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13

第13章 李白家世及其所受教育(6)

从魏晋形成门阀制度以来,士庶界限森严,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士族与庶族之间不能通婚。士族为保持世袭特权,非常重视谱牒,不仅官府在修谱牒,士族私家也有谱牒,谱牒体例有辨姓氏、联婚姻、明官爵三个特点,吏部选官,士族联姻都必须查谱牒,生怕庶族混入。庶族当然没有资格自修谱牒,官修的谱牒上当然没有庶族。隋末战乱,门阀制度急剧衰落,但重门第的观念还存在,唐代就三次大修谱牒。贞观八年,唐太宗令高士廉修《氏族志》,“遍责天下谱牒,质诸史籍,考其真伪”,将“从贱入良,营门杂户,慕容商贾”等各色假冒士族,从士族队伍里清除出去,将李姓皇族提为第一等,将唐朝的开国功臣列入士族。高宗显庆四年,武则天掌权时,修《姓氏录》,将皇后的武氏家族列入第一等,五品以上的官员列为士族,无官品的旧士族排除在士族之外。以上两次官修谱牒,当然不可能列入李白一家,那时他们还远在西域,又非品官之家。玄宗开元二年,第三次官修谱牒,名为《姓氏系录》,修撰原则是:“取其高名盛德,素业门风,国籍相传士林标准,次复勋庸克懋,荣绝当朝,中外相辉,誉兼时望者,各为等第。其诸蕃酋长,晓袭冠带者,亦别为一品。”这次官修谱牒时,李家一家虽已入蜀定居,但他这一家是普通百姓,无上述的入谱条件,李白之父“高卧云林,不求禄仕”,既无那个兴趣,也无资格去要求入谱,所以在天宝元年,玄宗下诏将凉武昭王之后,列于“属籍”(即皇帝宗族名册簿籍)时,也没有李白的份。这也说明李白一家本来就是庶族,出身寒微,没有谱牒可查。“范碑”就明确说“难求谱牒”,字缺纸烂的十数行伯禽手疏当然算不得谱牒。

从李白及其子孙的婚姻情况也可以看出李白出身寒微。唐代的门阀制度虽处于衰落之中,但一些高门士族仍然维持等级森严的门阀婚姻关系,直到唐文宗时仍然是“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李白先后娶许氏和宗氏夫人,虽都是相门之后,但都不算门阀世族,她们当宰相的祖父,都是“昙花一现”式的人物。许氏夫人的祖父许圉师,在高宗时当了半年左相就因包庇杀人犯的儿子而获罪罢官,在这六十多年后,李白才与许氏结婚,这时许家早已衰落。宗氏夫人为宗楚客的孙女,宗楚客是武则天信任提拔的寒族,曾三次拜相,后因从韦后搞宫廷政变失败被杀,家道衰落。李白这样的“布衣”才子与家道衰落的相门之后结合,可谓门当户对。若李白真的是皇族帝胄、豪族高门是不会给早已破落的相门之后作“赘婿”的。

从李白死后未归葬故里,也看出李白之家不是士族,出身寒微。魏晋以来,以至唐代,士族丧葬礼俗是必归葬于故里,即使死时无条件扶柩回乡,隔一些年也要归葬于祖茔,而庶族就没有这么多讲究,“沟死沟埋,路死路埋”。李白出身寒微,其父从西域迁到西蜀,属“孤门细族”,无有大家族的祖茔,青莲故里仅李白之妹的墓,连李白父母的墓也找不到。李白没有那个必要和可能归葬故里。

李白死后其子孙相当贫寒,完全是普通穷苦老百姓。范传正访得李白“孙女二人,一为陈云之室,—为刘劝之妻,皆编户氓也。因至郡庭,相见与语,衣服村落,形容朴野……问其所以,则曰:父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无桑以自蚕,非不知机杼;无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穑,况妇人不任,布裙粝食,何所仰给?俪于农夫,救死而已……因告二女,将改适于士族,皆曰夫妻之道命也,亦分也”。她们不愿再改嫁给士族,说明李白这一家本来就属于庶族,只能与普通农民结婚,在士庶界限还比较严格的情况下,她们不愿也不能高攀士族。

李白本来出身寒微,但在“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的社会风气中又不得不冒充士族,他自称“本家金陵,世为右姓”,又与李唐宗室的人称兄道弟,出现许多漏洞,在所难免。后世学者从这些漏洞中作出种种臆测,或说西域胡人,或说李建成之后,或说李陵之后……硬说李白有许多难言之隐,硬要把“隐秘”找出来,于是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在盛行血统论的封建社会,李白不得不与豪门贵族攀亲,封建社会的史学家也总要给历史名人找一个高贵的血统,现在血统论已经过时,我们何必非要说李白是帝王将相之后,出身于大富大贵之家呢?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不也是出身于普通的百姓之家吗?

