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400000016

第16章 泰戈尔与奈保尔比较研究(2)

奈保尔将自己视为前殖民地的居民和一个居无定所的世界主义者(a homeless cosmopolitan)。因为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自己和反映个人历史,人们可将之视为论述和透析当代世界的“个人化体验”。瑞典文学院认为,奈保尔的作品主题最初是关涉特立尼达这个西印度群岛的,而现在他的文学范畴已经延伸得很远,涵盖了印度、非洲、美洲和亚洲的伊斯兰教国家,以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英国”。奈保尔是“一个文学世界的漂流者,只有在他自己的内心,在他独一无二的话语里,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家”。奈保尔的文化身份的确复杂而特殊。他虽是印度高种姓婆罗门的后裔,却远离了印度文化的大氛围;他出生在特立尼达,但对这个曾被西班牙和英国先后殖民过的岛国的贫瘠历史文化并不认同;他接受了英国教育并定居此地,但又无时不在一种“中心”和“边缘”感觉之间徘徊。基于此,奈保尔的作品一方面关注后殖民社会边缘人的根基丧失、家园失却、归属不定的虚无感和无根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后殖民地边缘文化与欧洲主流文化的冲突。他的第一部印度游记《黑暗地带》(An Area of Darkness,又译《幽暗国度》)非常典型地体现出他对自己文化身份和精神归属的追问与思索。对奈保尔而言,没有家园不是一个学术上的问题,而是一种实际的人生境况。他的无根是文化性的。这种“无根”问题涉及当代人类世界地缘政治、殖民历史、种族矛盾等多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说,它还关涉人类“精神家园、文化认同和价值探寻”。再具体到作品上,在被瑞典文学院誉为杰作的《抵达之谜》中,叙述者最终拥有的“房子”,已经不是前期小说表现的对扎根与安身立命的渴望和象征,它更是奈保尔“生存在这个急遽变化、动荡不安的世界中,重新发现和创造出的自我栖居之所”。本来,正如有的论者指出的那样,奈保尔的生活哲学也许应该称为存在主义。“尽管后来他受加缪和萨特作品的影响,他还从自己的观察和对世界的体验出发,形成一种自己的生存哲学”。奈保尔苦苦追寻后殖民时代的“诗意的栖居”,恰与当代世界人们普遍关注人的生存境况、探讨人的生存哲学暗相契合。如果说他与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等人的相同点在于自愿或被迫地放逐流亡的话,那么,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深深影响他的关心人类生存状态的作家萨特、加缪等人的青睐,则可解释奈保尔与该文学奖的某些深层关联。

$第二节关于印度社会的观察论述

泰戈尔与奈保尔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与不同地域,但是由于他们与印度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印度这方神奇的土地。下面分析这两位隔代作家在印度社会观察论述上的异同。

首先必须承认,泰戈尔与奈保尔都有一种浓郁的印度情结。泰戈尔对于母邦印度非常热爱,他常常在诗歌、小说等作品中抒发这种挥之不去的爱国热情。例如,在长篇小说《戈拉》中,他借女主人公苏查丽达对弟弟萨迪席所说的话表达了这种激情:“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产生了多少伟大的人物,发生了多少伟大的战争,创造了多少伟大的真理,修炼了多少伟大的苦行!这个国家从多少不同的方面研究了宗教,提出了多少解释生命奥秘的答案!这就是我们的印度!” 言辞间透露出他对印度文化无比珍爱的感情。而作为有着印度血统的移民作家,奈保尔的印度情结也有迹可寻。他说,印度是他的祖先之邦。“由于所受的教育,我对印度十分亲近。我在一个非常非常纯的印度家庭中长大。那就是我的世界”。因此,他说:“我从我的过去而来,我就得写我所来之地的历史——写被忘弃的人民。我必须写印度。”他曾先后三次赴母邦印度“寻根”,并于1964、1977、1990年分别发表“印度三部曲”即《黑暗地带》、《印度:受伤的文明》和《印度:历经百万叛乱的今天》。印度文明的方方面面在奈保尔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印度的问题非常复杂,深谙印度国情的泰戈尔曾说过:“我们印度的真正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正是因为两位作家都有一种强烈的印度情结,他们把关注的焦点首先集中在印度文明的社会问题上。具体说来,泰戈尔与奈保尔在论述印度的社会问题时,涉及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宗教问题、农民问题、民族心理特性以及印度与英国的关系等许多方面。

