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07

第7章 李白出生于蜀(5)

在咸亨元年(670)“夏四月,吐蕃陷西域十八州,又与于阗袭龟兹拔换城,陷之。罢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资治通鉴》卷二○一)这四镇中有焉耆无碎叶。在巴湖碎叶设镇以代焉耆是在调露元年(679),裴行俭平定了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叛乱,王方翼筑碎叶城之后。《新探》认为这次平叛地点在匐延都督府(塔尔巴哈台一带),而筑城肯定不是巴湖碎叶,而是在哈密碎叶。这就在史实上引起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混乱。裴行俭平叛是从西州召集人马的。塔尔巴哈台在西州西北千余里,哈密在西州以东约六百里,怎么可能在西北平了叛又退向东边千里之外筑城呢?事实上裴行俭平叛就在碎叶水流域,王方翼就是筑的巴湖碎叶城。据《资治通鉴》:“龙朔二年……继往绝(即蒙池都护府阿史那步真)寻卒,十姓无主,有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收其余众,附于吐蕃。咸亨二年夏四月甲申,以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安集五咄陆之众。”唐朝虽让都支兼了一个匐延都督的职务,但并非只控制匐延一小块边远的地方,他们已控制十姓部落,都支“自号十姓可汗,与吐蕃连和,寇安西”。叛乱的中心当然在西州以西,西突厥的腹心地带——碎叶水流域。裴行俭平叛的路线也是从西州向西,而不是向西北方向的匐延都督府。据《旧唐书·裴行俭传》:裴行俭以册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回国为名,“至西州,人吏郊迎,行俭召其豪杰子弟千余人,随己而西,乃扬言绐其下曰: ‘今正炎蒸,热坂难冒,秋凉之后,方渐可行。’都支觇知之,遂不设备。行俭乃召四镇诸蕃酋长豪杰,谓曰:‘忆昔此游,未尝厌倦,虽还京辇,无时暂亡。今因是行,欲寻旧赏,谁能从吾猎也。’是时,蕃酋子弟投募者仅万人,行俭假为畋游,教试部伍。数日遂倍道而进,去都支部落十余里……都支先与遮匐通谋,秋中拟拒汉使。卒闻兵到,计无所出,自率儿侄、首领等五百余骑就营来谒,遂擒之。是日,传其箭契,诸部酋长,悉来请命,并执送碎叶城……遮匐寻复来降。于是,将吏以下,立碑于碎叶城以纪其功”。据当时的人张说所写的《太尉裴公神道碑》云:“是行也,百城故老,望尘而雅拜,四镇酋渠,连营而谘酒,一言召募,万骑云集……裹粮十日,执都支于帐前,破竹一呼,钳遮匐于麾下,叶戌相庆,立碑碎叶。”从这些史料可以清楚地看出裴行俭平叛是在西州召集人马,向西行军。“万骑云集”,“裹粮十日”,“倍道而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了都支,迅疾的骑兵在十天之内当然可以到达西州以西两千里的碎叶水地区,在那里平了叛,就近将都支押送巴湖碎叶,并在碎叶立碑纪功。《新唐书·西域传》:“调露元年,诏裴行俭将兵护还(波斯王子泥涅师),将复王其国,以道远,至安西碎叶,行俭还,泥涅师因客吐火罗二十年。”这也证明裴行俭在平叛后确实将波斯王子送到了巴湖碎叶。若果把这个碎叶搬到东边三千里的哈密,那才令人不可思议。他怎么可能在西州以西平了叛,又把波斯王子往东送到哈密,这岂不是背道而驰吗?

平息了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叛乱之后,唐王朝必然要进一步加强对西突厥的控制,因而有王方翼筑碎叶城和在碎叶设镇以代焉耆之举。据张说《王公(方翼)神道碑》载:“裴吏部名立波斯,实取遮匐,伟公威厉,飞书荐请,诏公为波斯军副使,兼安西都护……公城碎叶,街郭回互,夷夏纵观,莫究端倪。”《旧唐书·王方翼传》:“又筑碎叶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伏隐出没之状,五旬而毕,西域诸胡,竟来观之。”王方翼作为裴行俭的副手,在他们平定了碎叶水流域发生的叛乱后,当然是在碎叶水南岸修筑碎叶城。若是退到三千里以东的哈密筑什么“碎叶城”,岂非咄咄怪事。从考古资料证明,碎叶水南,今之吉尔吉斯托克玛克附近之阿克·贝希姆废城,其城垣形制完全符合王方翼筑城的“街郭回互”,“屈曲隐伏出没之状”,而且还发掘了武则天时期敕修的供奉弥勒佛的大云寺。

