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900000016

第16章 春蚕吐丝——报效祖国献青春(4)

我为工厂修铁路,愿把青春献东汽。第二代东汽人虽然没有参加企业的挂牌开业和破土奠基,但也亲身经历并清楚记得当年艰苦奋斗献青春的往事和故事。建厂初期东汽有一支名叫“劳动连”的青年队伍,劳动连的组成人员都是尚未正式进厂工作的职工子女。尽管时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峰时期,按照当时的政策,凡是“三线”建设工矿企业与地质勘探、冶金采矿包括“煤、油、气田”等艰苦行业的职工子女,每家均可安排一人在本企业就业。东汽也按政策规定将部分职工子女包括已经插队下乡或到军垦农场支边务农的知青抽回企业,并在还没有计划招工指标的情况下先组织起来参加临时劳动,于是就以时兴的军事化管理模式成立了“劳动连”这样一个特殊的劳动组织。

劳动连是部队式的连队建制,设立了连、排、班,并有相应的连长、排长和班长,以实行正规化的严格管理。这个组织虽然叫“劳动连”,但人数众多,有3个排、9个班的成员共200余人。由于企业对青年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非常重视,连长先由老红军郑佩德担任,后由军队转业干部朱奎生接任。同时为了体现对青年人自我教育与管理的锻炼和信任,下设一、二、三排的排长则由被举荐身为职工子女的张生华、刘志前、蔡爱芳分别担任。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团队原本是为等待招工指标、组织临时就业而设置,而且它只存在了两年左右的短暂时间,却在东汽创业史上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闪光足迹。

按照“散、山、洞”布局并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良田的原则,东汽的厂房基本上是依山而建全部分散在半山腰相对平坦的地方,有的厂房修建甚至得挖平一个山坡或一道山梁才行,十里东汽建厂布局的缘由也正起因于此。这就导致车间厂房的生产协作和工作联系极不方便,转运成百上千吨的汽轮机产品的沉重部件就更成问题。按照企业安排和建厂需要,劳动连于1970年刚成立就承担了修建厂区铁路的艰巨任务,这可是连接十里东汽交通运输命脉的庞大工程项目。由于企业的主要装备都用在了修建厂房和安装设备上,劳动连当时唯一的设备就是一台手摇吊车,剩下的就只有扁担、土筐、铁铲、钢钎、镐头等简易工具了。然而开山辟路、铺轨架桥包括平整路基、挑土打夯、抬枕木、铺石碴、架铁轨,大多靠人用手搬肩扛的原始作业方式来完成。如同他们的父辈那样“为了加快‘三线’建设,让毛主席他老人家能够睡好觉”,这群年轻人几乎是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工作,每天付出的都是过量的汗水和超强度的劳动。

在此期间,他们经常是一天就挖出一条深沟,几天就搬走一座小山,遇到铺设桥梁涵洞,百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一次浇灌完而不能中间停顿,他们就昼夜不停地一直坚守在现场。尽管许多女孩子被挑土的扁担压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许多男孩子的手脚也在抡镐刨土中不知磨出了多少个血疱,10几岁的孩子却不叫一声苦,照样是起早贪黑、天天出工、风雨无阻,从不拈轻怕重和叫苦叫累,即使在父母面前也不吭一声。回想起来,他们当年咬着牙关、喘着粗气、流着大汗,用几根纤细的钢钎一次次撬走巨石、撼动山体的火热场面,用两个瘦弱的肩膀一趟趟抬着枕木、扛着钢轨的艰辛劳作,用一双瘦弱的手臂捧起箩筐、一遍遍搬运泥土的动人情景……至今仍然感人肺腑、难以忘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在大山坡上修筑这条重要的铁路运输通道,劳动连的年轻人在搬运石头、挖掘泥土、铺设钢轨和水泥枕木的过程中,用手挖掘的土石是一座高山,用脚踏出的道路是一条“万里长城”,用肩扛运的钢材水泥就是成百上千辆汽车也拉不完……而且在那艰苦的年代,他们的薪水报酬与社会众多的劳动者一样少,每人每月所得的收入仅是17元的生活补贴,每天所吃的口粮仅为缺少油水的8两米饭,每日所有的劳保用品与工作待遇只有手套垫肩以及架起扁担席地而坐的工间休息。甚至当时在随时流动的施工现场都没有存放物品的库房,为了保管好自己的劳动工具以免丢失而影响工程建设,劳动连的青年人每天上下班几乎都是扛着扁担、铁铲、钢钎和镐头往返于工地与宿舍……

