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800000024

第24章 张作霖:欲望总是以爱之名(3)

寿夫人自幼聪明伶俐,能言善辩,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使她的言行举止都一派大家风范。她的母亲王氏是个很要强并且很能干的女人,王氏对女儿的影响很深,她倒也没有辜负母亲的厚望,读书时一直品学兼优。

1916年,张作霖当上奉天督军后,春风得意。这年夏天,他应邀参加奉天省立女子中学的毕业典礼。那一天,代表全校师生致毕业谢词的便是寿懿。为什么是她呢?她人长得漂亮,学习又好,当然是她。在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一所学校,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最受老师宠爱,若又容貌出众,那就更风光了。风华妙龄的寿懿一上台,就深深地吸引住了张作霖。没过多久,寿懿便被抬进张氏帅府,做了张作霖的五太太。

张作霖对寿夫人十分宠爱,甚至达到了让其他夫人眼红的“专宠”程度,最突出的一个表现便是:建房。张作霖在帅府专为寿夫人修建了小楼,还在沈阳的另外两个地方为她置有别墅,这是其他几位夫人所没有的特殊待遇。在帅府的那幢小楼是青砖木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共有十余间房屋,楼上南面的长廊式阳台雕梁画栋,在此娱乐或歇息都十分惬意。

寿夫人容貌娇美又精明干练,是个智慧型女子,处理事情周到圆满,深得张作霖赏识,她也是张氏帅府实际上的内务总管。

乖巧伶俐的寿夫人,善于揣摩张作霖的喜好。她知道张作霖最爱听的地方戏是奉天大鼓,便拜师学唱其中的名段。她天资聪颖,悟性好,再加上又很有艺术天赋,唱腔圆润明快、韵味醇厚,张作霖外出归家总爱去她的小楼里逗留,听她唱上几段奉天大鼓。眯起眼睛,随着拍子摇头晃脑的张作霖,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妇唱夫随,其乐融融。如此温馨的夫妻相处,张作霖当然很享受,要他不宠爱寿夫人也真难。

在外人面前,寿夫人也很给张作霖长脸。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在众人面前很风光呢?妻子光艳,丈夫威风又得意。寿夫人可以说是把男人的心理研究透了的,或许不用研究,有些女人天生就知道如何抓住男人的心。有一次,张作霖带寿夫人去军队驻地视察,官兵列队欢迎,寿夫人趁机也临场讲了几句话,言简意赅,极为得体,讲完后还给众官兵以赏赐。大帅对兵士平素如何好,都比不上美丽的大帅夫人偶尔给兵士的一点温柔关怀。那一次,寿夫人赢得了全体官兵的交口称赞。张作霖无比开心,觉得寿夫人很为他撑足了面子。女人越给男人面子,男人越给女人宠爱。

里里外外都处事周到的寿夫人,努力为张作霖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环境,渐渐地她就像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了张作霖的心。在张作霖的心目中,寿夫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几乎达到了唯她独尊的地步。

张作霖生平最是厌恶妻妾干政,但对寿夫人却有例外,因为他知道寿夫人机警过人,精明能干,也相信寿夫人绝不会无缘无故地胡来。张作霖军队里的军需处长栾贵田,原本只是一个小头目,却因寿夫人的举荐被调到奉天省督军需处,主管出纳事务,后来又提升为军需处长。还有一次,张作霖检阅卫队,看到队列里有一个矮个子,就板着脸问:“谁让你们用这个小个子当兵的?”当听说是寿夫人举荐时,张作霖迅速转口:“怪不得这么精神,叫他当班长吧!”

如此受宠的寿夫人,怎会不惹起另几位夫人的嫉妒和不满呢?但寿夫人是个处事很有分寸的人,面对这些,她理智地对待处理,从不恃娇倚宠滥施淫威。比如说,寿夫人未生张学森之前,张作霖偏爱许澎旸膝下的张学思,自然和许氏较为亲近,等到寿夫人生子之后,张作霖非常明显地将感情转移到寿夫人母子身上,冷落了许氏。许氏怎会不失落呢?她又不能对张作霖发脾气,怒气难免要转嫁到寿夫人头上。寿夫人对此心知肚明,但她从不和许氏正面冲突,也从不在张作霖面前说许氏的坏话。两个人相处,产生矛盾,很难两个人都是宽容大度的,但只要有一个人肯包容,这矛盾终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宽容,并不意味着不讲原则。宽容的寿夫人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大元帅,住进中南海,奉天的帅府则交由寿夫人留守管理。她严格按照帅府往昔的规矩办事,并不因张作霖势力如日中天就随意挥霍财产。严于律己,说到做到,不徇私情,这样的寿夫人,使得帅府上下对她又敬又惧。

