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建炎四年(1130),韩世忠作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屯兵镇江,与金兵隔江对峙。金兵联合傀儡刘豫的齐兵分道入侵。宋高宗把抗拒金兵的希望全寄托在韩世忠身上,发自肺腑地下了一道手札,要韩世忠小心防备,伺机进取。韩世忠读了诏书,感激涕零,说:“圣上如此忧愁,臣子如果不能为圣上分忧解愁,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上。”于是就安排统制解元驻守高邮,自己带着大军过江,亲赴前线,在大仪等待敌人。
部队安置好之后,他不在前面修筑营栅,却砍来大树,在自己的背后结结实实地修了一道栅墙,切断了归路,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正在他积极备战之际,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魏良臣路经大仪来见韩世忠,韩世忠故意让军士拆除炉灶,作出要撤兵的架势,对魏良臣说:“近日接到朝廷的诏书,让我们退到长江南岸去守住天堑,我们已决定马上动身。”等魏良臣走后,韩世忠估计他已经过了边界,马上向众将士传令:“看我马鞭所指的方向前进。”于是在大仪布下五个大阵,设下二十多个埋伏点,与大家约好,听到战鼓同时冲杀。
魏良臣来到金营,金军就问起宋兵的行动,魏良臣把自己路上见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金军前线将领聂儿勃堇,闻听此言,喜出望外,带着大军直奔江口,距大仪只有五里的地方。别将挞孛听到这个消息,也带着骑兵进入韩世忠布下的五个大阵的东边。韩世忠见敌人陷入伏击圈,就传令鼓手鸣鼓;一时之间伏兵四起。
金兵毫无思想准备,当他们听到战鼓定睛再看时,宋军的旗帜已与金兵的旗帜混杂在一起,金军失去了指挥。而宋兵却目标明确,指挥有序,一批批的主力军层出不穷,韩世忠早准备好了对付骑兵的背嵬军,他们每人手持一把长斧,下砍马足,上劈人胸,威力无比。金兵的辎重铠甲在混乱中被陷入泥滩,不能发挥效力,韩世忠抓住这一有利战机,指挥自己的骑兵四面冲杀。时间不长,金兵就马倒人毙尸横遍野了。这次战斗,敌人死伤无数,仅活捉了二百多人,别将挞孛也成了阶下囚。
大谋略:要想战胜强大的对手,就一定要智取,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故作粮绝破敌军
绍兴二年(1132),曹成拥众十余万,成了南宋王朝的一大威胁。他从江西席卷湖湘,占据道州、贺州,对潭州虎视眈眈。朝廷调岳飞做潭州太守,兼任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来抗击曹成。当时岳飞手下只有军兵八千人,在抗金大业未成的形势下,他不愿与反朝廷的义军作战,原因是为了避免加重内耗,于是就发出朝廷的金牌黄旗招安曹成。
岳飞抗击金军早已名闻天下,曹成素知岳飞大名,闻讯后大吃一惊,对部下说:“岳家军来了,我们要多加防备。”然后就分遣各路将领退去。岳飞赶到茶陵,再次招安义军归顺,然而曹成对朝廷的昏庸腐败早已是深恶痛绝,因此拒不接受岳飞的招安,一场大战也就在所难免了。
岳飞来到贺州,部下抓到曹成的一名探子,押送到大帐,岳飞装作不知,转出大帐与官吏们商量调集军粮,官吏们说:“军粮吃光了,怎么办?”“暂时撤到茶陵吧。”岳飞故意说。说完后才抬起头来,目光扫了一下探子,作出一副发现泄密后特别后悔的样子,他跺了一下脚,一句话也没说就走回去了,而暗中却令手下佯装疏忽放走探子。
探子以为真的发现了军事机密,回去后就把官军粮尽退兵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了曹成。曹成大喜,与诸将约好第二天追杀官军。岳飞则令将士三更起身吃饭,带领大军绕了一圈,又悄悄回到绕岭埋伏。天还未亮,大军来到太平场,把敌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营寨尽数被端掉了。
此战获胜,岳飞一举占了上风,敌兵拥众十万也只得步步败守。曹成一看失利,强据险要,岳飞挥兵追杀,曹成虽勇,但无奈碰上了岳飞,他怎么能支撑得住,最后被打的溃不成军,退到北藏岭,上梧关据守。岳家军紧随其后,不等摆成阵势就击鼓进军,将士们争先恐后地把两处险隘夺了下来。
当地山峦重叠,险隘无数,曹成凭着自己人多势众和占据的有利地形,从桂岭设置营垒一直连到北藏岭,控制了中间的所有要道,自己亲自带着十几万人固守蓬头岭,岳飞却乘敌人屡败人心不稳之际,抓紧时机挥军向蓬头岭强攻。曹成眼看坚守不住,就逃奔到连州去了,后来岳家军会师连州,继续追赶曹成。曹成见岳家军越打越多,自己的兵损失惨重越来越少,自知不是岳家军的对手,再这样打下去自己将有性命之危,最后也只好投降了。
大谋略:两军对垒智者胜,想办法迷惑自己的对手,让他进入自己的圈套,他纵使再强大也是无计可施。
岳飞施计除刘豫
宋绍兴七年(1137),岳飞总算说动了高宗,在秦桧等人确定以议和为基本国策的条件下,允许岳飞北上守卫国家疆土,于是岳飞开始布置北上抗金的斗争。当时伪齐刘豫政权勾结金将粘罕,而金将兀术却看不起刘豫。岳飞知道,如果挑起敌人内部的争斗,就可分化瓦解敌人的力量。
有一次宋军的一名军卒抓到了金兀术的探子,在审讯时,岳飞故意装作认错人的样子,对探子说:“你不是我军中的张斌吗?先前我派你去齐国,约定刘豫想法把金兀术引来,你怎么一去就杳无音讯了呢?多亏我后来又派人去,才知道齐国已经答应了,约定今年冬天以攻打长江沿线为名,把金兀术引到清河。你把信送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来报告?难道你竟敢背叛我吗?”
