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这一消息之后,吕后心里十分着急,想找张良商量对策。张良对吕后并没有好感,同时也不讨厌戚夫人,但他不想卷入皇室家事,所以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但经不住吕后的再三恳求,张良只好答应,他也想太子废立事关国家动荡,为了保持稳定的局面,还是不换太子的好。不过他仍不想自己出面劝阻刘邦,于是他就对吕后说:“对于这件事,我也没有办法劝阻皇上,但有四个人可能会帮上大忙,不过这四个人当初受到了皇上的轻慢,他们便逃到了山野,发誓永不在汉朝为官。后来皇上都认为他们行为高尚,不重名利,非常看重他们,曾多次派人对他们进行邀请,但并未如愿。这四个人的年纪已经很大了,须发皆白,内称‘商山四皓’,现今可派能言善辩之人,带着太子的亲笔书信,请他们出山辅助太子,此事或有可为。”
听了张良的话,吕后想尽一切办法将“商山四皓”迎来长安。
平定英布之乱后,刘邦回到了京城,因为箭伤复发,病情越发严重了,废太子改立如意之心越来越迫切,很多大臣竭力劝阻,但刘邦不为所动。
一天,刘邦在宫中设宴,太子在酒宴之间陪坐,刘邦忽见太子身后侍立四位老人,便问他们姓名。四人忙报上自己的名字,分别是黄公、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正是他仰慕已久的“商山四皓”。刘邦问道:“为什么我请你们出山,你们却不加以理会,而现在却来陪侍太子。”四人回禀道:“皇上喜怒无常,轻侮士人,我们不愿受到这种侮辱,而太子礼贤下士,仁慈孝顺,天下有才之人莫不翘首相盼,甘愿为他效劳,我们也因此而来。”
刘邦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认为太子已得人心,羽翼已成,只说了句:“望你们好好辅佐太子吧!”以后再也没有提到废立太子之事。
大谋略:让刘邦消除废立太子的打算,光凭嘴上功夫是无法把他打动的,一定要让他亲眼看到才会有效。自己请不动“商山四皓”,而“商山四皓”却自愿为太子效劳,这就是活生生的事实,面对这个事实,刘邦不得不打消原来的想法。
吕后许诺免祸患
公元前197年,陈稀在代地造反,高祖刘邦亲率大军进行讨伐,这天来到邯郸,高祖向梁王彭越征兵。
彭越声称有病,只派部将率兵去了邯郸。刘邦非常生气,派人责备彭越。彭越心里很惊慌,想到刘邦那儿去谢罪。部将扈辄对他说:“您原来称病不去,受到责备以后才去,这样去了就会被捉起来。还不如起兵反了。”彭越不听,仍旧称病在家。
一次彭越生了太仆的气,要把他杀掉。太仆就逃到刘邦那里,告发了彭越和扈辄准备谋反的事。于是刘邦派人突然袭击彭越,彭越没有防备,就被捉拿归案,囚禁在洛阳监狱中。经主管官吏审查,认为彭越确实构成了谋反罪,请求皇上对他进行发落。刘邦免了彭越的死罪,将他贬为平民,流放到蜀郡青衣县去。
一天,彭越被押送西行经过郑地,正遇上要从长安去洛阳的吕后。吕后在路上看见彭越,彭越便向吕后申诉冤情,说明自己无罪,希望能让自己回到故乡昌邑。吕后当即答应了他的要求,和彭越一同回到洛阳。
到了洛阳以后,吕后对刘邦说:“彭越是一条好汉,现在你要将他流放外地,这是为自己留下祸患,倒不如将他杀掉。他已经随我一同来了。”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家臣告发他再次谋反。廷尉王恬启奏请求诛灭彭越全家。刘邦答应了以后,便杀掉了彭越,将彭氏家族一并诛灭,因此彭越的封国也被废除了。
大谋略:有时,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除去一些对自己的统治构成一定威胁的人。
杀一儆百树威信
朱虚侯刘章年方二十,是个血气方刚的男子,常常为刘氏大权旁落而愤恨不平。
一次刘章侍奉吕后宴饮,吕后让刘章当酒令官。刘章请求说:“臣是将门之后,请允许能按军法行酒令。”
“可以。”吕后说。
当宴会达到高潮的时候,刘章献上饮酒时欣赏的歌舞。
过了一会儿,刘章说:“我想为太后唱一首耕田歌,可以吗?”
吕后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笑着说:“我想你父亲可能懂得种田,你一生下来就十分娇贵,怎么会懂种田呢?”