王方翼筑碎叶城后,即在碎叶设镇以代焉耆,据《册府元龟》卷九六七《外臣·继袭》载:“调露元年(679)以碎叶、龟兹、于阗、疏勒为四镇。”这里将碎叶列为四镇之首,并置保大军,这之后安西都护也驻节于碎叶。唐王朝为什么对碎叶如此重视呢?因为碎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当中西往来的孔道,无论从天山北路或是天山南路去中亚各国都得经过碎叶,这里既是重要的国际市场,又是西突厥的政治中心,常为西突厥建牙之所,据《新唐书·地理志》:“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水北四十里有羯丹山,十姓可汗每立君长于此。”据《大唐西域记》载,玄奘就是在碎叶城见到当时西突厥的最高首领统叶护可汗的。碎叶城又处于西突厥东西五部的交界处,五咄陆在碎叶之东,五弩失毕在碎叶之西,唐王朝在碎叶设镇就可镇抚西突厥十姓部落,屏障安西,以控西域。巴湖碎叶的这种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哈密所不能代替的,若在哈密设碎叶镇,怎能控制广大的中亚地区?怎能镇抚散布在碎叶水东西的十姓部落?

在碎叶建镇的第二年,即永隆元年(680)发生了车簿反叛。据《新唐书·高宗纪》载:永淳元年(682)四月安西副都护(《唐会要》作安西都护)王方翼平车簿、咽面。《王公神道碑》详细地叙述了这次战斗情况,“公在碛西献捷无虚岁,蹙车簿于弓月,陷咽面于热海,勒叛徒三千于麾下,走乌鹘十万于城外,皆以少复众,以诚动天。葛水暴涨,祭撤而三军涉渡,叶河无舟,兵扣而七月冰合,由是士卒益勇而戎狄益惧”。这次军事行动的地点都在巴湖碎叶之周围:弓月城在今伊宁市东北,中吉边境处;热海即碎叶东数百里之伊塞克湖;咽面在巴尔喀什湖之东;叶水亦称药杀水(锡尔河)在巴湖碎叶之西。而哈密距上述地点有数千里之遥,显然不会在这里设镇。

由于吐蕃的侵扰,武后垂拱年间,曾一度放弃安西四镇,据《汜德达告身文书》:“准垂拱二年(686)十一月三日敕,金牙军拔于阗、安(西)、(疏)勒、碎叶四镇。”至长寿元年(692)“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之众,克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乃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发兵以镇守之”(《旧唐书·吐蕃传上》)。以上所指碎叶当然是巴湖碎叶。突骑施部强大起来后,巴湖碎叶成为其建牙之地,但仍然是属安西四镇之一,而且安西都护仍驻节于此。据《资治通鉴》:“久视元年(700)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镇碎叶……长安三年(703)乌质勒置都督二十员,各将军七千人,屯碎叶西北。后攻陷碎叶,徙牙帐居之……中宗神龙二年(706)闰正月甲戌,以突骑施酋长乌质勒为怀德郡王。冬十二月,安西大都护郭元振诣突骑施乌质勒牙帐议军事,天大风雪,元振立于帐前与乌质勒语,久之,雪深,元振不移足,乌质勒老,不胜寒,会罢而卒。其子娑葛勒兵将攻元振,副使御史中丞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去。元振曰: ‘吾以诚待人,何所疑惧?且深在寇庭,逃将安适?’明旦,入哭,甚哀,娑葛感其义,待元振如初。戊戌,以娑葛袭愠鹿州都督怀德王。”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斛瑟罗与乌质勒相攻不过是西突厥内部矛盾,乌质勒占领了碎叶,并徙牙帐于此,并未脱离对唐王朝的臣属关系,碎叶镇并未废除,作为安西都护的郭元振及副使解琬都还驻节碎叶,与突骑施酋长关系还很密切,即使在乌质勒与郭元振议军事而被冻死的情况下,双方关系还没有破裂,这并不像《新探》推测的:突骑施的牙帐设在巴湖碎叶,碎叶镇就只能设在哈密。若真是如此,郭元振就要跑三千里与乌质勒“议军事”,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唐会要》载:“长安三年(703)郭元振奏置瀚海军、天山军并在碎叶城。”这当然是指巴湖碎叶,因为这一年乌质勒与斛瑟罗在碎叶打得正激烈,郭元振当然要求加强他的驻节之地的军事力量。

开元初,娑葛死后,其部将苏禄势力强大,“十姓部落稍稍归之”,唐王朝承认既成事实封苏禄为忠顺可汗。开元七年(719)“安西节度使表以焉耆备四镇”,碎叶镇被焉耆取代。

从调露元年(679)在碎叶设镇至开元七年(719)撤销,前后共四十年,唐代在此置重兵把守,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保障西域的统一和安全,并使唐王朝的政令能顺利推行到中亚地区。安西四镇之一曾设于巴湖碎叶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亚曾属于中国的版图。

前面论证了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确实在巴湖碎叶,并未设在哈密。“李白出生于哈密”说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依据。

