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300000034

第34章 印度高科技发展的人才战略(4)

5.高级科技人才大量外流

高等学校毕业生失业问题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印度科技人才外流不断增多。印度大规模人才外流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印度人才外流现象有增无减。由于印度大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加之政府无力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留住高级科技人才,迫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或到国外工作。印度有大学30所、学院750所,在校学生26.3万人,1960—1961年度分别增至49所、1537所和64.5万人,1970—1971年度更增至93所、3604所和195.2万人,1980—1981年度再增到123所、4722所和275.2万人,1990—1991年度更分别达177所、7346所和442.5万。1971年,农业人口占印度总人口70%左右。同时,印度科学和工业委员会一项研究表明:国外印度工程师、科学家和医生总数为3万人,其中工程师1.5万,科学家0.6万,医生0.9万;拥有博士学位0.5万,获得过研究生证书者1.2万人。到1980年代末,“战后印度教育主要问题之一,印度科技人才外流已达30余万人;2000年,印度科技人才外流更增加到54万。1998年,美国大学和企业与5所印度理工学院80%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其中有近80%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前往美国硅谷。正因如此,美国比较教育学家阿诺夫把印度视为“一个向西方输送高级人才的净出口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显示,每年有10万名印度专业人员赴美任职。印度学者塞蒂认为,“教育标准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独立以来学生人数大幅度迅速增加,同时却没有增加有能力的教师和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而印度国家领导人认为,印度高等教育采取迅速扩大规模的战略,科学移民的数量对10亿人口的国家可说微不足道。

6.高科技人才供不应求

19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印度高科技人才市场发生根本变化,由过去长期存在的供过于求逐渐转变为供不应求。据2006年印度全国软件服务公司协会调查,今后两年印度软件业将需要14万专业技术人才,小学教育入学人数年均增长率仅为2.5%,至2008年,将需要220万名软件技术人员和160万名硬件技术人员。在因特网超越地域界限功能的推动下,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大力推行吸纳印度信息科技人才的战略,使印度信息技术业出现求才若渴的空前景观。印度硅谷班加罗尔也出现了人才猎头,专为印度信息技术业发掘新一代精英。

3.高等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高等教育过快扩张造成的问题极为严重。专营人才猎头业务的马富管理咨询公司发展甚为迅猛,另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仅能达到生活温饱水平,已拥有一万名执行人员。研究表明,到2010年,印度信息技术业将面临50万专业人员缺口。在被誉为朝阳产业的生物科技领域,博士和博士后等高精尖人才缺口高达80%。造成印度本土人才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才外流严重应该是最主要原因。其次,教育不能适应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重要原因。虽然印度也由国家统一对高校质量进行评估,但质量评估方法和标准陈旧;且由于高等院校数量巨大,类型复杂,评估与鉴定委员会任务繁重。一些年轻人绝望地寻找工作,印度初等教育却发展较为缓慢。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雇主几乎带着同样的绝望寻觅合适人手。麦肯锡咨询公司对工程师等9种职业的调查发现,有资格为跨国公司工作的人不足1/10。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印度大学博士长期短缺。在电脑科学领域,印度大学每年仅培养约35名至50名博士。美国学者鲁道夫明确指出:印度高等教育“自独立以来大扩充的一个主要结果是标准下降”。熟练劳动力短缺,正制约着印度越来越多领域的发展。

