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600000012

第12章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2)

你在聆听海顿的清新扑面令人振奋的音乐时,绝想不到他在作曲时,曾为此付出漫长的劳动和艰辛。在他的晚年,刚进过早餐,他就开始弹羽管键琴,使自己“有舒畅的心情”。一直到吃午餐时,他都在做音乐小品。下午散步之后,四点钟重新开始工作,大部分时间花在写总谱上。工作到晚上八点,再作一次短暂的散步,然后留出一个小时的作曲时间,最后去睡觉,他写一支弥撒曲要用一个月时间。他并不知道他正在写最杰出的作品,他只是接受委托,然后像一个艺术家或工匠那样尽力去做。

海顿喜爱本土的民歌和流行歌曲。他常常聆听来自匈牙利的吉普赛人的音乐,听他们多切分音的节奏。他常在米奴哀舞曲中,或者在室内乐和交响曲的快板中,用匈牙利、克罗地亚和斯拉夫的曲调。他用他的悟性和心灵写作。他是一个有着深刻的宗教感和同情心的人,坚信战争之后是和平,悲哀之后是欢乐。他是所有作曲家中最伟大的乐观主义者,也是最友善的。海顿相信幸福、爱情和生命,相信自然之美、笑声和酒的美味。他的音乐留给我们欢乐的回味。它常常包含了一种内在的潜力,而且总是流变为一种幸福的结局。海顿的音乐中有若干深沉忧郁的霎间,却绝无贝多芬那种弥漫的忧郁气氛。他对生活有一种富于感染力的热情。

有一次,一位意大利音乐家感到不适,走进维也纳的圣米契尔大教堂,在那里听一首海顿的弥撒曲。“听着这支信经曲我出汗了,然后,我的头痛消逝了,身心似乎都得到了治疗。”他后来写道。

1802年,海顿在一封致波罗的海吕根岛音乐协会会员的回信中,阐释了他的音乐的奥秘。他写道:

常常有一个神秘的声音悄悄地对我说:“世界上很少有人幸福和满足,他们总是有很多忧愁与哀伤。也许你的努力会成为一股源泉,使人们能从愁苦的重压之下获得一点憩息和力量。”

我们今天很难理解,人们为什么在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把海顿看做“一个二流的莫扎特”,就像他们把莫扎特仅仅看做一个“贝多芬的先驱”一样。三个人在各自的状态中都是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在各自的方式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莫扎特和海顿是忘年交好的朋友。年轻的莫扎特崇敬海顿,说他从海顿那里学会了“如何写四重奏曲”,并把六首“著名的四重奏曲”,献给他深爱的年长的朋友。1780年代,爱尔兰歌唱家迈克尔·凯雷到过维也纳,他在《回忆往事》一书中提到,一个四重奏晚会上的演奏者都颇出类拔萃。这些演奏者是:海顿,第一小提琴手;作曲家卡尔·第特尔斯·封·迪特斯多夫,第二小提琴手;莫扎特,中提琴手;作曲家简·巴普蒂斯特·万豪尔,大提琴手。身临其境的感受一定是很美妙的。

海顿把他的第一支弦乐四重奏曲称做《嬉游曲,卡莎热俄尼》或《诺塔尼》。以现代的标准衡量,它们的确过于稚朴和简单,像那时出自第一提琴手手笔的大多数室内乐一样。然而,海顿的思想是不断发展的。1772年,他的作品第20号,让四个声音按平均律分配,用大提琴奏出正主题——有些东西是以前从未做过的。自此至1809年去世,海顿的作曲均富于创造性,心境各不相同,但感觉上充满美和勃勃生气。如果你奏室内乐的话,一定会很喜爱他的。他造就了这种艺术形式——从诞生到成熟。一个人取得如此成就,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历史地看,海顿称做“交响乐之父”不是很确切的。他之前,交响乐已在不同时期的许多舞台上演奏。可是,如果换一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在他之前,交响乐的创作艺术从来没有达到如此的高度。这是一些美妙的乐曲——具有优美的旋律,节奏,切分音,有力的对比,二重对位。他可以信手摘取一个简单的观念,围绕它写一支交响曲。勃拉姆斯后来说过,海顿之后,“写交响曲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也有人说,莫扎特“用乐器唱歌”,发出差不多像人类的声音,而海顿只把“乐器”当做乐品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海顿在声乐方面没有发生作用。他的一些歌剧已在过去数年间被发现。他的两部伟大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是在晚年创作的,属于这类作品中的顶尖之作;它们兼备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海顿从英国之行获取灵感,而在英国韩德尔已经使清唱剧变得普及。由于海顿质朴的技巧没有受到损坏,他总是保持了大众化的基调,这使他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我们得感谢他,感谢他的幽默,他对生活的热爱;也感谢他所给予莫扎特——以及给予所有伟大音乐天才的灵感和启示。