在帅府十几年来,寿夫人一直都是最受宠爱的,即便后来张作霖新娶了六太太,也从未减少对寿夫人的宠爱。或者这样说,正是因为娶了六太太,张作霖对寿夫人的善解人意和宽怀大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敬。

张作霖和六太太马氏是在天津认识的,不过,他并未立即带马氏回帅府,仍是老原因,担心府中几位夫人不开心。更担心的是寿夫人。他和寿夫人正如胶似漆,爱到深处,心生敬畏。若突然又带回来一个女人,他拿不准寿夫人有何反应。

寿夫人何等聪颖,看张作霖从天津回来后魂不守舍的样子,就猜出了几分。又一追问,不出所料。作为女人,寿夫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任何一个女人都不可能对丈夫另有新欢而无动于衷。但寿夫人是个理智的女人,她非常了解张作霖的脾性,也明白张作霖在这个家里具有绝对的权威,他的决定一向不容置疑。或许,张作霖是在等待她有一个表态。

事已至此,与其大吵大闹反对,不如心平气和接纳,赢个皆大欢喜。

寿夫人亲自去了天津,将马氏接到帅府,又在适当的时候,在府中公开了马氏的身份。

你是张作霖,对着这样温柔备至的女人,你会怎样?除了感激不尽,除了更加宠爱,还能怎样?

如果说,接迎马氏进门,展现的是寿夫人性格中坚忍的一面,那么,张作霖皇姑屯遇难,寿夫人的表现,镇定、从容、果敢,令人啧啧赞叹又刮目相看,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附近遭日军算计,身负重伤,抬回帅府没多久就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为了稳住东北局势,防止日本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张氏帅府决定暂且秘不发丧,对外声称张作霖还活着。可是,狡猾的日本人,派了日本领事馆太太前来探听虚实。寿夫人强忍丧夫的悲痛,保持冷静,从容不迫,她浓妆艳抹一如往日,袅袅婷婷地走进客厅,笑容满面地招呼各位客人。她一面高声让副官开启香槟,要与来客举杯共庆大帅洪福齐天,得逃大难;一面又向客人连声道歉说:“因为大帅遇险轻伤并受惊吓,我侍候他抽过大烟,安置睡下才出来,有劳各位久等了。”她那安之若素、毫无悲戚的神情,使得日本人深信不疑:张作霖没死,只是受轻伤,很快会复出的。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寿夫人假戏真做,骗过了日本人,为张学良赶回帅府维持局面争取了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在那段历史里,寿夫人值得名垂青史。

九一八事变后,寿夫人移居天津,1949年之前由津赴沪,由沪转道台湾,在台湾期间,一直孀居。张学良对她十分尊敬,每到她寿辰之际,必亲往府上行叩拜礼。

1966年,寿夫人病故于台湾。

后人说起张作霖的情事,其他几位夫人或可略提,甚至不提,而寿夫人,没有谁忘得了她的名字。

妙龄守节马月清

由寿夫人接迎上门的张作霖的六太太,名叫马月清,也有人写作“马岳清”。马月清是张作霖娶进门的最后一位夫人。

1923年秋天,张作霖因军政要务常去天津,一般都住在“恒聚德”军衣庄。这天,天宝班的小李妈又送来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脂香扑鼻。“天宝班”是个什么地方?妓院。天宝班的班主姓李,风月场里的人都叫她“小李妈”。为了攀附权贵,也为了多赚钱,小李妈常常把班里的姑娘给军阀送上门去,供他们风流享乐。这天,小李妈给张作霖送去的姑娘中,就有马月清。

