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2900000002

第2章 序

中国传统驿传系统,萌芽于先秦,成形于秦汉,于隋唐两宋趋于完备,元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随着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和发展,传统官办驿传系统逐步失去存在的意义,于民国初年被全部裁撤。

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对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大肆侵占,并采取对华战略封锁政策,致使中国抗战后方与前线陷入交通运输力量严重不足的困境。国民政府为摆脱此困境,重新“恢复”传统“驿运制度”,利用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力量以补战时交通运输力之不足。这一措施的采取,使民间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与动力重新发挥作用,大批量承担军需民用之运输任务,形成了兴盛一时的“战时驿运”。

1940年9月1日,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在重庆成立,负责全国战时驿运的兴办与管理。各省则纷纷成立驿运管理处,主持各该省战时驿运工作。同年10月1日,四川省驿运管理处在成都成立。省驿运管理处根据四川实际,开辟战时驿运路线,发动民众参与战时驿运,承担军公商各类物资运输,甚得政府与社会人士赞许。根据省驿运管理处存在期间下属驿运机构设立与经营政策的变化,大致可将四川“战时驿运”分为三个时期:一为驿运支线总段时期:从1940年10月1日至1942年5月。此期先后开辟驿运路线五条,分别为奉建支线、新渝支线、渝广水陆联运线、渠万支线、川西支线;二为驿运区时期:从1942年6月至1945年3月。其间,因四川省办驿运营运路线之规模扩大,四川省办驿运划分为两个驿运区:川西驿运区和川东驿运区,并相应成立驿运区之驿运机构;三为四川省办驿运后期:从1945年3月底川西驿运区解散至川省驿运结束,这是四川省办驿运的后期发展阶段。随着战争形势的好转,驿运营运业务大量减少而渐入衰落,到1946年5月,四川省驿运管理处解散,四川省办之战时驿运至此结束。

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主办的“战时驿运”及四川省办战时驿运的研究,目前史学界关注得十分不够,尚无研究专著产生,专题论文亦为数极少,且所论较浅,研究空间较大。肖雄博士的文章以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为论域,对四川省办驿运制度与设施建设、驿运营运与管理以及民间力量参与四川省办战时驿运加以具体分析,重建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史实,对展现抗日战争历史的全貌具有重要意义。

诚如章开沅先生所言:“实证研究应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本书作者能在这个论域取得成就,主要因素就在于十分重视史料收集。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不仅全部搜集了四川省档案馆保存完整的有关四川省办驿运的原始档案,还赴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搜集了一些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如在交通部档、行政院档中所保存的有关战时驿运的地图、统计数据等史料。此外,作者还在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图书馆查阅了散存的相关资料,其中,1941年四川省驿运管理处编的《四川驿运》、1943年四川省政府建设厅编的《四川的驿运》都是当时历史参与者留下的记录,颇具史料价值。这些史料搜集是本书能够顺利完成,并能成为一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博士论文的根本所在。

作者依据翔实的史料,重建了战时四川省办驿运的史实,在国民政府主办“战时驿运”对传统运输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四川省办驿运的特点、地位及其对抗战作出的贡献等方面提出了众多独到见解。并实事求是地指出,四川省办战时驿运,虽在实际经营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毕竟在战时交通运输困难之际,承担大批军需民用运输任务,毫无疑义地成为打破日军战略封锁的有效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历史存在的意义有大小,但历史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肖雄博士对战时四川省办驿运这一历史存在的重现与阐论由于建基于厚实的史料地基之上,因而在抗战历史研究系谱中留下了有价值的知识。希望肖雄博士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拓展领域,不断耕耘,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做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刻苦自强,必有所得。这是作者的经验,也应是作者永远的追求。

