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6600000001

第1章 序 一往情深,十年圆梦——我的歌海沧桑

我今年虚龄78岁,1994年开始搜集、整理、选编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1997年—2006年,北方文艺出版社为我出版了5本定名为《解语花》的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系列流行歌曲集。2007年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又出版了我和中国流行歌曲创始人黎锦晖先生的夫人,90高龄的梁惠方大姐共同主编的《黎锦晖流行歌曲集》(上下两集)。由于这些歌曲5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陆已经绝版,我把这些歌曲挖掘出来,经过整理重新结集出版,消息见报,一石激浪,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雪片般的读者来信飞到出版社,飞到我所在的单位—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读者来信一天的最高纪录达到过39封,因为我是把这些歌曲重新结集出版的第一人,喜欢这些歌曲的朋友,在信中纷纷向我诉说他们怀念这些流行歌曲的心情,我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朋友和知音。

大家为什么喜欢这些歌?这要从我们的童年说起。

我们的童年是苦涩的,那时候没有电视、电脑和今天的孩子们所享受的一切文化生活。从邻居家的收音机和留声机里听歌、学歌,和小伙伴们歌不离口的哼唱,就是我们的文化生活和艺术享受。上了小学,一首新歌问世就互相传抄,至今我还记得我自己装订的抄歌用的本子是什么样子,那上面我最喜欢的歌是《天上人间》、《魂断蓝桥》、《花月良宵》、《小山歌》等一大批。老师还把走红的歌曲编成舞蹈教我们跳,歌唱得好的老师,有时还上电台去演唱,我们就守在收音机旁边听老师唱歌。看电影是我们的高级享受,常是把大人给的午饭钱省下来,饿着肚子去看有插曲的电影,一遍、两遍、三遍……一首新歌就学会了。我们这一代人是唱着这些歌长大的,那些优美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歌词,使我们很多人受到了一生中最初的音乐和文学的启蒙和熏陶,大家对这些歌怀有一份浓浓的感情和深深的怀念,这就是1997年我选编的第一本《解语花》问世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历史渊源和情感基础。

大家如此喜欢这些流行歌曲,它的历史源头在哪里,谁是流行歌曲的创始人?从1998年开始,我一面继续整理那个年代人们广泛传唱的流行歌曲,一面到处收集史料,追溯流行歌曲的历史源头。

2001年我完成了《毛毛雨下个不停—黎锦晖与中国流行歌曲》一文,经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中国第一位撰写《黎锦晖评传》的音乐史学家孙继南老师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主编黄旭东老师推荐,参加了中国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章中我第一个提出了“一曲《毛毛雨》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立论。我因身体不好没有到会,文章是请人代读的,据参加会的朋友告诉我,我的文章赢得了掌声。对此我十分高兴,毕竟,中国的政治环境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允许我这样的观点在如此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上出现,这实在太难得了!更使我高兴的是一位研究黎锦晖的硕士生参加了这次会议后,在她的硕士生毕业论文中,称我的这篇文章是“为黎锦晖及其流行歌曲正名的宣言书”,“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毗邻”,茫茫人海中我是有知音的。

遗憾的是,我的这篇文章送给多家刊物,没有人肯于发表。2006年春节过后,我把经过修改的《毛毛雨下个不停—黎锦晖与中国流行歌曲》,寄给了北美的《世界日报》,很快,《世界日报》就发表了这篇文章,从当年的3月10日开始,《世界日报》用12天的时间连载了我的这篇文章,我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在世界的华文报纸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日报》,著文详细介绍中国流行歌曲创始人黎锦晖1927—1936年创作时代曲的历史过程、意义、价值的人,我为研究中国的流行音乐史,又一次做出了贡献。

我收集的史料弥足珍贵,时间不限于黎锦晖时代,内容涵盖了中国流行歌曲历史上众多的人和事,这使我萌生了把这些史料整理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中国流行歌曲历史空白的愿望。由于年代久远,资料难寻,我的愿望也许只是不能实现的梦想。

梦想要靠追求去实现,我下定决心动手撰写这部《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登上古老的《特别快车》,沿着《桃花江》逆流而上,向历史的深处驶去。

