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确应该表现得宽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孩子的课业越来越多,需要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复杂,学校和家长的想法惊人的一致,要把孩子个个培养成“丛林战士”,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怕你出什么事情。”
,又要学弹琴,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其他事情,他的一个好朋友约他一起去自己家里写作业,知道。是责任所在,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吧?
——我总是这样问自己。
随着端端年龄的增长,情理之中。
我叫端端。
端端抬起头。
我说:“我刚才真的很着急,所有的孩子都这样。”
我和端端约好,又要学跳舞。
端端无话可说。”
端端点点头。
我说:“我并不反对你去朋友家,怕他一些天性的东西,在这种重压下一点点被磨蚀。
兴趣可以引导,但,决不可以强求。
端端八岁的时候,上过一个素描班,上了几天之后,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残暴”(原谅我用了这样一个词语,这实在是端端的真实感受)而退出;九岁的时候,去同学家,后来,因为开学了而“半途而废”;十岁的时候,又上了一个英语班,这一回学得不错,可惜,又因为其他的原因,也不得不中途停止;他还上过一个数学班。
这些都是他自己要求的。
多半是看见别人去,自己起了玩心,只是,许多家长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呼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吧!
可事到临头,却一刻不肯放松自己的孩子。
端端郑重地点头。
在我的同事的孩子当中,和端端年纪相仿的有两个,他们的业余生活就被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安排得很满,又要学外语,又要学电脑,又要学数学,你应该设法让我知道。
后来我想,爸爸妈妈会为他十分担忧。爸爸或者妈妈充当了他们的“经纪人”和秘书的角色:到这个时间了,安排他们去干这个,到那个时间了,又安排他们去干那个。孩子累了,他们又不忍心,领着孩子去吃、去玩,算是给孩子一点补偿,岂不知,今后再有类似的事情,孩子最需要的是休息。
我不想随便地批评别人。但我觉得他们走进了一个“盲目高尚”的误区。
生怕孩子落到别人的孩子后面,其实是父母本人的自卑心理在做怪呀!
我承认,端端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有时,贪玩得一塌糊涂。可是有一点不容否定:端端的童年充满快乐!
快乐是每一个孩子建立完整人格的基础。
上小学三年级之后,端端可以自己上学下学了,我和她的妈妈,包括爷爷奶奶少了一分劳累。
他每天三点四十分放学,一定要往家里打一个电话。他眼下最关心的问题是:爸爸妈妈会不会原谅他,也想跟着去学稀奇。
我们在楼下相遇。
在以后的日子里,应该在四点十分之前赶回家。开始的时候,还比较准时,可慢慢地,时间机器被掌握在了端端自己手里,他也许领略了支配时间的快乐,所以,一度平稳摆动的钟摆失了衡。
终于有一天,端端忘记了时间。
放学之后,端端忘记时间的频率大大提高,端端毫不犹豫,欣然前往。
风风火火做完作业,最终的目的当然是出去玩。两个孩子玩得十分忘情,直至天黑,才想到家里人会四处找他们。好朋友直接回家接受训斥,端端则背着书包,又紧张又狼狈地往家里赶。
这也没什么不好。
“干什么去了?”我问得比较直接。
因为这时,我已经往返于家里、学校几个来回了。
端端说:“去同学家了。”
他的头低得很低。
“知,这也是他与人交往的开始,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是我自己把端端“逼”上了一条不归路,他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
事情其实很简单。
端端去同学家玩,玩忘了时间。他在玩的过程中,根本就不会想到家里人会着急,等玩的思维被嘎然截断,他才想到了后果,想到和爸爸妈妈失去联络已有很长时间了,只要他打电话或传呼征求我的意见,会不会骂他,甚或打他。
而我刚才的态度,无疑给他泼了一瓢冷水。
我和端端的妈妈的一致观点是:顺其自然。一直没有抬起来。
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
我不应该感到委屈,孩子没有按正常的时间回家,父亲奔波寻找,玩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无所不能。
这是有悖孩子的成长规律的。
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
忘记时间。好像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过程。
其实。
“知道为什么还回来这么晚?”
我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我们握手言和。
“你不知道爸爸妈妈会着急吗?”
我和端端的妈妈从来不敢这样要求端端,上过一个英语班,我基本上都同意他在外边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