莫扎特:魔法与奇迹

对我来讲,莫扎特是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创造性人物,他无疑是对音乐最具理解力的天才。在他生活的时代,批评家们说他的音乐是“严肃的”,不够“清澈”。甚至时至今日,演奏莫扎特的乐曲时,仍被一些人误以为是洛可可风格的米奴哀舞曲和别的什么。

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而海顿却是);即使是他高兴的时候,他的音乐中仍然有一个悲伤的低音。他知道生活是由悲伤和欢乐组成。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在他之前或之后却没有别的音乐家能做到。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莫扎特“化身为”音乐。1778年,他二十二岁时,从巴黎写信给他父亲,“您知道,我——这样说吧——沉浸在音乐中,我整天都沉浸于其中,而且我爱策划作品、学习,有时也沉入冥想。”

对我们来讲沃尔夫冈·阿麦迪尤斯·莫扎特短暂而不幸的一生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他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萨尔茨堡(奥地利北部城市),1791年12月5日在维也纳去世。他十分贫穷,被埋葬在穷人的墓地里,多么可悲的嘲弄啊,我们竟不知道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被埋在哪里!不过,这无关紧要,他的音乐将永世长存。他在世仅三十五岁,可他给了我们一个音乐的世界。即使天使在天上像我们一样幸运地演奏莫扎特,也决不会令人惊讶。

你大概已经看过这幅图画,小男孩沃尔夫冈坐在钢琴旁,旁边是为他的完美技艺感到惊讶的女士和先生。莫扎特甚至还是一个孩子时,就是一个奇迹。他在八岁时就不仅会弹钢琴和管风琴,拉小提琴,而且具备了全部的关于作曲的知识。

莫扎特在学会写字之前就能够作曲了。在萨尔茨堡,这座最“意大利的”奥地利城市,他被音乐包围着。他听德国的、意大利的和法国的音乐,可他决不模仿;他听过的音乐只是他构造自己的魔法城堡的建筑材料。

他很幸运,有一个身为优秀音乐家和著名作曲家的父亲——他也是儿子的亲密朋友。说他利用这个孩子是不确实的。列奥波尔德·莫扎特把他的儿子奉献给整个欧洲(1762年在慕尼黑和维也纳,1763年在巴黎,1764年在伦敦,然后到意大利),可是他总是关心沃尔夫冈的脆弱的身体,劝他好好保养。到各国旅行没有损害孩子的品位,相反,他遇见伟大的音乐家,聆听美好的交响乐,使他变得充满灵感。在慕尼黑,他赞赏后来成为海顿的首席小提琴师的托马齐尼;在路德维希堡,他在听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名师彼埃特洛·纳尔迪尼演奏时被吸引住了;在曼海姆,他愉快地观赏了大公爵乐团的演出;在巴黎,他对德国作曲家约翰·叶绍尔的音乐着了迷。莫扎特在伦敦认识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小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的作品。巴赫喜爱意大利音乐,有时传授给他关于自己对美、形式和风格的观念。要知道,沃尔夫冈此时年仅九岁,却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

1769年,父亲和儿子来到意大利。这对于一个十三岁的艺术家是一次成功的旅行。他被音乐和音乐家们包围着,他为此感到幸福。他在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老师老帕德里·马蒂尼那里学习,他变得对意大利的乐观精神入迷。正是在那里,莫扎特认识到:“激情,无论强烈与否,决不可按照引人厌恶的方式去表现,而即使在最糟糕的环境中,也决不要中止音乐。”切记不要忘记,这段话正是莫扎特终其一生的信条,这也是他的艺术的秘密。他的天才让每一个人的激情都转化为美和音乐。

