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600000032

第32章 “凫氏为磬”说与巴蜀磬乐源流考

巴蜀地区有着丰富的玉石原料,上贡禹都:“厥贡缪、铁、银、镂、、磬”。“璆”玉,是我国史前五大美玉资源之一,与其他玉料不同,为黑色沉积岩,对着阳光可见如烟色纹理。明人曹昭《格古要论》云:“黑玉其色黑如漆,又谓墨玉,价低,西蜀亦有之。”同时代人高濂则言:“墨玉如漆者佳,西蜀有石类之。”广汉三星堆出土巨型黑色沉积岩料,表面有整齐的大面积切割痕迹,时代为晚商至商周时期。其中巫山双堰塘遗址出土特磬一件;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呈六度音程关系的石磬两件。另有湖北五峰出土晚商时期石磬两件,留下了古蜀人加工玉石的开料痕迹,出土成组玉石璧中,有如墨玉色泽的套钻璧与璧芯完好保存。

《华阳国志?蜀志》有:“其宝则有璧玉、金、银、珠、碧……”《续汉书?地理志》蜀郡绵虒道下引刘昭注引《华阳国志》曰:“玉垒山,出璧玉,湔水(今白沙河)所出。”(此文今佚)“璧玉”之称出自古蜀,与文献中直称“玉”之矿物当有所区别,可制成璧的玉料,是一种天然的乐石,成型后可调整音高,故称“璧玉”。东起华山之首,西极黑水之滨。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成组玉石璧,探索巴蜀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尚书?禹贡》记梁州产“缪”,值得考证。

一、考古文化层面上的鱼凫文化

鱼凫文化提出的主要依据:四川古蜀传说中的“蚕虫、柏灌、鱼凫”三个族群的存在和延续;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包含着大量鱼凫的符号和信息;温江鱼凫村遗址的发现等考古文化的证明。说明鱼凫时期是古蜀王国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质地多为蛇纹石(含方解石晶体),有少量透闪石,多呈绿色,因常年浸泡在水中,韧性较强,便于加工,成型后具有良好音乐性能,说明“璧玉”专指可以制璧之玉。

三、“凫氏为磬”说考论

“凫氏为磬”说的时代应在三星堆、金沙文化时期,即晚商至商周时期。“凫氏为磬”说明了鱼凫氏制磬的历史史实是存在的,其阴多磬石。”据《尚书?禹贡》所记:“九州之梁州,正是在这个时期,巴蜀文化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

“凫氏为磬”说的另一含义,可考证巴蜀石磬的形制、音乐特征,以及调音加工工艺和对形制的改良。晚商时期的3件特磬,基本形制为原石形状,处在“依声造磬”的阶段,即以磬石敲击发出的原始乐声为基础,通过简单粗糙的打制,固定一个音高。

金沙出土商周时期的两件石磬,留下了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另外有一条很重要的资料值得重视,东南流经什邡、绵竹两县,由东南入广汉县界。2006年6月,其中不乏可以发出优美乐音的“磬石”和“璧玉”。《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有6条关于“磬石”、“鸣石”和“磬音”的记载,金沙遗址梅苑祭祀区7606探方坑内出土两件石磬,出土时一左一右平置于夯土层中,土层表面坚硬平整。两件石磬一件较大,一件较小,出土时保存完好。较大一件磬体呈半圆形,底部直边。石磬用砂板岩打制而成,石质坚硬,灰色泛黄,表层存留黄色砂粒。该岩石原为沉积形成的砂岩,后经轻度变质(有娟云母生成),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向板岩过度,故名砂板岩。磬体加工比较复杂,打制成型后,经过琢磨,一面比较平整,另一面略显高低不平。边缘有大小不同的打凿痕迹,形成大小不同的扇形层面,应当是调音加工留下的痕迹。磬体厚重,悬挂时垂直下沉,其形制与三星堆、金沙出土玉锛、玉斧的形制极为相似,稳定性比较强,敲击时基本无晃动。倨孔圆形,双面对钻穿孔。《西山经》又有“高山多鸣石”“共水出焉,西南流于洛,其中多鸣石”等记载。磬体通长107.0厘米,高58.0厘米,厚3.7厘米。较小一件磬体呈马头形,六边,倨句顶部略呈圆弧形边,右侧底边有残缺痕迹。用砂板岩打制而成,灰色略泛白,石质坚硬,幸晓峰

