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20

第20章 李白在巴蜀的事迹 诗作及交游考(7)

因绝西园赏,临风—咏诗。

雨后望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晓晴

野凉疏雨歇,春色偏萋萋。

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

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

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

对雨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绵。

古岫披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红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望夫石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

露如今日泪,苔似昔日衣。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宋代晁公武在蜀中做官时,写了《郡斋读书志》,其中说:“蜀本太白集附入左绵邑人所裒白隐处少年所作诗六十篇,尤为浅俗。”这说明他曾看到过李白故乡人为李白少作编的诗集,但这本集子已失传。王琦说:“今蜀本李集亦不可见,疑《文苑英华》所载五律数首或即是欤?”对于《初月》等五首律诗是否为李白少作,历来有争议。晁公武对李白少作是否出自李白之手表示怀疑,其主要理由是说这些诗“浅俗”,“白天才英丽,其辞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非常人所及。读者自可别其真伪也”。这种看法是不妥的,他忽略了诗人的成长过程,似乎李白天生下来作的诗就不浅俗,就具有“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的风格,否则就不是李白作的诗。这不是以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鲁迅先生说:“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未有天才之前》)正因为它“浅俗”,说明它是李白少年的不成熟之作。其实杨天惠的评价是公允的,一方面说李白少作“虽颇体弱,短羽褵褷”,即羽毛初长,尚未成熟,但另一方面是“已有凤雏态”。《初月》等五首律诗正有这些特点:(1)语言平直,不够隽永;(2)造句有人工雕琢痕迹,明显看出是少年习作;(3)开始用典故,如“玉蟾”、“西园”、“湘女”、“楚妃”这是说明他已经读了不少书,与他前一阶段的《萤火虫》、《咏石牛》、《上楼诗》不同;(4)直接写景,而且景物形象重复率很高,看不出诗人情感活动,没有做到情景交融;(5)都是五言律诗,合符杨天惠说的李白少作“大抵皆格律也”;唐人学诗,律诗是必修课,李白也不会例外。如学书法,先学楷书,循规蹈矩,“戴着镣铐跳舞”,而后才可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五篇都是五律,也可证明为少作,不能因为后来李白不喜欢写律诗,就说李白少年也未写过律诗。(6)清新流畅,不乏佳句,“已有凤雏态”。如“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将这五首诗系于开元三年(715)李白十五岁时,有一定道理。当然也不必看为全都是那一年所作,大约在十五岁前一二年,还未离开青莲乡时。从诗中描写的景色看,与青莲乡环境相符合,如“一条江练横”应指盘江,“古岫披云毳”指远望大匡山、戴天山、紫云山上的薄雾云纱。“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描写盘江之滨,青莲坝的农民。

李白十五岁做小吏,有《谢令妻》、《山火续句》、《观涨续句》,已如前述,当小吏仅半年,到匡山隐居,不时寻仙访道,创作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依两三松。

这是一首工整的五言律诗,通过景色的变换写山行的过程,以清新明丽的笔调,展开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全诗合律,对仗工整,而又是信手写来,不露斧凿雕饰之痕,写作造诣已达很高水平,因此许多李白诗选,几乎都把这首诗选为李白早期创作的第一首。

