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300000021

第21章 法眼宗的禅学思想内容(3)

延寿的“三界唯心”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一心”思想的阐释上。延寿的“三界唯心”尤其强调“一心”,如其《警世》对“一心”的阐释是引用经典而展开的,在一千余字的《警世》一文,延寿引用了《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楞严经》、《法华玄义》、《诸法无行经》、《大乘起信论》等经论,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一心”思想之要义,即所谓“完成了三界唯心的论证,确立了‘一心’的信念”,但是其“一心”思想体现出了华严思想偏好。关于三界唯心,延寿言:“世间逆顺,种种因缘,空受身心妄苦,皆为不知三界唯是一心”,“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种种诸法虽多,但是一心所作,于一圣道,立无量名”,“若了一心之旨,心外自然无法可陈,岂有欣戚关怀,是非干念?”,故在延寿看来,三界唯是一心之造作,若能了此一心,则能觉悟而获得解脱。所以,延寿认为“了心”则是成佛的关键,故他说:“谛了一心,无事不达,无理不通。该古括今,收无不尽”,又说:“若直了一心,菩提易办。如登车立届于遐方,似乘船坐至于千里”,“若能谛了自心,以此定慧相应,则能不动尘劳,便成正觉。”在延寿佛教视野之中的“一心”乃是万法的根本,故他云:“摄境归心真空观者,谓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心外更无一法可得,故曰归心。谓一切分别,但由自心。”又云:“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即是万法一心,一心万法”,“所谓一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则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这即说明了万法唯心,一心即万法的道理。由此可见,延寿的对“三界唯心”的认识和理解与文益、德韶对其认识和理解是一致的。不过,延寿的“三界唯心”的思想更为接近华严宗的思想,这也反映出延寿以禅宗心性论为中心,辅以华严思想而进行圆教和统合各派的思想立场。《华严》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当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宗密对华严所论“唯心”的解释是这样的,他说:“唯心者,唯清净心也,所以知者。次云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显然宗密所言此心是指本来之清净心,即真心,而且华严宗也将心、佛与众生视为同一,认为是三无差别的。在宗密看来,华严宗的“三界唯心”乃是唯是一心,即真心。法藏云:“谓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故曰归心。”这即是说三界之法皆是一心所造,而离开心则没有一法可存在。华严宗认为宇宙、世间之事相无不是因缘和合的结果,而心是主观之因,尘是客观之缘(条件),心因尘缘相合则生成宇宙万,故法藏又云:“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由从缘生,必无自性。何以故?今尘不自缘,必待于心,心不自心,亦待于缘。由相待故,则无定属缘生,以无定属缘生,则名无生,非去缘生说无生也。”《华严》亦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当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可见,华严宗尤为强调的还是真心、真性,在华严宗人看来,真心、真性是根本,心识也不能离开真心、真性,故法藏云:“尘无自性,揽真成立,真既无边,尘亦随尔”,又云:“尘无自体,起必依真,真如既具恒沙众德,依真起用亦复万差。”可见,华严宗强调的是真心本体和依真起妄之说。故延寿以一心阐释万法,统合诸宗和言说三界唯心,也体现了华严的真心本体和依真起妄之思想。

不过,延寿还注重从理事关系、性相关系上言说“三界唯心”。他说:“理唯一心,事收万法。”这即是从理事相即来论证一心与万法的相即关系的。他在《观心玄枢》又说:“以性空之理,相虚之事,护成互夺,隐显同时,皆是一心开合之旨。合唯一性,开作万像。缘性无妨,体用自在,以一心真如之法,法尔随缘,随缘之法,法尔归性。”这即是说理事与一心是有联系的,理事之间隐显以及相即关系,是可以通过一心开合展现出来的,一心还具有心体与心用的一体两面性。延寿又注意从性相上言说一心思想,他说:“识相识性,皆不离心。心所心王但是识,是以心识二名,本唯一体,若性若相,若能若所,若内若外,若自若他,本末融通,悉皆是识。”他指出识性与识相是心识之二名,在本体上是一致的,相互能够融通,从而论证了性相不二的一心之特性。而且,延寿认为真心性相一如,在三世流转中也是不生不灭的,故其又说:“唯一真心,周遍法界。又此心不从前际生,不居中际住,不向后际灭。升降不动,性相一如,则从上禀受,以此真心为宗。”他所言的前际、中际、后际可理解为三世,意思是说真心在三世流转中永恒不变、性相一如、不生不灭。可见,延寿对三界唯心思想的认识是多视野的,故杨曾文先生也认为,延寿从性相、体用、本末等不同角度对三界唯心进行了说明。