种姓制度可谓印度社会的万恶之源。它阻挡了印度文明的前进步伐。就印度历史发展而言,种姓制度值得一提。正如印度种姓制度研究专家、中国学者邱永辉先生所言:“整个印度历史都是一部外族入侵史,种姓制度妨碍人们组织起强大的抵抗力量。”作为一个学贯东西的大学者,泰戈尔既接受了东方文化传统的有益成分,又受到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浸染熏陶。因此,他从尊重人的价值出发观照和打量种姓制度,认为它是一种贬低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东西。泰戈尔深信:种姓思想“根据某种机械的分类调整人。它突出人的消极面——与他人格格不入。它损害人们心中完美的真理” 。泰戈尔从印度教的特性入手分析了种姓制度之于印度民族团结的弊端:“印度教不赞成抹掉差异,实现统一,而赞成在尽可能保持差异的前提下实现统一。然而,这样的统一不是天然的,缺少坚强的凝聚力。” 他还将批判眼光从种姓制度本身延伸到受其影响的家庭和社会领域。他认为,种姓制度把印度家庭和乡村社会像项链一样栓在一起,使其失去应有的活力。“确实,我们和他们(西方)的社会状况有着巨大的差别。我们的社会局限于家庭与村落,在这个圈子里,关于人际关系,有几条刻板的原则,规定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在奈保尔看来,同样的种姓制度,在特立尼达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在印度却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他说:“在印度,种姓却蕴含一种强制且残酷的劳力分工……在印度,种姓可不是好玩的东西。” 他还说:“印度的种姓阶级把每个人禁锢在他的身份里。”这说明,奈保尔与泰戈尔都看到了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与弊端所在。奈保尔以一位印度速记员与其有留美经历的新上司之间发生的一场冲突说明,种姓意识在印度人心中已根深蒂固,没有哪个印度人能够彻底摆脱他的种姓根源。奈保尔的结论是:“种姓制度的恶果不止是不可接触制和对污秽之物的印度式神化,还在于它加之于人的全面顺从、自我满足、不思进取以及人之个性和灵性的剥蚀。”可以看出,虽是婆罗门种姓后裔但却有着西方生活经历和西学背景的奈保尔,对于种姓制度持鲜明的否定态度,这与泰戈尔相似。

印度是一个典型的宗教博物馆。根据印度政府1981年的调查,印度人口的99.36%是当今印度七大宗教的忠实信徒。信仰人数最多的是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等宗教。在印度可以找到所有的世界性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地方性宗教(耆那教、锡克教等)。印度的多样性使得政治统一并不是印度古代史的正常特征。对此,泰戈尔异常清醒。他说,印度不像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印度颇似有多种语言但民族不同的欧洲。“印度的问题是世界问题的缩影。”具体说来,泰戈尔对教派问题的关注集中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上。在他的心目中,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对立成为一个无法容忍的恶例。他认为,历史上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是从最初的冲突走向融合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融合采取的是一种前者同化后者的特殊方式进行的。泰戈尔指出:“穆斯林通过武力征服了印度大陆,印度则按照大自然的正确规律,凭借人口的众多和内在的生命力,同化了穆斯林。” 泰戈尔还认为,穆斯林文明与印度教文明互相交织,两者之间有过无数正常的交流。印度教的音乐、文学、艺术和习俗都与穆斯林有关,两者互相融合。印度这幅织锦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共同织成的,是两大教派合作的结晶。循着这种逻辑,泰戈尔发出了民族团结的呼声:“如果有印度民族这么一个民族存在,那么,这个民族无论如何不可以将穆斯林排斥在外。” 泰戈尔的论述充满了理想化色彩。事实上,从他那个时代起,历经印巴分治时期的种族大屠杀一直到2002年的古吉拉特教派冲突,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在印度的融合团结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此也可见泰戈尔关于教派问题论述的宝贵理论价值。

同类推荐
  • 开着坦克去唐朝

    开着坦克去唐朝

    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阶梯。有一些品质尤其重要,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事业成就的高低。长中的青少年要想在未来获得杰出成就,必先锤炼出优秀的品质! 希望本书能够为青少年塑造优秀品质、成就卓越人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奇零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奇零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落泪是金

    落泪是金

    有这样一群人,从山里走来,带着贫困,走进神圣的殿堂。他们之中有的父母不堪忍受沉重的负债,带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痛楚,永远离开了人间;有的因物质的匮乏而扭曲了心灵,也开始堕落。《落泪是金》探究了中国贫困生在通往高等学府的崎岖路上,经受着个人与家庭的艰辛和痛苦。
热门推荐
  • 办公室管理标准规范文本

    办公室管理标准规范文本

    本书包括办公室行政管理、文书档案管理、提案管理、会议管理、劳资人事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等内容。不仅有详细的各类问题处理的操作方法指南,还有具体瞎节问题处理的规程规范。该书简洁、实用性强,是企业管理者制定办公管理制度的必备工具书。
  • 凯迪克图画书经典全集

    凯迪克图画书经典全集

    《凯迪克图画书经典全集》所有的题材都由凯迪克亲自挑选,古老的经典童谣、18世纪著名作家的作品加上作者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完美呈现每一部作品里,广受小朋友的喜爱。本书精选凯迪克最经典的10本图画书合为一本。期待您和您的孩子在如诗似画的阅读中,享受到无尽的阅读乐趣,领会到故事中值得深思的道理。
  • 红楼之碧水盈玉