独立后印度政府迅速扩大高等教育数量的后果之一是,造成受教育者大量失业。由于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小学一至八年级辍学率约为54%。当然,造成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原因较多,但印度国内外学者都认为,这是一种蘑菇云状况”。印度广大民众基本生存尚存在很大问题,缓慢增长的经济难以吸收迅速增加的高等学校毕业生,造成印度高等学校毕业生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1977—1978年度,印度各类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失业的总数近70万人,占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总数的10.2%;1982—1983年度上升为140多万人,占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总数的15%。同时,推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1950—1951年度,科技人才失业问题也很严重。1985年,印度科技人员失业数高达37万。除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超过经济发展需求外,重要原因还在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不合理。1990年代中期,由于初等教育发展缓慢,印度在校大学生年均增长率为5%,为发展中国家所少见,即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印度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也毫不逊色。长期以来,印度在校大学生80%以上分布在普通文理科和商科各专业。从1950至1980年修习高等专业教育的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修习普通教育的学生比例在上升。在印度五百多万学生中,在1951至1981年三十年间,仅有四万多人学习农、林、畜牧等专业,而进入人文学科、宗教和神学领域的学生竟超过246万,仅律师专业就有16万名学生。这从高等学校毕业生失业者所修学科情况证明,印度文理科毕业生失业人数一般占失业者总数70%,其中文科超过40%,而修习专业学科及教育法律等学科的失业比例要低得多。如1984—1985年,在印度,文科生失业率高达46.78%,理科为20.17%,教育为9.41%,商科为18.20%,工程为1.47%,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小且质量低。长期以来印度本科生的淘汰率一直维持在40%左右。为使高等教育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学和农业分别为0.97%和1.73%。

$第四节 印度高科技人才战略的调整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高科技人才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印度,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长期维持在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大约有12家最好的商业和科技学校可与美国优秀学校比肩。这些学校培养的世界级毕业生构成了印度企业界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印度总数为一万七千多所的高等学院和大学中,这些学校在数量上实在是微不足道。印度企业管理和教育人士称,印度面临的长期挑战是如何改进高等教育体系。当然,高校质量保证系统也存在问题,如学术委员会和学科理事会,长期以来,都不是专门质量保证组织。印度高等学校毕业生只有不到10%的人选择继续深造,大大低于美国的64%。印度最大软件公司塔塔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S.拉马多来表示,除非教育体系有很大的改变,然而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否则未来我们还是得不到足够的称职员工。为促进高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加速发展,把印度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世界科技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政府针对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印度相关企业也逐渐改变用人策略,导致接受初等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

2.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快

由于印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促使产、学、研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印度国内外一些学者把印度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称作“过度的扩充”、“无情的扩充”。

一、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4.高等学校毕业生失业严重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政府进一步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并继续支持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印度政府颁布的《2003年科技政策》明确提出,当务之急是重建科研体系,印度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尤其强调确立大学在国家科学研究体系中的地位,全面提升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基础设施。在全国范围,重点支持至少25所大学和25所技术学院,全面提高其研究和教学水平。中央政府还准备根据科学发展,在大学建立一批新学科和院系,尽管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有重点地长期支持大学科学研究。

1.进一步增加高教经费

为了加强高科技人才培养,印度政府决定进一步增加高等教育经费。其不良后果之一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教育质量下降。印度政府人力资源发展部负责高等教育事务官员说,在2006—2007年度预算中,印度教育开支达到2411亿卢比,比2005年度提高了31.5%。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印度被认为是高等教育规模剧烈扩充的典型。而在独立之初,政府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将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6%。2002年10月,印度科技部长表示,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所提供的奖学金数量和金额都将增长1倍,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的奖学金规模也将扩大。为加强高等教育建设,印度正准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则创建了基本上独立于大学系统外的“国家重点学院”体系,对其50—60所学院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提高大学研究能力。

2.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为增加教育经费,印度教育专家们提出诸多建议,一是提高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实现培养成本完全回收或部分回收。印度大学对所属学院学生的考试标准规定得极低,除个别大学要求及格标准为40分外,绝大多数大学规定及格标准为35分左右。为此应建立区别对待的学杂费结构,印度还是一个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国家,让家境富裕的学生以学杂费形式承担更多高等教育费用。二是采用有效奖学金制度,充分发挥已实施的优秀成绩奖学金、优秀成绩与贫困生奖学金、政府奖学金、博士奖学金和博士后奖学金、捐赠者奖学金、外国奖学金等的作用。三是实行学生贷款制度,将高等教育融资渠道从政府逐渐转向学生和家长。四是扩大和增加高等教育经费的社会来源,政府决定各高校自己筹集的资金不再从政府拨款中扣除,大学和科研机构获得的捐助完全免税。五是放松对私立学院的控制,并过分重视高等教育而忽视初等教育,尤其是放松对其在收费方面的限制,使其成为真正的自我资助学校。”这是因为印度政府需要培养并巩固对社会起稳定作用的中产阶级。此外,印度高等教育机构还广泛争取国际机构与国外各种组织的援助,采用低息贷款对现有高等教育设施提供优惠信贷或补贴等。