此外,延寿的“三界唯心”还尤其强调心具灵知不昧的特性。虽然心为万法之本,但是本体之心又具有灵知之特性。故延寿云:“体具灵知。”又云:“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在延寿看来,灵知不昧是由无住心体中流出的真性灵知,而真性灵知与无念之知则为同义而异称。故延寿云:“真性灵知,湛然恒照,亦云无念之知。若有念而知,凡夫境界,故云知觉乃众生;若无念无知,二乘境界;若无念而知,诸佛境界。”这即是说若能于无念中而洞了灵知心,则可以悟道、成佛。延寿还指出,灵知心与道等一,他说:“一者,道也。……故知,道不可斯须废之,道即灵知心也。”在延寿看来,“真心以灵知寂照为心,不空无住为体,实相为相”,“非有而非空,故称卓绝;不出而不在,实谓通灵。”可见在延寿心学思想中,“真如灵觉”,是心体之显用,具有智慧观照之功能,故他云:“灵觉之真性,即是般若圣智也。”依延寿之见,灵知之“心”灵妙应用无穷,尽虚空、遍法界,是万法之本,万象之源。《观心玄枢》云:“此知是含生心体,心是名,知是体。如水是名,湿是体。此知非能所分别之知……虽无形无相,而灵知不昧。”《注心赋》也认为,此“知”是“一切众生心体,不同虚空,性自神解,亦不作意,任运而知”。可见,灵知具有形上之本体论意义。这也是延寿一心思想之特色。然而“灵知不昧”并非由延寿首次提出,唐代裴休与宗密皆有所言及。裴休云:“缘影决定,是空若清净真心,本无缘虑,灵知不昧,无住无依。”他认为灵知不昧乃清净真心,无住无依,非缘会而成。宗密亦云:

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由无始迷之故,妄执身心为我起贪嗔等念,若得善友开示,顿悟空寂之知,知且无念无形。

而将“灵知”、即“空寂之知”视为“真性”,并认为它无念无形,不藉缘生,不因境起,所谓“无生无灭性空寂,本体光明智清净”。因此,延寿深受宗密思想之影响。按照其义来说,真如灵觉之心,具足心之体性,是心体本具的功能,而一旦与外缘和合则生起现象界之种种名相。但是,此真如灵觉之心,其性本现成,非由造作,不生不灭,所谓“性非造作”,“卓尔不群,湛然纯一”。这样一来,延寿的“三界唯心”之“心”又归结到了这一“灵知不昧心”上来了。可见,“三界唯心”所涉及的内容颇为复杂,含义十分广泛。

总体而言,法眼宗提倡“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性,即与禅宗的“心性论”思想有极大的关联。故从上述的论述可以明显看出,法眼宗提倡“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方面继承了慧能禅宗的“心性论”思想,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唯识宗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思想和华严宗的“三界唯心”思想。因此,法眼宗的“三界唯心”不仅有禅宗的思想精神,而且也有唯识、华严两宗的思想韵味,体现了佛教的真心本体和依真起妄之说,突显了心识生万法和转识成智的佛法义理。故一定意义上说,“三界唯心”是明宗的依据,即佛以心为宗的进一步表征。总之,“三界唯心”是法眼宗的思想特色之一,它也表明了法眼一宗是以“心”为纲宗的思想理论立场。而且“三界唯心”以心为中心,既坚持了禅宗佛心宗立场,又成为沟通法眼宗与其他宗派的一理论基石。

