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400000046

第46章 附录(1)

附录一 印度英语文学相关问题

由于印度与英国的历史文化和殖民政治关系,英语在近现代印度文学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英语是外来语言,印度英语文学自然带有浓厚的跨文化色彩。泰戈尔的英语诗集《吉檀迦利》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拉贾?拉奥(Raja Rao,1908—2006)、R. K.纳拉扬(R.K.Narayan,1906—2001)、M. R.安纳德(Mulk Raj Anand,1905—2004)等现代印度英语文学三大家的出现,均标志着印度英语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独立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一批印度作家或有印度血统的后殖民作家在世界文坛的迅速崛起,印度英语文学重新吸引了世界文学爱好者和文学研究者或新奇或尊敬的目光。印度本土学者对于印度英语文学非常重视,自独立以来,不断推出新著加以评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K.R.S.因加尔的《印度英语文学》、C.D.纳拉辛哈的《天鹅与鹰隼:印度英语文学论文集》和《印度英语文学史》、M. 穆克吉的《再生的小说》和《容易消失的帝国:印度英语创作论文集》、M.K.奈克主编的《印度英语文学论文集》、《印度英语文学面面观》和《印度英语文学作家》、R.S.帕塔卡主编的《印度英语小说的问题与前景》、V.V.N.R. 普拉萨德的《五位印度小说家笔下的自我、家庭与社会:拉江、拉贾?拉奥、纳拉扬、阿伦?乔西和安妮塔?德赛》、K.A. 潘尼迦的《独立以来的印度英语文学》、G.N.德维的《外语创作:印度英语文学论文集》、R.S. 辛哈和C.S.辛哈主编的《印度英语文学谱系史》、N.D.R. 钱德拉主编的《现代印度英语创作批评》第一、二卷等等。其中,因加尔长达700多页的论著在1963年初版,1973、1983年两度修订再版,成为一部带有文学史性质的重要著作。印度的一些英文期刊如《印度英语研究》(Indian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和《印度英语创作》(Journal of Indian Writing in English)也常常刊载论述印度英语文学的文章。顺便提一下,印度英语文学越来越成为印度学者和中国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除了上述对印度英语文学进行整体研究的著作和期刊外,对于单个作家的研究也有很多的成果,尤其是对拉贾?拉奥、纳拉扬和MR.安纳德等早期英语三大家的研究更为普遍。六十到七十年代里就有一些关于三大家的研究成果,八十年代后更为丰富,有的还将他们与其他印度英语作家乃至吉卜林、福斯特等英国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关于三大家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单是著作也可举出很多,例如,关于拉贾?拉奥的研究著作有C.D纳拉辛哈的《拉贾?拉奥》和他指导的女博士S.A.纳拉扬的《拉贾?拉奥其人其作》。后者的著作是她在1971年提交给迈索尔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拉贾?拉奥和印度英语小说》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纳拉辛哈的书除引言外,包括四章:短篇小说、《甘特普拉》、《蛇与绳》、《猫和莎士比亚》。后者的著作除了论述纳拉辛哈提到的作品外,还增加了论述《克里洛夫同志》一章。关于纳拉扬的论著包括B.S.戈雅尔主编的《R.K.纳拉扬评论集》、M.K.奈克的《讽喻意识:纳拉扬小说研究》、S.N.纳塔的《纳拉扬小说研究》、N.库马尔的《纳拉扬小说中的女性》和C.N.室利纳塔主编的《关于R.K.纳拉扬的近期论文选》。两本论文集中的作者均有一半为西方学者,这显示了纳拉扬的国际声望,也显示印度英语文学在西方得到相应的重视。2006年10月10日至12日,印度学界在纳拉扬的故乡迈索尔召开纳拉扬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地,研究纳拉扬小说的中国学者、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春景博士参会并发言,这是到会的唯一一位中国学者。这表明,中国学界已经开始参与到纳拉扬研究或印度英语文学的国际学术对话中。无论是对中国的印度文学研究或是中印文化交流而言,这都是利好的消息。