根据现有史料,除去李白不得已而冒充皇族的部分,再来勾画他的先世,应当是如下情况:

隋末流亡于西域,据“范碑”云,“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李序”云:“中叶非罪,谪居条支”,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境内阿克别希姆,条支当是对西域极远之地的泛指。大业六年(609)隋朝的版图扩大到今新疆中部,在那里“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人徙居之”。李白的先世应当是这些被徙居新疆中部的轻罪人之一。两年后发生山东王薄起义,天下开始大乱,西北也不平静,刚被征服不久的吐谷浑首领又卷土重来,据《隋书·西域传》载:“大业末天下乱,吐谷浑伏允复其故地,屡寇河左郡县,不能御焉。”战乱一起,许多汉人逃往突厥统治下的广大地区,在史籍上有多处记载,如《隋书·北狄传》:“隋末离乱,中国人归之(突厥)者无数。”《新唐书·高昌传》:“大业末,华民多奔突厥。”《大唐创业起居注》在写李渊致信突厥可汗时说:“自顷离乱,亡命甚多,走胡奔越,书生不少,中国之礼,并在诸夷。”李白的先世很可能就是奔往突厥的书生,他先因轻罪被流放于隋代的西部边境,接着是吐谷浑伏允再起战火,不得不又再往西逃,到了中亚碎叶一带暂居,到武则天统治后期,复置四镇,中西交通畅通,才辗转从西域迁到西蜀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尽管他们已在西域住了几代,但华夏的文化传统并未丢掉,李白的父亲眷恋内地中华文明,使下一代有较好成长环境,在武后神功初,迁到西蜀隐居,对后代笼统说:“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

根据李白的诗文、与李白同时代的人的记载和宋人的著作加以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李白父亲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半耕半读的陶渊明式的隐士。

(一)从李白的诗文中看他的父亲及其家庭环境,在《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中说:“余少时,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上安州裴长史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赠张相镐》:“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上安州李长史书》:“白少颇周慎,忝闻义方,入暗室而无欺,属昏行而不变。”从以上叙述可见李白之父是文学修养很高,品行端正,倾注自己全部心血教育子女的人。李白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十岁读了诸子百家的书,十五岁写的赋能与司马相如相比,这不仅仅说明李白的天资聪颖,而且说明李白有一位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父亲做他的老师,使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李白并不是从州县学校中培养出来的,当时的官办学校,以科举考试为目的,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不可能使李白受那么好的教育,也很难设想一个“争利于市”的富商会有那样高的品德和学问,会花那么多精力教育子女,从李白的成长只能说明李父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人。

(二)从李白同时代人的记载看李白父亲的情况。魏颢是李白很要好的朋友,两人曾同游广陵、金陵,亲如兄弟,无话不说,李白对魏颢很信任,“尽出其文,命颢为集”。李白健在时,魏颢编出了《李翰林集》,虽然在序中对李白家世说得很简单,但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他说:“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这里是说李白的祖籍在陇西,其父“乃放形,因家于绵”,李白生于蜀。“放形”即“放浪形骸”,指不受封建礼法拘束,看破功名利禄的隐士。如《金史·元德明传》:“元德明……布衣蔬食,处之自若……放浪山水间,饮酒赋诗,以自适。”再如《晋书·郭璞传》:“无岩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可见“放形”或“放浪形骸”的意思是不求功名富贵摆脱名羁利锁,纵情于山水之中,这与“争利于市”的大富商毫无共同之处。

