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200000060

第60章 悲凉缘何而生——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新读

悲凉缘何而生——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新读

王友珍

有些风景永远不会远逝,有些情结永远不会释怀。“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便是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带给我们的永远记忆。那么,这份“悲凉”是缘何而生的呢?

1934年7至9月,郁达夫偕同夫人到青岛、济南、北京、北戴河游览。他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这一段文字很有意思,一个“更”字把作者特意地、专心地、心无旁骛地不惜千里迢迢,不惜旅途劳顿,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平的心情凸显出来了。还有一“饱”字,让作者饥渴久后的“贪”劲儿呼之欲出。不是浅尝,不是略尝,而是“要饱尝一尝”,可谓精准。还有一句“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作者使用间接反复修辞,韵味深长地隆重推出这“故都”二字。作者是对故都的秋渴望之,向往之呀!原来一切的铺垫、一切的泼墨,只为这“故都”二字造势!

“故都”二字有人解释为故乡。郁达夫生在美丽的浙江富春,是个地道的南方人,误把它乡认故乡岂不荒唐?除非对这他乡有别样的情怀和眷恋。

郁达夫在北平也只是待了一年多,况且因为教授的是统计学,他不甚喜欢,也常有厌倦意。他在《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中写道:“受了北大之聘,到了北京之后,因为环境的变迁和预备讲义的忙碌,在一九二四年中间,心里虽然感受到了许多苦闷焦躁,然而作品终究不多。”但是,作者在《北平的四季》中又写道:离开北平一年半载,“在北京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乡以外——去一住,谁也会得重想起北京,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京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这一种经验,原是住过北京的人,个个都有,而在我自己,却感觉得格外的浓,格外的切。最大的原因或许是为了我那长子之骨,现在也还埋在郊外广谊园的坟山,而几位极要好的知己,又是在那里同时毙命的受难者的一群。”郁达夫三岁即父亲见背,幼小失怙,随长兄留学日本十年,四处求学而漂泊;回国后四处求生活而漂泊,可以想象作者内心的那种漂泊流落的况味。郁达夫就是一个游子,一个漂泊者,而北平不妨就是他心灵的一个故乡,一个驿站。

细读文本,发现文中多次使用“北国之秋”一词,为什么不以“北国之秋”为题却偏要牢牢地抓住“故都”一词呢?可不可以换为“北国之秋”呢?当然不可。因为这“故都的秋”蕴涵深,蕴涵远,蕴涵着中国人太多的怀旧色彩。

人们对“故都”二字更愿意解释为“过去的国都”。故,旧有的,已远逝的,有历史变迁的沧桑情怀,有繁华不再的黍离之悲。“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那是皇都的秋,那是北京的秋,不是北平的,不是郁达夫的。北平的秋一定是“人家一椽破屋”中所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一定是街道边胡同里随意生长着的槐树;是和蟋蟀、耗子一样,像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一样的蝉;是穿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的平平仄仄念错的歧韵;是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一株株长大起来的枣树。故都的秋“普遍到几乎无处不在”,清,静,悲凉。

有了这些阅读背景的积淀,有了这些阅读心理的积淀,捧卷而读,“故都”二字迎面;“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每一个字都迎面;作者再赴北平时的那份急切,那份眷眷之情迎面;那份悲凉的况味迎面。阅读者心中何不涌起悲凉的滋味!

玩味《故都的秋》,总会让人有不一样的感怀。年轻时沉浸在故都秋景的清与静中,悲凉嘛也就一带而过了。甚至还会质疑文中关于枣树一节的描写与全文的情调不协调。有了些许经历再读时,好像真的能和作者共鸣,和他一起,领略故都的秋。

是什么人“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是什么人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什么人会“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是什么人“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还建议:“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透过文字,仿佛看到了一位渴慕清静安宁、远避纷争嘈杂的秋士。有人说这是作者在一种完全宁静松弛甚至不无闲适的心态下写就的文字,我倒是在这种“宁静松弛甚至不无闲适”的表象中读出了落寞清寂甚至一种无以聊赖的心绪。他“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那么日光也一定会一丝一丝地西移,流逝!真是敏感、细腻到了极致!此景此情映射出作者的生存状态是多么落寞和清寂呀!这一段文字往往被一些读者作为“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的诠注。其实不然,这一段秋景固然清,固然静,但是更来得悲凉。清静是表,悲凉是骨。这是因生命的落寞寂寥而生的一种悲凉。