此外,专业高等教育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独立后,也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印度,除大学拨款委员会外,还有许多政府代理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高等教育,如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印度大学联合会、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等。它们或通过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或通过设立研究基金,文盲现象相当严重。据1985年印度政府公布的资料,或通过公布有关信息,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并未与大学拨款委员会有效合作,从而形成各自为政,互相掣肘的局面。美国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就指出:“印度独立后的高等教育的特征是增长速度快。印度前任总理科学顾问、前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长呼吁,使印度6至14岁的儿童只有25%能够完成初等教育。初等教育落后势必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英国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十分明确地指出,大学面临政治干预、资源不足、教师质量下降和科研环境恶化等问题,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并有所作为,否则,印度将降为科学上的三流国家。

3.大力发展自治学院

为了真正提高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质量,印度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具有办学自主权的自治学院。印度高等教育部门认为,大学自治像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一样,便是离开了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坚实基础去大量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民主社会发展健康的公众生活所必需的。1966年,印度教育委员会就正式提出,大学中凡已表明自己有能力显著提高质量的杰出学院,就应考虑授予它们自治的地位。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把成立自治学院看作是彻底改革现行高等教育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同期高等学校入学人数年均增长率则高达9.7%。实际上,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扩张迅速。作为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帮助大量发展自治学院,直到这种附属制被一种更为自由、更有创造力的大学与学院的联合所取代。大力发展自治学院,为这些学院充分发挥积极性,进行开拓性的工作及产生优秀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为印度高等教育的结构改革创造了新模式。

二、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针对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文盲率仍高达约40%,印度政府在新科技政策中明确提出,国家研究机构中的科学家要更多参与研究生培养和教学工作;加强国家科研体系与教育体系之间的联系,以推动大学科研长期而稳定的发展;要克服社会歧视和经济障碍,保证最优秀的学生接受大学教育;满足工业和国防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为提高教育质量,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成立质量鉴定委员会

同类推荐
  •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旨在追寻南水北调工程历史的渊源,回顾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2002年动工建设期间的历程;介绍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工程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阐述江苏受水要领,并回答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探讨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以答谢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注。
  • 汽车养护与急救

    汽车养护与急救

    本书站在专业汽车修理人员的角度,从车主和驾驶员朋友的实际情况出发,用通俗化的语言简要地介绍了汽车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驾驶员朋友自己能够动手或者有必要知道的一些关于汽车养护翻故障应急修理的相关知识。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养护、汽车故障诊断基础、常见部件的保养及汽车运行中一些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从胶济铁路火车脱轨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塌陷,从深圳舞王俱乐部的特大火灾到致74人死亡的山西矿难,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一点一滴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而成的。安全系于人人,细节确保安全。只有人人负责安全责任,做好每一个安全细节,我们的生产才能够不受威胁。
热门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我要安全长大

    我要安全长大

    孩子是最脆弱的人群,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孩子受到伤害,可是在这个地球上,每天都会上演让父母心碎的一幕幕。那些触目惊心的镜头,让父母震惊、心痛。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所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丰富他们的安全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 重生之喜获良缘

    重生之喜获良缘

    她在去婚纱店挑选婚纱的半路,不幸遭遇车祸,不料想居然重生成了邻家小妹;而他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回国来开了自己的私人侦探社,接手的案子当中,就有她的车祸案,借大侦探之手,她不仅找到了自己车祸的真相,还意外收获了自己的良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红色警告:你习以为常的膳食习惯很可能是错的。吃得不健康,你就不健康。膳食能“治病”也能“致病”。到底怎么吃才健康,告诉你哪种食物与你的体质最契合。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