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蒉(kuì)扬觯(zhì)
《礼记》
杜蒉进谏,如果直接指出平公的不是,平公未必能接受。于是在罚酒三杯之后,即快步走出,引起平公的怪异。待平公主动问及,他才一一说出。平公也就爽然自失,不得不接受了。杜蒉可以说是个善于提意见的人。
知悼子卒①,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②,鼓钟。杜蒉自外来③,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yuè)④。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⑤。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bǐ)是共(gōng)⑥,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⑦。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注释
①知悼子:晋国大夫。
②师旷:晋国著名乐师。李调:晋平公的宠臣。
③杜蒉:晋平公的厨师。
④子卯不乐:甲子日和乙卯日是国君的忌日,所以不许饮酒作乐。
⑤太师:对乐官的称呼。
⑥共:通“供”。
⑦觯:一种酒器。
译文
知悼子死了,还没有下葬,晋平公就开始喝酒,师旷、李调在一旁敲钟奏乐,陪侍平公。这时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钟声,说:“他们在哪儿呢?”有人说:“在寝宫内。”杜蒉走进寝宫,从台阶上去。斟了一杯酒说:“师旷喝了这杯酒!”又斟了一杯说:“李调喝了这杯酒!”又斟了一杯,自己在堂上朝北跪下,一口喝干,然后起身走下台阶,快步走了出去。
平公喊他进来问道:“杜蒉,刚才你的用意可能是想开导我,所以我没有先问你。你叫师旷喝酒是什么意思?”杜蒉说:“平时遇到子卯的日子尚且不奏乐,现在知悼子死了还没有下葬,应该比子卯日更让人哀痛!师旷是乐宫之长,他不把这些情况告诉您,所以该罚酒。”平公又问:“那么,你让李调喝酒是什么意思?”杜蒉回答:“李调是您宠信的近臣,他为了自己贪图酒肉竟然忘记了您的忌讳,所以也要罚他喝酒。”平公又问:“那么,你喝酒又是什么意思呢?”杜蒉说:“我不过是一个宰夫,不专注供给您饮食,却胆敢参与诤谏防闲之事,所以也该罚酒。”平公说:“我也有过失,你也倒一杯酒罚我吧。”杜蒉把酒器洗了以后,举起罚酒献上。
平公对左右侍从说:“如果我死后,一定不要丢掉这个酒杯。”所以直到现在,晋国每逢宴饮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定要举起这个酒杯,称作“杜举”。
一文一语
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