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200000053

第53章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的研究现状与思考(2)

有意思的是,这些从外部对旧体诗词进行研究的学者,大都是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学者,却很少有真正从事古代文学研究或专业从事旧体诗词创作的学者介入。他们大多不从事诗词创作,而是从事文学史层面或者宏观的现代性研究。从唐弢、王富仁到王泽龙先生,大多在文学新旧二元对立的认识框架下从事现代文学研究,既展示了他们捍卫新文学精神的可贵,也造成了对当代文学整体形态的遮蔽。编新文学史的人总是站在维护新文学的立场,很容易接受、采用文学革命先驱者留下的史料和见解。这是后来编出的新文学史或现代文学史不记述旧体诗词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把诗歌形式的旧和思想内容的旧等同起来,认为它采用了旧的艺术形式便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思想成果,但这明显不符合文学的发展规律和20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实际。这里重要的问题是,旧体诗词是否具有新诗一般的“现代性”特征。

是否具有现代性也是旧体诗词研究的一个主要话题。“现代性”是一个内涵丰富并颇有争议的概念。康德、黑格尔、韦伯、福柯、哈贝马斯等都有自己的理解。总体看来,现代性指的是一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欧洲启蒙运动中形成,并产生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其中,理性意识和主体意识是现代性的核心观念,自由则构成现代性的根本价值。一方面,有学者认为现代旧体诗词的定型化导致它的一些情感以及情感模式未能走出传统文人诗词的套路,他们的情感世界与古人诗词的文人情怀之间的差异性小。刘纳说:“在旧体诗定型化的表达方式和它所对应的情感现象之间,早就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感时书愤、陈古刺今、述怀明志、怀旧思人、送春感秋、抒悲遣愁、说禅慕逸……构成了吸引着历代诗人的情感圈。中国诗论重视诗人的个人风格,但在种种格调风格的覆盖下,我们看到的却是情感内容的相似性与连贯性。”也有一些学者指出,现代旧体诗词在格律、用词上,和古典诗词相比,虽然有许多大胆创新,比如用新韵、用新词甚至外语词汇入诗等。但我们仍然不能无视现代旧体诗词在形式上非常保守的一面。现代旧体诗词的诗形、节拍、用韵仍然大体上沿袭了古典诗词的一套,显然与文学现代性所要求的创新精神是不符合的。

然而,很多学者认为旧体诗词同样具有“现代性”。他们认为盛行于学术界关于旧体文学不具有现代性的观念,其实源出于一种“误解”。袁进先生指出:“中国旧体文学的存在与衰亡,恰恰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学现代化过程的民族特点”,它“只是不具有新文学那样的现代性”而已。而有的学者经细致研究后做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20世纪中国学者的旧体诗词的价值“在于它表现了现代性追求,满足了人的自由需要和社会需要,弥补了新文学的某些欠缺”。把深蕴着中国本土文化经验的旧体诗词写入文学史,非但不会由此削弱、乃至否定新文学的“现代性”,反而会有助于我们在新文学同旧体文学的相互比较中准确地把握、理解和体认这种“现代性”,进而有助于我们完整地确认真正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同时,只有在同包含旧体诗词在内的旧体文学的相互辉映中,新文学的“现代性”才会彰显得格外鲜明,我们对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作品所进行的经典化工作,才不致因缺乏本土化的价值坐标而流于空疏。

为了打破新、旧诗的二元对立模式,改变对旧体诗词的歧视和压迫,首先需要理解其合理性,用一定的概念来整合20世纪中国诗歌,消弭新、旧诗词的对抗和对立。正如牛汉指出的,“对诗来讲,一千年前的诗有的到现在仍觉得清新,而当今新出现的诗,有不少一诞生已苍老不堪”。这句话既道出了诗歌创作中现代性判断的辩证关系,又承认了新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历史性变革及其意义,也承认了旧诗在现代文学中的合法性。