在李白写《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同一时期还写了《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苏仲翔先生的《李杜诗选》认为这首诗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皆李白早年作品,自然淡泊,不着痕迹,已非后来面目”是很有见地的。两首诗内容相近,都是写当天的见闻,写山林美景。两诗意境相同,以求师访友为中心,而寻访的人物都未出场,着力渲染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山水花木,峭壁飞泉。幽美绚丽的景色烘托出淡淡的愁思与怅然。两首诗都是五律,对仗工整,格律严谨,与《彰明逸事》所说,李白少作,“大抵皆格律也”相合。两首诗写的地点相近,《寻雍尊师隐居》应当是与戴天山相邻的太华山,诗中的景色与太华山完全相同,太华山上唐宋时有道观。《龙安府志》云:“太华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山峰奇秀,有似西岳,上有太华观。”太华山下平通河边有雍村,历来是雍姓所居,《江油县志》云:“雍村在县西北,宋进士雍繁孙所居。”至今这里的雍姓还是大姓。李白去雍村上面的太华山访问一位姓雍的尊师,完全符合情理。也有学者说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年,中有“拨云寻古道”,“拨云:山峰名。今浙江新昌县,天姥山最高峰为拨云尖……此句疑指此峰。古道:指由谢灵运所开的山路。如今翻越天姥山时仍可看到这一陡峭的羊肠小道。”笔者认为此种看法不妥。因为李白从未上过天姥山,更不用说去爬顶峰拨云尖。天宝五载他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其后写的是梦境,而不是实游,开元年间李白哪里上过天姥山呢?《寻雍尊师隐居》所写之山景也与天姥山不同,天姥山上并无“群峭碧摩天”,山下也无“江色暮”。“拨云”在诗句中显然是动词,而非名词,与下句“倚树”才能相对。李白少年时从学律诗人手,对仗工整,不可能以名词对动词。“拨云”与“拨云尖”不过偶然巧合而已,“古道”不一定是谢灵运开的道才叫古道。总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寻雍尊师隐居》都是在李白十七八岁隐居大匡山,寻仙访道时所作,同时期还作有一首《太华观》:

石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

道童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

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

曾闻玉井今何在,会见蓬莱十丈花。

此诗在《龙安府志》、《彰明县志》、《江油县志》(光绪版)都收录了。《龙安府志·人物志》载:“唐,毛真人,在太华山修炼,道成仙去,今太华观乃其遗迹。”大匡山与太华山乃同一山脉,紧紧相依,从大匡山大明寺逶迤西北上,走十余里即到太华观。好仙游的李白不仅与隐居于太华山中的雍尊师有来往,与太华观中修炼的道士也常有来往,《太华观》就是写访拜太华观道士的见闻,展现了古朴清幽的山中景色,描写了深山月下,笛声悠扬,仙子乘云的神仙境界,暗示观主外出云游,访仙未遇。“玉井”在太华观,井水甘美清冽,传说从井水中可照见前身和来世。这首七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应属李白的早期诗作。李白在隐居匡山期间还作过赋,《拟恨赋》是模仿前人之作,王琦说:“古《恨赋》,齐梁间江淹所作,为古人志愿未遂,抱恨而死者致慨,太白此篇,段落句法,盖全拟之,无少差异。”李白此赋,虽属模拟前人的习作,但却独具特色,高出江赋一筹。《明堂赋》作于开元五年(717)之前,因玄宗开元五年将明堂拆改为乾元殿。《大猎赋》当作于开元八年(720)后,因这年十月玄宗猎于下邽,与该赋序中说“以孟冬十月大猎于秦”相符。李白的赋继承了司马相如、扬雄诸赋的风格,通过祭明堂、猎渭滨,把大唐的繁荣、强大写得有声有色,气势豪迈,想象丰富,语句典雅,表现了少年李白才华横溢,“作赋凌相如”之言不虚。

开元八年春,李白带上自己创作的《明堂赋》、《拟恨赋》、《春感》去见苏颋,得到苏颋好评,“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李白此次游成都还写了一首《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诗中描写了散花楼气势雄伟,建筑精美,还写了楼上看到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心旷神怡的愉悦之情。散花楼是隋代蜀王杨秀所建,《舆地纪胜》:“散花楼隋开皇建,乃天女散花之处。”其位置应在成都东部,原为东城楼。此楼在明代尚存,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二《成都府》:“东门之胜:禹庙、大慈寺、散花楼、合江亭、薛涛井、海云寺……东城楼即散花楼也。李白有《登锦城散花楼》诗。”后毁于明末战火,已无遗迹可寻。

《白头吟》很可能是此次游成都,瞻仰“相如台”有感而作。

李白此次游成都虽受到苏颋的夸奖,但未被重用,继续南游,在眉山象耳山曾作短期停留,留下了“李白读书台”遗迹和《夜来月下卧醒》题句,再顺江而下,去渝州,拜访李邕,干谒失败,写了《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下来时,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邕曾在开元六年至九年间任渝州刺史,在当时文坛上很有名声,故李白前去拜访,但干谒失败,诗中表现了少年气盛,怀才不遇的心情。《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也是作于此时。