无论风吹雨打、无论春夏秋冬,不管晴天一身汗还是雨天一身泥,他们那时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用汗水浇铸着每一寸铁轨,用青春修筑着每一条道路。尽管是那样地清苦劳累,他们的生活依然洋溢着欢声笑语和青春活力,他们的憧憬仍然充满了理想浪漫和乐观向上。东汽也正是有这样一代代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可亲可爱的年轻人,才能在大山脚下的荒僻之地上建设起来并且不断地成长壮大,从而能够经受住“5?12”特大震灾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

编织美好青春梦,笑对人生懂追求。东汽早期曾有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宣传队队部就在汉旺天池煤矿俱乐部门前的河对面。队部只有一座小平房的破旧院落,其办公、排练和起居的条件极其简陋,队员们平时上厕所和洗洗涮涮都要出门走好远一段路。尽管那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院落,然而,由于里面经常会传出悠扬的琴声、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声以及在那个年月因难得的青年男女相聚,并打开藩篱、摆脱禁锢、毫无顾忌地自由往来、轻松交流而发出的欢声笑语,使得过路的行人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在门口流连窥望。其浓郁的文化色彩、艺术氛围和生活气息,使之成了厂里大姑娘、小伙子众多年轻人格外向往的地方。

有幸被选入其中的小青年们自然会受到大家的宠爱,观众们当年在台下观看表演时投来的专注目光和羡慕表情,人们至今都能清晰感受并像春池里的涟漪荡漾在心头。当时的排练和演出条件非常艰苦,经常是在露天坝场和大街小巷进行宣传表演,年轻的身体时时在风霜雨雪里瑟瑟发抖。唯一能够称得上正规演出的场所就是天池煤矿俱乐部,那里既有舞台又有看台,既能演出又能化妆,而且风雨无阻,既能按时开演又能准时谢幕,依当时的条件来讲可谓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参加工厂文艺宣传队的青年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接了一代又一代,现在活跃在东汽文艺舞台上的已多是80后们了。最早的那些人虽然早已逝去了青春年华,早已成家立业,养儿育女,但是他们依然非常热爱自己工作生活的这片故土,绝大多数一直在辛勤建设着这个可爱家园,把人生的美好追求传给了自己的儿女子孙。迄今为止,许多人还能清楚地叫出当年同台编排演出的队友,包括宣传指导李国才、文艺队长谢振章、乐队指挥刘青琳、舞蹈编导冯晓天以及担任创作伴奏的宋秋明、于传斗、罗贯家、杨太平、周元亮、阎可亮和舞台演员高佩国、薛官一、劭桂起、孔力、邓瑛、陈家惠、刘德秀、包晓红、马庆凤、孙桂英、乔品华、李瑛、顾益新、肖华凤、刘中华、刘志前、王晓强、栾玉学、关绍升、奚文虎等同龄人熟悉的名字,清晰地记得当时演出样板戏《沙家浜》《白毛女》以及反映革命战争题材《大刀舞》的激动心情和热烈场面,同时对用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蒙古族旋律《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朝鲜族舞曲《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汉族秧歌《丰收舞》等优美旋律伴奏演出的动人舞姿有着深切感受和难忘记忆。

如今由于“5?12”特大震灾的无情摧毁,天池煤矿俱乐部与旁边彻底坍塌的矿部大楼一样,早已被夷为平地。然而,那如歌的往事和美好的回忆是永远无法带走的。正如东汽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朱贤滨所说的那样:因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已有后来人接班和传承,而且不断地将心灵深处的情感积淀和理性思考转化为言行举止的形象展示。特别在遭受“5?12”特大震灾的浴火洗礼之后,东汽人更将人生的舞台移师到旌湖两岸和巴蜀大地,遍布在祖国各地和四面八方,如同东汽的重建新生一样永远会绽放出奇葩异彩。