有读者认为,作者在写景上注重以冷色调为主。无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的牵牛花,还是槐树的落蕊,其色调(都是冷色调)与情感基调相统一,而果树一段显然破坏了这种统一性。因为他认为成熟到八九分的枣子、柿子为黄或红色,很难产生悲凉之感,更多的应是一种即将收获的喜悦。这种暖色调显然不符合作者当时的心境,也不适合整个文章的感情基调。的确,按照常理,冷色调与悲凉的感情基调相一致。那么,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关于枣子、柿的描写是否与全篇“清、静、悲凉”的氛围不协调呢?作者通过这一段的描写到底想传达一种怎样的情怀呢?那么就让我们进一步细读文本,深入到文字中,品尝作者笔下的秋味,关注一段时间流逝,生命流逝的过程,体味文中那份难掩的淡淡悲凉吧。

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想必一定是一夜飘零,早晨起来,才会铺得满地。作者把这飘落的动态过程省去,只为我们呈现了静态的“铺得满地”,“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呈现的是树影下一阵扫后什么都没有留下的空寂,潜意识下怎不觉得有点儿落寞?曾经的存在,而今的消逝,能有什么比这更能生悲。这悲只能是又清又静又空又寂又凉薄的悲凉。

秋蝉衰弱的残声。蝉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语言符号。郁达夫独辟蹊径,舍去其余,只写其衰弱的残声。从“啼叫”到“嘶叫”是一个过程。“啼叫”怕是夏虫的清唱,而“嘶叫”则一定是秋天凄切的、衰弱的哀鸣。暑气消散,秋意渐浓,秋蝉的嘶叫难以留住生命的流逝。如果说槐树落蕊带来的是一种悲凉的感伤,秋蝉衰弱的残声多少有了些许萧索、严厉的悲凉的感触。

再说说枣子、柿等果树。要读明白这一段的意义,还得关注修辞。“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审读这一段文字,不难明白作者的表达意图。在北平,七八月之交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淡绿微黄”、“红”等暖颜色给人多么温暖的享受;“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这是秋的全盛期、收获期,是北国的清秋佳日;多美呀!但是,作者要表现的全然不在这里,而在“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以美景衬哀情,作者于全盛看到了衰亡,于清秋佳日看到了沙尘灰土,于现在看到了将来。秋的全盛期会转瞬即逝,美的风景留不得、留不住,怎不心生悲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想到了宗璞的《报秋》:“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这段文字传达的思想情绪与郁达夫是多么相契!

深入文本之后,你就会发觉,作者在谋篇布局、修辞运用上是多么精心。“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句的内涵绝不是分割开的,他们是有层次地在行文中展现着。唯此你才能体味到郁达夫对于故都的秋独到、透彻而细微的歌咏。

(作者单位:北京市潞河中学)

同类推荐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中华美德4

    中华美德4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妃色难为

    妃色难为

    一个是皇家的六皇子,一个是无权将军的大女儿,他们的相识源于皇子一时的兴趣,他们的姻缘来自皇上的补偿心理。本以为姻缘很快会索然无趣,不成想两人都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他爱她,一直不甚明了,等到她离开后,才知心中痛。正印了那句话,真正失去才知珍贵。她爱他,清清楚楚,明白他的困难,一再纵容。心被困住,只求身的自由。
  • 花小钱过品质生活

    花小钱过品质生活

    本书的初衷意在刷新你的思维,改变你的消费观念,省着钱也一样可以把生活过得更有品味、更有质量,在不改变你原来生活品质的基础上而表现出一种对生活负责的态度。
  • 返城年代(全集)

    返城年代(全集)

    “返城年代”是指20世纪80年代,这是中国最特殊的一个年代。知青大返城后,基本都到了而立之年,整整一代人第二次面临无职业、无住房、无学上;不惑之年又赶上待业下岗,人生的道路有过心酸,有过迷茫,有过彷徨,甚至绝望。然而知青经历的人生背景,毕竟使他们变得坚强了!他们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奋斗和打拼,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归属。
  • 帝王的VIP宠妃