桃竹书筒绮绣文,良工巧妙称绝群。

灵心圆映三江月,彩质叠成五色云。

中藏宝诀峨眉去,千里提携长忆君。

桃竹,乃巴渝特产,宇文少府当为渝州县尉。诗中透露出李白将上峨眉山的信息。

李白从渝州返回游峨眉山,有《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鸣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傥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诗中突出了峨眉山雄伟秀丽的特色,展现了远绝尘嚣的神仙境界,表达了诗人好道求仙,是李白早期创作中的优秀诗篇。峨眉山万年寺传说是李白听蜀僧颋弹琴处。池中有蛙,鸣声如琴,传说是从蜀僧和李白那里学得的琴技。这个美丽的传说表现了人们对李白的敬慕。不过李白诗《听蜀僧浚弹琴》中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可见弹琴处不在峨眉,詹锳将此诗系于天宝十二载,可从。

开元八年冬,李白干谒失败,游完峨眉山,又回到匡山,写过一首《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坪。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上壁生。

穿厨狐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此诗最早收录在《文苑英华》中,《李太白全集》、《彰明县志》也有记载。旧山就是匡山,在“住持碑”中有:“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也非大匡山莫属,李白以后定居的安陆、任城都无这种景色。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当是在开元八年(720)冬,他在这一年出游成都、渝州,干谒苏颋、李邕未得重用,重返隐居处,诗中描写冬日旧居一片萧索、荒凉、破败的景象,透露出未受重用的不愉快心情。不过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振作精神,“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他要像挺拔的青松,不畏风寒,坚忍不拔,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李白隐居匡山时期经阴平道到江油县城(今平武南坝)访江油县尉,写了《题江油尉厅》,至今尚保留有北宋米元章手书此诗的石刻。

李白在大匡山的最后一首诗是《别匡山》: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这首诗最早见于北宋“住持碑”,继后“祠堂碑”的碑阴也刻有这首诗,并在附记中明确说:“太白辞山时咏此。”在《龙安府志》、《彰明县志》、《江油县志》中都录了这首诗并加了诗题:《别匡山》。王琦编的《李太白全集》未收此诗,可能出于政治原因,当时文字狱非常厉害,“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可以曲解为借李白之口反清复明,“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遭来杀头之祸,何况这两句乎!我们不能因王琦未收录就否定为李白所作。这首七律描写了匡山的雄奇、秀丽、清幽的美景,表达了对匡山的依恋之情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表现了李白既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又有宏伟的政治抱负的心态。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定这是李白早期诗作。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与安旗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都收录了此诗,并系于开元十二年,李白离开匡山时所作。

开元十二年夏,曾到成都、峨眉山等地停留,秋天离开峨眉山,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后在万县停留。《蟾蜍薄太清》应写于这年的下半年,诗中讽唐玄宗废王皇后事,《旧唐书》载:“开元十二年秋七月壬申月食,既。己卯,废皇后王氏为庶人。”开元十三年春,离开万县,出峡东游,写了《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最高峰晚还题壁》、《宿巫山下》、《巴女词》,还题了《上阳台》。还有一些诗,如《蜀道难》、《送袁明府任长江》等,有学者认为是蜀中之作,但证据不足,不好确定。《蜀道难》的素材是在李白游金牛道、阴平道时积累的,最后完成是离开西蜀之后。

总计,李白25岁以前在蜀中创作,流传至今的,有诗二十八首,赋三篇,题句、续句五则。

$第五节 李白与赵蕤

李白在蜀中交游最深,受影响最大的是赵蕤,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挚友,在研究李白时,不能不对李白与赵蕤的交往情况及赵蕤对李白的影响认真加以探讨。

一、关于赵蕤的生平及与李白的交往

关于赵蕤的生平事迹的史料甚少,兹排比于下:

《长短经·序》自称:“梓州郪县长平山安昌岩草莽臣。”

《新唐书·艺文志》:“赵蕤,《长短要术》十卷。字太宾,梓州人。开元中,召之不赴。”