“我懂。”刘章说。
“那你就唱给我听听。”吕后微笑着说。
刘章说:“深耕密种,留苗散疏,非其同类,锄而去之。”
吕后默然不语。没过多久,吕氏家族中有一个人喝醉后,逃离了酒席,刘章赶忙追上去,用剑把他杀了,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说:“有一个人逃酒,臣按军法已经把他杀了。”吕后和左右大臣都很吃惊。既然已经准许按军法行酒,就无法加罪刘章,酒宴也因此不欢而散。
至此以后,吕氏家族的人都惧怕刘章,就是朝中大臣也都害怕他,这样,刘氏的威严又慢慢地建立起来了。
大谋略:“杀一儆百”能够更好地为自己树立威信,一旦威信建立起来了,就会对一些当权者产生威慑感。
董偃的保身之策
馆陶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她号称窦太主,嫁给了堂邑侯陈午。等到陈午死后,窦太主寡居,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却和董偃私通。
原来董偃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卖珠维持生计,十三岁时便跟随母亲出入窦太主家。身边的侍从经常在窦太主面前说董偃容貌俊俏,窦太主便召见董偃,说:“我替你母亲抚养你吧。”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府中,教他读书、写字、相马、驾车和射箭。
长到十八岁时,董偃加冠成人,窦太主在家的时候,董偃就在内中侍奉,外出的时候,董偃就为她驾车。董偃为人温柔可爱,因为他与窦太主的关系很好,各位公卿贵族都与他交游,满城都称颂他,号称董君。
窦太主十分喜爱董偃,趁势帮他广施钱财交接士人,她对府中说:“董君使用钱财,只有一天用丝帛超过千匹,用金子超过百斤,用钱超过百万的时候,才需要告诉我。”
安陵人袁叔是董偃最要好的朋友,他对董偃说:“您暗地里侍奉公主,随时都有可能被皇上处罚,您打算就这样若无其事地过下去吗?”
董偃惶恐地说:“其实我心里也很害怕,但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袁叔说:“城庙路远没有住宿的地方,再加上杂草丛生还要靠民力整治,您何不告诉窦太主让她把长门园献出来,这个地方皇上一直想要得到。要是这样做了,皇上知道了此计是您筹划的,那么您就可以安枕无忧,以后也就不用再担心了。要是您没有这样做,皇上就会提出请求,那时对您又会怎样看待呢?”
于是董偃叩头拜谢说:“一定照您说的去做。”
董偃接着去见窦太主,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窦太主马上奏报皇上,决定把长门园献出来。皇上非常高兴,把窦太主园改名为长门宫,董偃也安然无恙。
大谋略:当自己处于安乐中的时候,要看清其中潜在的危险,同时也要设法化解这种危险。
刘庄幕后解疑难
东汉的时候,诸郡分别遣使向光武帝奏事。光武帝在翻阅陈留郡(旧治今河南开封东南)的公文之时,发现上面有一张便条。
便条上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看到这没头没脑的话,光武帝感到十分的困惑,于是把陈留郡的奏事官吏找来盘问。可官吏却说便条是从街上捡来的,他也不知道上面说的是什么意思。光武帝见他不承认不禁怒火中烧。这时,光武帝十二岁的儿子刘庄(即后来的汉明帝)在帷幄后已将此事听得一清二楚。他想了想,便在幕后对父亲说:“那张便条上说的是核实田土的方法。这个官吏从太守那里领了命令,想从其他郡核实田土的做法中找一个比较适用的在陈留郡推行吧。”
当时,光武帝正命令全国核实国土,但地方官员却偏袒有钱有势的人户,将其田土面积记的很少而把平民有姓的田土面积却记的很多,弄得天下沸沸扬扬。联系到这一现实情况,光武帝认为儿子说得有理,但依然不是很明白,便问:“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说河南、南阳这两郡不可问呢?”