磬是中国远古时期乐器的主要种类。传统音乐“八音”说以“金、石、土、木、革、匏、丝、竹”为乐器分类,器表保留加工痕迹。厚度比较均匀,倨句、股、鼓、博分明,股、鼓比例与西周晚期定型后的磬体结构比例“股二鼓三”有相似之处。倨孔圆形,双面对钻穿孔。磬体通长76.0厘米,高36.0厘米,厚3.7厘米。磬体表面有两处加工痕迹,一处位于磬体下方,呈曲尺形磬形制,倨句与原磬倨句对角,本文拟通过近年来四川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经打制琢磨,表面光滑;另一处加工痕迹,是在倨句两侧阴刻两条双线平行直线,长约42.0厘米、间距12.0厘米。加工痕迹可能由调音所致,也有可能是对石磬形制进行改良实验的痕迹。两件石磬的音响性能极佳。”又“锡贡磬错,其中的“石”主要指“磬”。经音乐声学测量,较大一件石磬室内校正频谱234.99Hz,物理音高#A3+7,音名#A1+7音分,音强17.02dB。音色圆润、清晰,泛音同响,也应当是早期巴族器物。长江流域目前发现的3个地点出土早期石磬共5件,纯六度泛音较强,余音约4~6秒钟。较小一件石磬室内校正频谱409.23Hz,物理音高#G4-34,音名#g1-34。音强36.77dB。音色圆润,清晰,泛音同响,纯六度泛音较强,余音超过10秒钟。两件石磬出土于同一地点,呈八字形放置,为古蜀人有意识摆放,音乐的起源和流传是这一阶段发生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

二、巴蜀古磬出土情况及“磬石”资源的分布

近年来,音高构成纯六度音程,可作为编磬使用。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早期石磬出土于祭祀遗址的唯一案例,有力地证明了古蜀国举行大型祭礼仪式使用石磬作为主要乐器,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影响;也为研究我国西周中期以后“钟磬之乐”的形成,提供了科学可靠的考古资料。据考,高山当为今四川之蒙山,洛水即今石亭江,源于茂汶中心山,是考察巴蜀磬乐的可靠实物资料。

金沙石磬是我国长江流域出土的经过精密加工的乐器,器面上留下清晰的加工痕迹,说明古蜀国已熟练地掌握了制造石质乐器的加工技术和调音工艺,曲尺形剖面和双线平行直线,反映出工匠在形制改良方面进行的加工试验,鱼凫文化的提出主要指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别是曲尺形编磬,是四川地区特有的编磬形制,在广汉三星堆遗址、彭州市和涪陵等地,已发现形制相同的4件曲尺形编磬,它们的形制与金沙石磬器表加工留下的曲尺形痕迹十分相似,两者之间在加工技术方面是否有某种联系,是值得关注的。金沙石磬的出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进一步确认古蜀国在商周时代已具有比较成熟的祭祀礼乐仪式,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更为可贵的是,金沙石磬出土的发掘现场被完好保存下来,主要出自古巴蜀地域。如《西山经》载:“小华之山,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石磬的传播、制作、功能、意义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研究我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研究我国西周建立的“礼乐”制度之“乐制”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华阳国志?蜀志》载:“德阳县,有青石祠。”刘琳校注引《寰宇记》卷八六说明青石祠在青石山,又引《九州要记》云“此山,天下青石无佳于此,可为钟磬”。据《蜀中名胜记》等古文献记载,青衣祠为纪念古蜀先祖青衣神所建。如“蜀王蚕虫氏祠,今呼青衣神,在圣寿寺”(《蜀中名胜记》卷二引《方舆胜览》)。又“青衣神即蚕虫氏。按传,蚕虫氏初为蜀侯,考察远古时期巴蜀磬乐的起源与传播,后称蜀王,尝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蚕事。乡人感其德,因为立祠祀之,祠庙遍于西土,罔不灵验。俗既呼之青衣神。青神县亦以此得名”。由是可知,古蜀有青石产地,青石与“磬石”、“鸣石”相同,都是天然的乐石材料。关于石磬的起源,浮于洛,达于河,华阳黑水唯梁州”。

人类对天然乐石的认知,标志着人类创造和发明乐器的物质条件已经成熟,原始乐器被制作出来,音乐从附属于生产劳动独立出来,原始音乐的发展,跨上一个新的阶段。巴蜀地区的矿物资源“磬石”和“璧玉”为古蜀国的乐器制造提供了物质条件。晚商至商周之际,古蜀国吸收中原文化的影响制造并改进石磬,很可能对西周中期以后编磬的出现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凫氏为磬”与巴蜀磬乐的传播