《北梦琐言》(五代、北宋初孙光宪撰):“赵蕤者,梓州盐亭县人也。博学韬铃,长于经世,夫妇俱有节操,不受交辟。撰《长短经》十卷,王霸之道,见行于世。”

《唐诗纪事》引北宋杨天惠《彰明逸事》:“太白……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征君蕤,蕤亦节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经》。太白从学岁余,去游成都。”

《蜀中广记》(明代曹学佺撰):“赵蕤盐亭人,好学不仕,著书属文,隐于梓州长平山。”《三台县志》(清乾隆时修纂)除引用《北梦琐言》关于赵蕤的记载外,还对赵蕤隐居处作了记载:“长平山在州北,岗垅延袤而平广,因名。”“安昌岩在北坝千佛洞之左,为赵蕤隐居之所”。录有陈谦赵蕤故址诗:“奇士栖幽处,青山空复青。高踪来吊望,遗址并飘零。王霸天人学,纵横长短经。呼之当欲出,慨想此精灵。”“濯笔溪在县西,即今九曲河是也,相传为唐赵征君习书处”。据笔者实地考察,长平山在今三台县城北,涪水西岸,是一座长而顶平的小山。北周刺州安昌公在这里创建安昌寺,唐代改名惠义寺,后名琴泉寺。寺旁有洞窟,其中有唐代雕刻的上千躯佛像,故名千佛洞,此洞旁又有一洞穴,题名赵岩洞,至今字迹尚存,赵蕤逝世后,后人为纪念他,曾在此洞外树有“赵处士碑”,民国初年,在此修建有赵征君祠,后被毁,山下濯笔溪至今犹存。

《盐亭县志》(清乾隆时修纂):“赵蕤字太宾,又字云卿,号东岩子,汉儒赵宾之后。”

《光绪盐亭县志续编·逸行》:“蕤,字太宾,盐亭人。后徒居郪,居长平山安昌岩。开元中三诏召之不起。”

《四川总志》:“蕤,盐亭人,隐于郪县长平山安昌岩,博考六经诸家异同,著《长短经》,又注《关朗易传》。明皇屡征不起。李白尝造庐以请。”

同类推荐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金瓦砾

    金瓦砾

    三位青年经受各自生活的困扰和情感的起落。在彼此相争中展示他们的身世渊源、人生准则和思想轨迹。,青年企业家周四平、某合资公司总经理洪承宗和文物工作者俞怀颖不约而同一起关注城北高地的一地瓦砾
  • 快乐的金色年代

    快乐的金色年代

    罗兰为了给玛丽进入盲人学校筹学费,只身赴十多英里外的布鲁斯特屯垦区教书。那是罗兰最无助、最失意的一段日子。幸好阿曼乐每周星期五下午都不畏风雪严寒.驾雪橇接她回家过周末。冬去春来。伴随着清脆的雪橇铃声。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罗兰又离家去马基家的放领地陪伴孤独寂寞的马基太太,赚取每周一块钱的酬劳。同时,阿曼乐也忙于放领地的农事。两人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而让罗兰若有所失的是,那个凡事都爱与人争夺的奈妮·奥尔森正向阿曼乐传递着情意……
  • 邂逅绝情酷总裁

    邂逅绝情酷总裁

    “如果我和她一样死去,你是否能够放过我了?”她手抚摸着微微隆起的腹部,望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死?太便宜你了!我要你生不如死,想这么快解脱,没那么容易!”愠怒的光芒在瞳仁中闪动,嘴角擒起一抹冷笑。“太累了……”眼底洇开一片微凉,“对不起,我还是不能让你忘却仇恨。对不起,不能让你折磨得尽兴。对不起,我无法控制自己,我爱上你了……”说完,纵身倒入车流。“嗤——”刺耳的声音划破苍白的天穹……————————此文虐心虐身,入坑自带纸巾。雪色打算好好后妈一把。(*^__^*)嘻嘻……
  • 特工弃妃