马月清生得天庭饱满鼻直口方,微微上翘的嘴角似乎永远在微笑。见着她,张作霖情不自禁叫出声来:“福相!福相!”张作霖虽统率千军万马,但他是个相信命运迷恋卦象的人,而他自己对相面也略知一二。这番见着马月清,越看越觉得这个小女子有旺夫相。就是因为马月清的“旺夫相”,张作霖决定让这个“福星”跟着他,为他带来更多好运,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担心寿夫人还有其他几位夫人不满,张作霖没有把马月清直接带回帅府,而是在天津找了一所房子让马月清住。

寿夫人得知马月清的存在后,为显示自己的豁达大度,她亲自去天津接回了马月清。不过,进了帅府,张作霖还是没有公开马月清的身份,先以寿夫人的丫鬟的名义将她安置在寿夫人的小楼里。

名义上是丫鬟,马月清实际上一直都享有夫人待遇,她住在小楼里最好的一间向阳屋子,各房夫人每天吃的滋补百合羹也有她的份,不仅从来不干丫鬟的活,就连吃饭也是和寿夫人同桌。

如此特殊的丫鬟,看在其他不明就里的使女眼里,她们不满了,尤其是寿夫人的贴身丫鬟小玉,心中更为不悦,认为寿夫人偏心,整天闷闷不乐,干活也不像从前那样利索痛快了。张作霖和寿夫人也觉察到了使女们的细微变化,他们商议,是到了给马月清正名的时候了,否则再这样下去会出乱子的。

1927年3月的一天,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来帅府看望张作霖,时任吉林省督军兼省长的张作相刚好也在座。精明的寿夫人为了讨张作霖的欢心,便利用这个机会公开了马月清的正式身份。当晚酒酣耳热之际,寿夫人突然站起来大声说:“我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办,请大家静一静。”话音刚落,就见一个使女和一个老妈子陪着马月清进来了,寿夫人介绍说:“这是大帅的新人马姑娘。”接着又转向马月清指着吴俊升和张作相说:“这两位是大帅的老把兄,你来认识一下。”

至此,帅府内外的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位神秘莫测、深居简出的“丫鬟”,原来是张作霖的第六房姨太太。

从此,无人再敢怠慢马月清。

马氏对张作霖由衷地怀有一种报恩的心理,她认为自己能脱离青楼,并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上人上人的生活,都是张作霖给她的,所以,她要尽其所能,报答张作霖,让他满意。而张作霖有了马氏后,在政治生涯中也真是一路顺风,扶摇直上:先是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紧接着又问鼎中原,坐上了陆海军大元帅的宝座。张作霖相信是马氏让他交了好运,对她也更加喜欢。

张作霖住进北京中南海丰泽园后,虽然是几位夫人轮流陪住,但经常守候在他身边的还是马氏。他把马氏看成是他的“护身符”,把她时时带在身边,以便更顺利地实现他的政治野心。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黯然从北京退往关外,这一次,他的“护身符”竟然失灵了。张作霖所乘坐的火车专列行到皇姑屯附近的时候,一声巨响,随张作霖返奉的马氏只是受了一点轻伤,而张作霖很快就辞世归西了。

马氏呆住了,脑中一片空白。张作霖是她的一切,她愿意委身于他,侍奉他,没人能替代他在她心中的位置,她情愿为他守节,用尽余生。

张作霖死时,马氏只有23岁,她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寿夫人。马姑娘对寿夫人一直都是又感激又尊敬,因为从她进帅府、生孩子、取得正式名分,每一件都是寿夫人一手操持的,所以她认为寿夫人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可以终身依托。寿夫人虽接迎马氏进帅府,但最初对马氏是心存芥蒂的,后来,长久相处,发现马姑娘极其柔顺、单纯,寿夫人才对她格外照顾、关心起来。

九一八事变后,马氏跟随寿夫人,先是到天津,后又从天津转沪离港赴台湾,一直与寿夫人居住在一起,1966年寿夫人去世,她才独自孀居。

1975年,马氏在台湾病逝。她死后,台湾有关报刊评论说:“我们不鼓励守节,但能为爱而牺牲一切,仍然是值得敬佩的。”

附:张作霖简介

张作霖(1875.03.19—1928.06.04),字雨亭,出身贫农之家。曾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喜人以“张大帅”称。后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

张作霖和其子张学良在东北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政治,侧重于重工业发展,使得东三省的经济和工业实力在当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加强东北边防,修建铁路,自建自营,打破了东北铁路长期由外国控制的局面。

但他思想较守旧,曾数次反对民主主义,屠戮革命党人。早期对日本采取亲善,势力强大后不甘心受日本控制,成为抵御日本侵华的盾牌。九一八事变后奉天省沦陷日本之手,满洲尽丧,时人皆称:“大帅(张作霖)在,必不至此!”

