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01

第1章 绪论:当代视野下的魏晋南北朝骈文研究(1)

当时间进入了纷繁、甚或喧嚣的21世纪,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研究而言,凝视、打量,甚至盘点、反思这一时期的诸多研究,似乎很有必要,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毕竟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代。不管你是否清醒地意识到或肯定过,20世纪业已过去;而过去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上个世纪关涉这一时段文学研究的视野、角度和方法,仍需要进一步论辨、反思、质疑或肯定。从清儒到近代、现代,甚至当代,古代文学研究明显地走向了一条越发宽广的道路,也累积了一些足以让我们分析、借鉴和思索的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角度和方法;特别在史学领域,新的观念日益冲蚀、颠覆传统的史学而走向现代、当代。文史自古一家,史学领域的更易、革新又足以给文学史的研究带来特有的冲击;或者说,从借鉴的角度,能构成文学研究变更、增长的一个基点。不可否认,20世纪以来文学视野、观念的变更正是发端于史学的研究,“六经皆史”,“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等,都正是标准的史学畛域。因此,凝视、打量之余,如何在新的视野、角度和方法上,让有效的视野、方法浮出地表,以资所用,来进一步深化文学研究,无疑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有时,必要的回视昔日路径,展望未来,能构成文学研究者前行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任何研究都有一些不言自明的前提与理据;对不同时期的文学研究,也必然要有所区别而不可一概而论。1930年,一代学人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称: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这话当然也适宜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只不过,与先秦、唐宋元明清文学研究相比,这一时段的文学研究却不免有自己独特的前提和条件:

这一段文学史,不象某些领域一样有什么“珍密材料”和忽然冒出来的“重要文物”,所能见到的都是人所常见之书。

大凡研究中古文学史的学人都知道,这一领域已很难有孤本秘籍的发现,材料大致现成,前人也有种种既成说法,重要的是深入钻研,从头开掘,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获。

之所以多加例举,意在说明这一时段新材料确实是比较少的;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说法。如《唐钞文选集注》的著录,最早见于日本森立之在孝明天皇安政三年(1856)所撰的《经籍访古志》卷六“总类”。进入20世纪初,日本学者如斯波六郎等,陆续开始对其研究。光、宣以后(1908),中国学者如罗振玉、董康等,也渐次接触到这些珍本,罗氏甚至还不惜以变卖房屋的巨资影印,编成《唐写文选集注残本》而广为流布。2000年,南京大学周勋初又广加搜罗、编成《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一书出版,更为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文献基础,也能极大地推动“《文选》学”的相关研究。但基础史料的搜集还未完毕,2011年又略有补充。世人所熟知的1996年7月到11月长沙走马楼施工时发现的高达十万枚以上的三国吴简,无疑能极大地推动三国吴史的研究;然而,另一个问题是,这些内容——主要是长沙郡一地的户籍、名刺、请安、问候等,要直接用于文学研究,却不免勉为其难;毕竟,这些内容与文学悬隔了一段不近的距离。当然,敦煌文献中保留有一些文学作品,比如饶宗颐先生就曾“网罗世界各地收藏《昭明文选》古写本之残缣零简”(《敦煌吐鲁番本文选?序》)而编成《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然其系统性、完整性却颇为欠缺,零散、残破、漫漶的记载似乎很难构成对这一时段文学研究的有力冲击(当然敦煌文献对《昭明文选》研究的推动却委实不可忽略)。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先生所指涉的“新材料”对这一时段的文学研究的作用,无疑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当然,这一时段文献自身的传承也有不可忽视的原因:一,当东晋末年桓玄发布以纸质代替简帛时,纸质文献的普遍流行无疑极大地推进了当时知识、学术的发展,这从此后(即宋齐梁时期)私人藏书的数量可窥一斑。经过永嘉大乱,几乎散佚殆尽的东晋,元帝时的书目总数才三千余卷。之后,经过东晋、宋一百六十年的发展,才慢慢有了些藏书。但史籍可考的也仅是寥寥数家,如谢弘微分家产时,“唯受书数千卷”,褚彦回“唯取书数千卷”,沈亮得“赐书二千卷”就是说藏书达数千卷的就已进人了史臣载人的视野。这三人都是当日的高门士族,谢弘微是当日一流高门陈郡谢氏,褚彦回出自阳翟褚氏,其父褚湛之尚刘裕七女始安哀公主,沈亮则是南地土著吴兴沈氏。这一情形到了南齐就有了长足的进展,已出现了藏书万卷的人,如崔慰祖、陆澄。尽管南齐末年,萧衍举兵向阙时兵火延及秘阁,但对藏书并无特大影响,而且随着梁朝近五十年的承平,藏书量急剧增多,几千卷已不稀罕,万卷以上的所在多有。这些都说明了随着纸张的普遍应用而带来知识的倍增。但也毫无疑问,受纸质文献留存年代的限制——这些文献实在不易或不能穿越漫长的时光而走出地面,走到现代。再者,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心建康,因原野卑湿,无疑又加剧、恶化了这一问题。这一时段地下文物出土之少,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二,禁碑的存在。据《宋书》卷十五《礼志》载:“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此则碑禁尚严也。……晋武帝咸宁四年,又诏曰:‘此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其犯者,虽会赦令,皆当毁坏。’……义熙中,尚书祠部郎中裴松之又议禁断,于是至今。”基本上都是因要减杀厚葬之风,同时也憎恶碑铭记载的失实而令行禁止;因此,其间虽有反复,但基本上是一直禁断。这一时期出土的墓志碑铭较少,也直接证实了这一点。三,历经侯景之乱、江陵焚书,江南的国家藏书几乎荡然无存。这是客观的限制,今人已无如其何。这样,陈先生所说的“新材料”对这一时段的研究就不免有了虚置的意味。然而,追溯下去,这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对这一段文学的研究,在学术坛里是比较寂寞的,远远比不上唐诗研究或者《红楼梦》研究那么显赫。