为有牺牲多壮志,甘洒热血写春秋。难忘而闪光的记忆还有很多,据当年在工具车间做钳工的刘志前回忆:“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人们收入很低,更没有什么奖金可言,但是大家都有一股子热忱和激情。大家虽然物质很贫乏,精神却很富有,想得更多的还是追求和奉献。无论是白天夜晚还是刮风下雨,只要单位安排和工作需要,青年人参加义务加班不但不讲条件、不计报酬,而且都是兴高采烈、争先恐后。由于是基建时期和生产准备阶段,他们当时进厂所干的活是又多又杂,包括用焊枪给车间的各机台班组做工具箱,用刮刀为各加工件检测用的大平板进行刮研,用绳索手套等简易工具在高大的厂房爬上爬下安装所有的玻璃窗……这些重活不仅又脏又累甚至因缺少劳动保护还有许多危险……

由于从早到晚、日复一日连续不断长时间、高强度地艰苦劳作,当刘志前和师妹李伟等青工跟着曹慧康、周泽德等师傅刮完车间的所有大平板时,每个人小腹的皮肉在刮刀手柄的撞击顶压下不知磨破了多少回;当刘志前与师兄张正刚、何明全、康长明、张启富、史殿元等人冒着高温焊完车间的所有工具箱时,他们肩膀、胸膛等多处皮肤在弧光的强烈烧灼下不知脱去了多少层;当他与丁理敏顶着凛冽寒风装完车间厂房的所有玻璃窗时,他们手上、脸上和周身在尖利的钢筋头、水泥块与玻璃刺的割碰摩擦下划破的伤口一道又一道……即便如此,没有见谁说过苦和累,也没有谁考虑身体消耗、透支甚至付出代价的后果,更没有谁因此打退堂鼓而中途离去。大家知道即使这样艰苦,也得咬紧牙关完成任务、忍着饥渴渡过难关。在当年的车间领导王仙瀛、熊瑞武、赵善德、丁善汤等老同志的带领下,这种执著精神在一茬茬的工具车间职工当中一直发扬光大。现在的工具分厂,机床在轰鸣运转着,明亮的厂房里人们紧张有序地工作着,经历过艰苦创业的人们看到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无不深感欣慰和骄傲自豪。

这样的艰苦劳作在十里东汽的各个角落都司空见惯。一轻车间职工当时安装设备没有工具,他们在车间主任黄华池等人的带领下,硬是靠一根根麻绳和一条条滚杠将一台台机床搬进了厂房;三主机车间当初缺少机组总装台位,总装工人在车间主任范富荣等人的带领下,主要靠手刨脚铲挖地十尺为20万千瓦机组的装配建立了高空平台;精铸车间当时要开工而一时没有厂房炉具,浇注工人在车间主任刘文福等人的带领下,坚持用“干打垒”打起炉子、盖起简陋砖房进行生产;当年的工具、动力、一主机、铸钢、四主机、叶片、二轻、冷作等车间在遭遇山洪袭击,导致厂房进水、设备被淹的时候,职工们在其单位负责人王仙瀛、宋世泰、高青鹤、常相如、黄伯超、王希才、李海昌、陶耀章等人的带领下,用盆舀、手捧、肩挑等原始方式一点点排除了积水淤泥,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为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打开了一条条通道……

当年的建设确实非常艰难,几代东汽人就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劲头,靠着艰苦创业的执著和负重前行的秉性挺了过去、走了过来。如今,这些车间厂房虽在“5?12”地震中几乎全被震毁,一主机厂房的一面山墙还被滑移的巨大山体死死挤在一起。然而,在张志英、何显富等人为代表的新的党政班子的带领下,全体东汽人齐心协力、抵御灾害的精神却没有被震毁泯灭,包括后来在同样的车间厂房中带队的陈军、孙希广、喻刚、郑德明、马少林、刘志、夏召芳、张劢、龚双龙等在内的东汽后生们在抢险救援的殊死战斗中,在废墟上做出了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英勇行动和出色表现。

很久以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喜爱的一部励志小说。其作者对人的一生的价值有一个深刻的注解:“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人们从呱呱落地到驾鹤西去都会经过好几十年的历程,在这个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想和追求。有的人一味追求名利享乐,对荣华富贵梦寐以求,崇尚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一生虽很清贫困苦,却用全部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地为所选择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着,而后者是许多东汽儿女的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自白……

同类推荐
  • 阿来:空山3

    阿来:空山3

    藏族青年拉加泽里为改变贫弱状况,放弃学业和爱情,走上伐树倒卖木材的道路。聪明的藏族青年游走在致富的玄机里,金钱使机村人陷入疯狂,在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对与错困惑着新一代机村人。繁华小镇云雾般消散,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 老茶客经典闲话