二、一切现成

“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是法眼宗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观点之一。同时也是法眼宗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它是罗汉桂琛在开示文益禅师时的思想表达,体现了学人悟法之境界。桂琛以此句开示文益,而使文益获得了悟法契机。故有学者指出:“罗汉桂琛的‘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有如春雷惊蛰,启悟了一代宗师。”由此,“一切现成”也就成了法眼宗言说佛法境界的标志性言说方式。

一切现成,又作一切见成,有法界现成之意。从此句蕴涵的佛法义理来看,与《华严经》之义理有紧密联系。《华严经》云:“于一切刹皆无所著,而能普现一切佛土,心如虚空无有所依,而能分别一切法界。”又云:“一切法界,一切佛土诸如来身超然出现。”即所谓佛土、法界“一切现成”。换言之,即是说佛法境界是自然而然的呈现,而无需用言语来作表白。《法眼益禅师赞》云:“一切现成了无顾伫,万象之中堂堂独露。一味平怀目前即是,才落思惟便落第二。”这首诗赞即表达了不落思维,当下即是的禅宗要旨,也反映了文益禅师悟法时理事融合为一的自然任运之真实情景。“一切现成”,实质就是参禅者生命个体的心性智慧之涌现,或内在清净性的自然流淌和真实显现,而非人为因素就可以安排或操纵之行为。它不假外求,乃是一种自然心绪、心性之灵动,即所谓是“法尔如然”的呈现,即是生命与佛法融合的境界呈现。故“一切现成”表明了世间万象、宇宙万法“它的存在意义,就是它本身的自己存在,不须我们去揣摩、造作”,“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是全理的展现,体现了理事圆融的精神,故有学者也指出,“万象本身就是全理的展现者”。所以,“一切现成”是本自具有,故也就无须他求,只需放下,一旦放下所有执著,则本心自然显现,如此才能洞悉“法尔如然”之真理。故有学者也认为,“真理就在万象之中,如实体证万象之如是如是本身存在,就能超越一切偏执,获得无上智慧”。罗汉桂琛的“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就是要破除分别知见,表现出的即是“直截地把握万象,不落入本心、理体之歧路中”的心灵智慧,这犹如一道划过长空的慧光,也似一股流入心中的甘泉,是一种顿入佛法境界的心灵体悟。文益禅师正是沐浴在这“一切现成”的春风里而得到开悟并证验了自己生命的真实。因此,“一切现成”成为了文益禅师悟法之象征性符号,以至于它能成为法眼宗用以开示学人的重要思想与方法也就不难理解。故有学者指出,“‘一切见成’就成了法眼禅的特征”。而吕澂先生则直接将“现成”视为法眼宗的“宗眼”,尤见“一切现成”在法眼宗思想体系中的特殊意义。

法眼宗提出“一切现成”的思想,不仅与桂琛对“若论佛法,一切现成”的具体言说和文益因之而悟道有关,而且也反映了“一切现成”与玄沙师备的“法法恒然,性性如是”的思想有着学源上的渊源关系。师备曾云:“法法恒然,性性如是,切忌外觅。若具大信根,诸佛只是诸人自受用三昧,行住坐卧未曾不是。”意思是说法是亘古亘今的自由状态,心性是如如的呈现,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无需思量,不要向外求法,只要有具足信念,行走坐卧皆是禅,则能体悟到无处不是自在和解脱的境界,这的确是一种“一切现成”的境界。据载:

(玄沙)师上堂,示众云:你诸人还委得清净本然性相般若智海也未?若未委得,只如诸人相聚在此,还见面前青山么?若道见,且作么生见?若道不见,青山作么生说不见,还会么?诸上座,只是你诸人清净本然性相般若智海具足见闻。若会,也只如然。若不会,也只如然。久立,珍重。

