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400000016

第16章 泰戈尔与奈保尔比较研究(2)

奈保尔将自己视为前殖民地的居民和一个居无定所的世界主义者(a homeless cosmopolitan)。因为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自己和反映个人历史,人们可将之视为论述和透析当代世界的“个人化体验”。瑞典文学院认为,奈保尔的作品主题最初是关涉特立尼达这个西印度群岛的,而现在他的文学范畴已经延伸得很远,涵盖了印度、非洲、美洲和亚洲的伊斯兰教国家,以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英国”。奈保尔是“一个文学世界的漂流者,只有在他自己的内心,在他独一无二的话语里,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家”。奈保尔的文化身份的确复杂而特殊。他虽是印度高种姓婆罗门的后裔,却远离了印度文化的大氛围;他出生在特立尼达,但对这个曾被西班牙和英国先后殖民过的岛国的贫瘠历史文化并不认同;他接受了英国教育并定居此地,但又无时不在一种“中心”和“边缘”感觉之间徘徊。基于此,奈保尔的作品一方面关注后殖民社会边缘人的根基丧失、家园失却、归属不定的虚无感和无根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后殖民地边缘文化与欧洲主流文化的冲突。他的第一部印度游记《黑暗地带》(An Area of Darkness,又译《幽暗国度》)非常典型地体现出他对自己文化身份和精神归属的追问与思索。对奈保尔而言,没有家园不是一个学术上的问题,而是一种实际的人生境况。他的无根是文化性的。这种“无根”问题涉及当代人类世界地缘政治、殖民历史、种族矛盾等多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说,它还关涉人类“精神家园、文化认同和价值探寻”。再具体到作品上,在被瑞典文学院誉为杰作的《抵达之谜》中,叙述者最终拥有的“房子”,已经不是前期小说表现的对扎根与安身立命的渴望和象征,它更是奈保尔“生存在这个急遽变化、动荡不安的世界中,重新发现和创造出的自我栖居之所”。本来,正如有的论者指出的那样,奈保尔的生活哲学也许应该称为存在主义。“尽管后来他受加缪和萨特作品的影响,他还从自己的观察和对世界的体验出发,形成一种自己的生存哲学”。奈保尔苦苦追寻后殖民时代的“诗意的栖居”,恰与当代世界人们普遍关注人的生存境况、探讨人的生存哲学暗相契合。如果说他与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等人的相同点在于自愿或被迫地放逐流亡的话,那么,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深深影响他的关心人类生存状态的作家萨特、加缪等人的青睐,则可解释奈保尔与该文学奖的某些深层关联。

$第二节关于印度社会的观察论述

泰戈尔与奈保尔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与不同地域,但是由于他们与印度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印度这方神奇的土地。下面分析这两位隔代作家在印度社会观察论述上的异同。

首先必须承认,泰戈尔与奈保尔都有一种浓郁的印度情结。泰戈尔对于母邦印度非常热爱,他常常在诗歌、小说等作品中抒发这种挥之不去的爱国热情。例如,在长篇小说《戈拉》中,他借女主人公苏查丽达对弟弟萨迪席所说的话表达了这种激情:“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产生了多少伟大的人物,发生了多少伟大的战争,创造了多少伟大的真理,修炼了多少伟大的苦行!这个国家从多少不同的方面研究了宗教,提出了多少解释生命奥秘的答案!这就是我们的印度!” 言辞间透露出他对印度文化无比珍爱的感情。而作为有着印度血统的移民作家,奈保尔的印度情结也有迹可寻。他说,印度是他的祖先之邦。“由于所受的教育,我对印度十分亲近。我在一个非常非常纯的印度家庭中长大。那就是我的世界”。因此,他说:“我从我的过去而来,我就得写我所来之地的历史——写被忘弃的人民。我必须写印度。”他曾先后三次赴母邦印度“寻根”,并于1964、1977、1990年分别发表“印度三部曲”即《黑暗地带》、《印度:受伤的文明》和《印度:历经百万叛乱的今天》。印度文明的方方面面在奈保尔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印度的问题非常复杂,深谙印度国情的泰戈尔曾说过:“我们印度的真正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正是因为两位作家都有一种强烈的印度情结,他们把关注的焦点首先集中在印度文明的社会问题上。具体说来,泰戈尔与奈保尔在论述印度的社会问题时,涉及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宗教问题、农民问题、民族心理特性以及印度与英国的关系等许多方面。