    老茶客经典闲话

    人们爱啖茶,其目的就是聚会:茶馆就是摆龙门阵的论坛,三教九流天所不有,其中精彩在茶水的滋润下汩汩而出。将这些玄龙门阵汇集成册,就是这本《老茶客经典闲话》。老茶客爱啖茶,啖必醉,醉必筛话,姑且听之……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中国当代散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文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必然伴随着历史、时代、社会的源流脉络获得同步发展。因此,从纵向的、发展的角度考察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态势,厘清来龙去脉,对整个中国散文史的建构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历时的统照下,湖北散文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路。湖北散文始终以沉寂之姿努力地寻求新的发展前景,它的艺术生命力在创作队伍、作品数量、审美拓展上顺应了时代需求,形成了色彩纷呈的局面。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热门推荐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 穿越之杀手皇后

    穿越之杀手皇后

    欧清一个冷漠无情的杀手,冷风耀——她不该爱的人,所以她注定了死在了他的枪下,一切都结束了。可为何她却穿越来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古代,那张和盟主一模一样的脸庞,让她深深的愧疚,是她毁了盟主的一切,包括他的妻子和爱女,所以穿越后,她注定了是来赎罪的,她成了他的暗卫,用生命来守护着他的安全,可什么时候,一切都变了。她不能爱,也不敢爱,因为她的爱注定了是场悲剧,如同她曾经刻骨铭心的爱上冷风耀一般。~~~~~~~~~~~~~~~~~~~~~~~~~~~~~~~~~~~~~~~~~~~!!!!!!!!!!!!!!!!!!!!!推荐旧文完结小说:《替身老婆》终结系列之一(杨雪落和安熙照)《替身床伴》终结系列之二(雨清和曲驭)《穿越之调戏美男》终结系列之三(叶蔷和叶君寒,雷辰)古代文:完结《只和皇帝玩亲亲》(阿九和夜帝、)《穿越之杀手皇后》(彦水水和彦少卿)公众文:《弃妃绝爱》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本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从自身经验的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既是感受,便极富个性,极有新意。既是感受,在写法上便多直抒胸臆,常常侃侃而谈,极富感情,娓娓动听,对读者很有吸引力。书本对《红楼梦》这一巨著作了分回品赏,又有评语,这些因素构成了此书自有《红楼梦》以来独特的新颖性,对红学,特别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普及,具有相当的价值。
  • 欺诈猎人美男团

    欺诈猎人美男团

    “黑鹭学院”欺诈猎人美男团六位少年,各个俊美无敌。他嚣张、他魅惑、他霸道、他脱线、他优雅、他冰冷,但他们同样智慧过人,让人无可挑剔……告白失败的千草误打误撞闯进了花样少年六人组,也因为单纯而可爱的她的加入,为这个组合增添了新的活力,她也就此走入了他们的世界。
  • 故事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故事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周围,各类各样的事物中,都隐含着科学。一株花、一棵树、一滴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从生活中任何的小事物中都能发现科学的闪光。而现在,让我们在故事中去寻找科学。
  • 千年之爱恋

    千年之爱恋

    “玮,你在发什么呆啊?”方旭突然从后面拍了一下正在发呆的黑俊玮,两人可以说是自小一起长大的好哥们,由于黑俊玮为人冷傲,所以他只有方旭一个朋友,而他自己本身也不在乎有没有朋友,就连方旭也是他自己死缠烂打地盯上他的。“她是谁?”黑俊玮看着窗外问道。“谁啊?”方旭不明白黑俊玮莫名其妙说的是什么?“那个一身公主裙,金黄头发的女子。”看着那名女子好像在等待什么人,是她的男朋友么?黑俊玮发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

    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

    只需用简单的切割万式,就能让最家常的食材呈现出美丽又别致的样式,以及独特的口感。《美食天下(第2辑):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选用最实用的切法,分步图解,详细演示,让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 代嫁之狂傲庶妃

    代嫁之狂傲庶妃

    长的丑,爹不疼娘不爱,不受混蛋太子宠爱?那又如何?她暮云桑,可是21世纪金牌杀手,压根就不是那个淹死湖底,替姐出嫁的卑微太子妃,她可受不来一星半点的窝囊气!至于北辰默风那丫的,就算是个太子,惹毛她,照样剥皮抽筋削骨一条龙伺候!哼,姐就是这么狂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