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面目模糊,她们是影子
袁世凯当过皇帝,年号“洪宪”,虽仅有83天,虽然这个有违历史潮流的短命皇朝像个闹剧,并且袁世凯还不曾正式登基,但后人说起他,多会提及他的“中华帝国”和“洪宪纪元”。他究竟算是个“当过皇帝”的人。
古时皇帝,享九五之尊,皇权崇高,对女人需求也很大,有个说法是,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其实,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皇帝后妃的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数。
袁世凯这个当过几天“皇帝”的人,他的妻妾也不少。在他尚未宣布恢复帝制时,已有一妻九妾了。真想不出,假若他的帝位竟坐稳了,他又要娶多少个女人入他的后院。
1912年,中华民国创立,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创议宪法明文规定“一夫一妻制”,不准重婚。袁世凯称帝是1915年年底的事了,他怎么还会有那么多妻妾呢?倒也不难理解。中国历朝历代多奉行“一夫多妻制”,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逐步由“一夫多妻制”走向“一夫一妻制”,这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但,移风易俗,要改掉老毛病哪是三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呢?中国从“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制”,中间还有一个“平妻制”,也就是多妻之间平等,这是一个特殊的过渡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等革命家大力推行“不纳妾、不纳娼”的新道德,卓有成效,但任何时期都有“逆潮流而动”的人,沉溺色欲,妻妾成群,比如康有为、张宗昌等,还有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继孙中山之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正式当选,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袁世凯出生于一个很不错的家庭,在那时,项城袁氏家族也算得是名门望族,祖辈出了不少官僚。袁世凯自幼喜读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他还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袁书呆”13岁时曾撰了一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寥寥10字,颇可和楚霸王“彼可取而代之”的豪气相提并论了。
在1876年和1879年,袁世凯曾先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能在乡试中中举。在科场上的希望破灭以后,袁世凯索性将诗文付之一炬,不再留恋科场,秉承“求官建功,拯救天下”的家训,心思转移到了疆场上。从此,他开始了戎马生涯。正如他在自勉诗《言志》中所写:“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这是袁世凯的成长小记。暂且按下不提。
来说说袁世凯成群的妻妾。
妻妾多了也是麻烦,后人叙说起来麻烦,总有几个人因为不得宠而被得宠者的光芒所掩盖,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姓,至多再有三两句花絮;有的人甚至连名姓都被遗忘了,比如狗肉将军张宗昌的那些妻妾,有几个人能够从头到脚将她们一一道来。然而,在当时,她们一定有许多故事。只可惜,历史是个势利鬼,从来只肯记住锋芒毕露光彩照人的。当然,妻妾成群的人,有再多妻妾都不嫌麻烦,只嫌不够,只求能够拥有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袁世凯一妻九妾,他的十个女人,即使翻遍史料,所能得的故事也少得可怜。她们就像一群面目模糊的人在一个荒唐的梦里晃来晃去,或者,她们只是一个个影子,人们知道她们确实存在着,却不能摸索她们的肌肤,甚至连衣袂都抓不着。
且将所能捕获的故事,记下来。为那些面目模糊的人,为那些影子,为曾经的男人的附属,做个并不深厚的留存。