这即是说清净本然性相般若智海如同青山一样自然,无处不是、无处不在,所谓“法法恒然,性性如是”,即是“名相无体,道本如如,法尔天真”的自由显现,且这一论见也是慧能大师“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言说的翻版。有学者也指出,“玄沙师备‘法法恒然、性性如是’的观念,也就是罗汉桂琛对法眼文益说‘若论佛法,一切现成’的旨意”。可见,法眼宗的思想与玄沙师备的思想有紧密的联系,禅史上对清凉文益禅师一派在金陵传播禅法的兴盛局面有“玄沙正宗,中兴于江表”的称誉,也足以表明文益与玄沙禅法思想的密切关系。

由于德韶师承清凉文益与罗汉桂琛,故其思想自然要受到二人思想之直接或间接影响。德韶有一诗偈云:“通玄峰定,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其中“心外无法,满目青山”一句所表达的即是“一切现成”的思想,这即是满目之青山即是佛法境界自然而然的真实呈现,也是“事即理”的真实显现,与“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所表现出的自然任运境界也是一致的。文益曾对德韶的这首诗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偈“可起吾宗”,这也充分表明文益对门人的印可之标准也即是“一切现成”。不过,德韶在继承法眼宗“一切现成”这一思想传统的基础之上又对它有了新的发展,他提出了“佛法现成,一切具足”、“一切有为世界悉皆明现”和“法尔如然”的思想观点,是对“一切现成”思想的进一步展开。这既是徳韶禅师对桂琛、文益诠释佛义中的照着说,也是他对佛理自己领悟的接着说。在德韶看来,“佛法现成”还远远不够,佛法自然显现不仅能够显露出自身的本来面目,而且还要包含宇宙、世间之万象,涵盖一切,遍周法界,具足一切,所谓“良由法界无边,心亦无际,无事不彰,无言不显”,“无刹不彰,无尘不现”。德韶禅师又进一步阐释“佛法现成,一切具足”的佛法思想云:

佛法现成,一切具足。岂不见道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若如是也,且谁欠谁剩,谁是谁非,谁是会者,谁是不会者?所以道东去亦是上座,西去亦是上座,南去亦是上座,北去亦是上座,因甚么得成东西南北?若会得,自然见闻觉知路绝,一切诸法现前。何故如此,为法身无相,触目皆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一时彻底会取好。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邪王毒妃:别惹狂傲女神

    邪王毒妃:别惹狂傲女神

    一朝重生,笑她废物?却不知她是来自多年后的绝世强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渣男纠缠,庶姐挑衅,世人耻笑,女子清冷一笑,素手一挥,毒倒碍眼之人!何为霸道?人若不服,杀了便是!何谓强者?天若欺我,逆了便是!他是暗夜至尊,世界只分他要的,他不要的。前者,他掠夺!后者,他摧毁!“女人,若天下人负你,我便为你屠尽天下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红楼之四爷在上

    红楼之四爷在上

    外有九龙夺嫡的血雨腥风,内有贾史王薛的勾心斗角!且看穿越而来的黛玉父女如何在群敌环视之下拼杀出一条血路,在这风雨飘摇的年月中立足。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老公别再惩罚我

    老公别再惩罚我

    龚渺二十八岁之前相信她会穿越,也不会相信她会嫁一个比她小六岁的男人!鸡腿!好肥好大的鸡腿!“啪!”的一声梦醒了,她迷迷糊糊的睁开眼。“渺渺,你爸爸在枕头下面放了把刀,他想半夜杀死我!”六岁的渺渺,并不明白,妈妈眼里的紧张害怕是什么,死对于一个还纯洁的生命来说是陌生的!她看了一下那个让妈妈害怕的东西,是一个工地上专用的弹簧刀,锈……
  • 中国十大谋略家

    中国十大谋略家

    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十位谋略家的故事。包括:姜尚、范蠡、孙膑、苏秦、张仪、范雎、张良、郭嘉、刘基、范文程。
  • 绝品女仙

