神山,拥有绝强的五大传承,亦是炼域最强宗门。少年王平,便从此地开始踏上无尽的征途,掌控日月星河,脚踏无垠河山,蔑视众天骄,狂战天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管理就这几招

    管理就这几招

    管人、管物和管事是企业管理的三大课题,其中以管人为最难、最复杂。《管好员工就靠这几招(智慧增强版)》从管理员工的基本招数、树立权威的绝招、关心员工的绝招、批评员工的绝招、给员工授权的绝招、考核员工的绝招、管理特殊员工的绝招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员工管理的实用方法,旨在帮助管理者提高管人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驾驭人才,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是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的必读必备图书。《管好员工就靠这几招(智慧增强版)》由宗权所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陌染夏殇

    陌染夏殇

    她——一位帝国公主为了江山社稷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第一天就认识了他,她对他一见钟情。他——现代社会的一个贵公子,偶然的机遇认识了她,第一次看见她,就对她一见钟情。家族的恩怨,让他在一次战斗中重伤,不久就离开人世。她为了让他复活,她牺牲他千年精华。醒来后的他发现竟然在一个不知的国度,而他却失去在原有社会的能力,从此为了找寻她,也为了他在那个世界生存,他从那个社会最底层做起,一切的一切只为她和他。
  • 魔妃傲天下:绝色轻狂

    魔妃傲天下:绝色轻狂

    【玄幻,女强,至尊,爽文】她是21世纪雇佣兵霸主,生杀予夺,我行我素。他,是帝国的铁血王爷,威震天下,暗夜修罗,谈笑风生中杀人于无形。一朝穿越带着前世的记忆再次醒来,樱家四小姐,当她再次睁开那双清冷的眼眸,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废材小姐。风云汇聚,当绝色王爷,对上铁血霸主。当烈火卯上烈火!谁终能降服谁?乱世沉浮,谁又能傲视群雄!风云更迭,且看今生谁与争锋!腥风血雨,掌天下之沉浮!魔妃傲天下:绝色轻狂【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
  • 遥望你的星光

    遥望你的星光

    不完整旧文,勿戳,勿戳,勿戳!完结文推荐:《笑忘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