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长息问他的老师公明高说:‘舜到农田去,我已经聆听了你的教诲了;向着苍天、向着父母哭诉,我就不明白了。’公明高说:‘这不是你所能明白的。’公明高认为,孝子之心是不会像这样无忧无愁的:我竭尽全力耕田,只是尽到做儿子的职责罢了,原文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父母不喜爱我,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帝尧派他的九个儿子、两个女儿,百官、牛羊、粮仓都齐备,到农田里去事奉舜,天下的士人有许多去归附他,帝尧就要把整个天下交付给他了。可是舜因为没能得到父母的欢心,共⑥为子职而已矣,就如同贫困的人找不到归宿一般。天下的士人喜爱他,是人人所追求的,却不足以解除他的忧愁;美貌的女子,是人人所追求的,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却不足以解除他的忧愁;富有,是人人所追求的,拥有整个天下的财富却不足以解除他的忧愁;显贵,而不足以解忧;好色,是人人所追求的,身为天子那样的尊贵却不足以解除他的忧愁。人人喜爱他、美貌的女子、富有显贵,没有一项能解除忧愁,唯有得到父母的欢心才能解除忧愁。⑨天下之士多就之:《史记·五帝本纪》云:舜在历山耕田时,以事舜于畎(quǎn)亩⑧之中,许多人都来归附他,“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人们年幼时就思慕父母,懂得喜爱女色就思慕年轻貌美的少女,有了妻室、子女就思慕妻室、子女,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担任了官职就思慕君主,得不到君主信任就很急切地盼望。大孝的人终身都思慕父母,到了五十岁仍在思慕的,我在大舜身上见到了。”
诵读星级★
原文 万章问曰:“《诗》云①:‘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说:“因为怨恨、思慕啊。”
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为不若是恝(jiā)⑤:我竭力耕田,人之大伦也。”
注释~~~①号泣:古称哀哭,有言为号,于父母,无声为泣,故所谓号泣即边哭边言。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duì)②父母,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③,何也?”
曰:“帝亦知告则不得妻也。”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④,捐阶⑤,人之所欲,瞽瞍焚廪;使浚井⑥,出⑦,从而揜(yǎn)⑧之。象⑨曰:‘谟盖都君咸我绩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号泣于旻(mín)天①。⑦子:对子女的统称。何为其号泣也?”
孟子曰:“怨慕②也。”
万章说:“(曾子说)‘父母喜爱儿子,儿子高兴而且不会忘记;父母嫌弃儿子,儿子忧愁而不怨恨。”③“父母爱之”四句:见于《礼记·祭义》《大戴礼记·曾子大孝》等篇,是曾子的话。’那么舜会怨恨父母吗?”
万章曰:“‘父母爱之,弤(dǐ)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百官、牛羊、仓廪备,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注释~~~①《诗》云:引诗见《诗经·齐风·南山》,旧说这是一首讥刺齐襄公的诗。⑧畎亩:田地。②怼:怨恨。这里是使动用法。③帝之妻舜而不告:按古代礼仪,确定子女的婚姻关系必须有双方的“父母之言”。④完:修治也。廪:仓库。⑤捐阶:朱熹《集注》:“捐,父母之不我爱,去也;阶,梯也。旻天:苍天。”⑥浚井:淘井。按,井用久了,井底会积淀淤泥,所以要定期淘洗。⑦出:赵岐注:“使舜浚井,舜入而即出,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瞽瞍不知其已出,从而盖其井。”一说,此“出”是指瞽瞍等人出来。⑧揜:同“掩”,掩盖。⑨象:舜的同父异母弟。⑩谟盖都君咸我绩:朱熹《集注》:“谟,谋也。迁之:移交给舜。盖,盖井也。舜所居三年成都,故谓之都君。咸,于我何哉?帝使其子⑦九男二女,皆也。绩,功也。”弤:雕弓。栖:朱熹《集注》:“床也,象欲使为己妻也。”⑤恝:无忧无愁的样子。”在床琴:坐在床上弹琴。古代的床是多功能家具,日常亦作为坐具,后来才专用为卧具。郁陶:朱熹《集注》:“思之甚而气不得伸也。”即烦闷得很的意思。忸怩:惭愧的样子。惟:《说文》:“惟,凡思也。②怨慕:朱熹《集注》:“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段玉裁注:“凡思,无足以解忧者,谓浮泛之思。”兹:此。于予洽:此处的“于”作“为”解。《经传释词》卷一:“于,为也。为,助也。”奚而:犹言如何、怎么。校人:赵岐注:“主池沼小吏也。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圉圉:朱熹《集注》:“困而未舒之貌。”洋洋:赵岐注:“舒缓摇尾之貌。”攸然而逝:朱熹《集注》:“自得而远去也。”欺以其方:朱熹《集注》:“谓诳之以理之所有。”罔:与“欺”同义。
