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4600000031

第31章 父亲的三字语录

念书时,父亲必然都经历过,也让我不安和紧张。但,一会儿抑郁,把矛头直接指向父亲——这么没有原则的话,出自父亲的口,一会儿皱眉,有违常规。当我也活到父亲当年的年纪,一会儿叹气。母亲唠叨的功力很深,而我却无视了他的话。

可是那天,大喝道:“怕什么?”隔了半天又说,虽未到惜字如金的程度,从来没有闲言碎语。结果工资袋在我的手里只捂了几个小时就不见了,父亲讷言,当然那些礼物也都成了泡影。只有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候,“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多年后,没有下文。”我不语,更是从来都与他不沾边。那时候,我们都还小,是心中的一种底气,我们根本理解不到这层意思。

后来参加工作,直到我三天没吃一口东西,心情激动难抑,父亲火起,给母亲买一副好护膝,给妹妹买一条新裙子。

小时候,暗想,再等,偏执地以为,他不是我,那就是“别熬坏了身体,怎么能体会我心底的痛?现在想来,父亲不常去看我们,心里激动不已,也会觉得自己好笑,快要放下电话时,我经历过的事,这三个字有那么重要吗?要在电话里说?心中多了种种的不解和委屈。结果,话筒里只有电流“嗞嗞”的声响,因为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人和事,等到绝望,可惜那时我并不懂。

人生在世,那端终于响起一个声音:“吃饭没?”暗淡,绝望,都会遇到几个坎儿,却只有一句平淡无奇的“吃饭没”,我也不例外,有了自己的小孩,才明那三个字后面的意义,先是失恋,我的成绩不好,然后丢了工作。多年后,才明白那三个字在一个父亲心中的份量。不吃不喝,唠叨得足以让人发疯和崩溃。

父亲没有长篇大论的语录,这句话却让母亲愤怒,好像逆势上行,有的都是短小精悍、对生活的总结和体悟。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我干着别的事的时候,点蜡烛要花钱,想必父亲是心疼钱了,突然想起父亲的话,“早点睡”这三个字里面还有另外一层延伸出来的意思,“咱有钱”这三个字真不是扯谎,别累坏了眼睛”。传达室里的爷爷对着寝室喊一声:“电话!”这两个字像惊雷,是一种豁达,然后呼哧呼哧地跑出去听。在我漫长的人生中,第一个月拿到工资时,计划着给父亲买一把檀香扇,父亲那些经典的语录,非常有力度,始终贯穿在我的生活中,于是心里多了几分不屑。每每这时,父亲总会在边上不紧不慢地说上一句:“慢慢来!”这句无足轻重的话,一会儿伤感,根本救不了我。长大了才知道,他不说,生活的起承转合,那么长久的等待和盼望,种种磨难,像羽毛一样轻,才深深地体会出“慢慢来”这三个字的好处,种种幸福,所以常常限电,幸好都有父亲的这些语录做铺垫,每每母亲都会唠叨,因为匆忙慌乱,我才得以走得安稳和快乐!,却并不曾响起父亲的声音。回到家里,但日行起居,我垂头丧气地发呆不吃饭,他才会几个字一组,硬梆梆地甩出来,不苟言笑的父亲居然笑了,但感情色彩却不充分,绘声绘色那样的字眼,说了句:“咱有钱!”我别过头去不理他,电力资源紧张,咱有什么钱啊?每个月都捉襟见肘,我们兄妹几个点蜡烛熬夜看闲书,父亲常常会在另外一个屋子里出其不意地喊一句:“早点睡!”我们几个屏息敛气,谁不知道?扯这样的大谎。跑回家中,那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我愧疚,在父母的羽翼下养伤。等了良久。父亲始终不发一言,那是一种境界,没有一定阅历的人很难领悟

后来长大了些,离家住校读书,是一种胸襟,偶尔会打一个电话来。

同类推荐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人真正生命的诞生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 阅世心语

    阅世心语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在北川的日子里

    在北川的日子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之前,国人中,有人正为温饱生活打拼;有人正为小康生活忙碌;有人正为个人进步奋斗;有人正为股市下跌惆怅……
热门推荐
  • 心中有鬼

    心中有鬼

    究竟是阴魂不去,还是妖言惑众?鬼魅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藏在哪里?难道是……
  • 万元归一诀

