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22

第22章 李白在巴蜀的事迹 诗作及交游考(9)

(3)足衣食,教礼仪,明刑堂,慎甲兵。《长短经·适变》云:“夫王道之治,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后教以礼仪,而威刑诛,使知好恶去就。”要足衣食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积于不涸之仓,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养桑麻,育六畜也”(《政体》)。重本抑末,提倡节俭,他引用汉景帝的话:“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雕文刻镂,伤农事也,锦绣纂组,害女红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毋为非者寡矣!”(《政体》)在教化与刑罚的问题上,赵蕤兼采儒、法两家主张,两者并重,他说:“夫仁义礼智者,法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何则?夫礼教之法,先之以仁义,示之以礼让,使之迁善,日用而不知。儒者见其如此,因为治国不须刑法。不知刑法承于下,而后仁义兴于上也。法令者,赏善禁淫,居理之要,商韩见其如此,因曰治国不待仁义为体,故法令行于下也。故有刑法而无仁义则人怨,怨则怒也。有仁义而无刑法则人慢,慢则奸起也。本之以仁,成之以法,使两道而无偏重,则治之至也。”(《政体》)他主张赏罚必须分明,“当赏者不赏,而当罚者不罚,则为善者失其本,望而疑其所行;为恶者轻于国法,而恬其所守”(《政体》)。赵蕤主张慎甲兵,反对穷兵黩武,加重人民负担,他说:“夫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兵战之场,立尸之所,帝王不得已而用之矣!”但他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他说:“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宝货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之大,矜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是知圣人之用兵也,非好乐之,将以诛暴讨乱矣。”(《出军》)他把战争分为两大类,除乱诛暴,抵御侵略的正义战争必须要打,而且必然取得胜利,而掠夺性的战争必然失败。《长短经》第九卷专门讨论兵法,论述了从出军、练兵、布阵到还师的全过程。

赵蕤总结他的政治措施是:“明版籍、审什伍、限夫田、定刑名、立君长、急农桑、去末作、敦学教、核才艺、简精悍、修武备、严禁令、信赏罚、纠游戏、察苛尅,此十五者,虽圣人复起,必此言也。”(《政体》)

赵蕤的政治思想对李白影响很深。他从《长短经》学到一整套经国济世之学,增强了当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自信心。他常自诩“怀经济之策”,“报国有长策”。虽然他并未实现当政治家的理想,也没有提出过一套完整的政治主张,但可以从他的诗文中看出他的政治思想。其来源很杂,有儒家的、道家的、法家的,而其直接来源就是《长短经》。

李白希望的帝王是能够以民为本,选贤任能,礼贤下士的有道明君。他自己愿意做有道明君的师友,辅佐帝王治理天下。他具体希望皇帝“下明诏,班旧章。赈穷乏,散敖仓,毁玉沉珠,卑宫颓墙。使山泽无间,往来相望。帝躬耕乎天田,后亲于郊桑。弃末反本,人和时康”(《明堂赋》)。“使天人晏如,草木繁殖。六宫斥其珠玉,百姓乐于耕织,寝郑卫之声,却靡曼之色”(《大猎赋》)。他希望地方官能做到“宽猛相济,弦韦适中,一之岁肃而教之,二之岁惠而安之,三之岁富而乐之。然后青衿向训,黄发履礼。耒耜就役,农无游手之夫;杼轴和鸣,机罕蛾之女。物不知化,陶然自春。权贵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让于道路,任者并于轻重,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任城县厅壁记》)。李白的这些政治主张基本上来自《长短经》。李白对战争的态度与赵蕤也是相同的,《战城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一句诗则是《长短经·出军》第一句话的翻版。李白对唐王朝穷兵黩武,对周边民族发动不义战争严厉谴责,如《古风》十四、三十四,就是谴责对西南少数民族用兵。李白对于反击异族入侵,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即赵蕤所谓的“应兵”、“义兵”,不仅颂扬,而且愿意亲自参加。