    红楼之碧水盈玉

    无穿越,无玄幻,单纯的一篇红楼同人,白水般淡淡的感觉。水玉一直是主角,这次也不例外。一张地图,牵出了野心,三分天下,鹿死谁手?慈爱的祖母为何渐行渐远,亲情的温暖如何竟昙花一现,骨肉血亲抵不过万丈权柄谋算,最初的呵护已淡淡消散。只,那一双眼眸为何还会在梦中出现?沉静的心波澜不宁,却是心头萦绕已久不曾?原以为自此陌路,不料却再次相见…兜兜转转,真真假假,水玉缘自有天定…—————————————————————————————————黛玉,聪慧善良,美貌无双。一出惊天阴谋,使她不能再安享闺中无忧无虑,面对国难家仇,弱女子又有怎样的担当。水溶,谜一样的王爷,摸不到头绪,身为皇室长子,重任在肩。与黛玉偶然相遇,情陷其间。莫梨阳,暴脾气,高傲小姐,有些超前的思想,与帝王青梅竹马,却无法说服自己接受那祖制规定的三宫六院,终选择离去。水晴川,帝王一枚,钟爱梨阳,却不觉得三宫六院有何不可,面对爱人的远去,他又该怎么做?......《穿越之溶心傲玉》《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长河晨日《情牵红楼绛珠魂》心随碧草《红楼之禛心锁玉》
  • 金钻豪门:杠上冷情Boss

    金钻豪门:杠上冷情Boss

    婚前,他说话做事专戳乔熙染的心窝,常常气得她恨得牙痒痒。婚后,她生无可恋,原来前面的都是开胃菜而已嘛?程大总裁人畜无害地表示:“我就喜欢你恨我却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他本不近女色,却只为她折腰。乔熙染站在昏暗的房间内,身后传来某人危险的气息,声音低沉略带磁性。“夜不能寐,需要一味药,药名“染染”。”乔熙染紧紧揪住身前睡袍羞愤难当的大吼:“登徒子!”
  • 魅姬一笑倾城

    魅姬一笑倾城

    她,穿越异世,成一国之公主!既来之则安之,难得来这么一遭,不好好见识见识那真是对不起自己。易钗而行,玩转江湖。本是无心,却不想招惹到了桃花。…妃子要杀她,大家小姐要杀她,皇帝要杀她,使臣要杀她,江湖一些人对她动杀机,还有…。终于,她不再忍,尼妹的,别把本姑娘的低调当成懦弱,她好欺负了是不是?于是,什么皇帝,本姑娘让你江山易改,玩死你们!什么江湖,她放话出去,本姑娘的出现就是让江湖身不由己!一路走来,三国鼎立,从皇宫到江湖,她又到底迷了多少人的眼?请大家支持,求收藏,求人气,求宣传推荐!喜欢的朋友可点击页面‘加入收藏’一项,能随时看到更新,随时找到文文!注意注意:台风的文不会坑,童鞋们可以放心收藏看!!!在此,台风厚脸皮再推荐自己的两本文文。“女皇,给我名份吧。”将要完结。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平行空间默默爱:男神争夺战

    平行空间默默爱:男神争夺战

    他是高高在上万人敬仰的男神,她是身患眼疾视力模糊的女屌丝,七年后在医院无意重逢,勾起年少一段惹人啼笑又辛酸悲伤的爱情,倒叙的手法徐徐展开回到那个青春气盛的年代,为了正义与公平,她冒着危险与黑社会老大的女儿宋樱子杠上,两个人之间开始了一场争夺男神的战争,尽管用尽一切方法讨男神的欢心,可惜因为视觉障碍常常弄巧成拙,男神更是见缝插针的挖苦和打击她的自尊,为了追到男神,她开始了人生中一段死缠烂打的挫败时光。转眼七年过去,死里逃生的她从美国回来,再度与男神的生活重叠,原以为这一生都没有机会得到他的青睐,却在不经意中发现他在她深爱着他的平行空间中默默的回应着她......
  • 把鲜花吃在脸上

    把鲜花吃在脸上

    花草茶,也叫花茶、草茶、药草茶,是将具有药用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皮等部位干燥后,单独或几种混合到一起加以冲泡而成的饮料。实际上花草茶不含有传统意义上茶的成分,之所以称其为茶,是因为花草茶大多为自然干燥而成,冲泡时具有自然的芳香味道,且具有保健、养颜、美容作用。
  • 民调局异闻录

    民调局异闻录

    “干尸复活”事件后,沈辣被调入一个叫“民俗事务调查研究局”的神秘机构,开始接触到一系列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离奇案件。这些超自然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1987年,大火后的大兴安岭发现一具长着獠牙的活焦尸,解放军官兵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将其制服,由沈辣的三叔沈援朝负责押送回北京。运送途中,焦尸再次复活,危急之时,一名神秘白发人出现,轻松便把复活的焦尸消灭掉。十几年后,天生阴阳眼的沈辣参军,被选入特种部队。在一次随队追剿毒枭的任务中,误入云南边境的一个神秘山洞;山洞内远古祭祀干尸纷纷复活,向沈辣小队发动疯狂攻击。这时,神秘白发人再次出现,将沈辣等人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