    绝品女仙

    大荒八十万年,灵气枯竭,所有符文法宝都通过研究改造,变成低耗灵气,甚至不需要灵气的存在。池青,专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灵气,低耗灵气运转符文法宝的专家,因为一次事故,意外穿越回八十万年前,灵气充足,修仙最鼎盛时期。于是,池青开始了认认真真修炼、勤勤恳恳努力的日子。【欢迎看新书《伯府庶出》最不被看好的伯府庶子之女,一不小心拐了当朝最有权势的镇军大将军。】
  • 阿拉德之剑

    阿拉德之剑

    阿拉德历1004年,鬼剑士米狄·阿思雷克斯终于死在了冒险的征途上,然而,在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前,寄宿于左臂的鬼神却爆发出神秘的力量。再睁开双眼,他回到了二十年前,此刻,格兰之森的大火尚未燃起,德洛斯帝国的入侵尚未开始。一切重新开始,他决意弥补所有遗憾,追逐梦想,踏上不一样的极道强者之路。新建书友群:220773465,欢迎加入!【创世中文网DNF征文大赏冠军之作,欢迎鉴赏!】
  • 田园巧妇

    田园巧妇

    貌似七仙女,赛过西施,气死貂蝉,羞死杨贵妃,窘坏了林黛玉的一位农大高才生,辣辣的小女子,在某个农研所极度地不受待见,被驱赶着开了一辆即将报废的大卡车,给农业大户送种子。遭逢意外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顶替了一个受气媳妇,捡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孤儿,成了被虐对象。有幸得到了一个修真空间,有了良田,有了饱饭充饥,有动物世界援助收拾恶人。现实可比想的美,飘飘然到了一个没人知道的世界,理想实现的她大喜过望,美夫围着转,孝子绕膝前,馋得嫦娥下了凡,织女气得拆鹊桥,七仙女要把董郎换,人间天上都羡慕。这样的生活都想要,唯有她一个人能得到。
  • 良田千顷养包子

    良田千顷养包子

    苏黎再次睁眼,已然异世。娘,彪悍强势,是个势利眼。爹是闷气包,在家没有说话权。哥哥姐姐自私自利,把她当做眼中钉。不受宠的她,要被卖给地主做小妾,给她大哥娶媳妇和给姐姐存嫁妆。幸好她有个竹马哥哥,能够给她依靠!为了生活,她披荆斩棘,勇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小剧场一“阿黎,嫁给我,你可后悔?”某男怜爱地看着一身红衣的女子。苏黎抬头看到站在身前,那身体伟岸的男人,摇摇头道:“不嫁给你,我会后悔!”某男轻楼着此生的宝贝,许下诺言:“今生今世,绝不负卿,生生世世,必将追随!”“相公,洞房花烛夜,你这么啰嗦,是闹哪样?”小剧场二“娘,你来做什么?你说过我可是泼出去的水,以后于苏家无任何关系。不知道你今天来,有何贵干?”苏黎看着三天两头,找到名义上门的亲娘,有些无语。“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说话呢?我可是你娘!”“哦,这会儿记得你是我娘了?想当初把我卖给狗熊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起,我是你的女儿?”“你,你……”小剧场三“娘,我爹说以后不准我缠着你,否则就要给我颜色看。”某个小包子在被老爹威胁后,第一反应,跑去和娘告状。某女午后悠然地躺在院子里,看看身旁磨蹭自己,那两岁半的小奶包道:“哦,那你以后不要缠着娘好了,娘只给你爹缠。小肉包,你要记住,不是娘不疼你,等你长大点就能明白了。”“那娘你生个弟弟,给我好不好?”小奶包退而其次的要求。“为什么?”她有些疑惑,这小肉包,还懂得讨价还价了,再说他要弟弟做什么。“我也要给些颜色,让他瞧瞧!”小肉包,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声宣布道!Ps:小离简介无能,坑品保证!本文1v1,求点击,求收藏,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