刘庄回答:“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这些亲近的田宅早就超过了规定标准,因此不能以此为标准。”光武帝茅塞顿开。于是,他命令虎贲将审问陈留郡的奏事官吏。结果,那个官吏说出了实情,他的叙述与刘庄所说的是完全一致的。
光武帝知道了核实田亩中的隐情后;立刻派人到河南;南阳一带去进行核实,弄清了地方官员的掩盖的情况。于是,一大批地方官员都受到了应有的处分。
大谋略:要解决问题不能脱离实际,一旦脱离了实际的情况,很多事情就会变的让人难以理解。
施推恩计保大局
汉安帝时,羌人发动叛乱,不断向并州、凉州进犯。
大将军邓骘提议:当前军队作战,四方费用之事,不能相互供给,所以想把凉州放弃,一起来对付北边的敌人;比如衣服破了,用一件补缀另一件,仍然可以保证其中一件完好;要是不这么办的话,则两件都无法保住。参加讨论的人都赞同他的观点。
虞诩对太尉李修说:“我听说公卿大臣决定把凉州放弃。放弃了凉州,京郊之地就成为国之边塞了。如果京郊成了边塞,那么皇陵就没有屏障而暴露在外面,因此万万不能这么办。谚语说:‘关东出宰相,关西出将领。’凉州的兵士士气旺盛,超过了其他的很多地方。现在羌人之所以不敢向京郊进发,骚扰朝廷,那是因为有凉州这个坚强的后盾。那里的人之所以义无反顾,勇猛顽强,主要是因为他们是汉朝的臣民。如果把那个地方放弃了,迁移那里的庶民百姓,由于他们自己怀念故乡,不愿迁移,一定会产生二心。要是让英雄豪杰聚在一起,向东席卷而来,即使是有英勇的士兵,贤良的将领,恐怕也挡不住他们的进攻。大将军用补衣作为比喻,认为还可以有一件完好。而我担心那毒疮腐蚀肌肉是逐渐深入的,而且永没有尽头,还是将不合理的计策放弃吧!”
“要是不这么办的话,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李修问道。
虞诩说:“现在凉州人心不安,情况十分复杂,我担心发生变故。所以应当命令四府九卿征召几个凉州人,将凉州地方长官的子弟,都任命为郎官。在内用限制的方法防止他们产生不轨行为,在外用鼓励嘉奖来表彰他们的功劳。”
李修非常赞同他的说法,就重新召集众官,采纳了虞诩的建议。于是,李修任命凉州地方长官的子弟为郎官,任命凉州豪杰为各部属官,以此来安抚他们。
大谋略:成大事者,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而要看清当前形势,制定出一个长远的目标和打算。
视马如羊金如米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的秋天,南匈奴倚仗地势一直野心勃勃,终于造反。管辖那一地区的安定国都尉张奂才刚到任,军营中只有两百多名士兵,敌众我寡,力量悬殊。于是张奂就带着军队进驻在长城一带,准备用战略来御敌。
他一面整编部队,扩充兵员;一面派遣使者去说服东羌来支援。在使者的巧妙劝说下,东羌的几个部落便都答应支持张奂,一起攻打匈奴。有了东羌强大的援助,后来就打败了匈奴。
战事结束之后,东羌的酋长们送给张奂二十匹骏马和八枚黄金臂镯。在感谢东羌援助的宴席上,张奂端起酒杯,把酒洒在地上说:“我向来把马看成羊一样的普通,不把它关进马厩来当成私人的财产;也把黄金看作跟粟米一样廉价,不把它纳入自己的荷包里。”说罢,便将马匹和金器都还给了羌人,羌人大为感动。
原来在张奂之前的几位都尉,都贪图钱财和货物,时常向羌人巧取豪夺,使羌人非常痛苦。直到张奂这位正直、廉洁的都尉上任,边疆民族才对他心悦诚服,使他个人和汉室的声威、教化在边疆自然而行。
大谋略:要打败心怀怨恨的从属不难,但要抚平他们的愤懑却很困难,这个微妙的关键就在于领导者的善念和真心。
度尚烧财鼓士气
东汉桓帝延熹七年(164),荆州刺史度尚击败了以潘鸿、卜阳为首的一股巨寇,在败逃的过程中,匪寇从桂阳郡逃窜到了南海郡。度尚并没有就此罢休,也率兵追到了南海。
这时,度尚指挥的部队因打了几次胜仗,每个士兵都缴获了不少财物。由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产,士兵们斗志锐减。在两军对垒,即将展开最后决战的关头出现这种情况,令度尚感到焦急万分。
不过,度尚是个充满智慧的人,没过多久便想出了一个对付的办法。他向士兵宣布:“潘鸿、卜阳已为匪十年,在军事上很有经验。现在我们人马不多,不能草率发起进攻,必须等到援军感到以后,大家才能出去迎敌。”接着,他命令士兵都随他去打猎,一起放松一下。
等度尚率领士兵走后,度尚事先安排好的亲兵便点火焚烧了军营,营内的所有财物,在刹那之间便被烧成了灰烬。士兵打猎归来,看到眼前的情景,禁不住失声痛哭。度尚一面责备自己,一面劝慰士兵,说:“卜阳的金银财宝多的是,他烧毁的这些东西,不过是很少的一部分,根本就用不着难过!”士兵们受到了鼓舞,斗志大振。第二天黎明,度尚率领士兵,向卜阳营垒发起猛攻。愤怒的士兵很快就歼灭了潘鸿、卜阳这股巨寇,获得大胜。
大谋略:当自己处于不利境地时,应该找准突破口,变不利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