    特工弃妃

    “参见女皇陛下,愿女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安千影(君青凤)透过有着赤黄青白黑各色翠玉珠子的九旒冕,高高俯视着金銮殿上的各色人种,听着众人口中或真或假的祝福声,嘴角勾起一抹自豪的笑意。前世,她能在黑暗中翻云覆雨,那么这世,她亦能在光明中叱咤风云!自离开离国已经十余年,退回台湾岛,并迅速将周围海域统治起来,建立起三国外的另一岛国——华夏王朝!远远望去,有着白色肤种,高扬的鼻梁、宝蓝色深邃的眼……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
  • 夫君太坏不是错

    夫君太坏不是错

    初相见:她是一个被捡回将军府里混吃混喝的傻丫头,装疯卖傻是她的绝活,却一不小心惹来了桃花一朵朵。某皇宫中,被四名千娇百媚的美男当众表白逼婚?无暇傻乎乎的笑着,然后:“你们,我都喜欢,不如你们都嫁给我吧!”语出惊人,现场所有人完全石化了。再相见:她竟然是邻国的七皇女……原本以为她装疯卖傻厉害,逐渐才发现,原来自己一不小心惹到的男人更厉害,他们简直都是姓赖的,当他们都赖着要做自己夫君的时候,她发现,原来他们个个都很坏。***某男主:今晚月黑风高,正是杀人灭口的好机会……女主兴致勃勃的打断他:可是,我的刀子还没有磨好,今晚没办法杀你。不然我们一起去晒月光吧,走吧,走吧,我们一起走吧!看着热情挽着自己手腕的女人,某男主无语!***某男主:你在地上放了什么?女主扬了扬手中的袋子:钉子啊!某男主苦笑:丫头,你怎么随身把钉子放在身上,很危险的。女主笑眯眯:因为你说喜欢我呀,喜欢上我有惊喜,带上它我可以随时给你制造惊喜呀。某男主失声,心里弱弱的说了句:这不是惊喜,是惊吓!***某男主:我就不信你不是在装傻!女主:关于这个问题,我昨天和狗狗认真研究过了,它哼了一声呢!某男主似乎看到了怪物:什么,你能听懂狗说的话?某女得意:呵~~狗狗遇到它不嫌弃的人就会说话了,你别那么大声说话,不然整个将军府的人都会知道连狗都在嫌弃你了……本文没有历史根据,没有华丽丽的动人爱情,有的,是我用心写的字,只为博你们一笑,轻松一下,如果喜欢,请记得收藏哦!推荐另一篇文文——(纵宠千金宝贝)
  • 都市之王者降世

    都市之王者降世

    谁说他四肢僵硬,惧怕阳光,林天成刀枪不入,照样可以行动自如,可以晒太阳。低调做王者,高调做保镖。
  • 亡魂花

    亡魂花

    失意的青年作家迟子鸣,来到一个叫罗洋的偏僻小渔村,一心想自杀,这个村子看似平静其实不然,除了关于可怕的死神传说,还有个因含重金属辐射会致人昏近或死亡的幻崖之外,贫瘠碱性的土地开不出任何的花,但如果有人将死,海上会涌现大片大片鲜红妖艳的“亡魂花”。
  • 狂妻别逃

    狂妻别逃

    她善变,狡黠如狐;她无赖,行径不良。她是第一女将,亦是寻常男子消受不起的妖孽红颜。成亲之日被算计,由嫡妻变为妾室。让她忍辱负重?开玩笑!是圣意又如何?拔剑相逼,即刻下堂。如此狂妄,令人望而生畏。--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独独钟情于她。她春风得意之时,他气她,捉弄她。她婚变之后,他娶她,天下为媒。成亲之前,她约法三章,他忍。成亲之后,她日日想跑,他哄。她嫌日子太闷,把王府闹腾的鸡犬不宁,没关系,他纵容。她心血来潮,要帮他纳妾,他怒,休想!【片段】洞房花烛夜,两人难得的开始谦让起来:“王妃请。”“王爷请。”几次之后,某女烦了,不由分说握住他湛白修长的手,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割破他手指,将血迹滴在喜床的白绫之上,随后懒洋洋倒下身去,“好了,可以就寝了。”某男咂舌:“这作假之事,你也好意思用为夫的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