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32

第32章 梁朝——骈文的繁盛(1)

先此,约尝侍燕,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即下层、庶民都可被荐举。次年,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

梁武帝雅好辞赋,时献文章于南阙者相望焉。

“每所御幸,辄命群臣赋诗”,一个“每”字,一个“辄”字,说明命群臣赋诗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时献文章于南阙者相望”,更反映时人的热衷。不仅如此,如若文章写得好,甚至还可以借此免去罪责,上举丘迟的事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甚至,贵为帝王的萧衍还“每集文士策经史事”,即以隶事多少来考校学问。而“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治定功成,帝乃悦。”所说的“引短推长”,大致不外乎推崇、拍马梁武帝。但梁武帝还真的很计较,刘峻多疏了十余事,就为此忤了梁武帝。而沈约也因说“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等不中听的话,几乎受到严重的责罚。不仅如此,梁武帝甚至还组织一班人马编《华林遍略》以与刘峻《类苑》一争高下。这些都足以说明文学、隶事在梁武帝心中的地位。《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曾评“梁武敦悦诗书,下化其上,四境之内,家有文史”,一方面点出梁武帝的作用“敦悦诗书”;另一方面说明结果“家有文史”,这确实是实情了,就《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的记载看,往往表现为某种政治力量或制度,私人聚书达万卷以上的,基本上都出自梁朝,如王僧孺、任昉、沈约、张缅、张缵、萧纶等(见下)。刘宋时私家藏书见于记载的,仅有三例:褚渊、王昙首和谢混,数目也只有数千卷。

在整个东晋南北朝,梁代可以说是一个学术文化较为繁盛的朝代,“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这里,可从梁代私家藏书之多和类书的编纂看出当日学术、文化的繁兴。二,重视兴建学校。

梁代私家藏书的数量,从阮孝绪《七录序》即可窥其一斑。普通四年(523)阮孝绪编撰《七录》,其录图籍(内篇)共三万七千九百八十三卷;这之前,梁武帝对文学的作用,梁天监四年(505)编的《文德正御四部书目》,则录图籍共两万三千一百六卷。十八年间,图籍剧增了一万四千八百七十七卷(超过阮氏所录书籍总数的五分之二),这激增的数目就应是私人藏书的数目。因为阮氏著录的准则即是以“王公缙绅”之簿加以补充,“校之官目,多所遗漏”。时至今日,藏书数目具体可考的,有以下数家:

聪明过人,好坟籍,(沈约)聚书至二万卷,京师莫比。

(任)昉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余卷,其流弥盛。盖由时主儒雅,率多异本。昉卒后,高祖使学士贺纵共沈约勘其书目,官所无者,就昉家取之。

(王)僧孺好坟籍,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家书相埓。

(孔休源)聚书盈七千卷,手自校治。

(张)缅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

(王泰)少好学,手所抄写二千许卷。

(萧劢)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至若彭城到沆、吴兴丘迟、东海王僧孺、吴郡张率等,或入直文德,通燕寿光,皆后来之选也。

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赉。曾策锦被事,咸言已罄,帝试呼问峻,(刘)峻时贫悴冗散,治五礼,忽请纸笔,疏十余事,坐客皆惊,帝不觉失色。自是恶之,不复引见。及峻《类苑》成,凡一百二十卷,帝即命诸学士撰《华林遍略》以高之,竟不见用。

初,(张)缵之往雍州,$第一节 梁武帝与文学

论梁朝文学,资产悉留江陵。……及死,湘东王皆使收之,书二万卷并摙还齐珍宝货物悉付库。

遇侯景之乱,(萧)纶举兵援台,乃留书二万卷付(马)枢。

(萧绎)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河间之侔汉室,颇谓过之矣。

据《七录?序》“于建康禁中里宅始述此书”,以及《南史》卷七十六《阮孝绪传》“性沉静”,“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阮氏一生基本上足不出建康。因此,其所罗致的“王公缙绅”之簿,当大多就是居于建康及其附近的高门士族。上举也证实了唯有高门才可能拥有大量藏书:王泰是王僧虔的孙子,盖亦人事然也。