中古文学的研究,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确是较为冷寂的。

请注意“寂寞”、“冷寂”的字眼。“自然难以形成热门或热点”,傅先生客气的话语中,仍透露出这一时段文学研究无可置疑的冷寂,话语之中甚至不免杂有一丝苦涩。1998年,刘跃进先生曾对《文学遗产》的稿件进行精确却不无模糊的表述:

从近年来稿情况看,上古、中古文学研究稿件,平均每年在一百篇到一百五十篇左右。其中,多数是中古文学研究论文,通常占三分之二。

刘先生话语似乎还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其他时段文学研究的来稿,则远高于这个数字;不过,不管怎样,数据的客观无疑彰显了这一时段学者研究的一个难堪境地。这是因为,一时代文学研究的问题和困境固然很多;但这种现实却无疑有一个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这一时段的文学研究,如何摆脱这种难堪的境地,走出低谷,或浮出水面?这中间,背景的凸显和浮出,就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先看上个世纪早期发表的三篇文章:

1917年2月,王国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1927年鲁迅在广州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934年,陈寅恪发表《四声三问》(原刊《清华学报》第九卷第二期)。

这三篇文章,虽不足以代表那一时代学术研究的视野、角度和方法,但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考。1909年,日本人白鸟库吉在《东洋时报》第131号上发表了《中国古代传说之研究》一文。白鸟说,尧舜禹是儒家的传说,表现了上层的思想。白鸟的目的很清楚,是“瓦解中国古史在亚洲的地位,解除古代中国对日本文化的笼罩”。正是在这一时期,“古史辨”派开展得如火如荼,顾颉刚与胡适等人,以“层层累积”的“箭垛式”的思想,清除了附着、包裹在古史上的种种传说。因为“疑古”,古人有意无意地裹袭、涂抹的色彩几乎被一扫而光。王国维《先公先王考》的意义就在于,它在清扫光了的纸上重新涂上了被人为割断了的古史脉络。王氏以甲骨卜辞充分地证实了《世本》、《史记》所载的上古殷商世系的正确性——这自然也给了白鸟类的人以有力的反击,有了民族家国上的意义。