有姥姥家和不敢当的于氏
但凡人或事,总有个先来后到之分,有第一,也有最末,最容易为人记住并被反复提起的,往往是第一。
于氏是袁世凯的第一个女人,也就是原配正妻。她叫什么,已不可考。人们说起她,只称“于氏”。于氏是沈丘人,她的父亲叫于鳌,家中有许多土地,是个大地主,挂过“双千顷牌”。什么是双千顷牌?封建社会,帝王有赠送或奖励王侯土地的爱好,凡对国家有功的皇亲国戚王侯大臣,都可得万亩良田;一顷等于一百亩,地过千顷者,官府赐“千顷牌”或“双千顷牌”,以示褒荣。后来清朝皇帝给那些土地良多的大地主,也赠予“千顷牌”或“双千顷牌”。这个牌匾的作用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财富的象征,类似于今时的富豪上“胡润排行榜”。于家挂有“双千顷牌”,看来是家产万贯了。这倒也相称,袁家也是大族,于家和袁家联姻可谓名副其实的门当户对。
于家虽有钱,于氏是大家闺秀,但于氏不识字。旧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氏不通文墨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袁世凯和于氏结婚时,只有17岁。那年头不讲什么晚婚晚育,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早早就结婚了,迟迟不能结婚的不是家贫就是人长得不行,会遭人嘲笑的。
于氏是传统的中国封建妇女,不识字,粗通礼仪。如果袁世凯一直都待在项城老家,于氏还是能够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见见当地的朝廷命官、乡绅名流足可应付,指挥指挥家里的仆人、长工也是能够胜任的。
一开始,袁世凯和于氏的感情还算好,结婚两年,生下一子,即长子袁克定。然而,儿子出生没多久,袁世凯便因为一句玩笑和于氏反目了。那天晚上,于氏倒好热水,伺候袁世凯洗脚,然后自己解衣净身。袁世凯看到于氏从腰间解下一条乡土气很浓的大红绣花缎子裤袋,突然想起了自己曾招惹过的一个烟花女子,便和于氏开玩笑:“看你打扮的样子,活像个马班子。”
“马班子”是项城一带的方言,妓女的意思。于氏听得这话,很是不悦,狠狠地反唇相讥:“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
这是什么意思?于氏说她有姥姥家,也就是说她有娘家,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一句“我有姥姥家”,惹怒了袁世凯。袁世凯的生母是姨太太,他最听不得谁在他耳边提正房偏房的。当时,袁世凯摔门而出,把于氏丢在房里,从此,再不和于氏同房。
真是祸从口出患从口入,仅仅一句话,于氏守了大半辈子的活寡。人啊,任何时候都要慎言慎行,要知道,一句不经意的话很可能就为自己招来漫长苦难。尤其是女人,对着自己的丈夫,更不可口无遮拦。男人这种动物,说大度也大度,一旦小气起来小气得要命,素有“小女人”之称的女人也只能自叹弗如。孔夫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人人都“难养”。
袁世凯做官以后,长年在外,更没工夫搭理于氏了,于氏一直住在项城老家。直到做了山东巡抚,袁世凯接他母亲到济南,于氏才一道随着来到袁世凯的住所。
于氏和袁世凯住在一起,形同天各一方,因为袁世凯只承认她是名义上的夫人,既不让她管家,也不和她同房。他们夫妻之间疏远又客气。
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后,入主中南海,于氏也随着住进了中南海。在中南海怀仁堂延庆楼后面,有一个三进的大院,叫福禄居。于氏和袁克定的妻子儿女们就住在这里。于氏住前院,袁克定夫妇及孩子们住在中院,后院是仆人们的住所。
那时候,袁世凯按照历来的习惯,每隔三天五天的,就去于氏房中坐一会儿。他俩见面的时候,袁世凯一定先问一句:“太太,你好!”于氏答一句:“大人,你好!”接着,俩人随便聊上几句家常话,就结束了这照例的会见。
有一次是过阳历年,各国公使偕夫人按礼节到总统府给总统贺新年,随后照例要给总统夫人贺年。这样,袁世凯才不得不让于氏出席仪式。这一天,于氏穿着红外褂、红裙子的礼服,接受外宾们的祝贺。不料,仪式正在进行当中,忽然有某国的公使走上前一步,到于氏面前,要和她握手。于氏不懂什么握手礼,大为惊慌,立刻把身子一偏,还“嗯”的一声惊呼,将双手缩回背后了。公使一看总统夫人脸色有变,动作不同寻常,不由得僵在那里。最后只好同夫人匆匆退了出去。
夫妻两人本就感情不好,又经此一遭,袁世凯更嫌弃于氏了,她使他觉得丢脸。袁世凯规定,以后凡遇接待宾客,需要于氏出场的时候,由次女、三女儿陪同出场,并在旁代为照料问答,不让于氏再说一句话,也不让她有什么特殊动作,以免再出现其他笑话!