整个看,出自琅邪王氏;沈约出自吴兴沈氏;孔休源出自会稽孔氏,这些都是宋齐以来不折不扣的高门。张缵出继给从伯张弘籍,张弘籍是梁武帝的舅舅。张缅、张缵都以秘书郎起家,而秘书郎“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之所以如此,就是因“其居职例不数十日便迁任”。说穿了,是士族才能享有的特权。至于萧绎、萧纶与萧劢,一个贵为帝王,两个为王室勋戚,自不必多说。”不过,修郊祀,这种学校仅限于“胄子”——即明显的贵族性质。情况稍微特殊一点的是王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似乎是贫寒士人;但其能参与竟陵王西邸之游,故才秀之士,历官尚书吏部郎、南康王长史、兰陵太守,也属显宦之列。况且,聚书不一定只靠家传,一生中随时都可以;特别是任官后,随经济的好转再聚书也不迟。可以说,正是这些高门的藏书构成了私藏的主体。这一点并不奇怪,它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南朝的世家高门不仅占据众多的清要显职,且多以文化传家。当时王僧虔《诫子书》中的告诫“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以及《颜氏家训?勉学》中的劝勉“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而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进而产生巨大影响:

自中原鼎沸,都能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即“当时门第传统共同理想”,是“希望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 时尚以此为高,唯有此,才能维持持久的门第。这也是魏晋以来私家藏书兴盛、图籍世代累积的一个重要因素。士族有足够的财力与人力来搜求或抄录图籍,以维持或显示其高门地位;尽管宋齐以来,高门地位屡受冲击,其基本政治格局未有大的改变。为此,《隋志》特意点明“梁武敦悦诗书”,使得“下化其上,四境之内,家有文史”。进一步,假如对以上藏书做一个大致的累加,其数目即达二十一万卷之多。

据《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和《挥麈后录》卷七引唐著作郎杜宝《大业幸江都记》载:

炀帝即位(605),即仅限于特例,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

隋炀帝聚书至三十七万卷,皆焚于广陵,其目中盖无一帙传于后代。三,特别崇尚文学、知识:

每所御幸,辄命群臣赋诗,其文善者,赐以金帛,诣阙庭而献赋颂者,或引见焉。

炀帝广陵焚书,极可能是其刚继位时的事。从元帝焚书到炀帝焚书,前后不过五十年;而这五十年间,南方竟能再次聚集到三十七万卷书籍,其数目之巨,可见一斑。这些书,很大程度上只能是梁代私家藏书的遗存;毕竟,历经简文帝、元帝焚书,官藏已所剩无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隋书?经籍志》“家有文史”的记载,天监四年(505)曾下诏变更,就不再是一味的虚夸。这也看出南方私藏的巨大潜力与梁代学术文化的发达。与整个北朝相比,南朝文化学术的发达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怕是炀帝喜爱南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杨广看来,江南是“天下名都”,“自平陈以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杨广还曾暴打了反对南朝文化的史官窦威和崔祖睿。不过,其焚书之举却不啻又打了自己的嘴巴;毕竟,三十七万卷恐怕不能说都是谶纬之书吧。这也足以看到,梁代骈文的兴盛是蕴育在何等的文化氛围之中。