种姓制度可谓印度社会的万恶之源。它阻挡了印度文明的前进步伐。就印度历史发展而言,种姓制度值得一提。正如印度种姓制度研究专家、中国学者邱永辉先生所言:“整个印度历史都是一部外族入侵史,种姓制度妨碍人们组织起强大的抵抗力量。”作为一个学贯东西的大学者,泰戈尔既接受了东方文化传统的有益成分,又受到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浸染熏陶。因此,他从尊重人的价值出发观照和打量种姓制度,认为它是一种贬低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东西。泰戈尔深信:种姓思想“根据某种机械的分类调整人。它突出人的消极面——与他人格格不入。它损害人们心中完美的真理” 。泰戈尔从印度教的特性入手分析了种姓制度之于印度民族团结的弊端:“印度教不赞成抹掉差异,实现统一,而赞成在尽可能保持差异的前提下实现统一。然而,这样的统一不是天然的,缺少坚强的凝聚力。” 他还将批判眼光从种姓制度本身延伸到受其影响的家庭和社会领域。他认为,种姓制度把印度家庭和乡村社会像项链一样栓在一起,使其失去应有的活力。“确实,我们和他们(西方)的社会状况有着巨大的差别。我们的社会局限于家庭与村落,在这个圈子里,关于人际关系,有几条刻板的原则,规定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在奈保尔看来,同样的种姓制度,在特立尼达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在印度却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他说:“在印度,种姓却蕴含一种强制且残酷的劳力分工……在印度,种姓可不是好玩的东西。” 他还说:“印度的种姓阶级把每个人禁锢在他的身份里。”这说明,奈保尔与泰戈尔都看到了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与弊端所在。奈保尔以一位印度速记员与其有留美经历的新上司之间发生的一场冲突说明,种姓意识在印度人心中已根深蒂固,没有哪个印度人能够彻底摆脱他的种姓根源。奈保尔的结论是:“种姓制度的恶果不止是不可接触制和对污秽之物的印度式神化,还在于它加之于人的全面顺从、自我满足、不思进取以及人之个性和灵性的剥蚀。”可以看出,虽是婆罗门种姓后裔但却有着西方生活经历和西学背景的奈保尔,对于种姓制度持鲜明的否定态度,这与泰戈尔相似。

印度是一个典型的宗教博物馆。根据印度政府1981年的调查,印度人口的99.36%是当今印度七大宗教的忠实信徒。信仰人数最多的是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等宗教。在印度可以找到所有的世界性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地方性宗教(耆那教、锡克教等)。印度的多样性使得政治统一并不是印度古代史的正常特征。对此,泰戈尔异常清醒。他说,印度不像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印度颇似有多种语言但民族不同的欧洲。“印度的问题是世界问题的缩影。”具体说来,泰戈尔对教派问题的关注集中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上。在他的心目中,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对立成为一个无法容忍的恶例。他认为,历史上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是从最初的冲突走向融合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融合采取的是一种前者同化后者的特殊方式进行的。泰戈尔指出:“穆斯林通过武力征服了印度大陆,印度则按照大自然的正确规律,凭借人口的众多和内在的生命力,同化了穆斯林。” 泰戈尔还认为,穆斯林文明与印度教文明互相交织,两者之间有过无数正常的交流。印度教的音乐、文学、艺术和习俗都与穆斯林有关,两者互相融合。印度这幅织锦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共同织成的,是两大教派合作的结晶。循着这种逻辑,泰戈尔发出了民族团结的呼声:“如果有印度民族这么一个民族存在,那么,这个民族无论如何不可以将穆斯林排斥在外。” 泰戈尔的论述充满了理想化色彩。事实上,从他那个时代起,历经印巴分治时期的种族大屠杀一直到2002年的古吉拉特教派冲突,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在印度的融合团结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此也可见泰戈尔关于教派问题论述的宝贵理论价值。