对于旧体诗意义和必要性研究,很多学者从诗词写作的外部环境、自身成就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倪墨炎在1985年《书林》第5期上发出呼吁:“应当重视旧体诗词在现代诗歌中的地位。”公木在1998年11月19日《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当代诗词的变革之路〈当代诗词学〉读后》,指出:当代诗词的繁荣发展之势“实在是研究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学者都必须认真钻研的一项重大课题”,并对“许多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偏偏莫名其妙地将这些同样富于现代性的旧体诗词逐出了文学史”而大惑不解。舒芜在1998年11月28日《文汇读书周报》发表文章《另有一个诗坛上》,介绍当代青年诗人的诗词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认为应重写文学史,充分肯定现当代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凡此等等,其真知灼见,深中肯綮。钱理群在1998年第1期《安顺师专学报》上发表文章《一个有待开拓的领域——〈二十世纪诗词选〉序》,指出应该“关注与思考旧体诗词在本世纪的命运”,并加以“研究”与“认同”。他从文学史写作的高度,对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予以关注,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些事实,迫使人们关注并思考旧体诗词在20世纪的命运、历史变迁、发展轨迹、特点、价值与地位:这是一个尚待开拓的研究领域,有许多文学现象特别值得注意与深思。其中最有意思的可能是‘新文学作家(包括新诗人)的旧诗词创作’。”李中原先生说:“当代中国古典诗词,才是五十年来中国文学艺术中,最有历史价值,亦最具有艺术价值,从而亦最有永恒意义的珍宝。”

郑伯农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品种比任何时候都多,但没有任何一朵文艺之花能代替诗词。人们需要运用诗词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来倾吐心声,沟通感情,表现新的时代”,“不仅在华夏大地,在世界各大洲,凡是华人聚居的地方,都有蓬勃的诗词活动。海外赤子们组织诗社,互相唱和,并经常与国内诗友联络沟通,包括与中华诗词学会进行联系。可以说,诗词已成为联结炎黄子孙的一种精神纽带”。

这些努力本身表明了20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研究鲜明的现代性追求,自足地构成一种新的历史传统。在新的世纪,必须打破新、旧诗词二元对立的模式,把旧体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的文化成果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旧体诗词的发展,又有助于文学和文化观念的改进。

孔范今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第30章是“仍占一席之地的旧体诗词”,其中第一节为“旧式文人的旧体诗文”,专门介绍廖仲恺、黄炎培、于右任、许寿裳、吴芳吉、陶行知,简略论及的还有王季思、钱昌照、王昆仑、邓拓、赵朴初等。第二节“新式文人的旧体诗作”,有专门文字介绍鲁迅、郁达夫、郭沫若、刘大白、田汉、刘大杰、毛泽东,还提到了茅盾、萧军、俞平伯、聂绀弩的旧体诗词创作。黄修己编撰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附录有《“五四”后中华诗词发展概述》,对现代旧体诗词的介绍也比较详细。这些文学史写作实践,大大推进了旧体诗词的研究。

当然,这些研究往往纠缠于旧体诗词合法性、入史问题以及存在价值问题的呼吁较多,却因为自身缺乏诗词创作的体验,忽略了旧体诗词如何继承和发展古典诗词的传统、旧体诗词与新诗之间的美学形式差异、旧体诗词的精神品格等方面的微观研究。这些研究总体上显得视野有余,而真正的诗性探求不足。

文学思维的更新、文学观念的革命,逐渐将旧体诗词的研究拉入精神、价值、文本形式等文学的内部世界。对于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总体研究,主要表现在创作目的和心态、写作技术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等方面。张海鸥注重旧体诗词的内部思考,探讨旧体诗词写作的技术因素,即旧韵与新韵的关系问题。丁芒在考察当代旧体诗词的状况时,指出其中的绝对化功利目的,还分析归纳出当代诗词创作的四种心态:一、求大不求小,二、求古不求新,三、求众不求独,四、求外不求内。他指出,这种心态不但从根本上破坏了诗的本质,还封闭了诗的种种艺术道路。