探子见岳飞认错了人,心想如果不承认自己是张斌的话,可能也只有死路一条,不如将计就计,先装成张斌,就是死也晚死几天。于是,他就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编了一套谎话,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愿意戴罪立功,请求岳飞饶他一条性命。
岳飞命部下把他带下去。随后写了一封信给刘豫,好像事先约好的样子,问刘豫引诱金兀术上钩的具体时间。写好之后,他用蜡丸封起来。然后把探子提出来,声色俱厉地说:“今天我暂且饶了你,并给你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派你到齐国送信。这次再有闪失,当心你的狗头!另外,你必须记住的是,信务必要送到,如果送不到,就早早回来报告,千万不能落入敌人手里。”
岳飞说完,把探子大腿上的肉拉开,把蜡丸封在里边,放他去送信。探子觉得捡了一条命回来;又无意中探得重大军情,这下可以立一大功,升官发财指日可待了,于是就高兴地跑回去把信从自己的大腿里取出来呈给了金兀术。金兀术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暴跳如雷,痛骂刘豫卖主背叛,即刻给金国皇帝写了一封信,说明情况。金兀术是金国皇帝的四太子,金主对他自然没有任何怀疑,看信后,信以为真。
没过多久,金国皇帝下诏,将刘豫废掉了。就这样,岳飞利用敌人除掉了刘豫这个铁杆汉奸,为北上抗金清除了一大障碍。
大谋略:这是一招借刀杀人计,用敌人之刀杀掉自己的敌人,并起到了削弱对方力量的作用。
置之死地而后生
南宋时期,李弥担任宣抚使。军队中有个曾在军中当大校的军官李复聚众作乱,于是李弥命令韩世忠带兵追击。
韩世忠的兵不到一千人,敌众我寡,情势十分危急。他将手下士兵分成四队,然后在退路上铺上铁蒺藜(刺状物),下令说:“所有将士听令,进攻就能得胜,退败就得死,有人逃亡,就下令后面的部队将他处死。”
此令一下,士兵没人敢回头,全都孤注一掷,拼命作战,终于大破李复的徒众。
大谋略:危急时刻,抱着毫无退路的信念,就会激发巨大的潜力,反而会反败为胜。
真假桥败陈友谅
陈友谅攻陷太平后,依靠着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派人约张士诚联军进犯建康城。有人劝说朱元璋亲率军队进攻他们,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出战,必拿主力部队来阻挡我们,而大军顺江而下直奔建康,半天便可到达。我们的步卒骑兵又急急返回,百里之外赶去作战,这是兵法所忌的。”
于是他将康茂才叫来,吩咐说:“两股敌人汇合,为害必定很大。若是先击破陈友谅的军队,东边的敌人就闻风丧胆了。你能招来陈友谅吗?”茂才说:“我家有个看门的老头,过去曾在友谅手下做事,让他去说,友谅一定会相信的。”
于是看门人带着信乘小船到达陈友谅的军中,答应做内应。陈友谅果然相信他,非常高兴地询问康公现在在哪里,看门人说:“如今他在守江东桥。”又问那桥什么构造,回答说是木桥。于是陈友谅赏赐了看门人,让他返回,并嘱咐道:“我很快就会赶到,到时叫‘老康’为信号。”
看门人回来报告这些情况,朱元璋听罢大喜说:“敌人入了我的圈套了。”于是就派人拆除木桥,换上一座铁石桥,一夜就造成了。冯胜、常遇春率领三万精兵埋伏在石灰山侧,徐达等人驻扎在南门外,杨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领水军出龙江关外。朱元璋统领大队驻扎在卢龙山,吩咐持旗帜的人把黄旗放倒在山右侧,红旗放倒在山左侧,规定道:“敌人来到就举起红旗,听见鼓声则举起黄旗,这时伏兵全部出动。”
那天,陈友谅果然领着水军东下到大胜港,由于水路狭窄,碰上了杨的军队,立刻退出大江,直接去冲击江东桥,见桥是铁石构造感到惊疑,连声呼叫“老康”,没人答应,这才知道有诈。他马上分出一千多水军开向龙江,先派遣一万人上岸竖立栅栏,来势凶猛。当时天气酷热,朱元璋料定会下雨,就命令诸军先吃饭。忽然之间从西北方刮来一阵大风,大雨滂沱。红旗举起,各军都争着向前拔除栅栏,陈友谅也指挥军队前来争夺。