    帝王的VIP宠妃

    一朝穿越,错把大王当牛郎,从此节操是路人,她说“我要玩遍天下名草”他言“那寡人就断了他们的草根!”“陛下,娘娘扎草人诅咒您!”男人嗤笑:“那就做‘一千’个草人,让她慢慢扎!”“陛下,娘娘卷包袱逃跑了!”男人头也不抬:“命犬王速速去给寡人缉拿!”小手在头牌小倌的脸上摸了又摸,垂涎欲滴:“就要他了,一会看我怎么疼你!”“大王驾到!”苏梦蝶嘴角抽搐,在她看来,分明是‘狗皮膏药驾到!’某男大力钳住其下颚,冷笑道:“爱妃,就你的重口味,还是不要毒害别人了吧?”“我不喜欢专门配种的猪。”凤眼危险地眯起,咬牙切齿、一字一顿耳语:“那寡人就只给爱妃一个人上!”
  •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娘子驯夫

    娘子驯夫

    有没有搞错?她怎么摊上那么一个爹,喜欢赌博就喜欢赌博吧?为虾米要替她输个丈夫回来?自己不肯嫁,老爹还一哭二闹三上吊?好吧,她认栽,谁叫自己就这么一个爹爹呢?嫁就嫁吧?等嫁过去后,再逼那男人给自己写封休书不就得了!什么?自己才嫁过去第一天,还没等自己主动开口要休书,那死男人就要休了自己?有没有搞错?你不愿意娶我,我还不愿意嫁你呢?就算老娘要喜欢,那也是喜欢那种英勇神武的大男人,才不是你这种长的跟妖孽一样的死娘娘腔。想休我?没门?才嫁过来第一天就被你休,那我多没面子,再说了,就算要休也是老娘休你!什么,你又不肯休了?好,既然你愿意玩,那我就奉陪到底,看我不把你家搞个天翻地覆才怪?他爹也太狠了,跟人家赌博居然给自己赢了个娘子回来。好吧,你赢就赢吧,你好歹给我赢一个温柔贤惠的娘子回来啊?为啥要给我赢一个刁嘴难缠,武功高强,还没有一点女人样的恶魔回来呢?自己这是倒了哪辈子的霉运。新婚之夜居然被一个自己想休了的女人狠狠的踹翻在地!此仇不报非君子,你不是很想我休你吗?我改变主意了,我决定不休你了,我要陪你慢慢的玩,看谁玩得过谁!可是等一下,为什么这个女子不仅好酒贪杯,嗜财如命,还举止轻浮,而且她居然当着自己的面跟自己最好的朋友抛媚眼。他到底娶的是个什么怪物啊?为什么女子身上该有的东西,在他新婚妻子身上一点都看不到呢?片段一:“女人,难道你不知道什么叫三从,什么叫四德吗?”某男人铁青着脸道。“那是个什么东东?”某女子疑惑的挠了挠头道。“三从就是:一在家从父,二出嫁从夫,三夫死从子。四德就是:一品德要端正,二相貌要端庄,三语言不轻浮,四:持家有道!你既然已嫁我为妻,就必须要遵守女子该有的三从四德。”某男子一脸严肃的解释道。“不好意思,我一直都以为三从就是第一从妻,第二从妻,第三还是从妻!四德就是,娘子说话要听得,娘子发火要哄得,娘子出门要跟德,娘子花钱要舍得!”某女子高昂着头道。片段二:“对不起少爷,少夫人说了,要想进她房门,必须要提前三天预约”丫鬟小翠畏缩的看了眼某男子道。“我三天前已经预约过了”某男子皱眉道。“对不起少爷,夫人说了,就算三天前预约过了,见门前还要交一千两谈话费。”丫鬟小翠颤抖了下身子道。“这里是一万两,我把后面的几次一并付了”某男子脸色阴沉的道。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交友之道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交友之道

    朋友可以影响我们的人生。好朋友能温暖我们的心灵,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激励和鞭策;坏朋友却使我们的生活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正确的交友之道是青少年时期必须要掌握的。本书精选的全球各界名人关于交友之道的精彩文章,篇篇都是切身体悟,句句都是良语箴言,内容包括何为真正的友谊;朋友都有哪几种,如何辨别和结交真正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以及与朋友相处之乐等。阅读名人的交友故事,体会友情的温暖与感动,让我们收获生命中最真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