“范序”记载李父“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这段记载来自李白之子伯禽手疏,当然是真实可靠的,这里非常清楚地说明李白之父是一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士。“潜还广汉”,“逋其邑”,“以客为名”也就是为了躲避尘世之扰,专门找了清廉乡(汉代属广汉郡)这样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隐居。这个“客”明明是“逋客”,不必一定如陈寅恪先生解释为“客商”。“逋客”也就是避世的“隐者”,如耿玮《赠韦山人》诗云:“失意或逋客,终年独掩扉。”

李白逝世不久,于邵在李白故里立了一块碑,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提到了这块碑的内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梓州刺史于邵作,李白碑在县之宁梵寺之门下”。“避地客蜀”就是说迁居到偏远的西蜀以避祸患。如《后汉书·许劭传》:“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从“避地”的意思来看也只能说明李白之父迁到西蜀清廉乡隐居。

李白之父非富商,那他又是以什么为生?据《彰明逸事》载:李白“常牵牛过堂下”,又在吟诗中以“牵牛星”自居,他在少年时还写过一首《咏石牛》诗:“此石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数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滴浑身似汗流,芳草齐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此诗对石牛刻画生动,可见少年李白与牛打过不少交道。李白故里世代流传着少年李白放牛的故事,还有“放牛坪”、“牛踩石”等遗迹。那么他家应当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他的父亲隐居在只有农业的青廉乡,不从事农业又做什么呢?因此李白之父应当是一个半耕半读的陶渊明式的隐者。他的土地又从何而来呢?唐代前期实行均田制,鼓励人民从人多地少的窄乡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昌明县当时仅有两万人口,属地广人稀的宽乡,李白一家是可以得到一份土地的。靠农业为生,半耕半读、生活当然是拮据的,而李白正是在这种艰苦的家庭环境中,在父亲的教育下,以“铁杵磨针”的毅力,奋发努力,长大成才。

我们弄明白了李白之父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半耕半读、放浪不羁的隐士,对李白的思想、性格的形成就很容易理解了。父亲对儿子的影响总是巨大的。李白学问渊博,放浪不羁,敢于傲视权贵,鄙薄富贵荣华,同情劳动人民,酷爱游山玩水,赏赞陶渊明之类的隐者,以及功成身退的思想等等,都是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热门推荐
  • 史上最贪的穿越:财迷小女人发家史

    史上最贪的穿越:财迷小女人发家史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br/>要房子?行,拿钱来,卖了;<br/>要地契?行,只要有钱,卖了。<br/>要老公?呃……用租的行不行?<br/>左右算盘,右手美男,看财迷小女子玩转古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末世之非常类组员

    末世之非常类组员

    这是一个关于一只呆萌暴力妹纸,一只囧萌二货佣兵,一只吃货闷骚穿越杀手的囧囧有神的故事——这三个非正常人类组成的非正常小组居然在末世如鱼得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绝世庶女药师

    绝世庶女药师

    新婚之夜,新郎大怒弃她而去,因为她竟然没有丝毫灵力,无法合体双修。身为七轮世家庶出的她成为家族耻辱,被剥骨而死,为她保守秘密的母亲也因此被囚禁在冰湖之中。若有来生,我必赶尽杀绝!星火不留!她的遗言响彻天地。三千年后,一缕阳光照进古墓,灵力涌动,枯骨换新颜,她睁开双眼,一个盗墓贼正站在石棺前笑她陪葬品少的可怜。是区区盗墓毛贼误闯了废柴庶女的坟墓?是迟来的天才美人撞上能召唤各路神兽的万兽之王?弑父杀仇,挑战王者,雪耻方休!就凭三千年静修给了她遍身灵力!就凭母亲留给她的胭脂戒指!凤鸣天下,龙隐凡尘,锦瑟之合,绝世无双!
  • 银色十字梦

    银色十字梦

    一枚奶糖的牵挂,一种无悔的守护,一缕鲜血的羁绊,身世不明的东方晓意外变成了吸血鬼,于是上演了一出出光怪陆离,啼笑皆非的事件,并且重遇童年时曾见过的天使。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当永远无法拥有的美好成为一种信仰,她将在审判之日会获得怎样的结果?故事中吸血鬼的十字架,看似矛盾的组合,却演绎了一段爱情的神话。
  • 很纯很暧昧

    很纯很暧昧

    杨明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某一天,他收到一份礼物,一只神奇的眼镜,从此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鱼宝宝书友1群333702438)
  •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