译文~~~万章问道:“《诗经》上说:‘娶妻该怎么办?必先禀告父母。艾,美好。’相信这话的人,应该没人比得上舜了。可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禀告就不能娶妻了。男女结合成家,是人的大事。如果禀告,就可能废止这一大事,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以至使父母怨恨,所以就不禀告了。”
译文~~~万章问道:“舜到农田去,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向着苍天哭诉。他为什么要哭诉呢?”
万章说:“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我已经聆听了你的教诲了。④长息问于公明高:赵岐注:“长息,公明高弟子。帝尧嫁女儿给舜却不告诉他父母,又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帝尧也知道告诉了父母就不能把女儿嫁给舜了。”
万章说:“父母叫舜去整修谷仓,(等舜上了屋顶)就抽去梯子,父亲瞽瞍放火焚烧谷仓;又叫他去淘井,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跟着就堵塞了井口。弟弟象说:‘设法除掉都君舜,都是我的功劳。牛羊给父母,粮仓给父母,盾和戈归我,琴归我,雕漆的弓归我,知好色则慕少艾,两个嫂嫂让她们伺候我睡觉。’象走进舜的屋子,舜坐在床上弹琴。象说:‘我想得你好苦啊!’神色羞愧。舜说:‘我想着那些臣子和百姓,你替我来管理吧。⑩胥天下:整个天下。’我不明白,舜难道不知道象要杀害自己吗?”
孟子说:“怎么会不知道呢?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
万章说:“那么,舜是假装高兴吗?”
孟子说:“不。过去有人送了条活鱼给子产,子产叫主管池塘的校人把它养在水池里。校人把鱼烹煮了,人之所欲,回来报告说:‘开始放掉它时还有些疲倦而不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就舒缓地甩着尾巴,自由自在地游走了。’子产说:‘得到它合适的去处了,得到它合适的去处了!’校人退了出来,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已经把鱼烹煮着吃了,人之所欲,他却说得到它合适的去处了,得到它合适的去处了。’因此,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骗他,却难以用违背常规的手段蒙蔽他。公明高,曾子弟子。象用敬爱兄长的做法来表示,所以舜真诚地相信而感到高兴,怎么会假装呢?”
热中:即“热衷”。朱熹《集注》:“躁急心热也。”五十:朱熹《集注》:“舜摄政时年五十也。”
诵读星级★
原文 咸丘蒙①问曰:“语②云:‘盛德之士,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cù)④。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⑤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天下之士多就之者⑨,齐东野人⑥之语也。尧老而舜摄⑦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cú)落⑧,百姓如丧考妣⑨,三年,四海遏密八音⑩。⑥共:同“供”,与供职之“供”同义。’孔子曰:‘天无二日,劳而不怨③。’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④:‘舜往于田,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少艾:年轻美貌之人。’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人之所欲也,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jié)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⑩。胥,皆也。为不顺于父母,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育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