实际上,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学术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开始跨进了现代。清儒的思想是使用十三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诸种文集等传世的精英思想的文献,来审定、考据、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但是,西方思想的涌入,甲骨文、敦煌遗书、汉简以及清宫大内档案的次第出现,却迫使学术研究在不得不接受这些新材料的同时而建立起新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得风气之先,王国维先生提出“二重证据法”,陈寅恪先生提出“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藉互相补正”,就不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冲击下一个必然的结果;史料的扩展、延伸必然会带来方法的更新和视野的拓宽。陈寅恪先生的《四声三问》就充分彰显了他的学术主张。《四声三问》中,陈氏所用的资料,虽仍不脱传统经典文献的范围;其思路却无疑是崭新的,即异域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陈氏证明了“四声”即声律与佛教“转读”等实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佛教东渐”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了在中国扎根、变异的过程;士人的接受,也正带来了新的思想,以及新的文学体裁和表现内容。陈氏对异域文明文献比较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这无疑投射到了他的历史研究领域。陈氏深刻地洞见了这一时代的重大变迁,并以具体的研究做出了回应。鲁迅的洞见则在于他以简明、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清晰地展示了那个遥远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当然,这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即鲁迅此文中所概括的四个特点“清峻”、“通脱”、“骋辞”、“华靡”,实际上是源自刘师培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中所推举的内容;一时间鲁迅显赫的声势也似乎遮蔽了刘氏不凡的洞见。这是三篇内容不一的文章,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着力凸显、系联上了因时光漫湮、史籍散佚而带来的解读断裂,清晰了含混、模糊的存在背景。这样,散漫、零碎的知识,正因了背景有力的支撑而明晰、系统,有了解读的可能。这正是凸显背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样,背景的找寻、勾勒,就在断裂、零散的资料和价值判断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50年代,鲁迅未竟的研究为王瑶先生所继承。在勾勒、阐述这一时期宏阔的思想、信仰等背景时,王氏又添进了鲁迅所未涉及的内容,如《隶事?声律?宫体——论齐梁诗》、《论希企隐逸之风》、《拟古与作伪》等文,从而使得那一时段的社会生活、思想和信仰得到了比较全面、广泛的展示。这样,魏晋六朝这一时段的整体生态环境、氛围,因了这些文章的存在,就比较清晰地浮现出来;以此为发端,也构建了一个后人可资前行稳固、可靠的根基。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刘师培、鲁迅二人都是在时代思潮的鼓荡下,表现出特有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刘氏受益于深博的家学,实际上带有总结清儒研究视野和方法的意蕴。刘氏在传统的诸子学、经学、理学、考据学之外,又将地理、小学等纳入文学的视野。刘氏的《中古文学史》之所以受人喜爱,历传不衰,就不得不归功于他对历史变迁本来态势的尊重,即对历史文本的尊重;鲁迅赞誉的着眼点,也实在于此。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背景的凸显,刘氏曾概括:

今之研治汉魏六朝文学者,或寻源以竟流,或沿流而溯源,上下贯通,乃克参透一家之真相。

《中古文学史》撰成于1917年,刘氏始任北京大学教授,得风气之先而有了总结的意味。但刘氏的视野未免有所不足,至少,1902年梁启超先生的《新史学》已在倡导要摆脱帝王为中心的政治史——即已开始有意摆落精英、经典的历史,而遥指向一般与边缘。如果把刘氏的《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跟梁氏《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说史料》作一比较,就发现梁氏又涉及:一、金石及其铭文,二、外国人的著述。这两点刘氏只字未提,就未免是一个大的遗憾;因为在那个时节,至少敦煌卷子已面世十多年,罗振玉、王国维等正研究得如火如荼,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也正发表在这一年。按照梁氏的思路来审视这一时段的文学,无疑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当然,按照后现代史学的观点,历史中因为掺进了价值、思想和情感,而成了文学性叙述的“文本”;由此中间有了种种虚构、叙述、遮蔽和掩盖。但是,那个真实的历史存在却无疑会始终限制着历史的书写。就是说,历史尽管是“叙述”出来的,有书写者的价值、思想和情感,但毫无疑问,也在反映着那个真实存在的历史——只不过,程度深浅不同罢了。也因此,即便我们不能真实再现历史,但却可向这个目标渐次靠近,绝非是一无作为。在这个意义上,背景的凸显不仅是有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它能够让我们系联上因时光沉湮、史籍散佚而带来解读的断裂,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价值、思想和情感。毕竟,零散的、被遮蔽,甚至杂乱的史料要梳理,就不得不去借助于背景去想象,去填补,去推测这中间缺失的环节;否则,零散、杂乱的史料就成了拆碎的七宝楼台,仅仅是一些断片而已。这当然有些勉为其难;但却不妨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一种策略。那么,历史的背景如何凸显呢?