就印度英语文学而言,西方学界也推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一般说来,印度学者和西方学界习惯将奈保尔、拉什迪、安妮塔?德赛和维克拉姆?赛特等散居海外的印度裔作家与纳拉扬、安纳德、阿米塔夫?高士和阿伦达蒂?罗易等印度本土英语作家一道统统视为印度英语作家进行考察。本节研究只涉及印度本土英语文学诸多复杂问题,而在下一节单独考察印度学者包括印度裔流散作家在内的流散文学研究。印度学者关于印度英语文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限于篇幅,本节只能对近几十年来印度学界相关研究的某些方面择其要者介绍一二。

一概念辨析

首先看看印度英语文学的概念辨析。根据N.D.R.钱德拉等印度学者的考证,表达“印英的”的英文单词是IndoAnglian,它首先出现在1883年。当时在加尔各答出版了一本书,题目中含有IndoAnglian Literature(印度英语文学)的字眼。从印度本土学者的眼光来看,这本书是印度英语文学最初的范本。1943年,因加尔用IndoAnglian Literature作为自己当年出版的处女作的书名。后来,因加尔以这个英文标题一再出版新著,IndoAnglian Literature即“印度英语文学”的称谓不胫而走,逐渐风行印度文学界。到了现在,作为印度对世界英语文学的重要贡献,IndoAnglian Literature 即“印度英语文学”这一术语已经被印度学界广泛接受。

钱德拉认为:“事实上,IndoAnglian(印英的)这个术语是被杜撰来以区别于另外一种叫做AngloIndian(英印的)的关于印度的创作。后者指的是英国人涉及印度主题、背景和动机的文学作品。”有的学者认为,AngloIndian Literature(英印文学)是指在印度生活的英国人写作的印度题材作品。这种英印文学带有强烈的印度本土色彩,业已成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当然,也有部分学者遣词造句时,喜欢采用IndoEnglish而非IndoAnglian。因为,IndoAnglian意指印度与英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而非表示一个国家的语言。但是,因加尔坚持认为,使用IndoAnglian这个术语的好处在于,它既可作形容词“印英的”,也可以用做名词“印英人”,而IndoEnglish则不能这么用。因此,IndoAnglian这个词语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生动形象,完全能够表达印度英语文学的涵义。V.K.戈卡克认为,IndoEnglish应该用来指称翻译作品,即被译为英文的印度方言文学作品。它也可以用这个词语来表达:Indian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照此标准,某些印度学者关于《罗摩衍那》的英文译作就可以归入这个范畴。钱德拉总结道:“综上所述,可以说,相对于上边所讨论的任一术语,因加尔使用的IndoAnglian一词已经获得大家一致公认。因此,我们可以将IndoAnglian Literature视为印度作家用英语创作的、以印度为主题和背景的文学。”而因加尔认为:“印度英语文学既是印度文学,也是英语文学的变种。它既吸引印度人,也应该使英国人感到有趣。”

二历史分期

N.D.R.钱德拉认为:“般吉姆?查特吉?钱德拉(1838-1894)是创作英语小说的第一个印度人。他的《拉贾?莫汉的妻子》(Raj Mohans Wife)标志着印度英语小说的开端。这部小说出现在1864年。”其实,早在般吉姆的英语小说出现之前,近代印度思想启蒙家拉姆?莫汉?罗易(Ram Mohan Roy, 1772-1833)等人的英语散文就已经出现。例如,他在一篇题为《传教士与三个中国信徒的对话》的讽刺性短文中,借一场东西方对话描摹了中国人的机智。这些情况表明,如果从罗易开始英语写作的十九世纪初算起,广义上的印度英语文学也至少有着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很多印度学者对印度英语文学的历史分期进行过探讨。这里介绍两位学者的观点。