1928年6月4日,日本在沈阳西郊制造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当日送回张氏帅府,不久死去。

同类推荐
  •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马皇后: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秦良玉:名将秦良玉,巾帼女豪杰。李香君:侠肝义胆李香君。陈圆圆:倾国天香陈圆圆。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偶尔在聚会间,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所谓国学,又能高谈阔论,而有很多,这有多好,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
  • 人生健康枕边书全集

    人生健康枕边书全集

    本书针对现代人保健养生的迫切需求,集中提供了营养、运动、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健康知识、从营养健康、运动健康、心理健康几个角度全面介绍了生活中应当注意的健康细节。通过本书,你可以轻松把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健康素质,消除自身存在的健康隐患。举手之劳,让健康常伴左右。
  • 医品毒妃

    医品毒妃

    未婚夫跟后妈有JQ?尼玛!太特么重口了吧?那送他们一个“难忘”的婚礼吧!终生残废加终生不孕,够不够?命不久矣的自己,改了遗嘱,早死早超生——*然后——什么?重生了?顶包庶女?可笑!她桃夭岂是他们能够掌控的?面对森冷大宅内部的连番攻击,她制毒出手,一击必杀,然后闪人——*买了块地,种了一地的药草,忽然蹦出来一男人,说——她是他的宠妃?去你妹的宠妃!姐还是个雏儿!*可是,那男人似乎真的挺好的!恨不得把她宠到天上有木有?那就勉为其难,收了吧!但——你丫的手摸哪呢?答曰:洞房!*片段一:某女:“哎?这么巧?你是怎么穿来的?”某人一把鼻涕一把泪:“这世上就没有比我更倒霉的人了!我那天刚从国外回来,忙了一天累得半死,回到酒店洗个澡,内裤不小心掉窗外的天台去了,我就爬出去捡内裤啊……”“摔死了?”某女狐疑,“不应该啊,酒店的小天台虽然不大,但是,挺安全的啊!”“哪儿啊!”某人伤心欲绝,“我住的那桃氏酒店顶楼好像在举行婚礼,我听见有音乐传来,就好奇一下,跑到小天台边缘伸头往上看,结果一个女人掉了下来,把我给砸下去了,醒来就在这里了…”“……”“你呢?你怎么穿来的?”某人伤心完毕,兴致勃勃的问。“……”咳咳…该不该告诉他,她就是那个砸死他的女人?*片段二:“你的琼香豆蔻,本王要了,出价吧!”某男带着一只猫,对上某世子。“本世子的东西,为毛要卖给你?”某世子不屑。“本王爱妃需要。”某男挑眉。“你要不要脸?她明明是本世子的世子妃!”某世子不满,继而得意的扬了扬手中木盒,犯抽道,“想要么?就不给你就不给你!哼!”某男一个眼神过去,某只猫“噌”的跳起来,抢了某世子手中的盒子便溜。“棉花,干得不错!”某男心情甚好,大步离去。“我擦!主人无耻连猫都这么无耻!”某世子擦汗,风中凌乱……*【简介偏白,内容较正!男女双强,身心干净,绝对宠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

    湘西,洞庭湖往西,五河交汇之处,十万大山中的一片蛮荒之地,自古王法不及,外人罕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巫毒、苗蛊、赶尸匠的传说尚未远去,土匪、苗家女、捕蛇人的故事仍在流行;而新时代的枭雄即将登场,这一次,他们将在混乱与杀戮中蹚过市场经济这条河流。1983年秋,全国严打,九镇中学的操场上正在举行万人公审。在一万双眼睛的注目下,“砰”的一声枪响,流氓头子安优就地伏法。人群中少年姚义杰浑身一震,他似乎感觉到,安优的死灵魂腾空而起,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找到他、纠缠他,将他一步步裹挟进万劫不复的黑道深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儿在父亲心中

    女儿在父亲心中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