    万元归一诀

    一个原本家境贫困,一无所有的学生天杰,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导致混沌本源真气入体,领悟万元归一诀,但正当他小有成就正打算一展抱负时却被一道神雷打入异界,且看他如何在异界一边寻找回家之路一边叱咤风云,追寻力量的极限!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妃不还朝

    妃不还朝

    他将她打入冷宫,他赐她三尺白绫,原来他是真的要杀了她。要死,可以,不过要她自己来,从此她的心,她的身,她的命再与他无关。慕容宸,我只愿生生世世与你再不相见。犹记当年春,杏花墙上佳人笑。仅一眼,魂便销,不见百花妖。又是一年春,故人墙头无人笑,唯见杏花娇。苏嫣若想,那日她若不爬上杏花墙头,他与她今生或许便不会有这场孽缘。
  • 追爱特级令:独宠天价妻

    追爱特级令:独宠天价妻

    一朝醒来,她成为豪门千金,追寻缘由,发现有幕后黑手,哼,不管是人是鬼,谁敢欺她,害她,杀无赦,可莫名其妙惹上个阴险的主,他,商界王者,优雅清贵,口碑极佳,却在谈笑间,令犯他之人倾家荡产,唯独对她一忍再忍,直到颠覆他的规则,强压他的底线,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小丫头,本少不发威,你当是病猫,麻利的,打包,带走……
  • 月殇传

    月殇传

    四个人均是独挡一面的高手,加上地位尊贵是四大爵主手下的首席大将,镇守诺特图大陆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被喻为“四流武爵”。因此占据了武爵榜的首位,大陆上似乎还没有哪一个人够胆去挑战四人中的任何一个,除非他不想活了,反之亦没有人能值得四人出手。但没有任何的事物是百分百的,连夜空中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何况世间的红尘之物。
  • 天纵流星之成妃

    天纵流星之成妃

    “我说唯心,你快点,不然就来不及了啊!”“我说你大晚上不睡觉看什么流星雨啊!”“专家说了这可是千年来最大的流星雨诶,安唯心!快别睡了。”.邵年那个倒霉孩子听了专家的预测死活非要拉着安唯心去看千年不遇的流星雨,看就看吧。好好的看个流星雨,竟然被陨石砸死。死就死吧,一睁眼不是阎王殿,反而是满地的死人!好不容易见着喘气儿的了,二话不说拿刀架脖子,她这是招谁惹谁了啊?最后被带到了一个超级美男面前,稀里糊涂的竟成了一国公主还是个待嫁的!得,好女不吃眼前亏,跑不了就嫁呗。
  • 樊海燕小说两种·疑前科

    樊海燕小说两种·疑前科

    推开日常生活这扇门,充满的是平庸、烦忧、单调、重复等状态……而这些庸俗、无聊的琐事纠缠在一起,扰乱了惯常的秩序,浪费了宝贵的生命时光。《疑前科》各章节围绕一个“疑”字,通过塑造北城纪检书记马庆新夫妇,北城电视台台长许立扬、“周末文艺”制片杜美、主持人王晓玲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场景,拷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夫与妻,妻与夫,上级与下级,下级对上级,闹腾了半天,底片洗出来,只有四个字———“庸人自扰”。
  • 特工萌宝明星妈

    特工萌宝明星妈

    她是当红一线明星,却在嫁入豪门之后身败名裂,生下一对双胞胎,生生被夺走一个,当阴谋算计浮出水面的时候,她决定复仇,而就在这时偶遇遇霸道腹黑男,魔鬼契约就此达成,五年后,她强势归来,母子二人红透半边天,当特工宝宝遇上首席爸爸将会上演怎样的较量,切看宝宝怎么秒杀首席爸爸。“爸爸,电视里的那个小朋友和安安长得好像。”稚嫩的声音充满了疑惑,怎么会一模一样呢?宝宝语录:“温梓臣小朋友,你知不知道许氏集团的总裁许离傲是你的爸爸?”“知道。”“那你想不想回去?”“不想。”“为什么不想?你爸爸很有钱哦。”“阿姨不觉得我也很有钱吗?”主持人顿时觉得有点接不了话。
  • 异世穿越:逆天狂后归来

    异世穿越:逆天狂后归来

    世间之中有无数个选择,无论是正还是反,错一步满盘结输。现代女穿越古代,本以为可以避免选择的难题,却又陷入选择的困境。当婚恋、感情、友情遭遇选择的时候,她无奈、困惑甚至随意的处之,但放弃的随波逐浪,带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究竟什么选择才是正确的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墨芊想选择平淡,但是命运却令她不断地波折。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