因加尔曾经将印度英语创作(Indian English writing)亦即广义的印度英语文学分为五个时期,按年代顺序依次是:1820到1870年,1870到1900年,1900到1920年,1920到1947年,1947年至今。印度学者J.贾延(Jasbir Jain)并不赞成这一分期。他认为,这种分期在二十世纪末的学者看来,显然已经过时了。钱德拉也把印度英语文学发展史分为五个时期。他的着眼点主要是印度英语文学的代表性文体小说。他认为,十九世纪中期到1930年为印度英语文学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它涉及文体发展的问题,即西方浪漫主义和历史主义创作观的协调,这一时期也是印度开始争取民族自由的开端。第二个时期是指1930到1950年间。M.R.安纳德、R.K.纳拉扬和拉贾?拉奥开始创作并崭露头角。1950到1970年代末是第三个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一些比纳拉扬等英语三大家更年轻或与之大约同龄的印度英语作家开始登上创作的舞台,他们是桑塔?罗摩?拉乌(Santha Rama Rau, 1923-)、卡玛拉?玛康达雅(Kamala Markandaya, 1929-)、巴帕尼?巴塔查利雅(Bhabani Bhattacharya, 1906-)、阿提亚?侯赛因(Attia Hossain, 1912-)、纳扬达拉?萨格尔(Nayantara Sahgal, 1927-)、安妮塔?德赛(Anita Desai, 1937-)、阿伦?乔西(Arun Joshi, 1939-1993)、库斯万?辛格(Khushwant Singh,1915-)和曼诺哈尔?马尔贡加尔(Manohar Malgonkar, 1913-)等等。第四个时期指1980到2000年。它以拉什迪1981年出版的轰动东西方世界的《午夜诞生的孩子》为标志和开端。这一时期的印度英语作家尽情地自由展示语言、奇想、反讽等写作技巧。维克拉姆?赛特(Vikram Seth, 1952-)、阿米塔夫?高士(Amitav Ghosh, 1956-)、沙西?德鲁尔(shashi Tharoor, 1956-)、罗辛顿?米斯特利(Rohinton Mistry, 1952-)、芭拉蒂?穆克吉(Bharati Mukherjee, 1940-)、阿伦达蒂?罗易(Arundhati Roy,1960-)、 裘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乌帕马尼亚?查特吉(Upamanya Chatterjee)和沙西?德斯潘德(Shashi Deshpande, 1938-)等人。其中,穆克吉和赛特等人大多数时候居住在英美进行创作,显示出流散作家的基本特色,这和以前在印度定居的印度英语作家很不一样。贾延对这种分期的学理依据解释说:“上述分期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文学发展,文学定义,主题的开拓,更为明晰的语言自由意识,散居和身份诉求。”作为一家之言,贾延学术探索的勇气值得肯定。客观来看,他的分期有一定的道理。照此分法,二十一世纪初应视为第五个时期,英语文学中关于创作主题、创作风格的实验性质越来越多。安妮塔?德赛的女儿基兰?德赛等人的崛起是第四、第五个时期里值得注意的现象。