恰好在两军交战之际,雨停了,朱元璋命令击鼓,鼓声响起,伏兵举起黄旗出动。徐达的军队也到达,水军也同时汇集,内外夹击,友谅的军队大败。诸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收复了太平。
大谋略:兵不厌诈,两军交战要真真假假,随机应变,把握战机,迅速行动。
先佯后真克天险
山云是明初一位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军事统帅。明宣德二年(1427),广西柳州、庆远地区的苗族、瑶族发生叛乱,他们一路攻城破府,烧杀抢掠,锐不可当。明廷深感恐慌就任命山云率兵平叛。山云一到前方就大败叛军,稳定了局势。后来叛军遭到山云攻击后就退守山巅巢穴,负隅顽抗。
叛军居高临险,把野藤条挂到树上,一头拴住大石头和大圆木,等官军攻到半山腰,就斩断藤条,石木纷纷滚下。官军将士伤亡惨重,没有人再敢向前靠近了。于是山云命将士停止硬攻,让他们找来许多牛羊,到了半夜,他让部下又在每头牛羊角上绑了一树火把,然后击鼓鸣锣,驱之上山。牛羊被惊的一齐撒开四蹄向上奔跑。
叛军看见满山火把飞奔而来,以为是官兵发动了进攻,赶忙斩断藤条,滚下木石。这样连续佯攻几次,叛军也是每每中计,接连滚下石木。快天明时,山云见时机已到,就命令战士们发起冲击。叛军看到官军杀来,再要滚下木石,这时一看已是所剩无几了,叛军作战斗志全无,只好乖乖地束手就擒。山云很快就平息了广西叛乱。
大谋略:与对手抗衡不可固执一法,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先用假象迷惑住对方,等到敌人弹尽量绝的时候,继而对其发起实实在在的进攻。
三百兵士败叛军
明朝天顺初年,韩雍率大军讨伐广东峒山的叛军,当地的地势险要,他担心难以取胜,吃饭时,韩将军心中闷闷不乐。此时新会县丞陶鲁在一旁值勤,韩将军回头问他说:“县丞,你猜猜我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
陶鲁说:“您大概是考虑征讨叛军的事吧?”
“对,县丞你能替我打败叛军吗?”
“不但能取胜,而且很容易。”
韩将军闻听此言,大怒道:“我手下文官武将上千人,都没有称我心的,你敢口出狂言,该受鞭刑!”
陶鲁并不下拜,反而高声说:“叛军难以打败,并不在于叛军本身,而在我们自己,主要是由于将军没有能够充分发挥我的作用。”
韩将军感到奇怪,就问他:“你要带多少人才能取胜?”
“三百人就足够了。”
“怎么会这么少呢?”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在我的军队中,那就任你挑选吧。”于是陶鲁提出选兵标准:举起一百钧,箭射二百步。士兵们共有十五万,但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只有二百五十个人。
陶鲁说:“数量还不够。”于是又令人招募了几天,三百人总算招满了。
不久陶鲁被任命为副将,他每天带领这三百人操练阵法,又用牛肉和好酒犒劳大家,而且还能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士兵都愿意为他去拼死出力,打仗时都勇往直前,争先恐后的登上敌城,结果大败叛军。
从叛军那儿夺取的金银绸缎,陶鲁全都分给这三百人,自己却分文不取,将士们对他更加的敬服,他说的话总是令行禁止。
叛军一听说陶家军来了,吓得不是逃跑就是投降,谁也不敢抵抗。
大谋略:俗话说:一人拼死,万人逃避。这三百人拼死,谁能阻挡呢?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团结在你周围,你一定会战无不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