厚厚的尘封,层层的迷雾。

路—崎岖难行;心—寂寞孤独。

冬日,顶风冒雪;夏日,日晒雨淋。晓行夜宿,风雨兼程……

2000年我开始进入创作时,很欣赏自己的这一段开头语,八年来几经修改,这段话书中已不复存在。我写的是“史”,用文学的语言,散文化的写法似有不妥。

我写有关中国流行歌曲历史的人和事,使用了“前奏”、“第一乐章”、“第二乐章”这样的语言作小标题,以示这本书是有关音乐的。

从产生梦想到苦苦追求,已超过十年。此期间我在北美《世界日报》发表的文章还有:《音乐才子李厚襄》(2003年6月10日开始连载5天);《中国首届三大播音歌星竞选活动始末》(2003年10月24日开始连载2天);《天才作曲家姚敏》(2004年5月10日开始连载5天);《刘雪庵与何日君再来》(2006年2月11日开始连载5天)。

除此,还在马来西亚发表有《中国流行曲根源》、《全能音乐人姚敏》等文;为新加坡李宁国先生修复出版的《中国上海三四十年代绝版名曲》CD第5辑、第6辑撰写了《留得相思寄真情》(为姚莉专辑出版而作)和《时代曲的高产词作家陈栋荪》等文。此期间还在国内的《新闻出版报》、《中国文化报》、《北方音乐》、《博览群书》、《移居上海》等报刊上发表多篇研究中国流行歌曲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文章;在台湾的《中外杂志》,发表了《近代流行歌曲的创作与演变》。这些文章的内容都融入了我的《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从64岁到78岁,我是在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歌海中度过的。

撰写1927年—1949年中国流行歌坛的历史沧桑,必须大量掌握那个年代问世的流行歌曲。那二十多年,中国流行歌坛都有哪些作曲家和词作家创作了哪些歌,由哪些歌星演唱,堪称经典的名曲有哪些……不熟悉这些基本情况是无法撰写那一段历史的。我从1994年开始整理那个年代问世的流行歌曲,已经整理出来两千多首,已出版的7本歌集共发表一千五百多首。每一首歌都是我用几种版本对照,反复推敲整理出来的,没有把握的歌,我还要拿到喜欢这些歌、会唱这些歌的老朋友中间,请大家一起吟唱,直至最后定稿。这十多年我没有年节假日,许多个“除夕”之夜,我还在伴着鞭炮声整理我的歌曲。只有累得病倒,躺在病床上打吊瓶,才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笔。十四年来,我在歌海里“风里来,雨里去”,甜酸苦辣,遍体鳞伤。转眼我已是快80岁的人了,真不知道这十几年我是怎样熬过来的,我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掉年龄”,这也许就是我能坚持到今天的秘诀吧!

1991年,我60花甲的那一年,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诗:

走过人生旅途的一个周期,

一颗新的太阳,托起橘红色的希翼。

打马跃过是是非非的峡谷,

日行千里,匆匆追赶,

追赶那个,

永恒的,又常常被遗忘的——

生命真谛!

挥鞭拨开茫茫云海,

挽起日月星辰追逐嬉戏。

碧海青天,

告诉月亮一句悄悄话:

我要把最亮的那颗星撷取!

我的十年寻梦之旅,和花甲之年的心境是不是一脉相承呢?书稿交给责任编辑了,我的梦圆上了吗?

同类推荐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在讲述15位国学大师自身成长的经历和故事的同时,阐述了国学大师们为人处世、立身成才的智慧。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那五

    那五

    邓友梅的创作风格可用刚健、平实四个字归纳。而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京味儿”小说是《那五》《烟壶》等。这批“京味儿”小说,大都取材于旗人的故事。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今日读者不大熟悉的旗人的生活画卷,给人以历史的感悟和现实的启示。收入本集的有其代表作《烟壶》《那五》等,这几篇小说表现了邓友梅丰富的“民俗学”知识,也显示了他非凡的灵气。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蛤蟆镜

    蛤蟆镜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肯定自己 改变自己 超越自己(大全集)

    肯定自己 改变自己 超越自己(大全集)

    ,而是你自己为自己争取的。或者说很看重自己,人最难相信的是自己,在一些事情上能够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最难以战胜和超越的也是自己。如果一个人很自信,最不容易改变的是自己,这个分量并不是别人给你的。是的,人都是希望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是有分量的,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分量。但是很多时候,这自然会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权威和榜样。每个人都觉得上司的欣赏、同事的尊重和他人的赞美是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定;在别人的肯定与重视下才觉得人生充满意义,生活享有乐趣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什么使金牌员工创造出10倍于普通员工的成绩——习惯!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人生就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本书让你拥有一流工作习惯,成为企业的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