1915年底,袁世凯宣布成立“中华帝国”,恢复帝制,并准备于1916年元旦登基,定年号为“洪宪”。
袁世凯称帝推行“洪宪帝制”时,制定了宫廷礼仪。龙袍、凤袍、皇子服、皇女服、宫廷女官服等各式吉服,全部制成。袁世凯的正妻于氏当上了“皇后”。
凤袍做成后,她与诸“公主”花团锦簇地合了影。其间,内廷诸内礼官、女官,由孙宝琦的夫人率领,分左右两队,排列在礼堂,向“皇后娘娘”于氏行朝贺大礼。
于氏虽已成“皇后”,可本为村妇,为人淳厚,进入大堂不肯坐,忙对孙宝琦的夫人说:“亲家太太,各位太太,皇后不敢当,不必行礼!”
于氏称孙宝琦的夫人为“亲家太太”,因为袁世凯和孙宝琦是儿女亲家,而且是双份:袁世凯的七公子袁克奇娶了孙宝琦的五小姐,袁世凯的六小姐袁篆桢又嫁给了孙宝琦的一个侄子为妻。
接回上话。群女官再次“请皇后正位”,四名女官扶着于氏,这位“皇后”才坐下来。
孙宝琦的夫人率众女官、女眷,伏地行三跪九叩大礼。“皇后娘娘”于氏又急忙起身道:“皇后不敢当!”说着就要还礼。四名女官又扶持她回座,说:“皇后坐而受贺,乃是大礼,皇后身不得动。”女官又说:“皇后须恭拱受礼。”
行完了礼,于夫人赶忙下了“皇座”,拉着孙夫人的手说:“谢谢各位太太,做了皇后,连礼都不能还,真是不敢当啊!”
孙宝琦的夫人又提出向皇帝行朝贺大礼,“皇后娘娘”于氏赶忙说:“皇帝也不敢当,不必行礼!”
第二天,“不敢当”这句笑话就传遍了京师。
这几个“不敢当”叫“皇帝”袁世凯情何以堪!兴许那一瞬间,袁世凯当场撞壁或者要于氏当场撞壁的心都有了。
1916年3月22日,迫于压力,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前前后后只当了83天皇帝。同年5月下旬,袁世凯病倒,6月6日病逝。
袁世凯刚断气,于氏便大哭大号起来。一边哭一边数落:“你一辈子对不起我!弄了这么多姨太太!又养了这么多孩子!你死了都丢给我,叫我怎么办哪!”哭了又号,号了又哭。
于氏嫌弃孩子多,于是在场的子女就由二子袁克文领着,跪在于氏面前,请求于氏把他们赐死。最后,由袁世凯的嫡出长子袁克定出头劝说,才结束了这场尴尬的闹剧。
一个人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学识,就有怎样的命运。于氏教人怜也不是痛也不是的命运,由她自己一手塑成。她实在是一个憨厚有余,灵巧不足的女人。
沈美人巨眼识穷途
说完原配,接着来说袁世凯的姨太太,即他那成群的妾。
袁世凯的大姨太太是沈氏,江苏崇明人。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也就是沈氏的养子,他这样介绍他的养母沈氏:她是江苏崇明人,农家女儿,靠姐姐度日,后来被拐卖到天津妓院。她像烈女一样以饮毒明志,坚决不从。后来这件事情感动了袁世凯,为她赎身,沈氏感动,自愿为妾。然后跟随袁世凯去朝鲜。
但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却说,袁世凯在上海的时候,也就是袁世凯在投奔吴长庆之前,科举考试不中,尚未参军,曾有一段时间在上海谋发展。当时袁世凯22岁左右。袁静雪说:“那时候,他一个人住在旅店里,感到寂寞,就去逛妓院,由此结识了一个苏州籍的名妓沈氏。这就是他后来所娶的大姨太太。他们两个见面以后,情好日密。沈氏劝他及早离开上海,另谋出路,并且资助他盘费,鼓励他早日成行。行前,沈氏备酒送行。席间对他说明,在他去以后,她立刻就自己出钱赎身,搬出妓院;希望他努力功名,不要相负。我父亲听了以后,也就指天誓日,洒泪而别。后来,他随吴长庆到了朝鲜,果然把她接了去,做他的姨太太。”