在意大利,这个美声学派的国家,莫扎特被所有乐器中最具表现力的人的声音迷住了。自此以后,歌曲一直支配着莫扎特的音乐想象力,毫无疑问,他的戏剧天赋把他引向歌剧——声音的仙境。他的最早的灵感来自那不勒斯的正歌剧,它教会他许多关于音乐性格描写的艺术,他后来在这方面成为一位大师。莫扎特在旅居意大利之后,连续三年在萨尔茨堡为大主教服务,可是他并不喜欢他的故乡。他憎恶思想偏狭而完全不理解他的萨尔茨堡人,于是,他于1778年再次开始外出旅行。他来到曼海姆和巴黎,然后在维也纳留下来,在那里他写德国歌唱剧《来自后宫的教育》。女主角叫康斯坦莎,本剧于1782年7月获得演出成功之后,莫扎特同康斯坦莎结婚了。

年轻的莫扎特在萨尔茨堡时就已经对迈克尔·海顿——伟大的天才弟兄约瑟夫——充满钦仰之情,而当他抵达维也纳后不久,就遇见了海顿并认识了这位天才。他们的关系——海顿当时二十四岁——是音乐史上最动人的篇章之一。海顿,伟大的四重奏曲大师,在听过莫扎特所作的一首新的四重奏后,对他的父亲说:“我以人格担保,您的儿子是我认识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向海顿学习赋予乐器以人的“灵魂”,以及用乐器表现每一种人类的感觉。

莫扎特在维也纳过得很忙碌。钢琴学生,音乐会,作曲,增进与海顿的友谊,室内乐晚会,在巴尔朗·封·斯韦伊腾(一位高贵的艺术爱好者)宅中的聚会。此外,总是不停地工作。纵览莫扎特的作曲目录,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一个人在短短三十五年中能够写出所有这些作品。他在维也纳会见过意大利剧作家劳伦佐·达蓬特,他了解莫扎特,并为莫扎特安排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作剧本。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演出了,但只上演了九次。人们认为它是“严肃的”。今天《费加罗的婚礼》一剧被认为是一部完美的喜歌剧,一部没有一节可删减的杰出作品。序曲、凯鲁比诺的咏叹曲、费加罗、女伯爵、令人着迷的纠葛、讽刺、悲哀和欢乐,你能想出比这些更美的事物吗?如果要我选择一部歌剧在一座荒岛上伴随我,我将选择《费加罗的婚礼》,它蕴涵了所有这些情感,尤其是幽默。维也纳人并不这么看,他们不喜欢《费加罗的婚礼》;可是在布拉格,《费加罗的婚礼》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莫扎特在给父亲的信中愉快地写道:“这里每个人都在唱《费加罗的婚礼》的曲调。”

莫扎特受到鼓舞,为布拉格创作了另一部歌剧。这是他生活中相当困难的一个时期,他的多数孩子夭折于襁褓之中,没有钱,他所赚的一点点,又被妻子挥霍掉了,接着他所敬爱的父亲死了。在这段时间里,不幸的莫扎特创作了《唐璜》,很多人认为这是他最伟大的作品,1787年这部作品在布拉格一经问世即获成功。可是当它在维也纳演出时,却被称之为“令人迷惑和不协和的”。

时光流逝,莫扎特应当已经有所意识到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一种无奈的情绪;他和他的音乐在一起,但他常常感到孤独。他写得多而且写得快,仿佛他意识到所剩时间无多。他的交响乐和室内乐变得比以前更平静、更优美、更纯净。他写了令人喜爱的喜剧《女人心》和伟大的讽刺剧《魔笛》,后者的台词是剧院经理伊曼纽尔·席堪尼德尔写的。从帕帕吉诺的民歌到塔末诺的意大利咏叹调和牧师的庄严的圣歌,给了莫扎特展示其几乎不可度量的天才的机会。他辞世时,正在努力完成《安魂弥撒曲》。他的葬礼举行在一个寒冷的雨天,拉棺材的马车尚未到达墓地,本来就寥寥无几的人就散了。这位为成千上万的人带来愉悦的人,却由几个陌生人下葬,他们漠然地把棺木葬入公墓。

我们很难用较少的文字来全面介绍莫扎特的作品(它们被编了号,如K·515号或K·516号。K代表克谢尔,此人是第一个为莫扎特作品编号的人)。几乎没有莫扎特没有写过的音乐类型,他做什么总是做得最好的。我们被他吸引,他的神圣的光环,他的美感,以及突发的令人激动不安的命运的霎时——例如G小调交响曲的几节和《唐璜》最后一幕中指挥官的幽灵,即或有悲伤最终总会消除,并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莫扎特想说: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总有希望存在。他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海顿,海顿相信生活基本上是美的;也不同于贝多芬,贝多芬同生活抗争,同自己抗争,牢牢地站在地上。莫扎特没有停留在地上。他在那些非比寻常的瞬间,把我们带到了天上。