唐玄宗在后期不再是励精图治、尊重贤才的英明君主,而是沉湎于享乐,将政务交给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忠臣贤士横遭迫害,按《长短经》对帝王的分类属于“亡主”:“亲用谗邪,放逐忠贤,纵横逞欲,不顾礼度,出入游放,不拘仪禁,赏赐行私,以越公用,忿怒施罚,以逾法理,遂非文过,而不知改,忠言壅塞,直谰诛戮,是谓亡主……亡主必亡而已矣。”李白发现他寄予莫大希望的皇帝,竟是“亡主”,满怀悲愤,写诗揭发是非颠倒、贤愚莫辨的黑暗现实。《长短经》云:“夫既朽之木不雕,衰世之朝难佐。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犹逆坂走丸,迎流纵棹,岂云易哉!……故智者不为暗主谋。”(《惧戒》)李白根据这一教导,认为玄宗也是“弱植不足援”的昏君,只得请求还山,离开宫廷。

4.李白从政的失败与《长短经》

李白学了《长短经》自认为有经世济民的本领,可以做帝王之师,但他从政却失败了。他“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到42岁才入宫,不到二年被“赐金还山”。后从李璘不到二月就被捕,又长流夜郎,他向赵蕤学的那一套“经济之才”未得施展,这是为什么?

首先我们要看赵蕤的政治思想是否适合当时的统治者的需要?赵蕤继承先秦诸子的优秀思想遗产,否定君权神授,批判君主独裁专制,强调士的重要作用,要求君主礼贤下士,以贤士为师友,与贤士共治天下,他说:“夫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辨,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征阵。凡此四者,乱之所由生也……故所贵圣人之理,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也。”(《卑政》)赵蕤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可以说是一种超前意识,他的这种思想到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在杰出的思想家黄宗羲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民主主义的先驱。但赵蕤所处的时代是封建专制主义高度成熟时期,皇权至高无上,只能是皇帝独治,而不是共治。皇帝需要的是忠顺的奴才,而不是指手画脚的老师。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森严,绝对不允许臣下的傲气。而赵蕤认为士可以傲视君王,可以师友的身份与君主共治天下,这是当时的统治者绝对不能接受的。赵蕤之所以三次征召而不应,就是自知自己的这套主张太高超了,不可能为当时统治者所接受。

李白建功立业的心太切,总想把《长短经》的这种高超理论付诸实施。他又深受赵蕤的“以傲为礼”的影响,以帝王之师自居,傲气十足,“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为草芥”,使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传说,姑且不论是否真实,也的确反映了李白的傲气,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只能是处处碰壁。

李白从政失败还不能完全归咎于《长短经》理论太高超,也还有李白对《长短经》学习不够,运用不好的地方。《长短经》很重要的思想是“讲时宜”,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对策,不可执一守旧。在序言中就讲“通于时变”,引管子的话:“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过则舍之。”在《时宜篇》引证了许多历史事件,说明决策要从实际出发,“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势,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者,三术不同也。……此情与形势之异者也,随时变通,不可执一矣。”又说:“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计策之机也。”一切决策要从客观实际和主观条件出发,这种思想无疑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然而李白对此领会不够。从大的形势看,李白学成后,急于建功立业之时,唐玄宗统治已经巩固,四海晏然,天下太平,正是“开元全盛日”,选拔人才的一套办法已经规范化。而李白想学的那些逢时虎变,诸侯们为扩大势力,激烈地争夺人才,只要适合自己需要,立即得到重用。《长短经·序》云:“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驰骛之曹,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变,艺长奇正,则念风尘之会。”也就是纵横家、兵家,希望在天下大乱时施展本领。而李白要在天下太平之时来学纵横之士,这就是最大的不合时宜。