一个说沈氏在天津某妓院,一个说是在上海,两种说法谁的正确呢?袁世凯知道,沈氏知道。
根据他们的说法,梳理一下,大致是:沈氏身在青楼,遇见屡试不第的袁世凯,就像歌伎红拂女慧眼识英雄李靖,指天为誓,永结同心,等到英雄成为英雄后,不负旧约,袁世凯娶了沈氏。
的确,袁世凯去朝鲜做官,陪同他的是大姨太太沈氏。于氏上不得厅堂,袁世凯不肯带她,便把沈氏作为“太太”看待,在一些外交场合,沈氏也常以太太的身份出现。袁世凯还让沈氏操持家事,并让儿女们称沈氏为“亲妈”,可见袁世凯对沈氏宠爱之深,也可见沈氏处事精明干练。
沈氏到朝鲜没多久,就有了身孕,袁世凯同她更是恩爱。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病从天而降,差点要了沈氏的命。通过精心调养,病是好了,沈氏肚子里的孩子却没有了。沈氏的伤心可想而知,寻死的念头都有了。袁世凯安慰沈氏,孩子以后还会有的。袁世凯到底不是神仙,不是他说怎样就能怎样。那场病后,沈氏丧失了生育能力。
女人有了孩子才更完整。不能生育孩子的女人,就像一棵不开花不结果的树,枝叶再茂盛,到底是寂寞的,一种从心底溢着酸水的寂寞。袁世凯并不嫌弃沈氏,毕竟他们是患难夫妻。袁世凯答应沈氏,之后再娶妾室,不管是哪个,她所生的第一个孩子都要交与沈氏抚养,作为嗣子。袁世凯不曾食言,后来三姨太金氏生子袁克文,金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成了沈氏的儿子。沈氏一直都把袁克文当亲生儿子,倍加呵护,甚至是过度溺爱。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中,就记述了大姨太太沈氏对袁克文的骄纵、偏袒。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袁家里里外外家事都是沈氏在打理,尤其是对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的管教。二、三、四姨太太都是朝鲜人,外族女子哪能一下子摸得准中国的家规,她们又不大能听得懂中国话,沈氏对她们严加管教。
其实,有时候也不能称之为“管教”了,说“折磨”更为合适。女人之间争风吃醋,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的。
沈氏常常打骂二、三、四姨太太,罚她们跪砖头是常有的事,为了不让她们有躲闪的可能,还曾把她们绑在桌子腿上毒打。三姨太太金氏左腿残疾,就是拜大姨太太沈氏的“家规管教”所赐。
一天娶了仨姨太太
袁世凯的二姨太太、三姨太太、四姨太太是一齐娶上门的。或者说,娶了一个姨太太,顺手又钓了两个姨太太。用个围棋术语来说就是,一石三鸟。姑且解释为,扔一颗石子打到三只鸟。
这三个姨太太是怎么来的?
1885年,清政府正式任命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并以知府分发,加三品衔。在朝鲜12年,袁世凯添了三个姨太太,并且是同一天添的。
有种说法是,这三个女子是朝鲜国王赏给袁世凯的歌伎。还有人说,袁世凯在朝鲜得病住医院,三个漂亮的小护士照顾,后来病愈,朝鲜国王便把她们赐给了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