此外,还有李白“出生长安”说,那就更缺乏依据。李白自述,其祖先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这是公元421年遭沮渠蒙逊难后的事情,距李白出生已近三百年,几代人的沧桑变化,不能说李白的家还在长安,从李白的诗文及同时代人的著述中找不出一点生于长安的证据。

“李白出生在洛阳”之说出现较晚。这个观点的发明者洛阳的王先生,依据的是李白的诗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人丛,鞍马皆辟易。告急请宪台,脱余北门厄。”他把诗中叙述的事件发生的地点定在洛阳北门,时间定在李白15岁时(公元701年)。这本来是一件普通的已经解决了的斗殴,而王先生却推断:李白遭遇“北门厄事件”后,其父母和家人均被仇家所害,甚至连他的家族都受到连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隐名埋姓,只身逃到四川峨眉山一带避难。直到公元725年李白25岁时,他才离开峨眉山。王先生又推断:既然“北门厄事件”时李白只有15岁,当时他就生活在洛阳。一般来说,在古代严格的户籍制度下,如果不遇战争或特殊天灾人祸,年龄在十四五岁的男孩大都在自己的家里生活,所以他的诞生地和故乡,应该也在洛阳。他还确定李白故居在洛阳爽明街一带,原本姓贾。“李白,字太白”的姓名及字,都是李白在洛阳遭遇“北门厄事件”后所改的。许多学者已论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中叙述的“北门厄事件”发生在李白30岁左右,一入长安之时。论据充足,在此无需赘言。王先生之说是主观臆断,没有史料依据,说不上是学术观点,只不过在编造一个虚构的传奇故事,不值一驳。

比较李白出生的各种说法,还是“出生蜀中”说证据最为充足。

同类推荐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热门推荐
  • 古墓探索之谜

    古墓探索之谜

    “人点灯,鬼吹灯”,古墓一直是被人探查的地方,不仅因为其埋藏的珍宝,更因为其有太多的让人感到新奇的事物接连出现于人前。千年干尸为何死而不腐;金字塔中承载着怎样的秘密;海底如何能建起成群的墓地……走进本书,为你打开通往古墓谜底揭开之路的大门。
  • 迷你恋人

    迷你恋人

    谁是天使镇史上最倒霉的人?樱雪高中的女生静纸音全票当选。月星汐校园摇滚剧,顶级乐手沦为贴身“男保姆”,草根女生化身“掌上明珠”。最尴尬人经历,最幸福的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公敌

    世界公敌

    ,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女主拉得一手好仇恨。伊丽莎白:抱歉,穿成伊丽莎白,淡定。刻薄的贝内特夫人,严苛的贝内特先生,亲爱的达西,绝不仅仅是人类!如何成世界公敌——别家女主刷好感,俺家女主刷仇恨。非人类拯救世界——用QQ跟她聊天的,似乎有哪里设定出错了——女主是吸血鬼?!达西先生:……莉齐。什么硌着我的脖子了。不过,那是我的牙
  • 拐个皇帝回现代

    拐个皇帝回现代

    她是个平凡的小女子,想不到一次意外让她穿越到了古代,还遭遇了一个冰山一样的酷皇帝。这个男的臭屁的不行,不仅抱着别的女人,好吧!惹到了她,就别怪她不仗义了,少年,跟姑奶奶回现代吧!
  • 难耐狂兽总裁

    难耐狂兽总裁

    穆易尘撑起身子来,居高临下的俯视她,嘴角又是她熟悉的轻蔑的笑。“真他妈贱!”他狠狠地从薄唇中突出这几个字,猛地将她推开。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穆易尘已经翻身下床开始穿衣服。苏晴依旧不反驳,他今晚有点失常,跟他呛起来,无疑是找死。再说了,顾客是上帝,她哪能得罪上帝?她跟那些小姐唯一的差别,可能只是伺候的人固定。她默默地闭着眼睛,不断地听到间断的开门,关门声;直到外面传来汽车发动的……
  • 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通过大量的实例来了解复杂的人性,学会如何读懂你周围的人,洞悉他人的长短优劣,掌握处世的方略,把握表现与收敛的度,识别和防范身边的小人,本书全面介绍了识别人心的方法,识破别人的谎言,避开周围人设下的陷阱,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与影响力,学会如何与各种人和谐相处,进而掌控周围的人
  • 英雄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英雄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历史在离我们远去,但英雄的故事不会离我们远去。他们会停留在时空中,焕发出最耀眼的光彩。读文天祥的故事,你会折服于文弱书生的赤子之心;读成吉思汗的故事,你会领略一代天骄的千古霸气;读郑和的故事,你会惊叹航海巨人的智慧与勇气;读左宗棠的故事,你会敬佩老当益壮者的千秋功业……有多长的历史就有多少的英雄,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群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道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道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