古今论陶渊明的文章数不胜数,但不可否认的是,立论的基点大抵都承袭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古今隐逸之宗”的观点,即因“耻事二姓”而隐居,推为隐逸诗人。而对陶渊明的研究能灵光独具,恐怕不得不推陈寅恪先生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与曹道衡先生的《略论晋宋之际的江州文人集团》。

同类推荐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热门推荐
  • 屠魔猎神

    屠魔猎神

    创意、发明、灵感,相继而来的还有战争,背叛,屠杀,阴谋...在这样一个混乱的世界里,造就了这样一群人的崛起!看他们如何在战场上霸道横行,如何解放一个个被攻占的地方!如何撕裂黑暗让曙光再现!又如何上天入地,屠魔猎神!
  • 心灵的力量大全集(超值金版)

    心灵的力量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果你已经是一位成功者,那么本书将告诉你怎样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保持成功,永不言败;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失败者,那么本书将帮你跃出失败的泥潭,摆脱过去的阴影,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去成就你的未来;如果你信心不足,还在犹豫不决,踌躇不前,那么本书将帮你打开心结,透析你的强弱,提升你的智能,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去实现你的愿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理罪:城市之光

    心理罪:城市之光

    这个城市中的人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热与满足感中。这里有一道光,有一个神,有一把随时可能挥向作恶者的头颅的镰刀。他是正义的,强大的,同时又是神秘的。每个人都变得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生怕自己成为“城市之光”的下一个目标。每个人又都变得肆无忌惮--“城市之光”是我们的!而他们自己,则希望成为那柄屠刀上的一段利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王妃娘亲不好惹

    王妃娘亲不好惹

    “那鸡又是肿么来的捏?””某小屁孩盯着手中的蛋蛋,45度抬头,“那这个蛋蛋又是肿么来的捏?”“你老娘我翻墙偷来的!”作者郑重声明:本文非虐型,轻松,幽默,搞笑,残了,比你嫩!”某女人对着地上的晕鸡。解压必备!“蛋生的他,南傲国的三王爷,视克妻为家常便饭而又桃花不断泛滥,第一妻,但求收藏!(某人发誓:是坑,第二妻,傻了,第三妻,毁容了,第四个,正在私奔中…姿色平平,这个咱忽略,好吃懒做,这个咱不提了,带个拖油瓶,这个咱跳过,谁让他眼残看上了她!所以他认了!片段1——某男:“白小姐,我有钱有权又有色!”某女人却死死盯着三丈外的一只乌鸡:“扑你不如扑鸡!”某只鸡瞪着三丈外的女人,听她说完,刷地扑腾翅膀扇走了。某男看着五丈外因为扑腾太快外加走路不长眼撞晕在墙脚的那只鸡,笑道:“鸡会乱飞乱窜,哪有本王任你上下其手来得方便?”“至少…肉比你多,比你鲜,总会填满的!),两眼发亮,高喊道:“莫小白,今晚,咱们炖鸡汤!”片段2——没心没肺“王妃,王爷说他种了合欢散,急…需…需…”某护卫需了半天没需出个屁来。“你需什么需?哪,湖了现成的水打一桶回去让他泡上三个时辰就没事了。”某女人嗑着瓜子瞅了眼湖面,说得云淡风轻。某护卫盯着结了三尺冰的湖面,怔怔不语。某女人继续嗑着瓜子。某护卫想象他家主子被摧残的画面,瞬间心碎了无痕!片段3——小萌神某小屁孩娘声娘气地问:“娘娘(niagniang),蛋是肿么来的呢?”某‘娘’不客气回答:“鸡生的。”某人摸黑打滚悲戚戚哭喊道:简介无能,她,凶凶无良而又不好惹,学的是无能专业,行的是狗血穿越,领的是半路儿子,本想带着儿子逍遥世间,却无奈碰上一朵克妻的烂桃花粘死了她。
  • 创新的开拓(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创新的开拓(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穿越农家调皮小妞

    穿越农家调皮小妞

    车祸,穿越。一家五口,一亩三分田,生活困苦。娘亲强悍,父亲憨厚,哥哥聪明,姐姐能干,她古灵精怪,她淡定自若;自立自强,发家致富;带着全家过上幸福生活,她找到对自己最好的人生伴侣,结婚生子人生所想的已经美梦成真。
  • 田园地主婆

    田园地主婆

    穿越了?!莫筱筱没想到她一个小小的白领,居然也赶上了穿越大军?!穿越也就算了,可是谁能告诉她现在是什么情况?她竟然穿越到了一个因为病死的六岁小女孩身上!好吧,从一个二十五岁的现代小白领变成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这个她可以忍。可是为什么这个家会这么穷?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这住的是什么地方啊?看着这破烂不堪一下雨就漏水的茅草屋,她忍不下去了!于是她用现代学到的本领,改变家里现在的困境,带领爹娘一起发家致富奔小康。看现代小白领在古代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在这落后的古代发家致富最后成为一代地主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