同类推荐
  • 菊花禅

    菊花禅

    ,《菊花禅》(作者许冬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
  •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论著、书信、演讲、序跋等作品中的精品,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全力展现其作品的全貌,以给读者呈现一部真实、丰富、完整的鲁迅作品。同时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编排,读来脉络清晰,方便查阅。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事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本书收录了作家精品短篇小说三十五篇,作品构思精巧,富有想象,韵味无穷,是一本好看好读的小说精品。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优秀的哲理美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应接不暇,又唯恐落得沧海遗珠之憾。为了让读者感受中外哲理美文的风格和魅力,使读者获得美好的享受,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本书提炼的哲理美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
热门推荐
  •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

    温州人不是“天生的经济学家”,他们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但长期以来,他们通过自身的经营和投资,不断积累起创造财富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可称之为温州人的经营哲学。
  • 女性职场浮沉全掌握

    女性职场浮沉全掌握

    你是英语专业八级,有人是英文母语;你是多年管理,有人是多年管理加哈佛博士学位;你有能力,有人比你更有能力,不仅有才还有貌;你优秀,有人比你更卓越,而且还有显赫的家世;要想脱颖而出,成为职场不败红人,谈何容易?职场,弥漫着战火硝烟,只要战斗着,就是你死我活,没有退路,没有别的选择。这里确实没有岐视,但是没有性别优势。不会因为你是女士,就对你谦让。势如破竹,就遭人嫉妒;势单力薄,就遭人排斥。但是,当你翻开本书,掌握职场生存法则,一切都不是问题!
  • 麻雀也称王

    麻雀也称王

    我拎着背包,冲出教室,一把抱住同伴大叫:“耶!放假啦!终于熬到这一天了!!万岁——!”大家一拥而出,我拍拍同伴的肩,得意地笑:“我这回要去找我老妈,跟她在考古现场玩上一阵子。”去没想到这一去,我就还真的去了……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德行书

    德行书

    何谓道德?“道”的本来含义是道路,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德”是指人们内心的情感和信念,是人们一贯坚持行为准则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东汉学者徐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德,外理于人,内得于已也。”西方学者认为,“道德是人控制的意识激情,找出一个内心的代言人,既满足个人欲望又不违背外界和内心的规范的适应力量”。
  • 丑女当道:我是丑女我怕谁(全本)

    丑女当道:我是丑女我怕谁(全本)

    她原名叫沈流萤,忽然心血来潮改名米小鸦,还特别强调是乌鸦的鸦;她原本是活泼可爱的小女生,一夕之间“改头换面”成横行霸道的“丑女”;为什么?林安琪说她受刺激太深了……沈流星说她抗议祖宗十八代给她遗传了丑陋基因……她自己说她要用丑来埋葬曾经以为是美丽的一切,丑女也有权利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她究竟怎么啦?想一窥究竟,就点击进去看看吧!主角经典语录:米小鸦——我们亲爱的女主角(1)我是丑女我怕谁!(2)我是丑女米小鸦,乌鸦的鸦!(3)我就是打不死的韧劲杂草,咋样!(4)是流氓就得耍流氓去!(5)我喜欢你都喜欢成流氓了!龙希澈——我们帅气冷酷的男主角之一(1)你这么丑也敢喜欢我让我很丢脸你知不知道(2)折腾了我十七个月,你,丑八怪,得给我负责!尹夏初——我们温和善良的男主角之一(1)我是帅哥美女你好丑女闪开!(2)也许我早就失去了爱你们的权利,但是请你们一定要幸福!吃过开心果的朋友们,请你们一定去看看我的另一部作品:《丫头,毕业后我们再相爱吧II魅影殇:蓝色妖姬》http://m.pgsk.com/a/65230/五年前,她在他最爱的时候决然离开,他恨她!五年后,她是樱枫市最大娱乐场所魅影殇的红牌公关经理,他是掌控樱枫市经命脉W.D集团的总裁……直接看第二部,从174章开始!Yeah!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薄幸

    薄幸

    离婚三年后,严幼微和曾子牧不期而遇时,身边多了个小包子。曾子牧:“哪来的孩子?”严幼微:“前夫的。”“我的?”“不,你是前前夫。”曾子牧恍然:“哦,我记起来了,那个男人娶了你不到三个月,就……死了。所以说这孩子……”“遗腹子。”严幼微带着小包子转身离开。她宁愿让孩子当遗腹子,也绝不让他做曾家的孩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问天之道

    问天之道

    一个山野少年无意之中走上了修仙之道,走遍天地人三界,闯地府、上天庭,追寻天之道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