再看当日的博览、隶事之风。据《隋志》载:《皇览》五十卷何承天撰;《皇览》卷五十 徐爰撰。

天监三年,出为永嘉太守,在郡不称职,为有司所纠,高祖爱其才,寝其奏。

时高祖著《连珠》,并不甚普遍。东晋末年,文学已开始复苏,并走出了低谷。因此,这时节何承天、徐爰删合《皇览》就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存在。何承天因其母徐氏,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义,儒史百家,莫不该览”;重要的是,何氏曾“删减并合,以类相从”何氏删减目的,肯定是便于实用、方便。而徐爰,据《宋书》卷九十四《徐爰传》,“颇涉书传,尤悉朝仪”,曾在何承天、山演之、苏宝生等人编撰的基础上,撰成一代之史《宋书》。何、徐二人都是史学家,这似乎说明,对类书的关注,鉴于九流常选的弊病,多是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或者说,不妨作为资料长编,有助于修史。不过,这一真实意图恐怕没被时人认可、接受,而是被潜在地转换,倒不妨做典故的渊薮,尽可伐猎、采撰。因为这一时期,正是隶事风尚浓厚的一个时期,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骈体文钞》卷三《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隶事之工,始于士衡;织词之缛,始于延之;词事并繁,极于徐庾。”颜、谢二人充当了示范作用。不过,“若有才同甘、颜,刘宋时,并没有以“博学”而与人一竞短长,如《宋书》卷五十二《谢景仁传》“(谢)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桓)玄每与之言,不倦也。”《宋书》卷五十二《袁湛传》:“(袁)豹,字士蔚,亦为谢安所知。好学博闻,多览典籍。”但到了南齐初年王俭驰骋政坛时,无疑发生了较大转变: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不能不提梁武帝的作用,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敬则拍张。天监七年下诏:“宜大启庠校,博延胄子,务彼十伦,弘此三德,使陶钧远被,微言载表。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南齐书》卷二十三《王俭传》。

王俭诵《封禅书》、《孝经》,固有溜须、逢迎成分;但其善于诵记,却是事实。这是高帝时的事。武帝时,“俭长礼学,谙究朝仪,每博议,证引先儒,罕有其例”,驰骋辩说,缀文之士,致使“八坐丞郎,无能异者”——这不正显示了“证引先儒”的威力;甚至其“解散髻,斜插帻簪”,一时也引得“朝野慕之,相与放效”,这也看出王俭的巨大影响。至于王俭的博学,无疑来自其叔父王僧虔的教诲。《南齐书》卷三十三《王僧虔传》:“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王俭正是借此所长,引得“世祖深委仗之,士流选用,奏无不可”, 甚至在重臣虞玩之告老还乡时,万机斯理,“玩之东归,俭不出送”,“朝廷无祖饯者”,就可见其影响之非同一般。当日又有人号称“王俭三公”:

时人呼孔逷、何宪为王俭三公。天监七年则要求“无复膏粱寒素之隔”,诏群臣继作者数十人,(丘)迟文最美。

孔逷、何宪因何备受王俭青睐,名为“三公”呢?原来,孔逷“(虞)玩之同郡人,好典故学,与王俭至交”,何宪“以强学见知”,都以强学、博记著称。这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以其所长而引领一时风尚。再来看《南齐书》卷三十九《陆澄传》以及《南史》卷四十九《王谌传》所载的隶事:

俭自以博闻多识,五马南渡,读书过澄。……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叹服。

尚书令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此始也。俭尝使宾客隶事多者赏之,事皆穷,唯庐江何宪为胜,乃赏以五花簟,白团扇。坐簟执扇,斯为盛矣。……虽历数斯穷,容气甚自得。摛后至,俭以所隶示之曰:“卿能夺之乎?”摛操笔便成,文章既奥,辞亦华美,举坐击赏。摛乃命左右抽宪簟,手自掣取扇,登车而去。

王俭之所以认为“读书过澄”,甚至强求与其比试,一较短长,大概正在于陆澄“博览无所不知”,只要能比得上陆澄,自可傲视天下、所向披靡了。不料,事实却证明陆澄技高一筹。但王俭却以“书橱”一语而抹杀,这当然有一种嫉妒心理。由此,务限年次”,这种以隶事一争高下的微妙心理,在史臣不动声色的描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突现。其在位者,则沈约、江淹、任昉,并以文采,妙绝当时。时风所至,竟陵王萧子良在“校试诸学士”时,也据此来考断学士的才华,“唯(王)摛问无不对”。而王摛正是以“史学博闻”著称,也就是那个以隶事胜出、夺簟而去的人。这样,萧子显认为隶事之风始于王俭,确实是一个符合史实的判断,看到了王俭在其间起到的巨大作用。这一风气到了梁朝,更因沈约的倡导、推波助澜,而风靡上下。据《梁书》卷十三《沈约传》,沈约无疑具有王俭的优势:一,“昼之所读,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京师莫比”;二,势高位重,“约历仕三代,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自然能引领群望、号令一时。约在齐明帝建武时期,沈约、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崔)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远安迩肃。……三四十年,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 就看出隶事之风正在日渐扩大:

尚书令沈约命驾造焉,于坐策显经史十事,显对其九。约曰:“老夫昏忘,不可受策;虽然,聊试数事,不可至十也。”显问其五,约对其二。其下诏的频繁、气度,汉文、魏武也不过如此。陆倕闻之叹曰:“刘郎可谓差人,虽吾家平原诣张壮武,王粲谒伯喈,笃好文章,必无此对。”

沈约任尚书令在梁武帝天监初年。因此,从士人间以诗赋竞高下,到以典故、隶事来较短长,从刘宋末年到萧子良校试学士,大约只是二三十年的光景。到了梁朝,更因梁武帝的热心“参与”,隶事之风更如火如荼,甚至如痴如醉了,前所举“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以及沈约说的 “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都足以说明了这一事件。这样极端发展下去,只能是干脆直接比试典故,以所知多少来一竞高下、决一雌雄。这反过来又直接促使了新类书的编撰——先前硕果仅存的《皇览》是不够了,因为其意志和要求,必须另起炉灶编辑新的类书,以应时需。魏晋南朝类书编撰的高潮正在此时,就说明了这一情形。《南史》卷四《武帝纪》:“又诏东观学士撰《史林》三十篇,魏文帝《皇览》之流也。”《南齐书》卷四十《萧子良传》:“移居鸡笼山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讲语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梁书》卷二十二《萧秀传》:“精意术学,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定六律,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南史》卷四十九《刘峻传》:“自是恶之,不复引见。及峻《类苑》成,凡一百二十卷,帝即命诸学士撰《华林遍略》以高之,竟不见用。不仅放宽要求,通一经即可“量加叙录”,且不论人才卑贱,“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均可荐举拔擢。”《南史》卷四十八《陆罩传》:“初,简文在雍州,撰《法宝联璧》,罩与群贤并抄掇区分者数岁。中大通六年,而书成,命湘东王为序。其作者有侍中、国子祭酒南兰陵萧子显等三十人,以比王象、刘邵之《皇览》焉。”《梁书》卷三十四《张缵传》:“缵著《鸿宝》一百卷。”又,《隋志》所载类书,焕乎俱集。

兴文学,兹不载。不管怎样,类书的编撰正可弥补因阅历欠缺、视野褊狭而带来的局限,可在文章中纵横驰骋。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九载:

六代文人之学,有征事,有策事。征者,共举一物,各疏见闻,多者为胜;如孝标对被、王摛夺簟之类是也。策者,暗举所知,令人射复,中者为优。如沈约得三、刘显失一之类是也。齐梁之交,此风特盛,亦犹晋之清言

同类推荐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948年6月,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爱国家。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他虽贫病交加,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
热门推荐
  • 谋职必读的N个故事

    谋职必读的N个故事

    本书用一个个简短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向大家讲述如何在职场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从而“春风得意马蹄疾”。这些故事都是我们针对即将是入职场的人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而成的,因此实用性非常强,能够非常有效地消除准职场人内心的困惑和彷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准职场人在职场上生存的能力。
  • 必知的导弹火炮

    必知的导弹火炮

    本书主要讲了导弹火炮知识。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冰山王子的痴线女王

    冰山王子的痴线女王

    凭借着老爸的帮助,进入了许多人挤破头都想进的‘心念高中’就读。还没来得及跟放假快乐告别,又开始了读书时刻。对读书完全没有兴趣的夏琉羽,到了班上却成了全班女生的公敌。真要感谢身位她隔壁桌的乐向麒先生。对乐向麒鄙视入骨的时候,没想到他竟然是她小时候寻找的天使。。。初中三年的好姐妹,带着她新认识的知己,竟喜欢上了学校的风云人物——白家兄弟,当她费劲脑子想帮助她们这段感情时,发泄白家兄弟喜欢的人竟然。。。噢买噶!是因为他们都喜欢隐藏?还是真的是她太白痴?单细胞少女苦日子降临了。面对着众女生的嫉妒,她是沉默还是反抗?单细胞少女的精彩校园生活开始延续!心羽在此推荐下几个好朋友的文文噢~她们写的都让我汗颜呢:静茗午后《绝恋·II我的暴君娃娃老公》http://m.pgsk.com/a/89488/泡沫筱橘<<嘘!公主的秘密>>http://m.pgsk.com/a/86087/宝贝要幸福<美男要嫁我>:http://m.pgsk.com/a/83795/冰语凝雪<宝岚双绝>:http://m.pgsk.com/a/90145/偷心系列:虐上你的心http://m.pgsk.com/a/91721/《月光MM游唐朝》文/茗香花魂http://m.pgsk.com/a/79967/“我要的爱你是否能给”作者:yiyunjun9175http://m.pgsk.com/a/94079/
  • 老茶馆笑话