同类推荐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财课

    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财课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本书教你如何成功理财。作者用寓言体和讲故事的方式,从十一个方面讲述关于节俭和成功理财的道理,让不计其数的读者从中获得了帮助。通过阅读本书可掌握一项生活技能——既会赚钱,还要会存钱,利用多出来的钱赚更多的钱。在所有以节俭,理财计划和个人财富为主题的励志著作中,它被公认为最伟大的。
  • 无爱承婚

    无爱承婚

    她和他在一起,她花不完的心思,用尽了手段,她是硬生生从他前女友手中夺过,她以为只要她爱,只要她努力,他就会爱上她,他就会发现她的好。结果却是,婚姻2年,仅仅的700多天,他的前女友回来,他毅然选择了那个女人。他说,“乔漫,我爱她。”乔漫,我爱她?多么讽刺的一句话,当时她听到的时候,笑了,笑得撕心裂肺。她爱他,爱得死心塌地,她爱他,愿意为他做一切,连死都愿意。但是,他却还是告诉她,“乔漫,我爱她!”她的初恋,她的初吻,她的初夜,她两年的卑微付出,被他那一句冷冰冰的话,彻底的否决,不留痕迹。离婚,好,她答应。并不是为了成全,而是为了报复。在离婚前一夜,她上了她儿时玩到大的青梅竹马,给他第一次戴了绿帽子。离婚当天,她挽着她的青梅竹马,走进了婚姻礼堂。什么事情,都必须赶在他的前面,她只是想要证明,“言箔,不是没有你,就不能生活。”一年的报复,她遍体鳞伤,他也遍体鳞伤。她恨,那是因为她很爱。一直以来,莫离都知道,和他上床,和他结婚,都是因为很想要报复,都是因为,她很爱,很爱。所以,他可以假装不知道,假装不在意,假装听不到高潮时她叫着另外一个男人的名字。所以,当一年之后,她累了,站在他面前告诉他,“对不起,莫离,我爱他。”于当年,言箔告诉她的话一模一样。但是莫离不是她,他只会淡淡的说,“好,你回去吧。”没有仇恨,没有怨言,因为他明白,无爱承婚而已!可那一刻,乔漫的心却痛了一下。…嘿嘿,各位亲们,宅回归了!支持宅的亲们,点击你的鼠标收藏哦,那是给宅最大最大的动力!!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妆天下:笑拥江山美男

    红妆天下:笑拥江山美男

    新鲜出炉古代女尊【红妆天下:醉卧江山戏美男】异世重生,竟是女尊国凰女殿下?还是从一个男人肚子里出来的?天!什么?她已经成年了,要选夫郎?好吧!那就选几个顺眼的!可是,多出来的算怎么回事?被凰姐拽着逛青楼,招桃花?饶了她吧!她家小醋坛子知道不得杀了她!做凰上?没兴趣!诬陷我?玩阴谋?伤了我的小醋坛子?好吧!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猫咪呢!我怒了!你们非逼着我夺位,那我就不客气了哈!当个凰上爽爽呢!拳头才是硬道理!忍让别人会那你当软柿子捏滴!充实后宫?那是我的家事,你一个臣子管的着么你!什么?老祖宗的规矩?拜托!规矩是死的,人是活得!现在我是凰上,我说了算!!众大臣!快退朝吧!【纯女尊文!不喜者勿喷!】
  • 强兵

    强兵

    喜欢铁血军史的兄弟请捧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启示。
  • 诛天狂妃

    诛天狂妃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顶级特工,飞扬跋扈,傻子废物是她的代名词,可殊不知现在的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傻子小姐,仗势欺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恶制恶,重生穿越到这个莫须有的王朝,光芒万丈。--情节虚构,你还不够格!”当着所有皇亲贵族,请勿模仿,她天赋异禀。报复王爷,“娶我,惩治小姐,她嚣张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