莫扎特在很多方面是不可思议的。他常常用简单甚至平庸的乐句和旋律,写出充满生命力、形式完美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受时间的限制,富于现代感,仿佛是昨天才写出来的一样。想一想《唐璜》,是可以同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歌德的《浮士德》作比较的。“你寄于戏剧的希望,”歌德在致席勒的信中写道,“你将发现在最近的《唐璜》一剧中得到完满的实现。”歌德感觉到如果有人能为《浮士德》作曲的话,那一定是莫扎特。他赋予唐璜一个浮士德式的角色,被他的恶魔逐入地狱。

我希望你尽力去了解莫扎特的美。你走哪条道路——通过一种乐器,他的室内乐,他的小提琴或钢琴协奏曲,他的交响曲,抑或他的歌剧——都并无多大区别。无论你往哪里去,你都会走进莫扎特,莫扎特都会走进你的心灵。那里不存在更美的音乐。

贝多芬:泰坦

音乐艺术像一道山脉,峰峦叠起,深谷绵延。到达峰顶是令人振奋的,可任何人都不能永远停留在那里。从莫扎特透过平静的山谷看出去,那是另一座屹立的山峰:贝多芬。两座山峰形成巨大的对比,尽管贝多芬只比莫扎特晚出生十五年。你现在懂得我们为什么称这一时期为音乐的“黄金时代”了吧?有那么多巨人出现在这短短的数年间内。

同类推荐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
  •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用全新的形式和方法来解读红色歌曲,是一种尝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歌,喜爱红歌,使红歌所承载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城神医

    倾城神医

    天下人都知道,大越王朝出了一个起死回生的神医。那神医美得倾国倾城,人人都传她有一颗菩萨的心情。但只要胆敢伤害她儿子,她就会化身为虎狼。不管皇亲还是国戚,一律杀无赦!......本人简介白痴,相信我,正文会更精彩。楠竹是谁,慢慢猜。领养榜:可爱到爆的紫瞳小童鞋(由小漾mly领养)怪叔叔莫寂离(由小漾mly领养)
  • 二货娇妻:王爷的萌宠

    二货娇妻:王爷的萌宠

    ”当年的太子,在襁褓中被指婚给了混蛋太子。现在的皇帝陛下大怒。儿子打老子,满月之时就被六岁的太子夺走初吻的安流烟,反了天了!带着你那个缺根弦的娘亲,多年后混蛋皇帝抄斩了她一家!珠胎暗结的她带着球跑路,专门跑到邻国去和自己娃儿的爹作对。更可恨的是,请勿模仿,战场无父子。“玄慕卿,赶紧给朕回家!--情节虚构,你等死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穷理查年鉴:一生必知的475句智慧箴言

    穷理查年鉴:一生必知的475句智慧箴言

    本书精选1733年~1758年的穷理查智慧格言,分门别类整理,为每一个人带来累积财富、识人读心、待人处世、成功人生、稳固爱情、幸福生活等的智慧秘诀和生命哲学,迎接富足的全新人生。全文幽默逗趣、一针见血且深入人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谋杀主角

    谋杀主角

    穿越小说世界,成为主角成功路上铁定死得凄惨的小喽啰。面对自己一直很怨念的主角,爱弥儿表示,为了活下去,自己还是干掉主角吧。但是,为什么计划刚刚开始,主角就不见了?
  • 古文鉴赏辞典

    古文鉴赏辞典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古文,内容力求简明,疏通文义;译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翻译古文,用白话文向读者展示古文风貌;鉴赏则包含写作背景、内容、主要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解释文章内容、情蕴等。通过对古文的全方位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黄老学说与独尊儒术、建立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一代雄主的功过是非等内容。
  • 现代相公俏佳人

    现代相公俏佳人

    她大明朝杭州凌水山庄大小姐,一个天生的痴儿。原本只有五六岁儿童的智商,连基本语言表达都有障碍,却因缘际会穿越时空,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台湾,遇见了一个男人,改变了她的命运。只是,当她治好病后,她竟然已经忘记了他。三年了,等了三年,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找她,现在她终于要归来,“大哥”!该死的,谁来告诉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怎么会成为她的“亲大哥”?这叫他如何面对?这还不算,她竟然还喜欢上了别人他最好的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