    老茶馆笑话

    这是一本中国当代的笑话作品集,收集了笑话故事200余篇,分为《少城笑话》、《都市笑话》、《白领笑话》、《老板笑话》、《江湖笑话》、《夫妻笑话》……
  • 非典型爱情

    非典型爱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薄命王妃

    薄命王妃

    本文简介:“你们,继续!”她穿越的第一夜,繁星璀璨。她看到他和那女子,毫不忌讳,当着她的面,在这广袤的草原上嘿咻嘿咻地做着“野外运动”的时候。她只是笑着,说了以上四个字。他是她的夫,她是他王府里唯一的正妃。**他口口声声叫她:“爱妃”。可,连鬼都知道,他心底,从没爱过她。“不爱可以,但做人,不可如此虚伪!”她大叫,与他怒目而视。“我的夫君,可以不英俊,可以不富有,可以没有权势地位,但绝对不可以像你这样带着一副面具做人!我,舒清然,不稀罕做你的王妃!你讨厌我,大可休了我。”他有点茫然,这真是他的妻吗?她凭什么这么指责他?她哪懂他的苦?不,她仍在做戏。越美丽的女人,越狠毒,越不可信。她这样做,只是为了骗取他的信任罢了。**他开始恨她!恨她的“欺骗”!恨她居然去“欺骗”除他以外别的男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她到底要怎样?为何梦中笑的那般开心,却独不肯对他一展笑颜!她怎可这般自得其乐!全无所谓!这女人难道忘了,她到底是谁的妃了吗?————常清近期作品:《猫霸帝王榻》,地址:(穿越)《总裁的钱奴》又名(《誓言》),地址:(现代都市)
  • 逆龙而上

    逆龙而上

    腾龙大陆最炙手可热的职业--魔晶师。一个有着强大冥想力的少年卡尔。一颗传承于异地的星河之泪。必将造就腾龙大陆新一番的神话。
  • 神话之旅:再铸心灵的神谕和寓言

    神话之旅:再铸心灵的神谕和寓言

    《神话之旅》解释了众多神话传统里的心理学主题,重新讲述了源自希腊-罗马、希伯莱、埃及、凯尔特、挪威和东方文明国家的故事。本书讲到了亚瑟王的骑士帕里杜尔,描述他如何从溺爱自己的母亲手中逃脱;讲到西布莉女神如何因嫉妒而毁灭了自己的爱;让我们看到在情人坟边哀伤欲绝的俄耳甫斯那挥之不去的可悲身影。 这里重新讲述了50多个动听的神话故事,每个故事后面跟有一篇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的评论文章,解释该篇神话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什么寓意。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宁负天下不负卿

    宁负天下不负卿

    她,让皇帝倾心,让权倾朝野的王爷动情。她,却被二人无情推入权利纷争的漩涡,直至死亡的边缘。他说:“你跑到天涯海角,也一样要做朕的女人!”她,究竟是皇兄的宠妃,还是出塞的和亲公主?她,甘愿隐姓埋名只为做他府中一名不起眼的小妾,在他与别人的洞房花烛夜含笑远望遥不可及的鲜红喜字……他却说:“你只不过是本王的掌上玩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事过境迁一切已成定局,长夜里又是谁的眼泪湿润了冰冷的长剑,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否能不负前世那三千回眸,那一眼惊鸿又是否缘定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