是为序。

陈廷湘

2012年3月于四川大学

总序

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动之期,亦是中国学术向现代性转型之季。四川在地理位置上处于边远地区,无论社会变迁,还是学术文化转型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四川学术转型与尊经书院的创办和发展关系甚为密切。1875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在成都创办尊经书院,所设课程为经、史、小学、辞章,其中尤重经学。1879年,四川总督丁宝桢聘请湖南著名学者王闿运担任书院山长,主讲春秋“公羊”学。书院曾把学生在经、史、辞章方面的优秀文章刻为《蜀秀集》,后又将《尊经书院一、二、三集》刊刻印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尊经书院开始由主通古学转向传授“新学”,增设天文、舆地、中外交涉、商务、测算等现代科目;还创办了《蜀学报》,鼓吹西学。后几经变更,书院成为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其中的许多著名学者,如廖平、宋育仁、谢无量、吴之英、张澜等都曾入长或执教于四川大学及其前身各校。这一转变堪称是四川学术转型的主流。

20世纪20年代以降,祝曾同、何鲁之、叶秉诚、束世澂、丁山、柳诒徵、萧公权、伍非百、吴虞、徐中舒、蒙文通、冯汉骥、胡鉴民、蒙思明、刘咸炘、缪钺、李思纯、任乃强、吴天墀等名家先后活跃于四川学坛。这批学者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学术更急剧地向现代性转型之季。他们的经历与学源差别极大,有留学西洋者,有来自中心区域者,也有纯属川中地方学者,在新学旧学变换之中所持观点异趣互见。但从总体上看,他们又都处在从旧学向新学过渡的过程之中。来自中心区域的徐中舒先生和留学归国的李思纯先生等已大体走上现代科学史学的道路。但更多学者如蒙文通、刘咸炘等却与廖平等相似,皆由经学而新学,既与古学有剪不断的联系,又受时代的影响而不同程度地涉足新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风貌,为中国古学向现代性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掘这一区域性学术转型的进程、成就和特征,是全面考察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晚清民国四川学术丛书》拟逐个研究此间四川有代表性学者的学术渊源、学术成就与学术特点,以图较充分地展示晚清民国时期四川学术转型的历史形态。

编者2006年10月30日

中国传统驿传系统,萌芽于先秦,成形于秦汉,于隋唐两宋趋于完备,元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随着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和发展,传统官办驿传系统逐步失去存在的意义,于民国初年被全部裁撤。

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对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大肆侵占,并采取对华战略封锁政策,致使中国抗战后方与前线陷入交通运输力量严重不足的困境。国民政府为摆脱此困境,重新“恢复”传统“驿运制度”,利用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力量以补战时交通运输力之不足。这一措施的采取,使民间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与动力重新发挥作用,大批量承担军需民用之运输任务,形成了兴盛一时的“战时驿运”。

1940年9月1日,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在重庆成立,负责全国战时驿运的兴办与管理。各省则纷纷成立驿运管理处,主持各该省战时驿运工作。同年10月1日,四川省驿运管理处在成都成立。省驿运管理处根据四川实际,开辟战时驿运路线,发动民众参与战时驿运,承担军公商各类物资运输,甚得政府与社会人士赞许。根据省驿运管理处存在期间下属驿运机构设立与经营政策的变化,大致可将四川“战时驿运”分为三个时期:一为驿运支线总段时期:从1940年10月1日至1942年5月。此期先后开辟驿运路线五条,分别为奉建支线、新渝支线、渝广水陆联运线、渠万支线、川西支线;二为驿运区时期:从1942年6月至1945年3月。其间,因四川省办驿运营运路线之规模扩大,四川省办驿运划分为两个驿运区:川西驿运区和川东驿运区,并相应成立驿运区之驿运机构;三为四川省办驿运后期:从1945年3月底川西驿运区解散至川省驿运结束,这是四川省办驿运的后期发展阶段。随着战争形势的好转,驿运营运业务大量减少而渐入衰落,到1946年5月,四川省驿运管理处解散,四川省办之战时驿运至此结束。

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主办的“战时驿运”及四川省办战时驿运的研究,目前史学界关注得十分不够,尚无研究专著产生,专题论文亦为数极少,且所论较浅,研究空间较大。肖雄博士的文章以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为论域,对四川省办驿运制度与设施建设、驿运营运与管理以及民间力量参与四川省办战时驿运加以具体分析,重建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史实,对展现抗日战争历史的全貌具有重要意义。