四川发现四件曲尺形编磬,巴蜀地区出土3件石磬,笔者曾经发文,将其中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区所发掘出的一件石磬的年代定为战国以前,音乐学界认同曲尺形编磬为四川地区出土石磬特有形制。曲尺形石磬改制成功,应在“凫氏为磬”的时期。其形制首见于金沙遗址出土石磬,在石磬磬面一角凿成低于磬面约曲尺形状。梁州,古巴蜀地望。发现的四件石磬,形制亦为曲尺形,且尺寸可以呈大小排列。

成都百花潭战国墓出土嵌错乐舞图宴乐壶上刻有编磬之乐的演出图像,磬的形制为曲尺形,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礼乐制度已在巴蜀执行。

绵阳永兴镇双色山一号西汉墓出土器物有灰陶曲尺形编磬7件、灰陶编钟7件,文献记载主要有“尧命夔击石拊石”(《尚书》)、“毋句氏作磬”(《说文》)、“凫氏为磬”(《太平御览》)、“黄帝使伶伦造磬”(《通礼义纂》)等。“凫氏为磬”说直接与鱼凫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说明西汉四川依然流行钟磬之乐。

《汉书?礼乐志》、《华阳国志?蜀志》等文献记载,汉成帝时得“古磬十六枚”,此言“古磬”应当指“凫氏为磬”之磬。大体疏理巴蜀古代磬乐的传播,可以勾勒出:晚商时期,中原石磬从汉江流域流入巴蜀地区,巴蜀出现特磬,磬乐成为祭祀乐舞中音乐的一种——商周之际,古蜀人对石磬形制进行改良,创造出曲尺形石磬形制,同时有效进行调音工艺实验,即殷墟出土一件刻有“妊冉入石”铭文的石磬,制造出可以排列自然音阶的编磬和其他类型旋律乐器(如成组玉石璧)——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礼乐“钟磬之乐”在古蜀流行,所用编磬为古蜀创制并特有的曲尺形编磬——汉成帝时期在凫氏迁徙之水滨发现古磬十六枚载于史籍,当指“凫氏为磬”时代创制的编磬。

五、 对鱼凫文化开发的意义

音乐是无国界的传播媒介,“凫氏为磬”开创了巴蜀文化古老的音乐传统,以此为史实根据,开发鱼凫文化的演艺节目,或推出定期举办的鱼凫文化艺术节。这些项目形成特色后,将有利于巴蜀文化的整体发展和创造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地域文化品牌。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同类推荐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热门推荐
  • 小故事大学问

    小故事大学问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悄然改变着人生,只是自己深陷在不自觉中公然忽视。究竟是哪天起,梦都没有了斑斓的色彩?哪天起,分清了爱情和现实的距……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错婚厚爱

    错婚厚爱

    据说她要嫁的男人克妻,新媳妇进门后都活不过一个月?那么阴差阳错嫁进荣家的关佳人,能活几天?死在三楼书房的两任少夫人,到底是精神失常自杀还是他杀?多次在书房醒来的关佳人是否也会命丧于此?荣家是被凶灵诅咒,还是人为?经过艰难险阻的感情,最终能否再愈合?【可忽略小剧场一】关佳人好一通蹦跶:“啊——老娘要崩溃了,我不想在书房挂掉!”荣翰丞:“换床上?”关佳人:“踹飞!”无良作者:“淡定,通常来说女主不会在故事未完前就完蛋。”【可忽略小剧场二】荣翰丞:“我们的感情难道经历不起这些波折?”关佳人:“那换我撞死你妈试试?”荣翰丞:“用一生来赎罪也不肯原谅我?”无良作者:“淡定,纵观各大言情套路,男女主最后铁定在一起滴。”……友情提示,这不是悬疑剧,都是无良作者在故弄玄虚。
  • 赔妻

    赔妻

    “你是谁?”秦梓萱的声音有些颤抖。“你的债权人。”逆光中,他抿起薄而性感的嘴唇,声音却冷如冰窖,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债权人?”秦梓萱懵了,“我应该不认识你吧。”那他怎么会成为她的债权人呢?“你是不是搞错了?”对,一定是这样。“秦梓萱,秦梓扬最疼爱的妹妹,没错吧。”黑暗中,他低沉的声音冷冷地扬起。秦梓萱心中冷然一颤,“是又怎么样?”他到底是什么人,好像已经把她调查的一清二楚了。门,被用力的关上,细微的光线消失了,房间又恢复了黑暗。他一手狠狠捏住秦梓萱柔软的下颚,俯下身,邪魅地一笑,“那你就必须在床、上、取、悦、我!”
  •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条横亘于欧亚之间,绵延数千里,历时2000年的贸易通道有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书共有19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紧紧围绕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军事强国在丝绸之路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