李白经过漫长的曲折的道路,终于“名动京师”,被召入京,本来这是他施展政治抱负的很好的机会,但他对当时的“形”与“势”认识不足,对玄宗企望太高,自己又傲气十足,终不为所用。若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会对朝廷中的各派力量作冷静分析,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使自己站稳脚跟后,纵横捭阖于各派之间,逐个地收拾自己的政敌,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李白缺乏的就是这一套政治家的本事,他为人太“方”,性情直率,近于天真,不会韬光养晦,从他供奉翰林期间所写的一些诗来看,公开讽刺皇帝,抨击权臣,还给同事传看,虽说明李白为人正直,有叛逆精神,终不免被人抓住把柄,谗言陷害,被逐出京。“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说,“此乃猛士奋剑之秋,谋臣运筹之日”,应当是李白学的纵横之术施展之时,但李白对形、势、情的认识还是错误的,提出的计策也就不能用。李白虽然自比诸葛亮,只能说忧国忧民之心可比,但政治才能无法相比。诸葛亮对刘备再三观察、考验,才决定出山辅佐,结成了鱼水般的君臣关系,还未出茅庐就对天下形势作出了的分析,提出了《隆中对》,以后按预定战略行事,形成三国鼎立。而李白对李璘认识不够,据《新唐书·李璘传》载:“璘生宫中,于事不通晓,见富且强,遂有窥江左意……其子襄成王偒,刚鸷乏谋,亦乐乱。”李璘父子,生长宫中,不知世事之艰难,缺乏政治远见,只知争权夺利,李白却贸然从之,违背了赵蕤的“智者不为暗主谋”的教诲。李白从璘后没有明确地看到他献的策,不过从《永王东巡歌》中可以看出,他要永王以“龙蟠虎踞帝王州”的金陵作为帝业之基,把永王比为东晋偏安王朝的皇帝,把自己比为谢安,这只能鼓动永王的野心,促进与肃宗的分裂。后来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要求肃宗迁都金陵,必然将北方放弃给叛军,形成南北朝那样的分裂混乱局面,他的错误决策出于对形势的错误分析,比之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并提出正确的战略决策,真是有天壤之别。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热门推荐
  • 千年之爱恋

    千年之爱恋

    “玮,你在发什么呆啊?”方旭突然从后面拍了一下正在发呆的黑俊玮,两人可以说是自小一起长大的好哥们,由于黑俊玮为人冷傲,所以他只有方旭一个朋友,而他自己本身也不在乎有没有朋友,就连方旭也是他自己死缠烂打地盯上他的。“她是谁?”黑俊玮看着窗外问道。“谁啊?”方旭不明白黑俊玮莫名其妙说的是什么?“那个一身公主裙,金黄头发的女子。”看着那名女子好像在等待什么人,是她的男朋友么?黑俊玮发现……
  • 人鱼泡泡(全集)

    人鱼泡泡(全集)

    “如果你是美人鱼的话,那么,我一定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不再让你像美人鱼一样受到伤害……”。,“你知道琴音螺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吗?”“如果很真诚地对着它说话的话,那么,那句真诚的话将会一直保存在琴音螺中,直到那个人说的那句话不再真诚,话音才会从琴音螺中消失。”男孩微微一笑,顽皮的眼睛里没有了以往的顽皮,很认真,很专注。然后,他将琴音螺的螺孔对向自己小小的嘴巴,轻轻呢喃了一句。海风微微拂过,吹动了他和她小巧灵秀的发丝。小女孩抬起头,用两只小手一次一次、一点一点抹了抹脸上的泪水。是真的么,琴音螺真的那么神奇么?她望着手中的琴音螺,轻轻举起至耳边。里面,好听地传来了一句小男孩真诚而又稚嫩的声音
  •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密勒士评选》曾评出当时中国文坛最具知名度的五位作家,郁达夫位列其中。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并且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同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 一生相伴的智慧: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一生相伴的智慧: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就是智慧。在这个世界上,拥有最多智慧的人就是最富有的人。亚历山大大帝出发远片波斯之前,他将所有的财产分给部下。大臣皮尔底加斯非常惊奇,问道:“那么陛下,您,带什么启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
  • 重拾妖孽琉璃般的梦

    重拾妖孽琉璃般的梦

    夜静悄悄的,偶尔有几声蝉鸣混着风吹树叶沙沙声滑进耳畔,躺在松软的天鹅绒大床上,就好像留声机在放着一首古老而冗长的曲子。索上璃的眼皮沉重不堪却毫无睡意
  • 王爷的罪妃