三代表作家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印度学者对印度英语文学代表作家的认识开始明朗。以老资格的研究者C.D.纳拉辛哈为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在K.M.乔治主编的《比较印度文学》一书中负责介绍印度英语文学发展史。他分类介绍各体英语文学及其代表作家。如在英语诗歌部分,他把T.杜塔(Toru Dutt, 1855-1876)、S.奈都(Sarojini Naidu, 1879-1949)、奥罗宾多和泰戈尔视为殖民时期即印度独立以前的代表性诗人,把D.莫内斯(Dom Moraes)、尼斯姆?厄泽基尔(Nissim Ezekiel, 1924-)、P.拉尔(P. Lal, 1929-)和卡玛拉?达斯(Kamala Das, 1934-)视为后殖民时期的代表诗人。纳拉辛哈心目中的优秀小说家是纳拉扬、安纳德和拉贾?拉奥等英语小说三大家以及G.V.德赛尼(G.V. Desani, 1909-)、M.阿兰塔纳拉扬(M. Ananthanarayan, )、巴帕尼?巴塔查利雅、曼诺哈尔?马尔贡加尔、阿伦?乔西、卡玛拉?玛康达雅、安妮塔?德赛和库斯万?辛格等人。纳拉辛哈心目中理想的短篇小说家非纳拉扬等三大家莫属。他认为,奥罗宾多和泰戈尔的英语戏剧成就有限,其他戏剧家的成绩也不突出。关于英语写成的文学批评理论,纳拉辛哈认为,奥罗宾多的《未来诗歌》、A.K.库马拉斯瓦米的《艺术本质的变迁》和《湿婆之舞》、M.西里亚南(M. Hiriyanna)的《艺术体验》(Art Experience)、K.R.S.因加尔的《印度英语文学》、M. 穆克吉的《再生的小说》和他自己的《天鹅与鹰隼》是优秀之作。但是,不知何故,他忽略了泰戈尔的文论。从上述这些例举可以看出,纳拉辛哈认为,印度英语文学中的诗歌、小说乃至文学批评理论皆有很大成就,但戏剧次之。对于英语小说家的认定,因加尔在1983年出版的大部头著作《印度英语文学》中也基本上遵循纳拉辛哈的选择标准。

同类推荐
  •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这本《瞿秋白选集》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入瞿秋白散文、杂文、文论和政论代表作,文本上详加勘订。对于读者了解瞿秋白的人和文都大有助益。
  • 阅世心语

    阅世心语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爱情是贯穿始终的主旨,而至始至终推动它的,是一种对与生俱来的美好事物的祈盼或告白,如同《小王子》一样,充满爱和同情心,它能让人慢下来静静地看,用眼睛看,让身体放松,或干脆站起来哭一场。
  •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歌谣,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形式。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 雅声楚韵唱渔樵:李雅樵诞辰88周年纪念文集

    雅声楚韵唱渔樵:李雅樵诞辰88周年纪念文集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和评点李雅樵先生表演艺术的著作,不仅有李雅樵先生传记和部分纪念性文章,也有其表演艺术、唱腔艺术和艺术心理分析文章,以及李雅樵先生代表剧目的评点文章等。
热门推荐
  •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在指导你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以寻找到发挥的舞台。
  • 穿越密码—紫蓝石

    穿越密码—紫蓝石

    一个次意外变身,炎暖阳从普通女孩变成了黑帮老大的妹妹。玩转了黑帮又穿到了一个陌生的朝代。在这里步步为营,卷入一场爱与恨,权与利的争夺。最后是回归还是死亡,今世果,前世因。
  • 从亡国女到乱世妃:琉璃璨

    从亡国女到乱世妃:琉璃璨

    一个亡国公主,被抓到后宫,只不过是被当做殷实后宫的宠物罢了。因她那张倾国容颜,国才破家才亡。而她,终究被困。她是个亡国公主,也是万千穿越大军中的一员。可不同的是,刚受完训、出任务的她完全不知道何谓穿越。她,只是为了遵照同伴临死前的遗愿。努力活着,找寻回现代的路,却发现,那场背叛的阴谋。
  • 气场修炼术

    气场修炼术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气场。对于我们来说,让你改变命运!,让他人接受我们的影响,心理学家会告诉你,最理想的气场是亲和力和压迫力的结合?我们培养气场的目的是影响他人。培养气场,如果你问什么是气场,让你身价百万!增强气场,气场就是感觉;交际学家会告诉你,气场就是影响力。这两句话都对,但分开说却不完整。甚至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思维去行事
  • 公子惊华:乱世第一邪后

    公子惊华:乱世第一邪后

    她是身带封印异能、冠宠天下的倾世公主;他是身份扑朔迷离、天赋异禀的绝色公子。……皇权、身世、阴谋、恩义情仇……当迷雾接踵而至,到那时,且看她置身其中,如何演绎这血色江湖!风煜笙:红尘乱世,有佳人相伴,夫复何求?洛唯歌:此生我负这天下人,也定不负他!独孤玹夜:从此以后,你和他,再无生离死别。
  • 将门嫡女

