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4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尽管在经筵研究中直接涉及顾鼎臣的论著较少,但通过对明代整个经筵制度的研究,对了解顾鼎臣进讲经筵有所帮助。杨业进的《明代经筵制度与内阁》,对经筵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它和明代内阁之间的关系等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张英聘的《试论明代的经筵制度》,对帝王的学习教育——经筵制度的形成、基本情况,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对于经筵的个案研究,则有朱子彦的《明万历朝经筵制度述论》,论述了万历年间经筵制度的仪式、讲官人选、待遇和地位、经筵与内阁的关系,认为经筵是否认真执行与明代的治乱兴衰是息息相关的。朱鸿林的《高拱与明穆宗的经筵讲读初探》,则通过对高拱经筵的个案考察,指出穆宗之荒于经筵,是因经筵所讲的内容不切实际,讲官的学术和知识能量不足以胜任等方面。高拱主张需要先有好的讲官,才能改变经筵日久失效的情形。

此外,本书将经筵研究放置于历史背景之中,以当时的大事件——“大礼议”作为线索,深入探讨顾鼎臣讲筵的目的、意义。因此,“大礼议”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也同样是笔者关注的焦点。在此方面有田澍的《大礼议与杨廷和阁权的畸变》,认为在大礼议期间,杨廷和与世宗暂时的对抗不是阁权的扩张,恰恰是其阁权的脆弱和不足。明代阁权的扩张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不可能在与皇帝的对抗中完成,也不可能在政治混乱中侥幸成功。陈超的《明代“大礼议”前后内阁体势变化》,认为明代内阁至正嘉之际,皇权虚空,事实上形成了以内阁为核心的、强有力的官僚行政系统。这种中枢权力结构体势由于杨廷和一派在“大礼议”事件中的失败而未制度化,从而形成议礼后内阁权力相对于皇权的削弱,相对于行政系统的增大,以及阁臣间更频繁争斗的局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胡吉勋的《“大礼议”与明廷人事变局》,从汪佃的学识和交游圈入手,以翔实的资料,分析了汪佃个人与汪佃事件,指出汪佃事件并非讲读失误那么简单,这使笔者有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上述关于翰林制度、内阁制度和经筵制度的研究论文与著作,对于顾鼎臣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政治关系的了解有相当帮助,有助于加深嘉靖初年顾鼎臣经筵方面的研究。本书则侧重于以顾鼎臣在嘉靖年间两次重要经筵为重心,以嘉靖初年的政治斗争为背景,突出顾鼎臣在此一时期的政治立场与主张。

(三)明代赋役改革的相关研究

顾鼎臣在赋役改革中的表现,已经引起关注。在唐文基先生的《明代赋役制度史》中,有欧阳铎、王仪赋役制度改革的专门章节。在其中,唐先生列举了顾鼎臣在改革前多次的上疏,对顾鼎臣对于赋役制度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唐先生认为,王仪在苏州进行的改革,是秉承其恩师顾鼎臣此前在奏疏中所提到的“履亩检踏丈量”之意。在改革开始后,顾鼎臣也通过上疏等方式,对王仪表示支持。同时,唐先生还指出,顾鼎臣对于改革的认识,仅在于清理隐田隐粮方面,而对于用什么原则征收田赋,则未有主张。而最终采取的是“计亩均输”的方法,则主要归功于欧阳铎。

唐先生从史料出发,再现了当时的史实,对于顾鼎臣也有详细而公正的叙述。然而,由于他的重点为赋役制度,顾鼎臣仅仅作为制度中的一小部分,因而只能在大略上对顾鼎臣进行粗线条的勾勒,而没能对顾鼎臣所作所为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时代考察顾鼎臣言行的用意和效果。但唐先生的研究仍给笔者指出了方向,也为深入研究留出空间。

明代江南赋税之重,已经成为一致共识,但关于重赋的原因,则远未达成共识,关于其中的研究,主要有范金民的《江南重赋原因的探讨》,其指出江南重赋的原因在于明初由于籍没和打击江南富豪方面,在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官田,而官田则是产生重赋的根源所在。樊树志的《明代江南官田与重赋之面面观》,指出江南重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非导致民困的理由。这两种观点代表了江南重赋原因的主要研究方向,相比较而言,笔者则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研究顾鼎臣关于江南土地弊病,还必须建立在了解赋役制度改革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明代赋役制度,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学者就已发表许多论文,主要有梁方仲对一条鞭法等方面的研究,后被收入《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近年田澍《嘉靖革新研究》也在相关章节谈到赋役制度改革问题,并将“大礼议”的政治斗争与明代中期的赋役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指出张璁、桂萼是主张赋役改革的重要政治力量。

以上著作虽然对顾鼎臣的土地改革的主张和赋役制度改革进行了讨论,但是对于赋役制度的具体研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了解,才能对于顾鼎臣进行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有清晰的认识。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伍丹戈的《明代中叶的赋税改革和社会矛盾——所谓均田、均粮运动的开始和周忱的平米法》,认为明代的均田、均粮和均役运动,是当时土地制度和服役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的变化和改革的清楚表现。唐文基在《论欧阳铎的赋役制度改革》中,论证了欧阳铎改革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清理税源,确立“计亩均输”的原则;其二,整顿地方财政,建立“八事定税粮”的田赋收支原则。周志斌的《明代周忱苏松赋役改革述略》则认为,周忱在江南进行的赋役改革,并没有减少江南的赋役征收水平,只是对局部赋税不平衡的情况进行了调整,从而缓解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并认为这样的改革是在唐代两税法后,清代摊丁入亩前,因而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近年来,对于赋役制度改革的研究又有新进展,万明的《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上、下)》中认为,均平赋役是历史上数不清的赋役改革的共同特征,统一征银则是明代赋役改革不同于历朝历代改革的主要特征。明代赋役改革呈现出三大不可逆转的进步趋向:一是实物税转为货币税,二是徭役以银代役,三是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化。这三大趋向都与白银有着紧密联系。赋役改革以折银为主要形式,由此白银货币化向全国各地铺开。黄阿明的《明代赋税征银中的负面问题》中对赋税的白银货币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赋税征银存在着诸多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上与明代国家的货币制度、赋税制度等国家制度自身存在缺陷有关,而并不是白银成为制度性货币自身的问题。上述研究既有于赋役制度改革的整体研究,也有具体的专案研究,非常有助于理解顾鼎臣土地清丈的主张。