诚如章开沅先生所言:“实证研究应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本书作者能在这个论域取得成就,主要因素就在于十分重视史料收集。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不仅全部搜集了四川省档案馆保存完整的有关四川省办驿运的原始档案,还赴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搜集了一些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如在交通部档、行政院档中所保存的有关战时驿运的地图、统计数据等史料。此外,作者还在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图书馆查阅了散存的相关资料,其中,1941年四川省驿运管理处编的《四川驿运》、1943年四川省政府建设厅编的《四川的驿运》都是当时历史参与者留下的记录,颇具史料价值。这些史料搜集是本书能够顺利完成,并能成为一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博士论文的根本所在。

作者依据翔实的史料,重建了战时四川省办驿运的史实,在国民政府主办“战时驿运”对传统运输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四川省办驿运的特点、地位及其对抗战作出的贡献等方面提出了众多独到见解。并实事求是地指出,四川省办战时驿运,虽在实际经营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毕竟在战时交通运输困难之际,承担大批军需民用运输任务,毫无疑义地成为打破日军战略封锁的有效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历史存在的意义有大小,但历史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肖雄博士对战时四川省办驿运这一历史存在的重现与阐论由于建基于厚实的史料地基之上,因而在抗战历史研究系谱中留下了有价值的知识。希望肖雄博士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拓展领域,不断耕耘,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做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刻苦自强,必有所得。这是作者的经验,也应是作者永远的追求。

是为序。

陈廷湘

2012年3月于四川大学

同类推荐
  • 读史阅世

    读史阅世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张元济先生的史学文章,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
  • 穿越三国:我的娘子是老大

    穿越三国:我的娘子是老大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在元旦晚会那夜,我被评选为扮演最差的一名,小四和罗宾等人要将我倒挂在教学楼顶,不料罗宾绑绳子时,根本没有绑在固定的地方,小四放手后我从楼顶掉了下去。结果却无意中掉到了三国时期,我遇到一名受伤的女子,我救了她,原以为她会因报恩而以身相许,却没想到她独自离去,丢下了我。我们未来还能够见面吗?敬请关注....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黄老学说与独尊儒术、建立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一代雄主的功过是非等内容。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为人处世方与圆

    为人处世方与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越来越多样化了。朋友来往、同事相处、夫妻关系等等,每一个社交圈子都有其独特性,对于不善于处理这些关系的人来说,每一个圈子就是一道解不开的难题。只要懂得以方圆策略指导个人的社交行为,社交就会成为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为人处世知方圆,尽是人间四月天。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营销总监

    营销总监

    小说以中国竞争最白热化的白酒业为背景,“赤裸裸”地再现“血淋淋”的市场争夺格局。职业经理人毛华临危受命,以营销顾问的身份加入家福泉集团,通过在危机时期立竿见影的营销策划活动和一系列成功的品牌推广,得到集团老板黎江湾的高度认可,很快被提升为集团营销总监。但是,作为一个职场空降兵,突然掉进白酒这个竞争惨烈的大酒缸,困惑、无奈、矛盾和痛苦纷沓而至:品牌间的对抗、上下级间的博弈、新旧势力间的冲突、企业潜规则和规范管理问的矛盾、事业、爱情问的两难全强者得以生存,破局方能发展!
  • 异界之不灭霸刀

    异界之不灭霸刀

    绝代刀法高手破碎虚空白日飞升之时遭遇万年难遇的九星连珠天象,肉身被世间最神秘的星辰之力粉碎,灵魂受创,在意外情况下转生到一个剑者的世界!一个刀法高手如何在强者如云的剑者世界打出一片属于刀的天空?如何成就一段刀的传奇?
  • 智慧熊猫

    智慧熊猫

    超凡入圣的智慧熊猫找到快乐的真谛,从而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不但让大熊猫的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得以实现,就连竞争对手米老鼠也与他握手言欢。天下英雄以智慧熊猫为榜样,齐聚“智慧熊猫乐园”,尽享和平盛世,共筑美好家园!
  •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1805年,他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在父母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安徒生很早就展现了其非凡的想象力。他在家中搭起了玩具剧场,并且给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时他还阅读所有能借到的戏剧剧本。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的那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尽管安徒生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着远大的理想。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他终于踏进了文坛“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