    将门嫡女

    诸葛夕颜,诸葛后人,神门门主一场恶斗之后,她穿越到了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成为将军府不受宠的嫡女,废物三小姐宋珩。一朝醒来,她不再怯懦,走上强者之路。面对阴险的二娘,恶毒的姐妹,冷漠的父亲,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保护哪些爱她的人,打压哪些居心叵测的贼人,告诉这个世界,谁说女子不如男!十四岁名动天下,绝世倾城,白衣蹁跹,宋家阿珩,倾世无双。本文结合女强,宅斗,宫斗,结构复杂,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
  • 下堂妻之玉面金凤

    下堂妻之玉面金凤

    这篇文是超强女主,甚至强于她所爱的男人。女主琴棋书画,排兵布阵,商战谋略,领袖天下,堪称完美。前半部分为女主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商战谋略,下半部分为女主为统一天下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以及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天动地的爱情。她是九天之上的仙子,只为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她与他因天规被迫分别,经历三千年情劫,如果,在三千年之内,她从来没有爱上过别人,并在最后一世找到他,爱上他,他们就能永远在一起。这一世,她有绝美的容颜,她是天定的女皇,她是百姓爱戴的侠女玉面金凤,不满十五岁,已富可敌国。还未出生就身染奇毒,出生时因为半面黑斑吓坏接生婆,三岁时母亲遇害,离家出走巧遇琴棋书画四君子,四胞胎兄弟待她如同亲生女儿,甘愿为她停下自由的脚步。她拥有别人羡慕的一切,却不见得拥有完美的爱情,她的夫君,在他们的成亲之夜,大打出手,一夕之间,妻贬成妾。此时,三国风云突变,战事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她将计就计,诈死离开夫家,为了平定三国,殚精竭虑,终于达成心愿,并报了母仇。只是,她的爱呢?她能找到他吗?会爱上他吗?到底哪个才是他呢?………………◎上官澜:齐国京城第一美男子。因为她的半面黑斑,让他觉得她配不上自己。奈何造化弄人,他爱上了女扮男装的她,一心一意爱着她。为了这份爱,在他们的成亲之夜,他再次羞辱了她,搂着丫鬟说:“我今天的洞房花烛想和这个女人在一起,我要让她做正妻,那关碧芸就做我的小妾吧。”后来,他知道了真相,知道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爱人就是写下了休书的妻子,他还有机会吗?◎尹寒哲:楚国第一公子。只因为那双清亮的星眸,他和她成为了朋友,从她11岁开始,他就一直追随着她的脚步,为了这份爱,他甘愿等她长大,他们彼此之间都付出了很多,只可惜世事无常,不知他们到底有没有缘分。◎宇文麟:他是她的师弟,她也一直把他当做师弟看,只是他只是不是这样想的,他不要当她的师弟,他爱她,就算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爱。无论她易容成什么样子,他都能第一眼认出她,他自信的说道:“芸儿,你就是变化一千种一万种样子,我也能一眼认得出是你。”◎本文虽然有三个男主角,但最后我只会选择一个人,我的人生观点就是:一个人只有一颗心,因为只有一颗心,所以爱是唯一,也只能是唯一。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文化盛开的一朵文学奇葩,它汇集了古代中东、中亚和其他地区多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在世界各国的神话故事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国读者……《一千零一夜》以自己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痛快淋漓的文学语言以及优美、动人、独特的阿拉伯和伊斯兰色彩,保持着自己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它的成书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写成的,而是历代阿拉伯民间说书艺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反复加工、转达、创作的结果。故事最早起源于一部波斯故事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爱情呼叫转移(闪小说幽默篇)

    爱情呼叫转移(闪小说幽默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