在海外学者中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其运用定量分析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详细考察了明代财政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各种杂税的征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以上研究,大都采用了大跨度的经济史研究的范式,对土地和赋役改革采取以时间为线索的专题式研究。这样虽然能够使人对明代经济史研究专题有系统性的了解,但具体到顾鼎臣个人,往往会因为专题设置,被切割在不同的研究专题中,从而缺少统一的论述。

(四)昆山城研究

修筑昆山城可谓顾鼎臣政治生涯中最为乡里百姓所称道的功绩。昆山城的修筑,既表现了顾鼎臣对于家乡经济及城防的关注,又涉及他与地方官员的互动,因此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现有对于昆山城本身的研究,多集中在昆山地区,但其中基本上以通俗的文本形式出现,而并非专门的学术研究。

同类推荐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希腊文学大家,古罗马文学大家,意大利古代文学大家,英国古代文学大家,法国古代文学大家等世界古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如果你出身贫寒,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 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展现了作者对于稗官野史和民风民俗这类下里巴人式的东西的熟稔。他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
热门推荐
  • 鲁滨逊漂流记(青少版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青少版名著)

    丹尼尔·笛福的这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回忆录式 冒险小说。小说问世之后,立即风靡全球,历久不衰,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部世界名著,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运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在孤岛上生活二十八年的传奇故事:鲁滨逊在绝境中流落无人荒岛之上,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勇敢 和智慧,对荒岛的原始生存环境进行改造,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彻底改变了自己无衣无食的苦难命运,他还救下了即将被土著吃掉的野人“ 星期五”,并最终安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 富福有余

    富福有余

    穿越成贫困小农,爹爹还是一个赚钱白痴,武功高有用吗?没有用吗?有用吗?好,以上当白问,且骗学点武功来改变命运!等等,这个不可一世的冰块男是谁?还要来咱家住半年?呸呸!什么?还要跟他去一个勾心斗角的大家族里过上两年?不要啊,啊,啊……去了的话,赚钱大计怎么办?
  • 繁忙人士的简单健身法

    繁忙人士的简单健身法

    众所周知,工作、事业较为忙碌的人们,大多会忽略自身的健康问题。他们也往往会自认为没有太充足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健身锻炼。这种意识和行动上的双重缺失,所导致的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整体处于一种极不理想的状态,他们的身体也往往存在着重大的健康隐患。本书正是面向“繁忙人士”这个数目庞大的特定人群,并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提供简便易学、切实可行的日常简单健身方法,旨在改善他们的体质与健康状况。
  • 田园风华

    田园风华

    不要在内容简介中泄露你的QQ,以免被他人冒用她是中医世家的传人,却叛逆的想做厨师,谁知梦想即将实现的时候诡异穿越。来到陌生的世界,却又一个单身女子成了有夫有子的神秘少妇。冲着懂事儿子的温情关心,江晓菀决定从此替宁儿照顾这个漂亮的儿子。遇见你何其有幸,当第一眼见到那个成为她丈夫的人的时候,她明白了什么叫做见君倾城,世无其二。
  • 卑鄙的圣人:曹操1

    卑鄙的圣人:曹操1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极品悍女六小姐

    极品悍女六小姐

    她,修真界奇葩,紫溟拥有者,据说得紫溟者,方能一统六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遭至六界至尊轰杀,灵魂被吸入黑洞,附身于灵武大陆四大家族的夜家六小姐身上。她,灵武大陆夜家六小姐,五个月能言,六个月能走,七个月就开始识字,六年看遍夜家藏书,奈何身中剧毒,导致全身经脉堵塞,无法吸收灵气,更不能修炼斗气,被家族抛弃。父母身陨后,毒发身亡,与修真界奇葩的灵魂融合。当两者灵魂融合,一个全新的紫落现身于人世,将会掀起怎样的浪潮?将以何种姿态立于六界之上?
  • 爆囧萌妃:王爷别急嘛

    爆囧萌妃:王爷别急嘛

    当现代女主穿越到古代花痴草包女身上。惯有的情节是这样的:女主万能大逆转,光芒万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医毒武艺无所不能,亮瞎所有人狗眼,再成为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而当她穿越过来,现实却是这样的:弹琴——你杀猪啊?跳舞——你当猪啊?眨眼——你个猪痴啊!
  • 鬼王的七夜绝宠妃

    鬼王的七夜绝宠妃

    史上最诡异的穿越,莫过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华丽的棺材里。不仅如此,身旁还躺着一个“死人”。   史上最狗血的相遇,莫过于稀里糊涂的在棺材里失身。不仅如此,那死了七天的鬼王夫君神奇的活了过来,从此将她宠上天。   只是历经七夜绝宠后,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天大的阴谋。她失了身,被剜了心,从此万劫不复。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问出来的事

    问出来的事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