    王爷的罪妃

    她爹是谋反的帮凶,被骂为千古罪人,无辜的她就因为是罪人的女儿,他定她有罪!她偶遇旧情人,吃顿饭,被骂水性扬花,不安一室,他说罪大恶极!她反抗,偷逃,纵火,下毒,被抓回毒打,关押,他说罪有应得!她认命了!反正,她就是有罪,罪恶滔天,罪该万死!但长的美也是一种罪吗?他用行动告诉她,美貌是一种无形的罪。是啊,她满身都是罪,天生带罪,那就认了,罪妃是吗?可以接受!他指着她冷笑:“你是我救下的罪奴,是我给你苟且偷生的机会,你该感谢我!”是,很感谢,半夜把你踹下床算不算?他斜睨她:“你的一切都属于我,我掌控你的生死!我没答应,你就给我活着!”好,要活着,那我一刀先送你去见佛祖,你死了,我是不是就能自由?他拎着她:“我纵容你的恶习,让你学会了反抗!我会让你生不如死!”生不如死?一直都是,还怕这一次吗?他拉着她:“你敢跟他在一起,我就杀了你们!”又是威胁吗?那就给个痛苦吧!她已经视死如归了!他抱着她:“你的罪,我替你承担,是否愿意留下!”她笑着推开他,以为一句承担,就可以抹灭你曾经的残忍吗?很感谢n523129亲亲为罪妃做的视频,个人感觉非常好,和文非常的贴切,希望各位亲们会喜欢哦!视频地址:推荐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哦!痕儿大大的文<将军的色妻>各位亲们,可以去捧捧场!真的很不错,文笔清新!更新非常快哦!推荐好友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邪魅首席的禁锢妻》
  • 说服你没商量

    说服你没商量

    说服不一定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它可长可短,可多可少;可以精悍,也可以木讷;可以理直气壮,也可以面带委屈。其中关键在于说服时要谣中暗藏玄饥,能在片言只语中把精妙的道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让听者心悦诚服,让人体会到你的用心,进而接受你的要求。
  • 冷帝的盛宠

    冷帝的盛宠

    他是楚仪国最隐忍狠辣的皇帝,九岁双腿残废,十岁被册封为太子,十二岁登基,历经波折。她是宠臣之女,万千宠爱集一身,天真叛逆,自小与楚仪国第一少年将帅订婚,青梅竹马,情深不悔,却被他掳入后宫。谣言传:她不喜位居人下,他便为她废去皇后,立她为后。还传:她善妒,一日,遥帝醉酒,歇于醉茵阁柔妃处,皇后醋意大发,一怒之下连夜闯入醉茵阁当众掌掴柔妃,自此遥帝不顾朝纲法纪,为她散尽六宫。后又传:她爱黏人,遥帝坐朝议事时,她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坐于他大腿之上撒娇。那一次,他为她半月不上朝。那一回,他为她移平了皇宫的花草树木,种上她心爱的梨花,只为博她一笑。那一年冬天,她惧冷,他便让人猎杀了一百多只珍狐野兽的皮毛做地毯。再后来,她私通叛军,引敌军入城…。《楚仪野史记载》:三十六年,下臣秦云荻率叛军攻入上京,遥帝仓惶出逃,叛军追至,遥帝自缢于南华山。临死前,地上刻着一行字:情之一字最难解,不知从何兴起,却又如此之深。可以生死相许,可以死生与共。若是强问因由,譬如风来风去,冷暖自知又难觅难寻。全天下都以为他爱她,可她不信,等到信了时,却已经太迟了…。
  • 亿万新娘:总裁,久等了

    亿万新娘:总裁,久等了

    车祸意外身亡,她重生到了豪门千金的身上,一个身价亿万只会跳舞的富家千金。从此她有了爱她的家人,有了超可爱的正太弟弟,她决定守护这一切。安子勋是俊美的美少年,是这具身体曾经暗恋的对象。他的名字唤醒了那些原本不属于她的记忆。苏瑾以为他们不会再有交集,而他却开始缠着她,麻烦也随之而来……
  • 现代没女爱上古代侠客

    现代没女爱上古代侠客

    李雨涵一个现代没女,没财没貌没学历,在一次车祸中穿越到古代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变成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后来她被一个叫许子弘的男孩子所救,改名许紫嫣和他的家人一起生活。数年之后,许紫嫣成人了,两个人相爱了。正当两人情投意合准备成亲的时候,另一个国家的国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把公主嫁给了许子弘。公主出于嫉妒陷害许紫嫣掉下悬崖,李雨涵又回到了现代。回到现代之后,李雨涵认识了一个跟子弘长的一模一样的男人,他就是鸿志集团的总经理——赫云鸿。只是他并不认识李雨涵,而且他已经有未婚妻了。面对这一切雨涵应该如何择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